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城内的守军,很多都是无甲的汉兵和蒙古兵,装备上就已经是天差地别,再加上第一营的八千炮灰部队有督察队督战,那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海州城的巷战一展开,便是一面倒的结果,城内的汉兵大量倒戈,蒙古兵也没有决死反抗的意志,加上骑兵营的围堵追击,到天黑前,城内的巷战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零零星星的残余清军等待解决。
而第一营在城外堵着三个门,根本就没有动,倒是负责在北门北部隐蔽的骑兵营,砍了上千清兵,还俘虏了五百多人。
就在第一营攻克海州的第二天,硕拖和济尔哈朗带领的三万大军,已经到达了海州以北百里之外。
当天晚上,一人骑着匹快马从北面奔来,快速的进了海州城外的大营,这人不仅骑着一匹,还牵着两匹。骑在马上的人,脑袋后面却留着一根小辫子,不过额头绑着一条红巾,一路上碰见哨卡皆是畅通无阻的通过。
“报告大人,多铎已于二月二十三举行登基大典,同时派出硕拖、济尔哈朗带领三万骑兵南下。”那人进了赵勇的硬仗,快速的禀告道。
“硕拖和济尔哈朗什么时候出发的?”赵勇问道。
“卑职出发时,二月二十三黄昏。”
赵勇连忙喊来参谋人员,第一营的参谋人员立即摊开地图,经过了片刻的计算之后,对赵勇说道:“营长,建奴的三万大军,明天就会到。”
“派一半斥候出去,对方圆三十里进行侦查,今晚加强警戒。”赵勇命令道,第一营、骑兵营和炮兵营都不习惯在城内驻扎,全部都没入城。
在城内驻扎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容易让士兵失去警惕,比城外更容易遭到袭击。
接着赵勇又把林毅和炮兵营的副营长找了过来,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动向。
林毅得知情报,兴奋的摩拳擦掌道:“终于轮到我们骑兵营露脸了。”
赵勇连忙说道:“我说老林,你可不能胡来,现在清军三万骑兵来袭,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你的骑兵营出了什么事,那我的第一营和炮兵营可就没法推进了。”
“谁要胡来了,我是那种糊涂蛋吗?条例怎么写就怎么来。”林毅高声道,然后又小声的说道:“不过上次建奴在镇江被李然那小子打得太惨,估计不是那么容易上钩啊!得想个办法才行。”
“打是最好能打上一场,让建奴知道我们野战的厉害。不过现在可是关键时刻,不能兵行险招,按照辽东参谋部的通知,再过三天,辽东军第一骑兵营和我们山东军的骑炮营就会北上与我们汇合,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他一场。”赵勇说道。
“是啊!辽东战事关系重大,此时不能太过冒进,若是我们出了什么差错,西线战场可就不好收拾了。”林毅也点了点头,“耀州的七千三线部队还未跟上,不如我们就在海州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等三线部队跟上后再慢慢推进。”
“嗯!只要侦查不出差错,扎营时不偷工减料,在推进中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那便如此吧!等三线部队跟上再说。”
很快他们的意见达成了一致,步兵营、骑兵营和炮兵营谁都离不开谁。
步兵营若没有了骑兵营的掩护,只能是寸步难行,若没了炮兵营,攻城时需要付出许多伤亡和时间。骑兵营若没有步兵营和炮兵营的火炮,就算训练和装备再好,也容易被清军以数量优势淹没,炮兵营则需要步兵营和骑兵营的保护。
当天夜晚,炮兵营和骑兵营就将一半斥候撒出了三十里的范围,第二天一早,就派出另外一半斥候,接替原先那批斥候的任务,开始在三十里的范围内不断游弋。
盖州到辽阳一线,皆是平原地带,在密集的斥候侦查下,清军想要突袭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夜袭,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夜袭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星光,有星光的夜晚,山东军的斥候一样能看见。
若是清军点火把来夜袭,那老远都能发现。
只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山东军就能摆好阵形迎敌,步兵依托骑兵,骑兵依托火炮,辎重营又带着足够支撑五天左右的粮草,几乎没有任何的破绽。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八章:无视与陷阱
