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汉人见到大军到来的霎那,都嚎嚎大哭起来,许多辽东特战大队发展出来的成员,带领着大军,开始到处清算,将那些满人一一抓捕。

    这些炮灰部队在约束下,却是十分好使,让第一营不必为善后的问题而分了兵力,更节省了时间。

    二月二十五曰,经过一天半的行军,第一营终于来到了海州城下。海州的防御兵力,已经到达了八千人之多。

    然而这丝毫无法阻挡第一营的推进脚步,第一营到达的当天下午,只是草草的造了一顿饭,赵勇就在炮兵营的配合下,对海州发起了进攻。

    炮兵营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将海州的城墙炸出了一个豁大的缺口,同时将周围几百米内炸成了无人区。

    随着赵勇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八千炮灰部队,在督察队的监督下,如狼似虎的冲进了海州城。

    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大的城池,里面的八千守军,哪比得上第一营统御的八千炮灰部队。

    这八千炮灰部队,一律使用缴获的清军盔甲,加上辽东马匹甚多,人人行军皆有一匹马代步,而且走得不是很快,体力损耗根本不大。

    反观城内的守军,很多都是无甲的汉兵和蒙古兵,装备上就已经是天差地别,再加上第一营的八千炮灰部队有督察队督战,那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海州城的巷战一展开,便是一面倒的结果,城内的汉兵大量倒戈,蒙古兵也没有决死反抗的意志,加上骑兵营的围堵追击,到天黑前,城内的巷战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零零星星的残余清军等待解决。

    而第一营在城外堵着三个门,根本就没有动,倒是负责在北门北部隐蔽的骑兵营,砍了上千清兵,还俘虏了五百多人。

    就在第一营攻克海州的第二天,硕拖和济尔哈朗带领的三万大军,已经到达了海州以北百里之外。

    当天晚上,一人骑着匹快马从北面奔来,快速的进了海州城外的大营,这人不仅骑着一匹,还牵着两匹。骑在马上的人,脑袋后面却留着一根小辫子,不过额头绑着一条红巾,一路上碰见哨卡皆是畅通无阻的通过。

    “报告大人,多铎已于二月二十三举行登基大典,同时派出硕拖、济尔哈朗带领三万骑兵南下。”那人进了赵勇的硬仗,快速的禀告道。

    “硕拖和济尔哈朗什么时候出发的?”赵勇问道。

    “卑职出发时,二月二十三黄昏。”

    赵勇连忙喊来参谋人员,第一营的参谋人员立即摊开地图,经过了片刻的计算之后,对赵勇说道:“营长,建奴的三万大军,明天就会到。”

    “派一半斥候出去,对方圆三十里进行侦查,今晚加强警戒。”赵勇命令道,第一营、骑兵营和炮兵营都不习惯在城内驻扎,全部都没入城。

    在城内驻扎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容易让士兵失去警惕,比城外更容易遭到袭击。

    接着赵勇又把林毅和炮兵营的副营长找了过来,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动向。

    林毅得知情报,兴奋的摩拳擦掌道:“终于轮到我们骑兵营露脸了。”

    赵勇连忙说道:“我说老林,你可不能胡来,现在清军三万骑兵来袭,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你的骑兵营出了什么事,那我的第一营和炮兵营可就没法推进了。”

    “谁要胡来了,我是那种糊涂蛋吗?条例怎么写就怎么来。”林毅高声道,然后又小声的说道:“不过上次建奴在镇江被李然那小子打得太惨,估计不是那么容易上钩啊!得想个办法才行。”

    “打是最好能打上一场,让建奴知道我们野战的厉害。不过现在可是关键时刻,不能兵行险招,按照辽东参谋部的通知,再过三天,辽东军第一骑兵营和我们山东军的骑炮营就会北上与我们汇合,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他一场。”赵勇说道。

    “是啊!辽东战事关系重大,此时不能太过冒进,若是我们出了什么差错,西线战场可就不好收拾了。”林毅也点了点头,“耀州的七千三线部队还未跟上,不如我们就在海州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等三线部队跟上后再慢慢推进。”

    “嗯!只要侦查不出差错,扎营时不偷工减料,在推进中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那便如此吧!等三线部队跟上再说。”

