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之间,已经混战到了一起,他们盼望了好久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他们可以和守军完全短兵相接,那种厉害的火铳,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伤害了。
而他们手中的长矛,完全可以给冲来的骑兵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究竟谁才是冷兵器的霸主。
只是,他们都在逃跑,在不顾一切地逃跑。
溃军向北走,终于来到了北方的大营。
此时,北面的大营还有几万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刚刚从北面城头的战斗中撤出来,就遇到了这群溃兵。
如果是一位坚定的将领,只要命令自己的军队原地布阵,不要被溃兵冲垮了,他们也是有机会阻挡一阵的。
只是,看到那遍地都是的溃兵,这位将领彻底丧失了勇气,他认识,这些溃兵,在昨天,还是自己这里最精锐的部队:大都侍卫亲军。而现在,他们早已经没有了往曰的那种骄横,简直就像一群被狼追来的马匹。
他下了一个错误的命令:向后撤退!
在乱军之中撤退,这根本就是愚蠢的自杀行为。溃兵冲进他的队伍,把他的军队彻底打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他的军队有秩序的撤退,也变成了溃退。
十几万的士兵争先恐后,向北撤退,而他们后面,只有几千骑兵,在追赶着他们。
哈剌答保护着太师,本来是想回到北大营之后,借助北大营的兵马,重整旗鼓的,可是,没有想到,一切都乱套了。
此时的军队,就是一群待人宰割的羔羊。
身边的几百卫兵,也被乱军越冲越少。
不过,哈剌答还很幸运,没有追兵照顾他,他终于保护着太师,向北方的宝应城逃去。
宝应城有大军的粮草武器,还有几万守军,只有回到了那里,才能暂时喘一口气。
此时,哈剌答身边的卫兵,不足百人。
这就叫做兵败如山倒?哈剌答喘着粗气,再次躲开了一次敌人的追杀,他没有想到,曾经南征北战,所向无敌的黄金族的勇士,居然有如此狼狈的时候。
而南方的军队,运气要好一点。
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苟儿的领军本领并不强大,他手下的新附军战斗力也不高,可是,他非常幸运,南面不是对方的主攻方向,他们都去北面追击了。
得到东面被彻底打败的消息,苟儿立刻命令军队全线收缩,排成整齐的队列,撤离战场。
汤和本来还想派人追击一下,可是,他没有骑兵,而且对方秩序井然,他找不到机会。
新附军们求战的热情本来就不高,也已经厌烦了那种送死的攻城战斗,他们对于长官的撤退命令,执行得无比坚决,没有溃退的情况出现。
而且,他们在向北撤退的过程中,没有碰到起义军的骑兵,骑兵早已经跑到北方追击大股的鞑子了,暂时放过了他们这些新附军一马。
新附军,大部分都是汉人,纯种的蒙古人并不多,色目人也不是很多。
“他奶奶的,还是没有把鞑子大官都抓住。”赵子雄远远望着已经进入宝应城的鞑子,他知道,里面肯定还有鞑子的大官。
“做人要知足,你连行省的大官都抓住了几个,还嫌少啊?”潘元绍说道,“我也就才抓住了一个好像是什么河南行省的左丞相。”说着,潘元绍的脸上满是笑容。
行省左丞相,在一年前,对他们来说,还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而现在,他们却可以把这些鞑子大官抓住,让恶贯满盈的鞑子大官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小声点,大哥来了。”赵子雄说道。
张阳拍马上前。
“大哥,鞑子已经溜回宝应城去了。”赵子雄说道。
“嗯,”张阳当然知道,逃得姓命的鞑子,都已经进入了宝应城。不过,他们逃得出自己的手掌心吗?
“你们两人带着骑兵,立刻将宝应城围起来,如果有大股的鞑子前来,不要硬拦,可以放他们进城,在这里坚守两曰,等到大部队和水军赶到之后,彻底全歼这些鞑子。”张阳说道。
“是,大哥。”两人答道。
如果鞑子人数特别多的话,那么,凭借着这支骑兵部队,阻拦不住鞑子的脚步,所以,鞑子想要逃进宝应城,那就让他们进去,张阳已经命令水军北上,水军的战船上搭载了大本营的几千人,而他又命令第一营和第三营走陆路,赶往宝应,留下第二营守卫高邮府就足够了。两天时间,就可以在宝应城下面,聚集起自己的一万七千人左右的队伍。
这次要给鞑子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此仗之后,看鞑子还有什么能力来攻打自己!
只要两天之内,鞑子躲在宝应城不出来,据城坚守,那么,自己就有办法将这些鞑子全部消灭掉,毕竟他们已经是惊弓之鸟。要是鞑子拼死突击,那自己也不多加阻拦,鞑子向向北跑,可以,想渡过黄河,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枯黄的油灯,随着晚风吹来,油灯的火苗飘忽不定。
脱脱看着灯芯,感觉自己仿佛这油灯一样,已经油尽灯枯?他突然有了一种苍茫的感觉。
良久,他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几行小字。
“雪雪。”脱脱说道。
“末将在。”雪雪应声而答。
“立刻找几个人,将这两封公文,给李思齐将军和察罕帖木儿将军送去。”脱脱说道。
雪雪迟疑了一下,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接过了这两封公文。
“末将一定会立刻派人送去的。”雪雪说道。
看到雪雪下去,一旁的龚伯璲小心地问道:“太师大人,这样合适吗?”
脱脱心下暗淡,如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都是普通的大户,李思齐是罗山汉人,察罕是畏兀儿人。至正十一年五月,北方红巾军起事,占领了大片土地,朝廷派军镇压,却屡次失败。
至正十二年,察罕帖木儿率先组织地主武装,纠集当地数百人,号称义兵。并与罗山县典吏李思齐组织的地主义兵相合,设计袭破罗山。当时元廷官军破敌无方,得知有地主武装收复城池后,大加赞赏,授察罕帖木儿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汝宁府知府。
从那个时候起,元廷开始重视利用地主武装,察罕帖木儿义兵在朝廷支持下发展很快,得万人,自成一军,屯沈丘,与刘福通部红巾军屡战告捷,并迫使北方红巾军一度处于低潮。
而李思齐也组织起了几万人的私人武装。表面上,朝廷对这些武装非常支持,授予他们各种官职,激励他们与红巾军打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410
42411
42412
42413
42414
42415
42416
42417
42418
42419
42420
42421
42422
42423
42424
42425
42426
42427
42428
42429
42430
42431
42432
42433
42434
42435
42436
42437
42438
42439
42440
42441
42442
42443
42444
42445
42446
42447
42448
42449
42450
42451
42452
42453
42454
42455
42456
42457
42458
42459
42460
42461
42462
42463
42464
42465
42466
42467
42468
42469
42470
42471
42472
42473
42474
42475
42476
42477
42478
42479
42480
42481
42482
42483
42484
42485
42486
42487
42488
42489
42490
42491
42492
42493
42494
42495
42496
42497
42498
42499
42500
42501
42502
42503
42504
42505
42506
42507
42508
4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