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三年不复辽东,我便归隐山野,不问兵事。”赵岩对温体仁冷哼了一声。

    “好,赵爱卿即出此誓,朕便调两万船匠与你。”崇祯当即决定道,若能用两万船匠换来辽东,这买卖可谓划算之极,换不来也没有半点损失,可谓稳赚不赔的买卖。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赵岩心中大喜,想不到还真让他给匡到了两万船匠,只要这些船匠调到登莱,造船速度就能暴增数倍。

    百官面面相觑,却也不再多说。

    这的确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他们也找不到半点反对的理由。温体仁身为首辅,对崇祯的心理把握得再是明白不过。

    赵岩大骂朝中官员,只会引起皇帝的好感,因为皇帝对百官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矛盾,崇祯也知道卖官鬻爵之事,不久前崇祯还问他是否用拈阄的方式选官,以杜绝卖官之风。

    所谓拈阄,就是抓阄,皇帝亲自主持授官,在殿中供奉明太祖神位,让选中做官的人鱼贯进入,先在神位前跪拜,接着由后一人代前一人拈阄,阄上书明何州何县,一律即刻赴任,不准逃避。

    这样的选官方式,可谓是千古奇谭,但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崇祯的无奈。不过此时崇祯还在考虑之中,不过抓阄之法十有**是要施行。

    由此,再行反对也是无用,甚至还会引起皇帝的反感。

    (未完待续)
------------

第七十三章:回师

    阅兵之后,朝中大臣依旧对赵岩的豪言议论纷纷,三年复辽?这样的狂言就连袁崇焕都说不出来。

    而且无需朝廷半点粮饷!

    “狂妄之际,阁老等着看笑话便是,辽东建虏此次大败不过是轻敌罢了,下次岂能还让他有如此好运?建虏虽损五万人马,然辽东野人甚多,他们随时可以去抓,不出一两年便可恢复。”张凤翼对温体仁笑道,“那两万船匠,可着令工部用心征召。”

    “为何?”温体仁问道。

    “若召人充数,一旦他赵岩辽东事败,岂不是把职责推到我等头上,几条船还左右不了局势。”张凤翼捋了捋发白的胡子道。

    “嗯!”温体仁思索间颔首道。

    ……御书房内,崇祯阅兵之后,神色中却带着一些忧郁,在书房内转了转,蓦然叹了口气。

    “皇上?什么事惹您不顺心了?”王承恩不解的问道。

    “此子不知是我大明之福,还是我大明之祸啊!”崇祯叹道,王承恩自然听得出来是谁,不是赵岩还有谁。

    “赵将军如此年轻,自然会有一些年轻人的桀骜,不过却是比任何一个武将都要忠勇,六年贼袭中都,便是他千里驰援,之前建虏刚入寇,他便领兵勤王,如此内能安国,外能定虏的虎将,实乃大明之福啊!”王承恩说道,自然,他没少收赵岩好处。

    王承恩虽然在历史上饱受赞誉,但实际上并不能脱离一个太监的毛病――爱财!

    赵岩虽然和朝中百官骂战,却是不会去得罪这些皇帝身边的人,每年用来贿赂的三十万两白银,其中五万两用在王承恩和曹化醇这两个太监身上,更是给他们送去了几面特大号的镜子,让他们倍儿有面子。

    “嗯!”崇祯被王承恩这么一提醒,马上想起了赵岩的好处,不由点了点头。不仅两次救于危亡,这次勤王还留下了能装备几万兵马的仗甲。

    只是每当他想到登莱军的火器之犀利,又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若是登莱军进攻京师,如何抵挡?

    就算是再忠心,也有变数存在呀!崇祯对此深感担忧,因为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制衡登莱军。

    钱粮?

    人家自己有,掐不住登莱军的命脉。

    也正是登莱军能自己解决粮饷,才造就了这样的一支军队,此时的大明太需要一支这样的军队了。

    若想重演盛唐之风,必须有一支这般善战的军队。

    可惜这支军队并不归崇祯掌控,之前崇祯对分兵甚是心动,但就算他是皇帝,也养不好这支军队,赵岩抓住这一事实不放,他也不好强来。

    “暂且等三年看看吧!”崇祯有些无奈的在心中想,此刻的崇祯,很少有能托以重任的大臣,即使他下了一个很好的政令,也会被执行得一塌糊涂。

    这次勤王之后,赵岩的军阀势力已经浮出水面,朱由检深感无法驾御,不过表面上双方还是很和气的。

    朱由检对赵岩有所防备,赵岩对朱由检亦有所防备,只不过赵岩还看不上朱由检的皇位,殖民全球才是赵岩的目标。

    ……阅兵结束的第二天,赵岩即离开了京城,带领登莱军回师登莱。回去时,大军之中已经多出了许多战马和一些伤马。

    这是此次勤王最大的收获之一,那些仗甲已经丢在了京师,也给崇祯留下了较好的印象,那些仗甲对登莱军并没有什么作用,甚至可以说是破铜烂铁一堆。

    赵岩的军器局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兵器、军火生产体制,自然不会去装备从满清手里抢来的仗甲。

    不过这些仗甲对于大明其他官军却是有用,因为满清的兵器、铠甲之类的东西,大多剽窃大明的成果。

    另外一个巨大的收获,便是向崇祯要的两万船匠,不过要召齐两万船匠,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大明中后期的工匠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制度,工匠可以缴纳一些钱,就可以不去上工,可以自己到外面打工。

    因此很多工匠都流入了民间作坊,不过像南京那样的地方,工匠还维持那种如同奴隶般的制度氛围之中。

    两万船匠,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必然需要从民间船厂抽调了,所以必须等上一段时间。

    现在除了龙口船厂外,松江船厂正在加紧建立,在松江造船显然比在山东造船要便捷得多,因为浙江目前还零星保存着几片雨林,造船所需树木却是不愁。

    赵岩之所以急着要打辽东,就因为辽东有造船所需的树木,打下辽东后,山东的造船业也就没有了制衡因素。

    ……七月十七,一匹快马飞快的奔向赵家堡。

    “大捷,我军大捷,全歼入寇建奴。”马上那名驿兵奔至赵家堡城门,便大声呼喊道,顿时如同掉进水中的石头般,激起了巨大的反应。

    大军出征后略显沉闷的气氛顿时一扫一空,听到大捷消息的军民们大声欢呼了起来。

    正在念经颂佛的张氏听闻儿子勤王大胜,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又虔诚的在佛堂中跪拜了一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0187 50188 50189 50190 50191 50192 50193 50194 50195 50196 50197 50198 50199 50200 50201 50202 50203 50204 50205 50206 50207 50208 50209 50210 50211 50212 50213 50214 50215 50216 50217 50218 50219 50220 50221 50222 50223 50224 50225 50226 50227 50228 50229 50230 50231 50232 50233 50234 50235 50236 50237 50238 50239 50240 50241 50242 50243 50244 50245 50246 50247 50248 50249 50250 50251 50252 50253 50254 50255 50256 50257 50258 50259 50260 50261 50262 50263 50264 50265 50266 50267 50268 50269 50270 50271 50272 50273 50274 50275 50276 50277 50278 50279 50280 50281 50282 50283 50284 50285 5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