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被摸进去的官员都是在地方上贪得比较严重的,除了这一批,之前还处置过一批,主要是其中有的省免税了,结果地方官还在收税,赵岩的情报人员一查就清楚,查清楚了自然是直接抓人,然后送到大理寺去审判。

    而崇祯闹腾了半个来月的盐税事件。

    基本上没几个人在意的,在意的都是站在崇祯一边的旧势力,也属于无理取闹的类型。

    赵岩今年的财政预算发那个面可谓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了大功夫,投入了这么多钱进去,缺他崇祯一个盐税算什么?

    (未完待续)
------------

第243章:农业分工

    崇祯十二年,是埋头发展的一年。

    元宵节一过,整个山东再次全面运转,军器局已经停止了火炮和火枪的生产,转而开始到处开设黄火药、黄炸药制造厂。

    这些制造厂分布各省,以靠近原材料和方便交通的地区为主。同时军器局紧锣密鼓的开始以平炉钢制造新式火炮,并开始制造毛瑟步枪。

    漠南、漠北、漠西及东北、奴尔干都司等地则到处开设马场,三百万两的预算对于养马来说很是充足。

    毕竟马匹在蒙古人手上缴获了许多,合格的母马数量已经增加到了八十余万匹左右,每年可以产出八十万头马。再加上民间自养马匹,每年最少可以增加一百五十万匹以上。

    因为马匹增多,东三府现在已经不种小麦了,开始改种大豆和花生等适合的作物,同时也种用来发展养殖业的玉米。

    而粮食产地则移到了东北、朝鲜地区,在辽东地区已经种下了大量的玉米,用来发展养殖业用的,而北部地区则是种大豆,同时整个东北也种下了大量的小麦和水稻。

    小麦去年冬季已经种下去了,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北部地区气温太寒冷,冬小麦种不成,会被冻死的。

    春季到来前是一个万分忙碌的时刻,东北地区的土地实在太多了,一户人家五百亩地也不多。

    在辽东、辽西、朝鲜的百姓冬天把一部分土地播下冬小麦,播种冬小麦的亩数从30亩~100亩不等,这样的亩数在夏收时才能忙得过来,否则明年夏收根本来不及收割小麦,小麦收割时间把握不好就会减产。

    还有300亩土地用来栽种苜蓿,苜蓿一年可以收四茬,每茬可产1500公斤左右,同时还能改善土壤,这些牧草将进行青贮。

    待到春天到来后,农场主就会种下大豆和玉米,有水田的则种下一些水稻,每个农场都有饲养鸡猪牛羊马,每天就所要做的就是把青贮好的饲料搬运出来,然后喂给牲畜。

    到了初夏的时候,冬小麦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完冬小麦,则会种下玉米或者大豆,忙得过来就多种,忙不过来的话就种牧场。

    一个农场的牧草产量一般在150万公斤左右(300亩),一头肉牛5~6个月出栏(350~400公斤左右),需要消耗4000公斤牧草(转换率10:1),一个农场可以养殖375头肉牛。

    不过一户人家显然忙不过来,所以大部分农场都直接圈成牧场,只保留大概100亩的牧草用作青贮(冬天用),而300亩地用做到350亩地用作放牧,剩下50~100亩用作房屋、蔬菜、畜栏等设施。

    不过无论是种作物还是养肉牛都没办法达到专一,首先肉牛不够,科技院的农业小组培育出是‘01登莱肉牛’,此时还不过几十头,而传统的肉牛倒是挺多,平均一分,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到几百头,每户农场主只分到了13头。

    所以这些农场主大多都在养殖其他牲畜,鸡鸭最多,猪也很多,这些都是繁殖较快的,因此每个农场的都养了比较多,同时还有种植作物的也很多。

    农场劳动力不足,是所有农产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问题是土地并未不足,每户人分到500亩土地是非常宽裕的。

    因此粗放种植和养殖业是当前农场发展的主要形态,在没有足够牲畜的情况下,养殖业和粗放种植结合是最好的选择。

    被在东北北部,后世吉林、黑龙江地区,则是大片赵岩的土地,这里是大规模农场,整个农场涵括了将近1/3个东北平原,同时还在西伯利亚南部占有2000万亩草场。

    这里广袤得一塌糊涂,虽然未开发的地区很多,但却是不愁发展养殖业的土地,上百万倭奴在这里辛勤劳作,还有最精密的管理。

    官办农场主要是种大豆、玉米和苜蓿,养的是马和肉牛,在西伯利亚和黑龙江等地区,冬小麦是种不了的,要种作物就得中大豆、土豆之类的,除了农作物外,就是养殖业了,耐寒姓较好的苜蓿是主要牧草,玉米比较少(要种大豆)。

