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上,颜玉瑶马上看到一个监工,正拿着鞭子抽打一名白人,那名白人被抽得哇哇大叫,然后快速的拿起铲子,奋力的铲着沙石。让她更加惊讶的是,工地上少说有两三千名白人。
“石队长,这些人是?”颜玉瑶对稽查小队队长石钧问道。
“这些是海上抓到的红夷人。”石钧解释道。
“红夷人?怎么抓了这么多?”颜玉瑶的惊讶更甚,老家在海登的颜玉瑶自然较为了解海上的局势,红夷人可是东南沿海一霸,连郑芝龙都不敢挑他们轻易挑起事端。
“他们胆敢袭击青岛,自然是自寻死路。”石钧神色很自然的说道,丝毫没有感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作为陆军,他对海上的状况了解不多,并没有感觉到红夷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颜玉瑶哦了一声,在工地上了看一圈,然后又返回了马车,继续上路。
到达黄县地界时,颜玉瑶看到的是与之前不同的景象,只见路上不时能看到一些兵马在频繁的调动。
有的在扎营,有的在急行军,看上去像是在训练。这时,一队五十多人组成的骑兵小队,接替了石钧的护送任务。
这五十名骑兵却不如石钧那般好说话,凡是有军队出没的地方,颜玉瑶统统没有靠近的机会。
不过她还是从这些蛛丝马迹上看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登莱的兵马好像在准备什么一般。
他们要干什么?这让颜玉瑶百思不得其解。
没有办法查探登莱的军情,颜玉瑶只好在其他不受限制的地方游走,自从进入了黄县地界,所看到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几乎所有耕地都种上了庄稼,没有看到任何荒地。颜玉瑶还专程到几个屯地中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到处屯地都在训练青壮。
这些青壮步伍不乱,行动如一。颜玉瑶甚至在一个屯长正在教妇女使用火枪。
……从开春起,登莱的备战就在紧张的进行。
新兵营的人员已经扩招到了三万多人,同时对一线部队也再一次进行了改编。
赵勇的步兵第一营,被命名为登州营,王文岳的第二营,被命名为莱州营,从湖广返回山东的第三营被命名为青州营。
骑兵一营命名为前锋营,骑兵二营命名为疾风营,并且又成立了一个骑炮营,一个工兵营。
步兵营进行兵种改编,原本每营的火枪兵只有600人,改编之后扩充为3000人,长枪兵依旧1500人,炮兵增加到600人,配备75毫米榴弹炮200门。为了减少后勤压力,长弓兵都转成了火枪兵,火箭兵增加到了100名,另外还有1000名辅兵(工兵、杂务兵,辎重兵)。一个步兵营的规模达到7000人左右。
骑兵营也开始扩招,每营再次扩招两千人,每营骑兵数量达到4000,骑炮营是一个新成立的机动姓炮兵部队,人员1000名,配备火炮200门,每人配马四匹。配备这么多马,主要是为了驮弹药拉火炮。
工兵营人数1500人,多从矿工中选出。
登州营、莱州营、骑炮营、先锋营、疾风营这五营,编成了团级军事建制的‘登莱军团’,人员共25000人。
登莱军的改编非常紧张,从春节之后,马上宣布大规模招兵,新兵营中原本的一万名预备军顿时吃紧,不得不从各屯地开始招募青壮。
好在这次扩编,大多数都是火枪兵和骑兵,骑兵向来是新兵营训练的重点,原本新兵营就有五千骑兵正在训练。
而火枪兵的数量虽然不够,但各屯地的火枪兵却很多,并且从屯地招募来的火枪兵训练十分简单。
在装弹、射击、后撤的各环节上,这些青壮早已训练过许多次,有的在射速上也不比那些老兵差多少。
同时火枪兵对身体素质要求并不是太严格,只要能骑马,急行军合格就能进入,屯地的艹练中,体能也是经常训练的项目之一,加上青壮参加训练时,时不时也能分到一些猪肉吃,加上曰子好过了,自己也在补充蛋奶肉的摄食,从面色上看,那些屯地的青壮,已经不似刚来登莱时屯垦时那样了。
充足的蛋白质摄取,加上在地里劳作,时常参加训练,许多青壮的身体壮得有种摄人的气势。
兵源到位后,悉数都直接编入了战斗营,而新兵营又招了三千人,以满足海军方面的兵源要求。
除此之外,二月份颍州、邯郸各自抽调的一个步兵营与骑兵营,已经到达了登莱,赵岩马上组建了辽东军团。
辽东军团由两个三千人的骑兵营,加上两个六千人的步兵营,以及一个两千人的登莱炮兵营组成。
总兵力达到两万人。
各营也在抓紧时间训练,以能尽快将这些新兵训练好。各部将领,对训练的关心程度比以往高出了许多,几乎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就算是普通的新兵,也能感觉到军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就好像是在临阵磨枪一般,甚至连文化课都停了。
从行军、侦查、强行军、扎营、战斗、追击、打扫战场等等,悉数都在练,并且每十五天进行一次全团演习,赵岩经常和士兵一起参加训练,并主持每十五天一次的全团演习。
士兵们看到总兵大人与他们一起训练,也只能压下抱怨,咬牙坚持。
虽然苦一点,但待遇也提高了很多,每天肉管够,天天有炖鸡,还都放了一些补充精力的草药。
为了应对六月建奴入寇,赵岩可谓是下了血本,磨刀霍霍的要给满清宰上一刀狠的,为此才扩充一线部队的规模。
登莱军团的组成成份,都是机动姓部队。和满清打攻城掠地的战争,二线部队足矣,但要和满清屋野战,就得有足够的速度。
因此主要用来攻坚的炮兵营没有编入登莱军团,炮兵营的加农炮比榴弹牌重了一倍,在辽东战场才能发挥,在大明境内没什么作用。
为了备战,张家口马市上的马匹顿时紧俏了起来。张家口的马市,可谓是登莱主要的马匹来源地。
张家口是晋商活跃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向东与满清贸易,向西想蒙古贸易,有的晋商甚至会到漠北进行贸易。
自从商行在张家口从晋商手中买到了将近五千匹合格的战马,用于运输的马匹更是购买了三万多匹。
马匹开始紧俏后,晋商就开始重点向满清、蒙古购买马匹,在马匹贸易上,满清并没有管得很严,而且也管不住蒙古各部落的贵族头领。
今年登莱方面用于购买马匹的预算增加,更是刺击了张家口的马匹贸易,许多蒙古贵族,专门将马赶到张家口与商行交易。晋商则在草原与辽东到处收罗马匹,然后赶到张家口。
(未完待续)
------------
第六十一章:战备(下)
青岛港,一家酒楼上。
十几个外地商人凑成一桌,在上大谈阔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3779
43780
43781
43782
43783
43784
43785
43786
43787
43788
43789
43790
43791
43792
43793
43794
43795
43796
43797
43798
43799
43800
43801
43802
43803
43804
43805
43806
43807
43808
43809
43810
43811
43812
43813
43814
43815
43816
43817
43818
43819
43820
43821
43822
43823
43824
43825
43826
43827
43828
43829
43830
43831
43832
43833
43834
43835
43836
43837
43838
43839
43840
43841
43842
43843
43844
43845
43846
43847
43848
43849
43850
43851
43852
43853
43854
43855
43856
43857
43858
43859
43860
43861
43862
43863
43864
43865
43866
43867
43868
43869
43870
43871
43872
43873
43874
43875
43876
43877
4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