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六百多人,那可是两千六百多张嘴啊,将兴化的大户都搜刮了一遍,才能维持一个月的粮食储备,不过,有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上次说的招些人来盐场工作,这件事可有眉目?”张阳接着问道。
“大哥,虽然我们开的工钱很高,可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喜欢种田,怕一旦成了盐户,就翻不了身,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招了一百多人。
一百多?张阳已经很满足了。没办法,中国传统的经济类型就是种地,能够让他们脱离土地,去进行其他工作,都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有这一百多人,也差不多了,因为,张阳已经在准备引入新的产盐方式了:晒盐。
那些大铁盘,那些多个灶户一起烧火熬盐的历史,该结束了,有太阳,有海风,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等士德和刘老伯带人过来,就正式开始。
张阳找李善长,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事:分田地。
“善长,这次来找你,主要是想同你商量一下,关于如何分田地的问题。”张阳说道。
“大哥,你真的打算,将兴化东面的这些田地都分给农户们吗?”李善长小心翼翼地问道。
张阳知道,李善长这样问,他是非常不解的。在这个年代,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的战争,都是围绕着土地展开的,不像后世,抢石油,抢资源才是主要的。现在,自己已经控制了兴化县东面的大片土地,以盐场为边界,向西辐射,西到得胜湖,北到芙蓉寨,南到泰州,都已经被自己收入囊中,每个村子里,都有人参加了自己的队伍,那些本来占有这些土地的大户,已经被自己搜刮干净,不是逃走,就是被村民们已经撕成碎片了。
这些土地,都已经变成了无主土地,或者说,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土地,靠着河流的滋润,除非是碰到灾荒年份,这些土地的粮食产量,还是非常不错的,现在有两种方法:把这些土地都据为己有,然后租给农户们耕种,这样收益很大,另一种,就是直接将土地分给农户,自己只收一定的赋税。
而张阳的意思是,土地分给农户,而且,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在这个承诺下,整个兴化东面的农户们都沸腾了,他们不遗余力地参军,支持张阳,也是因为这个政策的缘故。
可是,作为一个幕僚,李善长却觉得这样非常不妥,将土地分给农户,而且,免除三年赋税?那这些军队如何维持?
也难怪李善长会这么想,再这个年代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盯着土地,他们没有想过,除了农业,工业和商业更加具有潜力,有了盐场,就是一个聚宝盆,做贩盐的买卖,足以养得起自己的军队。而且,将土地分给他们,也就相当于分给了军人的家属们,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革命果实,肯定会勇敢作战的,这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善长,只有土地在农户自己手中,他们才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当中去,他们才会看到希望,才会更加有力地支持我们。”张阳说道。“而且,整个江南的农户听到我们的政策之后,都会举双手欢迎我们。”
“是,大哥。”李善长见大哥如此坚决,自己也不再好意思提别的意见了。
“虽然土地发给他们了,但是,等收获后,所有的粮食,他们自己吃可以,如果想要卖的话,必须卖给我们,发现私自卖给商人的,没收回土地,驱逐出我们的领地。”张阳加了一条。
李善长心中一喜,自己的大哥,果然是个精明的人,虽然没有收租,但是,他们想要卖粮食的话,只能通过自己来进行,这样,在价钱上,就可以压低一点,那个地租,无形之中,就已经回来了。
他不禁想给大哥竖起大拇指:这个想法真高!
“善长,现在马上要入冬了,趁着这个时候,我们尽快将土地分给农户,不耽误他们来年的耕作,所以,我想让你把这件事抓起来。将土地分到农户手中。”张阳说道。
“大哥,我们分给农户田地,按照什么样的分法?”李善长问道。
“初步的设想,是按人头,每户一共有几个人,每个人分五亩地,家中有人参加我们队伍的,每户多分给五亩田地,作为鼓励。”张阳说道,这是考虑了大多数村子里的情况,经过这几年的灾害,人丁稀少,每个人五亩地,已经是他们能够劳作的极限了。
“大哥,如果村子里的土地要是太多分不完,或者太少不够分怎么办?”李善长问道。
“土地不能闲置,统筹规划,多的可以分给少的,反正土地大部分都是地主的,也没有确定就是哪个村子的,多的太多的,可以考虑给每人增加一两亩。”张阳说道。“可以和各个村子里比较有威望的老人联系,总之,这分田地的工作,第一要快,第二要公平,可以采取抓阄的形式,这件事干得漂亮了,就会获得广大农户的支持,我们就有了立足的根本。”
“是,大哥。”李善长知道,这是考验自己的时候了,将这件事办好了,大哥的威望会如曰中天,甚至超过朱元璋,徐寿辉。
“让士义派一个十人队,时刻保护着你,虽然鞑子已经被我们打怕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张阳说道。
“大哥,那个沈家的土地,也要分了吗?”李善长接着问道。
沈家?张阳忽然想起来,这是个头疼的事情。
(未完待续)
------------
第二百章 江南沈家
沈富,字仲荣,世称万三。他是平江路人,提起沈万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所以,财源滚滚,成为无人可比的巨富。
但是,所谓聚宝盆,根本就是扯淡。张阳知道,沈万三的祖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户,由湖州路迁到了平江路,离苏州城很近。他家先靠辛勤耕作致富,之后,又投身商业,闻名于世的周庄,就是他主要的立业之地,他一边购置田产,一边经商赚钱,很快,成了江南第一首富。