    很快他们的意见达成了一致,步兵营、骑兵营和炮兵营谁都离不开谁。

    步兵营若没有了骑兵营的掩护,只能是寸步难行,若没了炮兵营,攻城时需要付出许多伤亡和时间。骑兵营若没有步兵营和炮兵营的火炮,就算训练和装备再好,也容易被清军以数量优势淹没,炮兵营则需要步兵营和骑兵营的保护。

    当天夜晚,炮兵营和骑兵营就将一半斥候撒出了三十里的范围,第二天一早,就派出另外一半斥候,接替原先那批斥候的任务,开始在三十里的范围内不断游弋。

    盖州到辽阳一线,皆是平原地带,在密集的斥候侦查下,清军想要突袭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夜袭,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夜袭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星光,有星光的夜晚,山东军的斥候一样能看见。

    若是清军点火把来夜袭,那老远都能发现。

    只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山东军就能摆好阵形迎敌,步兵依托骑兵,骑兵依托火炮,辎重营又带着足够支撑五天左右的粮草,几乎没有任何的破绽。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八章:无视与陷阱

    第二曰,三月二十六,负责西线推进的山东军停在了海州,等待后面的三线部队跟上,耀州的三线炮灰部队,在经过两天的清野后,正在朝海州赶来。

    至于那些解救的汉民,还有那些抓捕起来的满清野人,全部都交给了赶来的行政人员处理,并在海州留下一千人驻守。

    相对来说,海州是较为空虚的,不过辽东军团的两个步兵营已经登陆辽东半岛,同时还有一个骑兵营也登陆了辽东,更有山东军团的骑炮营,海州若是受到攻击,支援很快便会到达。

    同时辽东军第三步兵营和第四步兵营,在辽东参谋部的指派下,正在赶往各个攻陷的城镇和关隘接管城防。

    辽东军在训练上远远不如山东军,除了第一、第二步兵营较为精锐外,第三、第四步兵营还稍显稚嫩,除了参加过一些剿匪任务外,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阵仗。

    赵岩之所以将他们调到辽东,就是让他们承当城防任务。城防是一个很需要技术姓,又很不要技术姓的事儿。

    所需要的技术姓是武器方面的硬件,而防守人员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胜任城池、关隘的防守。

    像城防演习在登莱年年都有,每到那时,屯地百姓或死守屯地公事,或入城躲避,民兵在艹守的指挥下进行演练。

    在棱堡林立的登莱,这是很常见的事情。等山东各地的棱堡建成,就是一个超越法国沃邦防御体系的存在,在火器没有脱离初步阶段的时代,赵岩只要不被伤及根本的东西,就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登莱的民兵对于棱堡的防守都是个个熟悉得很,辽东军的训练虽然不如山东军,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的洗礼,但守城却是不在话下,就是去和清兵硬拼,以他们的装备情况,也胜算极大。

    ……三线部队与西线山东军合兵后,在正午时分,斥候终于在海州北部三十里外遭遇到了清兵的踪迹。

    赵勇和林毅二人随即将斥候主要布置在海州北部方向,不过并未对其他方向放松警惕,基本的无死角警戒是要保留的,之所以将大部分斥候派到北部,是要准备与清兵斥候展开残酷的厮杀。

    与三线部队合兵后,赵勇和林毅带着西线作战集团继续向北推进,对于出现在北部的清军并不在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594 25595 25596 25597 25598 25599 25600 25601 25602 25603 25604 25605 25606 25607 25608 25609 25610 25611 25612 25613 25614 25615 25616 25617 25618 25619 25620 25621 25622 25623 25624 25625 25626 25627 25628 25629 25630 25631 25632 25633 25634 25635 25636 25637 25638 25639 25640 25641 25642 25643 25644 25645 25646 25647 25648 25649 25650 25651 25652 25653 25654 25655 25656 25657 25658 25659 25660 25661 25662 25663 25664 25665 25666 25667 25668 25669 25670 25671 25672 25673 25674 25675 25676 25677 25678 25679 25680 25681 25682 25683 25684 25685 25686 25687 25688 25689 25690 25691 25692 2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