    对大豆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除了人吃的,还有马吃的,牛吃的,羊吃的,猪一般不喂大豆。牛和羊在产期的时候必须喂大豆,马在平时多多少少都得喂一些大豆才能养得膘壮。

    现在大豆的产区就规划在东北和山东地区,商品粮基地也在辽东,不过这个商品粮是肉类为主。

    那些分到土地的农场主都愿意发展养殖业,并不是太热衷于种植业。

    按照一户两到三个劳动力来劳作,在五百亩土地上进行养殖业,最少可以养活50个人,相当于是10亩地养活一个人,而种植谷物的话,一亩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南北方均值),按照理论来说,用肉食养活一个人所需的土地是谷物养活一个人的六到七倍,而现在10倍,主要还是劳动力不足的原因。

    在分工上,山东主要是进行大豆、花生、棉花的生产,外加一些小麦和较大的养殖业。

    而辽东、朝鲜则是主要生产大豆、水稻、青贮玉米、牧草,和大规模的养殖业。

    漠南、漠北则是主要的裘皮、羊毛产地,以及产马地。

    河北地区(北直隶)则同样是发展养殖业的地区,虽然赵岩没有在这里直接进行行政管理,不过许多商人却是在河北地区设立农场,学山东的农场模式大规模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出现了饲料青贮的技术后,变得非常有发展前景。

    多余的饲料可以用青贮的方式进行保存,这也导致了玉米和苜蓿成了主要的青贮对象,这两种东西是产量最高的牧草,同时在营养方面也不差。

    当然,河北也有大片官营农场,被满清多次扫荡的河北地区土地不值钱得很,商业部直接以跳楼价在河北地区够得大量土地。

    这些以跳楼价买下的土地慢慢开始升值了,由于没有了战乱的搔扰,加上平原地区的水利比较好修,因此河北地区的水利也修得不错,在这里发展养殖业却是非常方便,而且离销售市场也近。

    而在河南地区,则是生产棉花的地区。河南大部分都是旱地,所以河北是棉花的主要产区,大明大部分的商品化棉花都是河南产出的。

    湖广地区则是水稻的主产地,同时也是水牛的主要产地,目前每年有将近十万张牛皮输出。

    湖广地区没有什么纺织业,那里主要就是种水稻和养水牛,那里也最适合种水稻,是一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由于去年在长江流域的治理比较显著,而湖广地区又单独划分出来治理(湖泊众多),山东官员在接管了各州县的行政权后,即展开始惠农贷款,所谓惠农贷款就是缺少种子、农具可以向官府借钱购买,数额较小,也不收利息。

    而在四川地区则是一个农业发展潜力无比巨大的地区,天府之国的美誉可不是吹牛b的。

    水稻、小麦是四川的主要粮食作物,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而在水牛、黄牛、猪等养殖方面,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地区,后世的四川在水牛、黄牛、猪的数量上都是全国首位,粮食还突破450亿大关,目前这个年代的粮食产量还不高,450亿是不可能达到的了。

    而且可能是永远不可能达到,首先在生态保护上,此时赵岩并不鼓励在已发展了数千年的省份开荒,而是提倡保护环境,同时赵岩也不想继续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除非在作物品种比后世的还要牛b,才有可能超过那个恐怖的数目。

    四川盆地的小麦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为宜;小麦大面积收获期为4月底到5月上旬。

    水稻早稻播种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四川盆地一般可以提前5~10天)收获期:9月初至10月上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626 18627 18628 18629 18630 18631 18632 18633 18634 18635 18636 18637 18638 18639 18640 18641 18642 18643 18644 18645 18646 18647 18648 18649 18650 18651 18652 18653 18654 18655 18656 18657 18658 18659 18660 18661 18662 18663 18664 18665 18666 18667 18668 18669 18670 18671 18672 18673 18674 18675 18676 18677 18678 18679 18680 18681 18682 18683 18684 18685 18686 18687 18688 18689 18690 18691 18692 18693 18694 18695 18696 18697 18698 18699 18700 18701 18702 18703 18704 18705 18706 18707 18708 18709 18710 18711 18712 18713 18714 18715 18716 18717 18718 18719 18720 18721 18722 18723 18724 1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