萧凡也从未跟她们提过朝堂的事情,他有一个原则,朝堂国事绝不带进内院。

    家就是家,一个让男人舒服而毫无戒心躺在里面休憩的港湾,他不容许这个港湾有丝毫的浑浊。

    外面的乌烟瘴气那是外面的事,回到家里,萧凡只有家主和丈夫这两种身份而已。

    男人一生当中要扮演无数角色,而且必须要将这些角色分得很清楚,一个家庭和事业都成功的男人,绝不会把这些角色混淆的。

    现在萧凡正躺在内院的葡萄架下乘凉,微风吹拂着鬓前的细发,和煦而宁静,令他忍不住闭上眼,开始打起了瞌睡。

    画眉,江都和张红桥围坐在他身旁,三人见相公犯了困,于是对视一眼,纷纷抿嘴轻笑。

    江都招手,在张红桥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二人起身进了房,很快搬出一把古琴和一炉檀香。

    素手调琴,轻抚试音,接着江都纤细的手指在琴弦上一勾一抹,畅如流水,清若山泉的琴声在这个宁静的午后传遍了萧府的内院。

    张红桥坐在江都身旁,清了清嗓子,娇脆唱道:“……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曰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声音悠悠扬扬,绕梁不止,萧凡仍闭着眼,但脸上却渐渐露出了笑意。

    感觉唇上一阵冰凉,萧凡睁眼,却见画眉将一颗剥好了的葡萄送到了他的嘴边,然后大眼睛扑扇扑扇的,看着他笑。

    温馨和煦的一幕,令萧凡享受的再次闭上眼睛,发出满足的呻吟。

    自己在外面为非作歹,忍着万人唾骂,不就是想要保有这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吗?人生能有一个这样温馨的家,死了都值,做几件恶事算得什么?

    ——话说,明天要不要再想个损招儿阴一阴那些清流?省得他们老给自己添堵。

    萧凡思量心事,张红桥已悠悠唱完一曲,然后红桥小心的看了一眼江都和画眉,轻轻走到萧凡的身边,为他温柔的捶起了大腿。

    “相公,妾身唱得好不好听?”红桥脸上满含期待。

    萧凡回过神,急忙点头笑道:“好听,太好听了!红桥真是多才多艺呀……”

    红桥听得心上人如此夸赞,不由喜笑颜开,得意的皱了皱小鼻子,笑道:“妾身可不仅仅只会唱歌哦,人家还会吹箫呢……”

    萧凡一楞,接着惊喜莫名:“你会吹箫?”

    “是呀。”

    “太好了!”萧凡狠狠一拍手,然后拉起张红桥便往房里走去:“快,来给相公吹一曲。”

    “相公……这么急呀?”

    “这么特殊的才艺,怎么不早拿出来!”萧凡嗔怪道。

    二人匆匆忙忙进了房。

    画眉和江都互视一眼,俏脸露出古怪的笑意。

    良久……厢房内传来张红桥的惊呼声。

    “相……相公……奴家吹的不是这种箫呀。”

    “相公要你吹的就是这种箫!”萧凡万分笃定。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军改定案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天子下旨,布告天下,大明军制久积沉疴,须以变法以强国。

    旨意甫下,举国震惊,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朝堂上却是一片宁静,经过与歼党们的一番较量之后,清流们终于意识到军制改革已不可逆转,天子和萧凡摆出很坚决的架势,大有“逆我者亡”的决然之态,朝堂众清流纵有心反对也无力回天。

    再说,那位诚毅侯,锦衣卫指挥使萧凡整人的手段太卑鄙,太恶毒,清流们嘴上强硬,可心里却实实在在被萧凡的手段震慑住了。

    摊着这么一位心狠手辣,卑鄙无耻的同僚,清流们除了闭嘴还能怎么办?谁还敢再跟萧凡交手?燕王,黄子澄,包括如今的督察御史黄观,暴昭,卓敬……这么多反面教材为典型,立在众人面前,谁敢再与萧凡叫板?

    清流们自诩儒门子弟,不畏强权,哪怕贵为皇帝者做了什么事让他们不满意了,他们都敢直言犯上相谏,雪片般的奏章飞到皇帝的龙案上,皇帝不认错,奏章不停歇。他们是这世上最不怕死的一类人,这样的狠角色连恐怖分子都得敬让三分。

    很可惜,一物降一物,清流不是无敌的,他们也有脆弱的一面,萧凡就是他们的克星。

    历来对付政敌,无非用各种手段使其贬谪,流放或者被杀,千古艰难事,不过一死而已。

    萧凡很仁慈,既不杀也不贬,仍让他们好好的当着他们的官儿,可他却毁别人的名声,什么腌臜污水都往人家身上泼,不把政敌的名声臭满大街绝不罢手。

    ——清流们不怕死,但他们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命还重,萧凡捏住了他们的七寸。

    谁愿意与这样的对手为敌?

    清流们消停了,一场朝争暂时落下帷幕,天子,清流,歼党三方相安无事。

    这几曰兵部尚书茹瑺频频出入萧府和镇抚司衙门,以门下的姿态与萧凡商讨变法的具体条陈。

    兵部,锦衣卫,会同五军都督府,三个所辖迥异,并含文武的衙门联合起来,以萧凡为首,再加上兵部茹尚书,和左军都督府事李景隆,三人牵头之下,三个部门的属下官员武将们纷纷动员起来,曰夜不休的开始商讨军制变法的细则。

    萧凡的思想和意志在众人的鼎力支持下,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一个大明开国以来最为轰动的改革方案渐渐形成了轮廓。

    而朝中那些清流们则只能眼睁睁看着萧凡对大明军制参详改革,逐条否定或留存,任何人都不知道在歼党们的商讨之下,大明的军制会变得怎样的面目全非。

    担心,愤怒,各种情绪交织,然而清流们仍旧不敢发一语,萧凡层出不穷的整人手段让他们打从心眼里发怵。

    在这样一种相对平静的气氛下,改革军制的具体条陈终于定案。

    皇宫文华殿内。

    萧凡坐在龙案侧首,正向朱允炆禀告军制变法的具体商定内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659 44660 44661 44662 44663 44664 44665 44666 44667 44668 44669 44670 44671 44672 44673 44674 44675 44676 44677 44678 44679 44680 44681 44682 44683 44684 44685 44686 44687 44688 44689 44690 44691 44692 44693 44694 44695 44696 44697 44698 44699 44700 44701 44702 44703 44704 44705 44706 44707 44708 44709 44710 44711 44712 44713 44714 44715 44716 44717 44718 44719 44720 44721 44722 44723 44724 44725 44726 44727 44728 44729 44730 44731 44732 44733 44734 44735 44736 44737 44738 44739 44740 44741 44742 44743 44744 44745 44746 44747 44748 44749 44750 44751 44752 44753 44754 44755 44756 44757 4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