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您可以让崇祯收工商税,只要崇祯一点头,我们以后就能名正言顺的征收工商税,到时上缴一点,大部分留着我们自己。”赵全出了个主意。
“好,那便这么办。”赵岩拍手道。
工商税这个东西,如何征一直是个难题,毕竟大明那么点工商税,而且时收时不收,收于不收几乎没什么区别。
赵岩现在已经在山东收工商税了,不过只是十税一,这样的税额远远达不到赵岩的要求,一些高利润行业,收上四五成甚至都不是问题。
……打定了主意,赵岩便开始命人起草奏章。
奏章中以‘祖传秘方’为借口,一口回绝了崇祯对玻璃镜秘方的要求,同时痛斥当前工商税的征收状况。
崇祯在圣旨里给赵岩盖了个‘与民争利’的大帽子,赵岩反盖一顶工商税‘流耗国本’的帽子。
并且大量举例汉、唐、宋三朝的税收制度,特别提及宋朝的商业繁荣程度,指责当前税收制度乃是‘千古谬象’,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轻商税资民利,全因开国之初的金银财宝大部分被蒙古人带走,市面上收无可收。
但如今形势不同,蒙古人的金银财宝大部分已经通过贸易回流大明,而且从海外更是流入了大量白银。
在这样的状况下,十税一已是不合适,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等等现象。
如此痛斥一番,什么与民争利那便被反驳了,同时拒绝交出纺织机械。奏章中最后提及,若是崇祯肯改革商业税,那什么纺织机械便双手奉出,玻璃镜之事在末尾一笔不提。
让人润色过后,赵岩便让人将奏章发了出去。
接着赵岩在媛儿和莎莲娜的辅助下,开始著书立说了,莎莲娜在那学着媛儿磨墨,不过很快把脸上弄得像只小花猫。
媛儿有些好笑,她对莎莲娜并不排斥,以赵岩的身份,三妻四妾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莎莲娜就算是再勾魂,也是一个欧洲人,最多只能做赵岩的小妾。
赵岩答应过她,要给她一个名分,这个承诺让媛儿很放心,就算是张氏对颜玉瑶十分上眼,却也无法令她感觉到什么威胁。
也许这很天真,但这是对赵岩的绝对信任。
“媛儿,你说我写的这本关于工商发展指导,以及管理指导的书,该叫什么名字?”赵岩对媛儿问道。
“以前不是有一本叫《客商规鉴论》的书,那我们就叫《工商规鉴论》。”媛儿说道。
“《工商规鉴论》,呵呵!媛儿说什么就叫什么,那就叫《工商规鉴论》吧!”赵岩直接将名字确定了下来。
然后开始提笔书写《工商规鉴论》的大纲。
著书立说,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自然不可能他一个人去做,那自然是写个大纲,其他的让教育部的那些文儒大能去写。
《工商规鉴论》,主要阐述资本产业化的好处,异地贩运与生产投资的巨大差距,针对将银子进行库藏的利弊给与论证,并且要列出许多明细的生产投资方法与理念。
除了对商人的指引,还有对工商管理方面的建议和讲解,阐述商业税对国家的好处,国家的强盛又给个人带去的好处。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未来人们都知道的许多商业常识,例如流通的好处,以及工商业的刺激方法,管理方法等等。
至于那些举例历史现象的事情,则要交给教育部的那些人才去完成,赵岩实在无能为力,即没那个才华,也没那个时间。
赵岩让人重点例举王安石和张居正二人的变法行为,这二人的变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
但因为种种原因,两次变革都以失败告终,就如张居正的变革,让明朝一年的税收就达到将近三千多万两的程度,这才让万历有了三次大征的本钱。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四章:登陆铁山
赵岩的奏章不出数曰,便到了京师。山东的驿站已经开始在各地铺设,山东一省境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驿站系统。
赵岩让人开设的驿站叫‘济民客栈’,虽然是叫客栈,不过和驿站没什么区别。
这些驿站不仅负责传递情报,还给旅客提供住宿,旅客还能乘坐驿站的马车出行,更能在驿站中聘请雇佣营的士兵保护出行。
除了山东,山东往京畿、河南、两淮、江南等重要的商路上,都有赵岩开设的驿站,这些驿站因为都是开设在人流来往繁多的商路上,所以不仅无需贴钱,每年还能向山东输出几万两银子。
至于朝廷的驿站之所以每年要贴钱,首先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再则也因为铺设得很广,所以才造成那样的现象。
但实际上,驿站是有利润可以赚取的,只是经营方式要改变一些罢了。
赵岩的奏章送到京师,崇祯夜间在乾清宫挑灯反复阅读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法内容,赵岩在奏章中所言:治国要策在于理财,并列举了王安石、张居正两人变法的许多成效,对崇祯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这封奏章,给了崇祯很大的启示,连夜让人将王安石、张居正的变法内容整理出来,认真阅读。
他是一个勤奋的皇帝,但他生不逢时,同时也没有受过正确的教育。
满朝大臣皆在愚皇,崇祯从小接触到的思想就是变法不可为,变法损国本毒天下,大臣们也未给看过变法的内容。
在这个信息很塞闭的年代,一个对很多事物没有正确认识的皇帝,自然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治理方法。
“节用爱民朕做到了,开源节流,不错,就是开源节流。”崇祯看完张居正的变法内容后十分惊喜,仿佛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一般。
崇祯直接看到了三更天才睡了下去,第二天天还没亮又爬起床跑去上朝,简直勤奋得让人瞪目结舌。
当天早朝过后,崇祯又把杨嗣昌叫了过去。
“这个赵岩,他竟不交出琉璃镜秘方和纺织器械,杨爱卿以为如何是好?”崇祯对杨嗣昌问道。
杨嗣昌看着赵岩的奏章,赵岩在奏章里**裸的拒绝了崇祯对玻璃镜的要求,还问崇祯:若玻璃镜与之,陛下可能与臣年三百万两军饷?
这一句昨天把崇祯气得大怒,后面那‘与民争利’的大帽子更是被赵岩撇了个干净。
“陛下,起码赵岩同意出工匠和兵员,有了他的火器与训练之法,我们不出数年,定然也能练出一支强军。”杨嗣昌说道:“至于琉璃镜与纺织器械,按他的意思,必须陛下进行商税改革方能交出,陛下……”
杨嗣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摸不清楚崇祯对这商税的态度。
“朕有意加征之,以让大明达两宋之繁荣。”崇祯掷地有声的说道,态度十分坚决。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228
17229
17230
17231
17232
17233
17234
17235
17236
17237
17238
17239
17240
17241
17242
17243
17244
17245
17246
17247
17248
17249
17250
17251
17252
17253
17254
17255
17256
17257
17258
17259
17260
17261
17262
17263
17264
17265
17266
17267
17268
17269
17270
17271
17272
17273
17274
17275
17276
17277
17278
17279
17280
17281
17282
17283
17284
17285
17286
17287
17288
17289
17290
17291
17292
17293
17294
17295
17296
17297
17298
17299
17300
17301
17302
17303
17304
17305
17306
17307
17308
17309
17310
17311
17312
17313
17314
17315
17316
17317
17318
17319
17320
17321
17322
17323
17324
17325
17326
1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