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都御史景清坐在左侧,脸色有些发白。
景清,纪纲的铁杆心腹党羽,原右都御史暴昭被纪纲寻了个由头罢了官,景清便抱着纪纲的大腿顺利上位,成了纪纲把持都察院的帮手。
景清现在瞧着纪纲铁青狰狞的面孔,感到有些害怕。
他一直知道这个人很凶残,也许是纪纲当年受够了贫困,一朝得志便容不得任何挫折,他把权位看得很重,甚至比他的姓命还重,他现在完全只为头顶上那道光环而活着,一旦失去,他便不值一文,所以他不能失去那道光环。
而英国公萧凡,却像压在纪纲头顶的一朵黑沉的乌云,渐渐掩盖了那道原本夺目的光环。
有的人天生便是宿敌,不死不休,比如萧凡和纪纲。
“十万两?十万两!”纪纲双眼通红,喉咙发出类似野兽般的低沉咆哮:“我哪来的十万两?姓萧的,欺人太甚!”
景清尽管心中害怕,仍不得不轻声道:“天子帮大人求情,萧凡给您减了一半……”
纪纲两眼发出赤红的光芒,死死瞪住景清,怒道:“减了一半又如何?这是恩典吗?这是施舍吗?明明是萧凡存心敲诈,现在倒好象是我纪某欠了他天大的人情一般,十万两!姓萧的这是要我的命啊!”
景清被纪纲瞪得手脚冰凉,慌忙低下头,不敢吱声。
纪纲顿了顿,仰天悲愤道:“……这世上天理公道何在!”
景清:“…………”
你纪纲陷害那么多大臣,杀了那么多人,抄了那么多家产,那时怎么没听你说这句话?现在被人欺负了,倒想起了天理公道……你以为老天爷是你干爹呢?
景清低着头,心中却浮起一阵非常荒诞的感觉,同时也有些自哀,跟着这样一位主子,前途堪忧啊……“大人,萧凡多行不义,自有老天收他,眼下若大人不想得罪萧凡,还是得抓紧筹齐十万两银子,不然……谁都摸不准姓萧的脉,鬼知道他下一步会干出什么事来!”
纪纲浑身一激灵,恢复了理智,咬牙道:“十万两……我上哪儿弄这么多银子?”
景清想了想,道:“大人勿忧,下官倒是有个办法筹钱……”
纪纲两眼一亮,急忙道:“什么法子?快说!”
“大人,去年萧凡平了燕逆叛乱,大明各地藩王人人自危,纷纷自请削藩,入京养老,过完了年眼看就要进京了,藩王镇守封地多年,他们一个个可是富得流油呀……俗话说落翅的凤凰不如鸡,天子对藩王防心甚重,藩王们在京必然战战兢兢,若大人前去一一登门拜访……”
景清说到这里,微微一笑,话头便止住了。
纪纲两眼一亮,顿时明白了话中未尽之意。
景清接着道:“此外,还有开春各地官府都司文武首官入京述职,还有今年马上要开始的宫女选秀等等,……大人身处高位,想要银子其实很简单的,何必为此黄白之物烦恼?”
纪纲想了一阵,觉得这几个法子颇为可行,心下一宽,顿时哈哈大笑。
“吾得景大人,上天之眷也!”
***************************************************************萧凡缓缓踱步出宫,心头有些沉重。
刚才在文华殿,萧凡好几次张嘴,想跟朱允炆提一提迁都的事,可话到嘴边,见朱允炆那高兴的模样,只好生生忍住了。
——大过年的,难得这么开心,暂时别给他添堵吧。
迁都有没有必要?
很有必要!
前世的历史上,朱棣篡了位,之所以决定迁都一则是因为他得位名不正言不顺,身在南京皇宫感到不自在,心虚了,二则是因为江南虽然繁华似锦,可更容易滋生朝廷的暮气和奢华享乐的风气,这样的国家是不会长久的,自古非大一统的朝代,定都江南者国祚很少有超过一百年的,就是因为江南这片太平繁华景象迷住了当权者的眼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为天下真正太平无事,于是高枕无忧,安于享受,不顾外面侵略者虎视眈眈的注视,和天下百姓子民水深火热的处境,久而久之,朝廷与外界严重脱节,官府欺上瞒下,天子穷奢贪逸,官员横征暴敛,外敌趁机犯境……这样的江山,如何守得住?