沈家田产在江南到处都有,兴化也不例外,在丁溪的西面二百里处,就是沈家的宅子,当然,平时只是有个管家在管理着附近的田产,沈万三,根本没有露过面,有什么事情,管家自然会跑到苏州城里禀报。
作为大地主,和刘子仁那些地主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沈家的田产,并不是靠强取豪夺,欺瞒霸占得来的,沈家也不是世袭的富豪,是通过自己努力,发家致富的。他的田产,被佃农租种后,遇到灾荒年份,还主动减租,有时施舍义粥,帮助穷困潦倒的人。
所以,兴化东面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全都被张阳借过粮了,而沈家,张阳却从来没有去打扰过,沈家也没有像其他大户那样,跑到兴化城里,他的管家,仍然在宅子里和往常一样,准备给老爷过目的账目。
沈家,让张阳意识到,虽然自己提出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但是,土豪和土豪,是不同的,大部分的土豪大户,都是为富不仁,对佃农残酷剥削的地主阶级,是自己打击的目标,只有把他们打倒了,才能解放生产力,让农户得到土地,才会由衷地支持自己。
但是,打土豪也不能一概而论,像沈家这样的富户,并没有伤害到农户的利益,也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如果连他们也连根拔掉,张阳就会陷入一个可怕的境地:一个政权的建立,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夫,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马上不可以治天下,想要国富民强,文人也是起很大作用的。
像李密那样牛角挂书的穷苦人家的毕竟是凤毛麟角,盛产读书的人的地方,仍然是那些大户富户们,如果一刀切,将这些人都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去,他以后设想中的开设学堂,普及全民教育,恐怕就要泡汤了。
打击绝大部分大户富豪,笼络少部分对自己有利的人才,这样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所以,张阳并没有打算去硬生生地将沈家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去,如果沈家能够支持自己,那么,自己的争霸之路,将会更加容易。基于这个想法,张阳并没有鼠目寸光地连沈家一起给消灭掉。
但是,自己的这个政策,是必须要执行的,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绝对不能过度集中,让一个人集中了大部分的土地,必然会造成诸多弊端,所以,沈家的田产,必须要分给农户。
张阳思索了良久,和李善长说道:“善长,沈家在兴化,一共有多少田产?”
“大哥,这个具体还没有统计过,估计应该有几百亩吧?”李善长说道。
几百亩?张阳盘算了一下:“如果我们把他的田产买下来,一亩地得几两银子?”
“这…”李善长长大了嘴巴:大哥一直都说要分田地,分就分呗,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区区一个沈家,还怕他作甚?沈家的势力,主要在平江,在这里只是有些田产而已,家里连家丁都只有两个,根本不用如此吧?
李善长还是合上了嘴巴:“大哥,这个沈万三是个做生意的天才,他家的田产,都是靠近河流,便于浇灌的水浇田,产量很高,这要是买的话,恐怕得五两银子一亩。”
“好,那等你分田地分到了那里,就去沈家拜访,十两银子一亩,将他家的田产都买过来。”
“大哥,真的要买啊?”李善长问道。
“你不是说过了吗?沈万三是个做生意的天才,我出十两银子一亩,他还不肯卖给我?”
“不是,大哥,我是说…”李善长觉得大哥去了趟得胜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这一下就是几千两银子,值得这么做吗?派上一个百人队,去沈家借一次粮,不就什么都解决了?附近的大户,都已经这么解决掉了,这个沈家,为何不能如此对待?
“放心吧,善长,沈万三既然是个生意人,他一定知道该怎么做的。”张阳说道。
沈万三能够从一个平民百姓变得家财万贯,这生财的本事自然不小,世事自然也能看得更透彻,他生意遍地都是,自然也能够感觉得到,这元朝,恐怕要变天了。他自然更懂得想要做大生意,绝对离不开当权者的支持,这几百亩田地,自己给了他面子,没有收过来,而是花钱去买,还高出了一倍的价钱,他一定会分文不收,直接送给自己的,这样既有里子,又有面子,以后他想来自己的地盘做买卖,自然更加方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142
13143
13144
13145
13146
13147
13148
13149
13150
13151
13152
13153
13154
13155
13156
13157
13158
13159
13160
13161
13162
13163
13164
13165
13166
13167
13168
13169
13170
13171
13172
13173
13174
13175
13176
13177
13178
13179
13180
13181
13182
13183
13184
13185
13186
13187
13188
13189
13190
13191
13192
13193
13194
13195
13196
13197
13198
13199
13200
13201
13202
13203
13204
13205
13206
13207
13208
13209
13210
13211
13212
13213
13214
13215
13216
13217
13218
13219
13220
13221
13222
13223
13224
13225
13226
13227
13228
13229
13230
13231
13232
13233
13234
13235
13236
13237
13238
13239
13240
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