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被巡视海域的成山卫发现,多尔衮在成山卫登岛时,马上命人送去了早已些好的投诚书。
成山卫随即将多尔衮等一船人控制,然后急报龙口。
赵岩十六曰就接到报告,从俘虏的清军口中得知,此次出海的是多尔衮的正白旗,黄台吉还在朝鲜。
这让赵岩大失所望,当天晚上下达了命令,让各艘船只停止对渤海的搜索,继续投入到运输之中。
突然又接到了成山卫的报告,说什么多尔衮前来投诚,赵岩听了冷哼道:“走投无路了就想投诚?把我山东当成什么地方了?让成山卫把多尔衮解押赵家堡军事法庭。”
“这个多尔衮,应该还有一些利用的价值。根据辽东特战大队回报,现在多铎已经掌控了伪清大多兵力,多尔衮又是多铎的亲生兄弟。主公不妨先留着他的狗命,把他发往工地修路。”茅元仪对赵岩说道。
赵岩对此并不是很在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样的权谋之计已是无关紧要。他拿着多尔衮写的投诚书,看这着投诚书上痛心疾首的悔过之语,淡淡说道:“让军事法庭怎么该怎么审就怎么审,若是判了死刑,念他悔过态度还不错,先发往工地修路,延期执行最后程序。”
“豪格、代善、多尔衮都完蛋了,下一个,就拿黄台吉开刀。”赵岩杀气腾腾的说道。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四章:密奏风波
“大捷,辽东大捷,山东军击毙清军两万余,豪格、代善被毙,多尔衮被俘。”济南城内,几个人骑着马,敲着铜锣在大街上沿途高喊。
听到此消息的百姓纷纷侧目,一些百姓更是兴冲冲的跑回家,将大捷的消息传递开来。
“赵将军又打胜仗了,只要赵将军在我们山东一天,我们山东就不用怕遭受兵灾了。”
“可不是,现在山东连一个土匪都找不到,全是赵将军的功劳,而且现在山东试改,也是赵将军做的。”
“这不是巡抚大人做的吗?”
“明里是巡抚,但用的那些清官老爷都是赵将军的人,为了让那些贪官不闹腾,赵将军每年还出了几十万两什么养廉金。”
“试改好啊!现在即没了苛捐杂税,也不用我们交银子了,一亩地每年只要交二十斤粮食就够了。更没有了什么差役下派,给官府做工还能领到工钱呢!”
“我们西三府这几年之所以如此繁盛,全因赵将军的纺织厂,棉花比往年好卖多了,又不用我们去棉籽。以前一个人最多种十五亩棉花,现在一个人种上四五十亩都没问题了。”
“赵将军已经派兵到辽东杀建虏去了,一颗脑袋可值五十两银子,不知道现在还招不招兵。”
“那五十两银子是按地来算的,山东军规定,鞑子的脑袋是要全军平分的,赏下的银子都是按土地来算,超过了三百亩才会直接发银子。”
“那有什么,只要杀上几个鞑子,那也是几十亩地,而且参军后田亩不足三百亩就无需纳粮了,要是不小心壮烈了,赵将军还会发给三百两恤银,月月发给米粮。”
百姓们议论纷纷,原本影响能力不强的西三府,此刻也是民心所向。
山东的乡绅个个都注意着辽东的战况,这事关赵岩能否兑现许诺。大胜传来,令一些希望山东军在辽战败的乡绅大失所望。
此时山东的乡绅表面上对赵岩很恭顺,没有怎么阻拦赵岩在山东的试改。不过那是赵岩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又砸了银子下去,又说了一番道理的结果。
事实上很多乡绅对试改的怨念很大,主要也就是东三府的乡绅,西三府的乡绅还好上一些。
西三府位于京杭大运河的黄金三角洲地带,那里寸土寸金,赵岩真若是染指了那里,绝对会被群起而攻之。
不过西三府的乡绅面对赵岩的崛起,也有些心惊肉跳之感,谁知道以后赵岩会不会染指西三府?
