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师资不多,目前也只能教育十到十五岁的少年,那些更小的孩子,想上学估计还得等上几年。
学堂一律施行军事化管理,所有学生一律在学校住宿,每天早上晨跑半小时,然后再开始上课。
上课的内容除了拼音、算术外,语文分白话文和文言文两种,白话文的文章,全是赵岩苦思冥想一番后写出的。
每一篇白话文都有所用意,有励志的,有伸张正义的,有唾弃汉歼的,有赞颂烈士的,还有教导学生要有民族危机感的。
文言文也就是一些精选,不过涉及不深,其他的课程还比较多,没时间去扯什么文言文。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课程,有地理课、军事课、历史课、常识课、物理课、化学课、礼仪课。
这是小学的课程,基本上也就是扫盲阶段,边扫盲边灌输民族思想、危机感,以及礼仪、素质。
并且少量涉及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为升学做铺垫。
素质教育和礼仪教育比较考前,是两个重点。
后世就算是教育普及开了,还是有那么多粗鲁不堪,素质低下的人渣,整天喊着素质教育,可还是没啥效果。
要根治一个民族的劣根,必须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造,因此礼仪课也就诞生了,素质教育则是平时老师所要时刻提醒和注意的。
两者虽不同,但又有联系。
礼仪课有教学生平时行为举止上该注意的,不过礼仪上并不繁琐,只是用来提升学生的教养。
一般人的教养,是受父母影响的,天下人之父母,也有参差不齐的。
素质则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的,为此赵岩还专门规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学生发生矛盾,出现打架行为,应该查明打架原因,没理的进行处理,有理的一方若是没有先动手,则不应责罚。
另外鼓励学生有事找老师,老师若遇到学生反应一些鸡毛蒜皮的搔扰什么的,老师应该及时的处理。
后世的老师,一个个碰到学生发生冲突,都是各打二十大板,不管有理没理。对于学生反应的问题,例如被某个同学搔扰,也都是没什么实际动作。
反正那些老师的时间也都金贵着,不会为了那点屁事跑来跑去。
学生间鸡毛蒜皮的事情,是很容易引发冲突的,首先败坏的就是素质,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里尝到了班霸、校霸的滋味,到了社会也什么都干得出来。
再则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处理,学生也不能安心的进行学习。
有搔扰其他同学的学生,直接停课回家,先回家干几天活再说。西方人的教育制度就是如此,老师介入学生冲突。
对于情节恶劣的学生,则要严惩不贷,从而建立一个清静的学校,老师能为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则认真的进行学习。
同时为了约束老师的行为,每个学堂都成立一个督察队,专门监督老师的行为,学生可以到督察队举报老师的过失行为。
小学的教育较为严格,因为这是一个扫盲阶段,每门都有成绩考试。
一般三年后,通过升学考试,则进入中学,不能通过的留级。进入中学后的学习则与小学不同,考试不再有分数,而是进行评级,分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四等。
各科只要达到c级就能毕业,对学生来并没有什么压力,很容易就能取得合格证,并且能有大量的学习选择空间。
而老师则要辅助学生挑选主修科目,然后把比较充裕的时间,花在这些主修科目上,让他们有针对姓的学习。
教育和生产方式也是一般,那种全科皆优才能上好大学的高考模式就好比是自然经济,是不专业的,效率极低的,非常浪费生产资源的。
而只要求一两个科目优秀的升学模式,则是一种分工的、互补的,类似商品经济,在生产效率上,自然是商品经济高于自然经济,教育上同样如此。
上完三年的中学,就直接升大学,接着开始进行学术研究、发明创造。
这个年代人类所掌握的知识还不是很多,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东西,因此学制短一点很正常。
同时学堂有分男女,男女进行分离教育,小学、中学阶段除了一些活动外,双方不会有接触,只有到了大学,男女学生则不会分学堂上课。
这不仅是因为这年代的保守原因,把男生女生分开对教育也是有好处的,首先不会发生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再则有研究表明,男女分班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当一个教室里全是同姓的同学,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念头,注意力更加集中,再则也有利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是没有顽固的文人反对过这样教育制度,说什么白话文有辱斯文,如此教育方式前所未见什么的,直接被宋汶原给赶了出去。
宋汶原的才学也许不是很高,但重要的是人为正直,而且大力支持赵岩的白话文和教育制度,因此成了教育部的部长,不知道让多少在赵岩手下做事的文人大感妒忌。
宋汶原主持下的教育部和师范学堂,完全拥护赵岩制定下的教育方式,凡是有反对的声音,一概不允许。
反正大明的落魄书生多得是,在明朝后期,朝堂基本上被工商业出身的文人所占据,那些贫寒的文人,除非考上进士,否则就算是举人,也没做官的机会,举人做官是要行贿的,但那些贫寒子弟没钱,所以做不了官,那些工商子弟有钱,考上举人后很容易做官。
因此各地举人都是一抓一大把,更别说是秀才了。赵岩自从晋升为龙虎将军后,投靠他的文人顿时多了起来,不过这个时候的赵岩,已经不是那么缺少文人了,不可能像最先投靠他的张步云和刘衡一般,在这个团体内升到带领一个部门的位置。
就算是反对白话文也没用,如此多的秀才,爱干不干,缺一个不缺,少一个不少嘛!同意留下了当教师的文人,大多也都是出身贫寒,来赵岩手下找个事做。
在赵岩手下做事,福利都很好。每月二两银子,还有一石米麦,这就是文人的基本待遇了,若是有本事升职了,待遇更好,所以文人蜂拥而入。
就工资来说,那些高级人员的工资相比朝廷的一二品官员,还是不如的,虽然赵岩的想法是高薪养廉,不过显然在高压的反腐力度之下,暂时用不到这种策略。
不过底层官员的工资比官场上的底层官吏来说,却是高得多,生活一般没问题。
就那些高级人员来说,一般也用不了那么多钱,什么要养全家老小什么的,那不过是贪污的借口罢了,高官的花费就要比下层官员高了?
真正钱多的,还是那些士兵和将领,一旦立了功,肯定会有奖赏,另外剿匪也有红利可分。
将领所领份额,一般为士兵的1.5~3倍,最高也不能超出3倍,这是定死的一条。
另外那些从事科研的人员,没文化的叫工匠,有文化的是科技院里的‘科学家’,他们的收入甚至比士兵将领还高,发明出新技术,新事物就是立功,可以领赏,还不用像军队那样平分。
赵岩的这种利益分配方式,是把高层人员的利益掰出来,分给下层人员。那些高层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在曰进金斗的情况下,他们的抱怨却是不高,主要还是赵岩以身作则。
赵岩赚到的银子,用来自己享受的却是很少,平时吃喝虽然精致,但却不奢侈,同时对奢侈品也不甚感兴趣。
几乎全部银子都用到来发展,因此赵岩手下的文武高层虽然没什么钱,但也能安生的过,对这种利益分配也是服气。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403
35404
35405
35406
35407
35408
35409
35410
35411
35412
35413
35414
35415
35416
35417
35418
35419
35420
35421
35422
35423
35424
35425
35426
35427
35428
35429
35430
35431
35432
35433
35434
35435
35436
35437
35438
35439
35440
35441
35442
35443
35444
35445
35446
35447
35448
35449
35450
35451
35452
35453
35454
35455
35456
35457
35458
35459
35460
35461
35462
35463
35464
35465
35466
35467
35468
35469
35470
35471
35472
35473
35474
35475
35476
35477
35478
35479
35480
35481
35482
35483
35484
35485
35486
35487
35488
35489
35490
35491
35492
35493
35494
35495
35496
35497
35498
35499
35500
35501
3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