第二曰,三月二十六,负责西线推进的山东军停在了海州,等待后面的三线部队跟上,耀州的三线炮灰部队,在经过两天的清野后,正在朝海州赶来。
至于那些解救的汉民,还有那些抓捕起来的满清野人,全部都交给了赶来的行政人员处理,并在海州留下一千人驻守。
相对来说,海州是较为空虚的,不过辽东军团的两个步兵营已经登陆辽东半岛,同时还有一个骑兵营也登陆了辽东,更有山东军团的骑炮营,海州若是受到攻击,支援很快便会到达。
同时辽东军第三步兵营和第四步兵营,在辽东参谋部的指派下,正在赶往各个攻陷的城镇和关隘接管城防。
辽东军在训练上远远不如山东军,除了第一、第二步兵营较为精锐外,第三、第四步兵营还稍显稚嫩,除了参加过一些剿匪任务外,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阵仗。
赵岩之所以将他们调到辽东,就是让他们承当城防任务。城防是一个很需要技术姓,又很不要技术姓的事儿。
所需要的技术姓是武器方面的硬件,而防守人员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胜任城池、关隘的防守。
像城防演习在登莱年年都有,每到那时,屯地百姓或死守屯地公事,或入城躲避,民兵在艹守的指挥下进行演练。
在棱堡林立的登莱,这是很常见的事情。等山东各地的棱堡建成,就是一个超越法国沃邦防御体系的存在,在火器没有脱离初步阶段的时代,赵岩只要不被伤及根本的东西,就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登莱的民兵对于棱堡的防守都是个个熟悉得很,辽东军的训练虽然不如山东军,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的洗礼,但守城却是不在话下,就是去和清兵硬拼,以他们的装备情况,也胜算极大。
……三线部队与西线山东军合兵后,在正午时分,斥候终于在海州北部三十里外遭遇到了清兵的踪迹。
赵勇和林毅二人随即将斥候主要布置在海州北部方向,不过并未对其他方向放松警惕,基本的无死角警戒是要保留的,之所以将大部分斥候派到北部,是要准备与清兵斥候展开残酷的厮杀。
与三线部队合兵后,赵勇和林毅带着西线作战集团继续向北推进,对于出现在北部的清军并不在意。
只要清军没有靠近到十里之内,没必要进行太大的反应。
就在第一营与骑兵营、炮兵营向鞍山推进时,前方的斥候已经与清军斥候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只见在绿草青青的平原地带,不断有骑兵互相碰撞,然后杀死对方,割下对方的头颅。
在这样的前线冲突中,山东军的斥候面对同等数量的清军斥候,几乎处于无敌状态。
山东军的斥候,无一不是精挑细选,训练上更是最为艰苦,装备也是最为精良,精通警报方式、地图绘制、测算敌军数量等技能。
在侦查上,山东军的斥候每人一把望远镜,而且小队之间相互呼应,在发现清军斥候后,若是敌人少便冲上去砍掉清军斥候的脑袋,若是人数多,就联系其他的斥候小队配合行动。
大军后在三十里之外,他们有足够的缓冲距离。
清军斥候与山东军斥候遭遇后,都是一面倒的被斩落下马,山东军身上的板甲防御力非常高,本身就很占便宜。
同时山东军的斥候小队在搏杀时非常注重配合,有的持刀,有的手持狼牙棒,有的手持镗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285
7286
7287
7288
7289
7290
7291
7292
7293
7294
7295
7296
7297
7298
7299
7300
7301
7302
7303
7304
7305
7306
7307
7308
7309
7310
7311
7312
7313
7314
7315
7316
7317
7318
7319
7320
7321
7322
7323
7324
7325
7326
7327
7328
7329
7330
7331
7332
7333
7334
7335
7336
7337
7338
7339
7340
7341
7342
7343
7344
7345
7346
7347
7348
7349
7350
7351
7352
7353
7354
7355
7356
7357
7358
7359
7360
7361
7362
7363
7364
7365
7366
7367
7368
7369
7370
7371
7372
7373
7374
7375
7376
7377
7378
7379
7380
7381
7382
7383
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