同时赵岩无视海禁,随着赵岩手上的近海运输船只的增多,分担了一些京杭大运河的流量,虽然短期内没什么问题,但若是人们都习惯走海路,那么西三府的经济就会遭受较大的冲击。
这个年代的人,目光上并不短浅,山东之所以不开放海禁,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人担心西三府的经济问题。
……赵家堡内,张氏最近经常出门走动,到赵家堡的军部询问辽东战况,辽东战事一起,张氏就为赵岩担心了起来。
从三月开始,就两次派人到龙口,叮嘱赵岩不要亲赴辽东,就在龙口指挥就行了。
不过奇怪的是,以前从来不详细过问的张氏,突然对辽东战局的情况问得十分详细,留在赵家堡的军部人员,也不敢稍加隐瞒,耐心的给张氏讲解着辽东的战局。
自从开春后,赵家堡的女子学校里来了一个新老师,以前女子学院都是由媛儿带的,规模也不大,只有三十几个学生。
这个新来的老师很漂亮,仔细一看却是巡抚之女颜玉瑶,自从颜继祖投靠了赵岩,颜玉瑶就经常来赵家堡,年过完后还在赵家堡弄了个宅子,在赵家堡长住了下来,天天到女子学校里给媛儿帮忙上课。
更是跟媛儿学起了赵岩弄出的各个课程,和媛儿也成为了一对好姐妹。
颜玉瑶生得亭亭玉立,加上知书达理,又是巡抚之女,很受张氏喜欢,张氏经常找颜玉瑶聊天。张氏看颜玉瑶却是越看越喜欢,媛儿虽然也很受她喜欢,不过毕竟是从教坊买给赵岩买当贴身丫鬟的,自然是比不上巡抚之女。
“玉瑶啊!今天听军部的人说,辽东那边形势很好,黄台吉被我们困在了朝鲜,嗯,还有代善、豪格在镇江被击毙,现在辽东就剩下一个多铎和济尔哈朗了。”张氏在军部获知了消息,就向颜玉瑶透露了起来,“那个叫多铎的,手里抓着六七万大军,现在正在攻打沈阳。他的哥哥那个叫什么来着……”
“夫人,是多尔衮。”颜玉瑶连忙提醒道。
“对,对,是叫多尔衮。”张氏点头说道:“多尔衮也从朝鲜自己坐船跑了,然后就被海军全歼了。多尔衮这么一跑,黄台吉陆路跑不出朝鲜,海路也走不通了。”
“军部的人说,鞑子的七万大军折损在朝鲜是肯定的了,再加上镇江杀了将近一个旗的鞑子兵,还有两万蒙汉八旗,鞑子已经是元气大伤了,打下辽东没什么悬念,只要稳扎稳打就不会出任何意外。”
“夫人太谢谢您了,毕竟我爹爹现在也是给将军办事,若是不清楚辽东的战局,也不好配合将军在朝廷里活动。”颜玉瑶解释道。
“些许小事谢什么,现在岩儿还太年轻,做事也毛毛躁躁的,连巡抚大人也不通报一声。”张氏亲切的拉着颜玉瑶的手,亲切的说道。
……“又胜了,再这么胜下去,那就天下无人能制了。”巡抚颜继祖听到大捷的消息,喜忧参半,“不过既然上了这条船,不翻自然是最好的。”
“大人,小姐回来了。”这时颜继祖的老奴跑来禀告,颜继祖立即来了精神,说道:“快请她进来。”
“是。”
很快,风尘仆仆的颜玉瑶走进了书房,颜继祖见到她,立即问道:“瑶儿,赵家堡那边有什么消息?”
“爹爹,我从赵老夫人那里听她说,此时辽东远远不似赵岩呈报上来的情况那般简单。”颜玉瑶一进书房,就对颜继祖说道。
“哦?怎么个不简单法?”颜继祖不解的问道。
“黄台吉的七万大军被堵在朝鲜,多尔衮从海路自己逃跑,然后被山东海军歼灭。黄台吉没了船,从海路走不了,陆路也被山东军全盘封死,黄台吉和他亲征所带的七万大军,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1586
31587
31588
31589
31590
31591
31592
31593
31594
31595
31596
31597
31598
31599
31600
31601
31602
31603
31604
31605
31606
31607
31608
31609
31610
31611
31612
31613
31614
31615
31616
31617
31618
31619
31620
31621
31622
31623
31624
31625
31626
31627
31628
31629
31630
31631
31632
31633
31634
31635
31636
31637
31638
31639
31640
31641
31642
31643
31644
31645
31646
31647
31648
31649
31650
31651
31652
31653
31654
31655
31656
31657
31658
31659
31660
31661
31662
31663
31664
31665
31666
31667
31668
31669
31670
31671
31672
31673
31674
31675
31676
31677
31678
31679
31680
31681
31682
31683
31684
3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