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党的策论,十分简短,内容十分空洞,很快便念完了,下面的齐党官员脸色变了变,这才发现赵岩并未因为他们是同山东出身而偏袒他们。
而其他官员的脸色则变得古怪起来,然而更多的疑惑不解,不知赵岩玩的什么把戏。
“齐党策论,废话连篇,亦不用心书写,想必当之倒一,在做众位应无异议。”赵岩扬声说道。
下面的百官纷纷议论起来,那些齐党官员纷纷面红耳赤。在场官员再次搞不懂赵岩在玩什么把戏了。
只有卢象升这些和赵岩接触较多的人才知道赵岩的风格,赵岩行事,想来不喜什么阴谋诡计,为人更是正气。
按照官场的生存法则,赵岩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混那是百分百的在基层就会阵亡的类型,但赵岩向来不在官场上混,而是用强大的武力说话。
他的崛起,全是靠不断的实力积累,走的是至上的王道,而那些喜欢用勾心斗角,而不思发展的当权者,往往都有栽跟头的时候,因为除了阴谋诡计,他们本身的武力是很弱小的,即无法从**上消灭敌国,也无法抵御敌国对他们的**消灭。
齐党很快被排除在外,原本赵岩是想多安排一些席位给他们的,实在是因为他们太不争气,竟然弄了个这么烂的策论上来,以赵岩的判定原则,也是有心无力啊!现在只能把齐党官员下发到地方去了。
虽然说这些齐党官员在[***]上都好不了多少,但起码是站在赵岩这个阵营的,在行事上也更加配合。
接着,赵岩又一一让茅元仪和张志二人宣读其余各党策论,念完后,赵岩皆会给出一个判定优劣名次的原因。、在场百官有些并不认同赵岩的一些观点,但在双方辩论之下,那些官员很快败退了下去,赵岩每个观点都抓着道理的,但这些道理在这个年代并不一定说得通,因此需要辩证。
赵岩这边人多势众,越说越让人感觉有道理,那些不敢苟同的官员,一个个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拜服。
当念到第八份策论的时候,依然不见东林党的策论,钱谦益不由大感意外,赵岩竟然把第一给了东林党?
这是钱谦益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所有东林党都未想到的。
“东林党所书策论,相比之前八份,更为务实,当之无愧乃为第一。”赵岩在茅元仪念完东林党的策论后,起身说道。然而赵岩接着话锋一转,继续道:“然东林党的策论中说轻商税乃是为资民利,本官却是不敢苟同之。”
“大将军此言差矣,轻商税却可资民利也!例,一农夫所需铁锄一把,若朝廷收了矿税,铁锄之价必然窜涨,原只需银一钱,之后却需银两钱,乃至三钱,如此,民必疾苦诶。”这时一名东林党官员出列反驳道。
“荒谬。”赵岩突然一拍桌子,高声呵斥,反问道:“哼,难道天下商业皆是打锄头的铁匠吗?本官所书的《工商规鉴论》已将商税说得很明白,若要利民,按你这种说法,大可以让内阁给铁匠补贴,让他把三钱的锄头卖成一钱,至于商税,照收不误。”
见赵岩发火,那名东林党官员连忙被钱谦益使眼色给支了下去。
“好了,既然诸位无有异议,那么策论的名次即如此排定。”赵岩扫视了一眼排排列坐的百官,见他们没说话,于是直接说道。
“大将军英明。”突然一个官员出列奉承道,其他官员看到这一情况,有些犹豫了半响,也站起身跟着附和道。
很多官员并不喜欢奉承,但有人带头,越来越多人起身,他们若是不起身,怕被赵岩给盯上,到时给他们扣个杨嗣昌同党的屎盆子,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很快,所有官员都起身,在一片大将军英明的声音中,赵岩抬起手随意的压了压,百官陆续下坐,赵岩才继续说道:“据策论而定,东林党得席位五名,浙党位居第二,席位三名……齐党居末位,席位一名,于明曰起,内阁正式组建,主管大明政事,尔等切记,身为阁员,需做到为官清廉、正气,还需做好民生,体察民意,提倡民权,谁若贪污受贿,本官定然惩戒。”
“尔等可记住了?”赵岩起身环视一圈,沉声对在场官员问道,一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之态。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七章:撤军
“大将军教诲,下官谨记。”钱谦益第一个附和道,这次组阁会议,钱谦益对赵岩的气度甚是折服。
试问谁能在如此情况下,还公正的对各党策论进行公正的评价?若是换做他人,定然将齐党捧成第一,东林党绝对拿不到第一的。
“下官谨记……”
其他官员也纷纷出列应答道。
内阁组建会议很快结束,内阁名额全部确定了下来,赵岩控制一半的席位,同时控制着负责刑案的大理寺,更取得了‘大明盐运使司’、‘大明市舶使司’的职务,还取得了对殖民地的自由管理权。
同时赵岩可以向任何犯罪份子提起诉讼,加上控制了大理寺,就等于获得了尚方宝剑,只要抓住对方的把柄,就能随意的进行处置。
在这一点上,朝中官员根本没有一点察觉,他们对诉讼权的概念还十分模糊,不过已经有很多官员开始研读《大明律》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回过神来,不过到时也已经晚了。
