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口时常都有,着也注定了后来黄河又改道山东。
北方一带的情况则比南方严重许多倍,赵岩此次前往安徽、河南两地,所过之处大多荒芜,土地闲置无人耕种。
山东自万历到八年,经常发生天灾、兵乱,到现在全山东的人口已经十不存五。北直隶原本富庶,却因为天灾、满清掠夺,比山东更惨。
河南自然不用说了,蝗灾不断,从万历闹到崇祯,多则三五年一次,少则连年都闹,二年、三年连续闹了两年蝗灾,五年又闹了一次,七年蝗灾又起。
黄河一带的蝗灾可谓历史悠久,直到解放后才被彻底消除,不过后世虽然治理了黄河蝗灾,草原又跳出一个‘亚洲小车蝗’。
河南出了蝗灾,又被流贼两次攻入,更是把生产搅得一塌糊涂。
比河南更惨的则是陕西,这是流贼与官军的主战场,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大量的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
其他省份虽然没这些地方惨,但水利失修导致抗灾能力极度脆弱,典吏又贪污不断,穷苦百姓很多同样吃不饱肚子。
再加上生产出的粮食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控,导致许多人都挣扎在饥饿之中,到处都缺少粮食。
产粮解决温饱无疑是最迥迫的问题,黄县地区若能产出大量粮食,就能让更多的百姓活命。
赵岩并不是一个打算造反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的保存民族的元气,并且正在积极的备战,准备迎头痛击满清的入寇。
满清是他要面对的首要敌人,没有打倒满清,一切休提。
一个稳定的大明,对赵岩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若能稳定下来,他可以进行更多的商业运作,也就有更多的钱粮与战争潜力去与满清对抗。
一些百姓家里还养了马,这些马有自养用来运输、耕地的耐力姓马匹,也有从马场领养的军马马驹。
唐正泽还建起了十几个大型的养猪场,以及五处马场。
养马的地方并不缺乏,山东到处都是荒地,这些地方一到春夏,就会出现肥美的水草,最适合牧马了。
每天都有外地的马匹赶来山东,有的是那些商人赶来换镜子的,有的则是商行从产马地购买来的。
养马无疑是一个最烧钱的地方,但赵岩烧的就是银子,目前为止马场已经养了一万多头马匹,这些马匹大多是合格的母马,再陪上四处寻来的雄壮种,马,产下的崽子都是一匹匹合格的战马。
“争取在五年内培育出十万头战马,无论多少银子。”这是赵岩对唐正泽的吩咐,养马起码烧掉了赵岩六七十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砸下,把各地马市刺激得十分繁荣,那些产马地的牧民、少数民族尝到了甜头,已经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自养加购买,五年内争取弄出十万匹雄壮的战马,所需的费用还会进一步扩大。
黄县的土地除了都种下粮食,商人也在黄县多了起来。
那些商人的目的地大多都是赵家堡、安民堡、平寇堡三地,其中大部分的去的赵家堡,这些商人的目的姓各有不一。
有的是运来赵岩所需的资源以换取玻璃镜的,有的则是运送硝土过来换玻璃镜的,那些小商小贩则是贩卖生活物品过来的。
由于赵岩很多时候都是用银子开道,导致治下的民众口袋里都有了银子,取年一年耕耘下来,人人都有闲钱,生活水平自然提高了,对商品的需求也增大了,那些商贩看到机会,自然也就钻进来了。
不过商行也在做治下百姓的生意,这里是商行的立足根本之地,怎么会不做这里的生意。
除了贩运各种生活用品外,济民商行的棉布首先在这里着陆销售。
棉布一上市,顿时在赵家堡产生轰动,因为棉布每斤只卖一钱银子,而且还是上好的棉布。
百姓们争相涌进堡中的商铺,掏出银子购买这新上市的棉布。
几个商人见到这热闹的场面,也挤去观看。只见其中一个商人摸了摸那棉布,沉吟道:“这等上好棉布,北方少有产出,多数皆为南方所售,一斤的价钱不下二钱。”
“是啊!南方的棉花一担就要四五两银子,不卖到二钱他们是没银子赚的,真是怪了。”另外一个商人奇怪的道。
“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将军最是体恤百姓,定然又是将军出的银子。”一个老汉一口回道。
“哎呀!这是将军出银子给我们买的棉布,乡亲们,将军给我们田耕,不收一分一毫的给我们医病,还让大家吃饱了肚子。我们不能让将军破费。”突然一个百姓高声呼道。
这声大呼,顿时让所有百姓止住了脚步,抢购的现象戛然而止。
“是啊!将军对我等恩重如山,现在大家口袋都有了银子,如何还能再让将军为我们破费?”一个汉子掏出银子,说道:“一钱银子我们不买,二钱银子我们才买。”
“对,对,二钱银子我们才买。”布店内的百姓瞬间达成共识,纷纷要求掌柜给棉布加价……
――
第二更,晚了。。。。抱歉。。。
;
------------
第二十八章:海军
百姓们纷纷要求二钱银子购买棉布,掌柜的劝不住,只好收了翻倍收了银子。边上看热闹的几个商人只能感叹,民心如此啊!
随着生产线的开动,山东的棉布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往外运出,并且有计划的进行铺货。
棉花收购价有高有低,棉布地区价格有高有低,棉布自然是往那些价格高的一线城市贩运。
沙河一带出产的棉布,每运至外地,都会遭到百姓的抢购,质量不仅好,价格还十分优惠,实在是物美价廉。
……
赵岩来到龙口港时,龙口港已经不是原先的萧条模样了,边上的造船厂正在紧张有序的建造着船只。
港口上也停上了四艘大船,这就是赵全去年和开春时从福建买来的福船,赵岩在福船上里里外外的进行了一次观察。
最终得出结论,这四艘福船,排水量应该在八百吨左右,货物装载量为三百多吨。这样的排水量在这个年代并非最顶尖的船只。
西方人已经普遍能造出排水量在一千吨以上的帆船了,大明的船匠自然也能造出,不过却没有西方人那般频繁发生海战,以至他们的帆船吨位不断的上涨。到后来,西方人早出五六千吨排水量的帆船也很普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105
34106
34107
34108
34109
34110
34111
34112
34113
34114
34115
34116
34117
34118
34119
34120
34121
34122
34123
34124
34125
34126
34127
34128
34129
34130
34131
34132
34133
34134
34135
34136
34137
34138
34139
34140
34141
34142
34143
34144
34145
34146
34147
34148
34149
34150
34151
34152
34153
34154
34155
34156
34157
34158
34159
34160
34161
34162
34163
34164
34165
34166
34167
34168
34169
34170
34171
34172
34173
34174
34175
34176
34177
34178
34179
34180
34181
34182
34183
34184
34185
34186
34187
34188
34189
34190
34191
34192
34193
34194
34195
34196
34197
34198
34199
34200
34201
34202
34203
3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