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琢磨之后,石韦终于想明白了赵匡胤此举的用意。

    赵匡胤明知他这弟弟有谋害自己之心,但却仍然不愿杀之,多半是为了顾全大局,免得因之引起内乱。

    但赵匡胤同时又不能对此不闻不问,若继续放任下去,身边留着这么一个想害自己的弟弟,他只怕也是寝食难安。

    所以赵匡胤就想出这么一个法子,我既不杀你,也不纵容你,而是把你改封为秦王,把你变相的逐出京城,赶到西边去当你的节度使。

    如此一来,只要赵光义离开了京师,那么也就意味着他被驱逐出了权力中心,再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顺德军乃大宋西北边镇之一,那地方与以李氏为首的党项人半割据势力相邻,赵光义若想拥兵自重,割据造反的话,就势必要获得党项人的支持。

    而党项人自宋初时归附大宋,先前的几任首领,直至现任的定难军军节度使李光睿,都对宋廷极为忠诚。

    前番几攻北汉,这个李光睿都出兵相助,而不时的还向朝廷献上马匹,以表忠心。

    赵匡胤对于李氏也十分的厚待,当年李光睿之父李彝殷为定难军节度使时,赵匡胤还亲自监督为其制作玉带,李彝殷病逝时,更曾下旨废朝三曰以示哀悼。

    赵匡胤与李氏之间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相当的亲密,这样的话,如果赵光义胆敢心存不轨,不用朝廷动手,李氏的党项人就会从背后捅刀子,趁机向朝廷显示忠诚。

    这道旨意一下,可以说是彻底了斩断了赵光义对帝位的念想。

    赵光义却没有反抗的余地,他只有乖乖的认命。

    原因很简单,自行两京制后,赵光义的势力已受到颇大的削弱。

    后来赵普重新入相,几下老道的手段一耍,赵光义的势力再度受损。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逼得他不惜采取下毒这等手段,以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眼下事情败坏,天子已有所防备,赵光义如果不听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皇帝梦破碎的赵光义,带着他的愤恨与遗憾,乖乖的离开了洛阳,前往顺德军赴任。

    赵光义走后没过两个月,天子便即下令,取消两京制,以洛阳为常都,改东京汴梁为陪都。

    如今晋王已不再是晋王,这道旨意下来,自然是再无反对的声音。

    这一系列的变化来得如此突然,都让石韦感到有点不太适应。

    赵光义一走,石韦彻底的松了口气,便想着心头的一根刺总算是拔掉,今后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过,他心底却总还是有点隐忧。

    虽说赵光义已滚到了西北,但此人一曰不死,他这心里就总是不能完全安稳,而且,天子还未立赵德昭为太子,这也多少让他有些不放心。

    这曰过午,石韦刚刚从官署回来,宫中便派了人来,召他入宫出诊。

    让石韦感到意外的是,召他入宫的人不是天子,也不是花蕊夫人,而是宋皇后。

    这位宋皇后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宋皇后的母亲乃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她的父亲宋偓更是后唐庄宗的外孙,如今她又是大宋皇后,宋军可谓是三朝国戚,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开宝元年时,时年十七岁的宋氏被纳入宫中,成为了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

    按年龄来说,宋皇后要比赵匡胤小二十五岁,甚至比赵德昭还要大一岁,却比赵德芳大七岁。

    石韦一面想着关于宋皇后的这些信息,一面乘车匆匆忙忙的赶往宫中,也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有种预感,觉得宋皇此番召见入宫,必然不是看病这么简单。

    入得皇后所居西宫,宫女通传入内,石韦理了理衣容,拎着他的药箱从容而入。

    转过一道诺大的屏风,石韦看到了珠帘之内,斜卧于榻的宋皇后。

    “微臣石韦,拜见娘娘。”石韦趋步入内,恭行一礼。

    “石爱卿免礼,来呀,给石爱卿赐坐。”

    宫女搬来一张椅子,石韦便在榻旁坐下。此前他虽多往来宫中,但却没机会见宋皇后一眼,这次说来还是他头一回见着这位皇后娘娘。

    此时炉鼎檀香袅袅,又隔着一层珠帘,虽然石韦坐得很近,但却无法看清楚宋皇后的尊容。

    他只能依稀看出,这位宋皇后最多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白肤甚白,估计能被赵匡胤看上,除了家世之外,多半也是位美人。

    石韦不敢多看,问道:“臣听闻娘娘身有不适,但不知娘娘是哪里不舒服,可否告知微臣。”

    “这个……”珠帘中的宋皇后欲言又止。

    石韦看她那样子,猜测又是什么妇科病,便道:“臣身为御医,为娘娘治病乃臣之本份,医者眼中只有病人,并无男女之别,还请娘娘如实告知。”

    宋皇后顿了一顿,方才道:“你们都下去吧,有石爱卿一人就够了。”

    (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四章 胎发

    众宫女趋步而退,片刻间走得一人不剩,这诺大的寝宫之内,转眼只余下他二人。

    石韦心说她定是有什么羞于启齿之病,否则也不会把所有人都屏退。

    “石爱卿,本宫这病……”

    尽管宫中已无旁人,且有珠帘相隔,但面对着石韦这么个男人,宋皇后似乎还是有些拘泥。

    石韦心中暗笑,便道:“娘娘也不必说,且让微臣来为娘娘号一号脉吧。”

    “先号脉?本宫虽不太懂医术,不过你们御医问诊,似乎并不以号脉为先吧。”宋皇后和其他未见识过石韦手段的病人一样,都对此表示了怀疑。

    石韦淡淡笑道:“微臣诊病与别家郎中有些不同,还请娘娘莫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606 20607 20608 20609 20610 20611 20612 20613 20614 20615 20616 20617 20618 20619 20620 20621 20622 20623 20624 20625 20626 20627 20628 20629 20630 20631 20632 20633 20634 20635 20636 20637 20638 20639 20640 20641 20642 20643 20644 20645 20646 20647 20648 20649 20650 20651 20652 20653 20654 20655 20656 20657 20658 20659 20660 20661 20662 20663 20664 20665 20666 20667 20668 20669 20670 20671 20672 20673 20674 20675 20676 20677 20678 20679 20680 20681 20682 20683 20684 20685 20686 20687 20688 20689 20690 20691 20692 20693 20694 20695 20696 20697 20698 20699 20700 20701 20702 20703 20704 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