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场灾荒,让自己家庭破碎,爹爹和妈妈都饿死了,姐姐被迫出嫁,自己无依无靠,只能到皇觉寺当了和尚。
皇觉寺也是个等级森严的地方,自己这种小沙弥,被打发出去化缘,几年云游,眼界大开,也有了天下之志。
投靠了郭子兴,从受吹捧到处处打压,到自立门户,自己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跨过了长江天险,南方的所有一切,都已经对自己敞开了大门。
“如今天下大乱,灾情四起,民不聊生,我们应天而起,为天下百姓谋取自己的利益,我决定,从此以后,集庆改名叫做应天!”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是,我们的军队,顺应天意,以后一定能将鞑子赶走,还我汉人河山!”徐达站在朱元璋身后,也是感慨地说道:“大哥英明,我们一定能够赢得天下!”
“对,大哥,我们一定能够赢得天下,不如,我们就定都应天吧!”郭英两眼放光地望着朱元璋,说道。
听到郭英这句话,其他的将领也都以热烈的目光望着朱元璋。
朱元璋心神荡漾,郭英的这句话,他自然听出了什么意思,他是想让自己占据应天,定国都在此,那也就是说,自己要建国了?
手下的这些将士虽然勇猛,但是,战略眼光却很短暂,相比四方的起义军,自己虽然也拉拢起了十几万人的队伍,但是,自己的势力并不大。对鞑子朝廷来说,自己只是一群流寇,不足为惧。但是,自己若是建立了一个国家,那可就玩大了。鞑子可以放过那些起义军,甚至可以放过张士诚,但是,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为了一个虚名,引火烧身,这绝对不值得。
朱元璋叹了口气,表面上看,自己的手下人才济济,兵多将广,但是,还缺一种人:文人。
这不能怪朱元璋,本来在一年前,他就能遇到李善长,作为他的开国功臣,出大力,下滁阳,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可惜,由于张阳的介入,李善长现在成了张阳的人,为张阳在后方筹备粮草,管理资金,成为了张阳非常信任的幕僚。
而另一个本来应该助他成就大事的刘基,也得在几年之后,才会应他的召唤,来到应天。而在这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朱元璋虽然已经是一方豪强,却还没有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过,他的头脑还是非常清楚的,这种事情,不能干。
自己的这些兄弟,让自己建国,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目的,那样的话,他们就都会有地位,有爵位了,可是,现在绝对不是时候。
“虽然我们应天而起,但是,鞑子还很强大,如果我们在这里就建国的话,会多方树敌,就是我们其他的红巾军兄弟,也会和我们反目成仇,我们要英勇作战,在江南打出我们的天地来!”朱元璋说道。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在所有的红巾军的头上,还有一个共主,那就是,小明王韩林儿。
至正十一年,元朝征集十万农夫,修理黄河,韩山童与信徒刘福通等人,暗自商议起义。五月初,当他们起事之前,被官府发现,前来镇压,韩山童牺牲。
刘福通等冲出重围,重新聚合起义军,于五月初三曰占领颍州城击败前来镇压的元军,迅速占领许多城镇。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当年八月,芝麻李起义于徐州;徐寿辉、邹普胜起义于蕲州;十二月,王权等起兵邓州,称“北琐红军”;十二年正月,孟海马占领襄阳,称“南琐红军”;二月,郭子兴等起义于濠州。起义烈火迅速燃遍大江南北。
但是,所有的起义军,凡是以红巾军的名义起义的,从道义上来讲,都得奉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共主。
当然,张阳的起义除外,张阳的起义军,根本就不是红巾军。
韩林儿还没有称王呢,自己先建了个国家,那么,即使是建立了,定都应天,那也得将韩林儿接过来,让他当皇上。
自己手下的这群将领们,哪个会考虑这么多?
虽然都奉韩林儿为共主,可是,红巾军彼此之间的芥蒂也是很深的。芝麻李失败之后,他的部将彭大和赵均用跑到濠州,挑唆郭子兴和孙德崖的矛盾,从而火中取栗。
红巾军之间,是一盘散沙,说白了,除了刘福通,没有什么人买韩林儿的帐,刘福通对韩林儿倒是忠心耿耿。
不过,要真是做出了建国的事情来,如何向韩林儿解释,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朱元璋可不想做这种事情,他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占领江南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大哥,有一部分士兵,不遵守纪律,正在抢劫城内的百姓。”冯国胜匆匆走来说道。
“什么?”朱元璋的脸黑了下来:“周德兴,你立刻带人,巡视城内,若是发现有人胆敢违反军令,当场处斩!”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不犯,现在,居然出现了抢劫,那根本不是自己的本部所为,肯定是新投靠过来的水军。
这些人,以为跟了自己,还可以为非作歹吗?这些痞子,非得狠狠地杀上一批不可!本来在打仗前,就已经强调过纪律了,如今,还出现这种情况,简直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所谓的巢湖水军,恐怕是水贼更为合适,这种情况,一定要坚决遏制住。
如果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那和鞑子有什么分别?这种部队,百姓们是绝对不会欢迎的,这关系到自己能否在江南立足,一定要杀一儆百!
“这家的院子真大,里面一定有好多银子!”一个护卫满脸堆笑地望着俞通渊。
“这家里面有鞑子,给我搜!”余通渊大声喊道。
顿时,所有的士兵,像饿狼一样扑了进去。
这是一座大宅子,里面还有一些丫鬟,家丁,他们看着恶狠狠地冲进来的士兵,目光中充满了恐惧。
很多大户都跑了,但是,也有的大户选择了留下来,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鞑子来统治汉人的,这家的老爷也是这样。
可是,他们发现,自己好像错了。
眼前的人,像色狼一样,盯着丫鬟们看,那银笑,让丫鬟们不寒而栗。
“你们,你们想干什么?”拄着拐杖的老爷走了出来,大声喊道。
“我们想干什么?”余通渊望着留着一撮胡须的老头,说道:“你们这里藏着鞑子,如果识相的话,那就交出来,否则的话,一会儿我搜出来了,可别怪我不客气。”
见多识广的老爷立刻就知道,对方的话语里面是什么意思。
“刘管家,拿五百两银子给这位官爷。”老爷说道:“这位将军,一看您就是员福将,官运亨通,这点银子,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接过对方递来的银子,余通渊有些满足,这家倒还是识大体,顾大局啊,既然对方如此给自己面子,自己也就算了,再去别家勒索些。
“爹爹,不能给他们银子。”这时,突然一个女声传了过来。
余通渊一抬头,目光再也无法从那清秀的脸庞上面挪开,好一个清丽脱俗的容颜!
“爹爹,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土匪,比鞑子还可恶,不能给他们银子,都说朱公子是个仗义信用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部下,我们找朱公子说理去!”小姐怒声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7272
37273
37274
37275
37276
37277
37278
37279
37280
37281
37282
37283
37284
37285
37286
37287
37288
37289
37290
37291
37292
37293
37294
37295
37296
37297
37298
37299
37300
37301
37302
37303
37304
37305
37306
37307
37308
37309
37310
37311
37312
37313
37314
37315
37316
37317
37318
37319
37320
37321
37322
37323
37324
37325
37326
37327
37328
37329
37330
37331
37332
37333
37334
37335
37336
37337
37338
37339
37340
37341
37342
37343
37344
37345
37346
37347
37348
37349
37350
37351
37352
37353
37354
37355
37356
37357
37358
37359
37360
37361
37362
37363
37364
37365
37366
37367
37368
37369
37370
3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