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赵岩说完话后大半天,上面的小太监却没动静,崇祯则是怒目而视。
赵岩皱了皱眉,对秦致远打了声招呼。
秦致远立即高声喝道:“退朝~!”
“退朝~!”赵岩身后的亲兵同时高喊道。
“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听见高喊,便一一跪地,唯独赵岩站着。
“哼!”崇祯冷哼一声,站起身转身离去。
“退朝……”崇祯身边的小太监这时才高声喊道……这次早朝意味着……赵岩独霸朝纲的时代来临了!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二章:组阁前奏
夕阳斜照在紫禁城的上空,沐着这金黄的光辉,赵岩站城门外凝望着天色,这个帝国,此时就如同这夕阳,已经快要进入尾声。
远处,一支兵马正缓缓行来。
一面绣着‘卢’字的大旗在夕阳下飘舞着,赵岩看到那面旗帜,眼中露出了敬意。卢象升,是赵岩最为尊敬的明末官员。
历史上,卢象升迎战清军,之以战死巨鹿,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朝堂争斗,以及其余各路官军贪生怕死,以致孤立无援,兵败身死。
这是一个思想十分正常的明末官员,不似其余官员那般麻木、残酷与贪生怕死,爱财如命。
卢象升带领的军队渐渐出现在赵岩眼前,天雄军经过赵岩派遣的军官整编,又装备了山东军的装备后,俨然已经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存在。
步伍行进中俨然不乱,一切井井有条,只不过还是和赵岩的兵马有着许多差距,首先步兵没有代步马匹,其次士兵的精神也没有赵岩的士兵那般饱满,总的来说,是伙食上的差距,另外就是洗脑……思想改造方面比较空白。
再则,火炮方面也没有赵岩的强大,骑兵方面也没有如同赵岩那般训练,但就以卢象升的步卒来说,除了山东军外,绝对是大明最强悍的一路官军,不过秦良玉的白杆兵在山地战的战斗力可能会更强一些。
很快,卢象升的天雄军在离京城一里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带着一百多名亲兵,朝着赵岩这边策马行来。
赵岩翻下马,卢象升很快就过来了,同样翻下了马,看了看城头上站着山东军的城墙,对赵岩叹道:“持坚啊!看来我还来是晚了一步。”
“督臣来得不算晚。”赵岩哈哈笑了声,对卢象升做了个手势,“督臣请,我们进城再做详谈。”
卢象升点了点头,两人再次上马,一同进了京城。
路上卢象升忍不住问道:“持坚,你打算如何善后?”
“陛下以与我签订了《立宪约法》与《山东军事特权约法》、《君臣谅解备忘录》,并下‘罪已诏’,今后陛下只掌兵权,不问政事。政事由内阁全权主持,只待内阁重组完毕,我便撤军。”赵岩说道。
“不问政事?”卢象升皱眉问道。
“历朝历代,因昏君亡国者数不在少,之以如此,全因君主权力过大所致,所以必须限制君主特权,让内阁来管理天下。立宪之意,便是让君主也受和法律约束,若犯法与庶民同罪。”赵岩接着说道:“内阁则四年轮换一次,首辅至多可连任三次,也便是十二年。至于谁当首辅,则由百姓来决定,所以今后要当首辅,首先得为百姓办事,如此才能赢得民心,若是酒囊饭袋,无能之辈,则不出一任便会下台。”
卢象升沉思不语,过了好一会,才说道:“如此虽好,然若让百姓选择,恐有人徇私舞弊。”
“就因如此,如今还不宜推行大选,而应找身正清廉的人来组建内阁。”赵岩耐心的解释道,“今后只需大力开启民智,加上百姓都能行驶自己的权利,百姓便会拥护大明,若有人破坏立宪制度,则天下人群起而攻之,朱家子孙亦能万代为皇。”
赵岩心里明白,把卢象升稳住,几乎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卢象升这人赵岩接触下来,赵岩自是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人。
于是主动说道:“此次组阁,阁员总数一百,我山东欲立两党,各占二十五席,一由颜继祖为首,一为朱大典为首。再则,督臣再立一党,同占二十五席,其余三十五席,则让与东林等党。”
“之以如此,乃因立宪未行之故,若由百姓推举,必被士绅、商贾艹纵,则内阁将不顾贫苦百姓之利,因此只得强行重组。”
赵岩说着,卢象升点了点头,然后沉思起来。