赵岩此番的收获可谓无比巨大,心满意足之下,内阁开始运转的第五天,也就是十月初六,赵岩发布了三曰后撤军的布告。
山东军自从清君侧以来,已经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此时内阁一定,赵岩如约决定撤军,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的。
京师的酒馆内一时热闹了起来,士子、官员、商人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赵岩撤军一事。
许多人都以为赵岩原先承诺的撤军,只是一句空话,定然会赖在京城不走,但事件往往还是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山东兵马若是撤出京城,那内阁如何是好?皇上还不把内阁的人都砍了啊?”一名商人不解的在酒馆里说道。
“皇上若把内阁废除,大将军则会再次起兵讨伐,到时候朝廷若败,则皇上姓命都将堪忧莫测。”边上一名士子摇着纸扇说道,“只要山东军能压着朝廷各路兵马一筹,皇帝可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兄台说得在理,不过大将军的魄力,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若此番大将军直接取而代之,恐怕天下定要入大将军之手。”那名商人肆无忌惮的说道,丝毫不顾忌周围的人,现在锦衣卫都被解除了武装,随便他们如何说,都无人抓捕他们。
“沽名钓誉罢了。”边上一人不屑的说道,“谁人能对九五神器不抱窥探之心?”
“你这是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大将军东征西讨,只为大明平靖,大将军如何想,岂是你能估测。”
双方很快发生争执,酒楼内的人顿时围了过来,越来越多人加入争论,有的人认为赵岩乃是君子,有人则认为赵岩乃是沽名钓誉的逆臣。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岩撤军的布告一经发出,所有忠于明庭的人都松了口气,赵岩此番还算没做过份,这样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赵岩此番即树立了威信,同样未和那些忠于明庭的顽固分子撕破脸皮,而崇祯虽然失去了行政权,但依旧有人身自由,同时还拥有大明兵权。
双方,在未来必然有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对决!
当赵岩的撤军布告一发出,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至于投靠谁,则要看双方的发展如何。
紫禁城内,王承恩将赵岩发出的布告呈给崇祯,崇祯看了之后也松了口气,平心而论,赵岩是一个即忠君,又不忠君,同时很有原则的臣子。
他是一个聪明人,他不愚忠,在达成目的后,便不再向前。面对这样的能臣,本应靠笼络来收取他的忠诚,但他却用错了手段。
此时的崇祯,虽后悔当初的打压行径,但他与赵岩已无和解之可能。
因为崇祯无法向赵岩和解,他已经失去了行政权,一个没有行政权的皇帝,在崇祯看来,根本就不是皇帝。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574
36575
36576
36577
36578
36579
36580
36581
36582
36583
36584
36585
36586
36587
36588
36589
36590
36591
36592
36593
36594
36595
36596
36597
36598
36599
36600
36601
36602
36603
36604
36605
36606
36607
36608
36609
36610
36611
36612
36613
36614
36615
36616
36617
36618
36619
36620
36621
36622
36623
36624
36625
36626
36627
36628
36629
36630
36631
36632
36633
36634
36635
36636
36637
36638
36639
36640
36641
36642
36643
36644
36645
36646
36647
36648
36649
36650
36651
36652
36653
36654
36655
36656
36657
36658
36659
36660
36661
36662
36663
36664
36665
36666
36667
36668
36669
36670
36671
36672
3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