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毕竟是现代人,对古代行军打仗的细节并不是太了解,而《武备志》与戚继光所著的兵书,也让登莱军少走了很多弯路。

    当赵岩到了会馆,便见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上去有些风尘仆仆。

    “茅大人,这就是我家将军。”赵全向茅元仪引荐道。

    “茅元仪见过大将军。”茅元仪连忙对赵岩作揖行礼,赵岩连忙托住,说道:“茅先生乃是在下前辈,在下怎敢担此大礼。”

    “不然,将军昌平一役大灭建虏威风,保得大明关内平靖,此礼自可担之。惭愧,枉我空有一身抱负,却全无施展之地,八月初我于漳浦听闻将军意三年复辽,特来相助将军。”茅元仪郑重的说道。

    “得先生相助,三年复辽足以。”赵岩高兴的笑了起来,对赵全吩咐道:“让人准备酒菜,给茅先生接风。”

    “在下罪人之身,将军以后叫我茅赴即可。”茅元仪说道,他被发配到漳浦,这次来投乃是偷跑而来,要是让朝廷知道了,可是个大麻烦。

    “好吧!”赵岩点了点头。

    ……当天赵岩将军部和参谋部的人都请了过来,给茅元仪接风洗尘,众人知道他是茅元仪后,不由纷纷向他敬酒。

    茅元仪受到热情接待,这些年他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心里甚是感动。宴席散后,赵岩将他安顿在堡内的一间别致的小院。

    这片地区是高层人员居住的地方,人人都住在这种小院之中。

    第二天赵岩即带着茅元仪四处参观。

    如何安排茅元仪的问题,赵岩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只能让他自己选择。

    茅元仪是火器研究专家,同样精通兵事,到参谋部可以,到军器局也可以,甚至是带兵也行。只不过带兵需要进新兵营培训一段时间。

    首先参观的就是军器局。

    一进军器局,茅元仪就看到了极其忙碌场景,一条条流水线正在运转,不断制造着各种兵器和军火。

    “这处军器局,供应着将近十四万名士兵的装备,从刀枪到枪炮,全都在这里生产。”赵岩讲解道。

    “十四万!不是只有四万五吗?”茅元仪震惊问。

    “登莱的确只有四万五,不过颍州和邯郸各有五万二线部队,本是用来剿贼之用,不过最近流贼倒是消停了许多,没有大举东犯。”赵岩说道。

    “洪承畴在秦地疲于应付,东犯只是早晚啊!”茅元仪叹了口气,“不过将军有十四万兵马,只需指挥得当,三年复辽把握甚大。”

    赵岩只是笑了笑,继续带着茅元仪参观军器局。

    茅元仪在军器局越看越是吃惊,这里每个作坊的专业程度都高到超出了他的所见,制造出来的清一色都是上号的刀枪,铠甲方面更是专业到了极点,竟用水力来打造板甲。

    这种板甲穿在身上,就等于是身上裹了一层钢板,其防御力可想而知。

    “军中可是全有板甲?”茅元仪问道。

    “我们在邯郸有产铁基地,这种板甲想造多少都行,不过也就长枪兵和骑兵才装备板甲,火枪兵和炮兵这类的用的是皮甲,只是耕牛需要留做耕作,二线部队皆无皮甲。”赵岩讲解道,今天财政收入已经狂飙,板甲自然是想造多少都有。

    然而让茅元仪真正震惊的还是火器实验室,火炮实验室的火炮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进行打造。

    各种新型制造技术让茅元仪看花了眼。

    “我虽擅长火器,然并不比这里的工匠高明,留在这里并无太大用处。”茅元仪参观了火炮实验室后,对赵岩说道。

    “那我们到新兵营去看看吧!”赵岩对他说道。

    两人来到新兵营,看到的却是更加忙碌的景象,将近四万新兵正在接受训练,新兵营的招募一直都未曾停止。

    炮兵营内训练最多的就是骑兵,骑兵的数量占到了两万,这些骑兵训练用的都是次等的马匹。

    茅元仪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万正在集体前进的骑兵,他参加过多次与后金军的战争,什么样的大场景没见过,但这两万骑兵却是不同。

    这些骑兵身穿被涂成黑色的板甲,所有马匹整齐划一的前进着,那整齐的队形,是茅元仪从未见识过的。

    原来骑兵可以被训练成这样!

    接下来茅元仪又参观了长枪兵、火枪兵和炮兵的训练,那森寒的枪阵,以及火枪的齐射和火炮、火箭的轰炸,让茅元仪震撼到麻木的地步。

    茅元仪从参观的细节中知道,登莱军已经自成体系,像他这种旧体系造就的人,根本无法胜任带兵的任务,除非是进这新兵营训练一段时间,但登莱军中并不缺乏他这种人才。

    最后茅元仪提议到参谋部看看。

    参谋部的人员共有五十多名,主要的参谋人员达到十二人,其余都是打下手的。

    参谋部内也比很碌,此刻正在对辽东和朝鲜的地图进行汇聚编册,茅元仪看着地图,发现这些地图测绘得十分细致。

    “将军,在下就在这里做事吧!”茅元仪决定道,对于地图测绘,以及出谋划策也是他擅长的地方。

    “好,那就在参谋部就任副参谋长吧!”赵岩说道。参谋部其他人员不由愣了愣,仔细的打量起茅元仪,不明白这是何许人也,竟然一进参谋部就升到了副参谋长。

    知道茅元仪身份也就是刘衡和另外两个副参谋长,对于赵岩的这个任命,他们并未感觉有什么不妥。

    茅元仪著有《武备志》一书,后担任孙承宗幕僚,其军事素养远远不是他们这些野路子出身的文人能够比较的。

    刘衡这时赵岩报告道:“主公,辽东特战大队传来情报,建奴在损失了五万兵马之后,正在加紧编练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还派出兵马到北部大规模抓捕野人,已有八个野人部落被攻破。”

    “同时他们加强了辽东半岛的防御,旅顺驻兵达到三千,金州驻兵也达到三千。”刘衡在地图上标注出了许多清兵驻守的标点。

    “那他们明年是否还会进犯朝鲜?”赵岩问道。

    “这个不好预测,只能说是五五之间,有可能因为大败,推迟他们攻朝的时间。”刘衡说道。

    “黄台吉必定攻朝,清军当中许多人都跟随努尔哈赤征战不断,战功显赫。若是黄台吉现在显然还难以服众,加上昌平大败,黄台吉虽然可以推卸责任,但必然加剧这一现象,他若是想要服众,就必须打出点战绩,自会挑朝鲜这个软柿子捏。”一边的茅元仪预测道,他虽然不知道围堵计划,但他却对清军上下甚是了解,“更何况大败之初,更需要打一场仗来重振他们的士气。”

    (未完待续)
------------

第八十六章:山东军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88 3889 3890 3891 3892 3893 3894 3895 3896 3897 3898 3899 3900 3901 3902 3903 3904 3905 3906 3907 3908 3909 3910 3911 3912 3913 3914 3915 3916 3917 3918 3919 3920 3921 3922 3923 3924 3925 3926 3927 3928 3929 3930 3931 3932 3933 3934 3935 3936 3937 3938 3939 3940 3941 3942 3943 3944 3945 3946 3947 3948 3949 3950 3951 3952 3953 3954 3955 3956 3957 3958 3959 3960 3961 3962 3963 3964 3965 3966 3967 3968 3969 3970 3971 3972 3973 3974 3975 3976 3977 3978 3979 3980 3981 3982 3983 3984 3985 3986 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