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在的建文朝廷消除了藩王的威胁,朝堂上下一派祥和,内无忧,外无患,上至天子,下至朝臣,大伙儿曰子过得太安乐了,这不是件好事!
敌人是不可能消灭干净的,就算萧凡倾尽全力灭了蒙古,灭了女真,灭了倭寇,以后呢?谁能保证以后大明便没有了敌人,无敌于天下?百年以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西方国家的科技也曰新月异,大明如何保持泱泱天朝上国的地位?前世的历史不能重演,若数百年后西方列强仍旧用大炮轰开了国门,萧凡这个穿越者恐怕会在九泉之下气得掀棺材盖儿……怎么办?
必须让他们忧患一下!迁都便是最好的选择,最好选在靠近大明边界的地方,让整个朝廷随时接受一下战争的洗礼。
鱼群里面多一两条鲶鱼为什么整个群体的生命力便高了许多?
——因为忧患!
萧凡便是这条鲶鱼,讨厌,但必须存在。
侠之大者,不计声名而救天下,这个恶人,萧凡当定了!
***************************************************************上元过后,朱允炆恢复了朝会,京师过了一个充实无忧的年,又变得热闹起来。
最热闹的永远是朝堂这片是非浑浊之地。
二月初,各地藩王陆续进京,上表自请削藩,言辞很是恳切,尤以晋王朱济熺最为激烈,几乎可以说是满地撒泼打滚,死活赖在京师不走,非要留在京城养老,死也不肯回太原封地,更不愿掌领山西兵权,谁不答应他就死给谁看。
朱允炆高兴坏了,假惺惺的三请三辞之后,顺势答应了朱济熺的请求,为了表彰朱济熺同志顾全大局,对天子一片耿耿忠心,朱允炆特意在京师给晋王寻了块风水宝地,户部拨银,工部出力,给朱济熺建造华丽奢侈的王府。
这番举动的含义,明显得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一般,诸王看在眼里顿时愈发确定了天子的心思,于是争先恐后跟抢职称似的纷纷上表,请求朝廷削藩。
与此同时,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也没闲着,为了偿还欠下英国公萧凡那笔莫名其妙的巨额债务,纪纲领着心腹手下开始满世界敲诈勒索打劫,进京的藩王,述职的地方官等等,无一例外都被他勒索了一遍,就跟城管逮着小摊贩罚款似的,凡进京师者,不论藩王还是外地官员,见人就要钱,吃相非常难看,大粪经过都得尝尝味儿,一时间惹得京师天怒人怨,御史言官屡屡参劾,终不得其果。
大明建文二年,就这样闹哄哄的开始了。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章 决意除奸
朱允炆夸得明显脱离了实际,萧凡或许视钱财如粪土,但前提是,钱财是别人家的钱财,若真是自己的,一分一厘都少不得。
国公家也没余粮,萧凡离“义士”的境界还差十万八千里。
二十万降为十万,萧凡也不介意,他知道,就算只有十万两,也够纪纲喝一壶了,这年头十两银子能养活一大家子,十万两也是笔天文数字,看纪纲怎么捞钱去吧,反正恶名纪纲担了,好处萧凡得了,何乐而不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605
65606
65607
65608
65609
65610
65611
65612
65613
65614
65615
65616
65617
65618
65619
65620
65621
65622
65623
65624
65625
65626
65627
65628
65629
65630
65631
65632
65633
65634
65635
65636
65637
65638
65639
65640
65641
65642
65643
65644
65645
65646
65647
65648
65649
65650
65651
65652
65653
65654
65655
65656
65657
65658
65659
65660
65661
65662
65663
65664
65665
65666
65667
65668
65669
65670
65671
65672
65673
65674
65675
65676
65677
65678
65679
65680
65681
65682
65683
65684
65685
65686
65687
65688
65689
65690
65691
65692
65693
65694
65695
65696
65697
65698
65699
65700
65701
65702
65703
6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