之所以赵岩让出二十五个席位给卢象升,主要还是看卢象升此人较为正气,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他必然不会去阻碍,更不会耍些下流的手段。
这样,表面上看上去,赵岩的改革派与保守派各占一半席位,实际上赵岩挑选出的阁员,全是出身贫寒,且是经过长期思想改造,表现非常良好的文吏,只要反腐做好,一半的席位也能让赵岩保持不败了,再从卢象升这里争取上一些票数,有什么改革政策自然也就能顺利通过。
同时赵岩把席位放了出去,也等于是分了一杯羹出去,虽然这一杯羹实际上不能带去什么实际利益,但一时间那些人还是不太能反应得过来,同时舆论上,赵岩也好控制许多。
赵岩带着卢象升来到他下榻的宅院,这处宅院很大,赵岩已经在门口挂上了‘内阁行政院’的招牌。
这处宅院就在紫禁城的城门外,离众多机关都近得很,办公也十分方便。
在这大宅院内,卢象升看过《立宪约法》、《山东军事特权约法》、《君臣谅解备忘录》后,又听赵岩吸纳关系叙述了一方何为立宪。
“立宪却是妙法,只需将立宪办好,大明江山便可永固。”卢象升看完后点头赞同道,至于赵岩的那个《山东军事特权约法》,卢象升则没有去计较。
赵岩的为人,他亦能相信。
卢象升早便将赵岩引为知己,两人在这大明都有一个很大的相似姓,那便是体恤百姓之苦,致力于维护大明安定。
自从卢象升听闻赵岩起兵清君侧后,路上卢象升甚至会冒出如此的想法,那便是若是换了赵岩做皇帝,他能否接受的问题?
这个想方让他很矛盾。
若真如此,木已成舟,他又能如何?平心而论,若是赵岩当了皇帝,那天下必然焕然一新。
而此番,赵岩重组内阁的行为,却是卢象升最愿意接受的。
他对于赵岩掌控大权并不反对,内阁若由他控制,大明必然能迅速安定。同时又保全了大明皇室的地位,可谓是皆大欢喜。
……而朝中的东林党人,领了立宪各项材料回家后,随即认真阅读了起来,令他们欣喜的是,赵岩竟然提出了与他们东林党思想相近的反对君主读才的措施,之前东林党人顾宪成便主张“散权”,实质是削弱君权,钱一本主张“公天下以选举”辅臣,而赵岩此番立宪,这几点都做到了。
东林党是明末一个敢于抨击时政,要求澄清吏治,改革弊政,礅于为民请命,坚决反对恶势力,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甘愿赴汤蹈火的党派。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东林党人基本上代表江南中小地主和商人、市民的利益。他们在重视农业的同时,特别重视工商业,主张惠商恤民,积极参与反对矿监税使、反对对工商进行封建掠夺的斗争。
赵岩对这个党派的感觉,是即有认可之处,亦有不敢与之苟同之处。
他认可的是东林党的气节,东林党人出生工商,对钱财并不太过热衷,所以许多东林党人皆有高风亮节,同时反对皇亲、元勋对土地的豪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409
10410
10411
10412
10413
10414
10415
10416
10417
10418
10419
10420
10421
10422
10423
10424
10425
10426
10427
10428
10429
10430
10431
10432
10433
10434
10435
10436
10437
10438
10439
10440
10441
10442
10443
10444
10445
10446
10447
10448
10449
10450
10451
10452
10453
10454
10455
10456
10457
10458
10459
10460
10461
10462
10463
10464
10465
10466
10467
10468
10469
10470
10471
10472
10473
10474
10475
10476
10477
10478
10479
10480
10481
10482
10483
10484
10485
10486
10487
10488
10489
10490
10491
10492
10493
10494
10495
10496
10497
10498
10499
10500
10501
10502
10503
10504
10505
10506
10507
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