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随我前去拜见达鲁花赤。”

    “去找那瘟神做甚?”

    “丘义死了,他可是个蒙古人,而且是高邮知府李大人的手下,我估计,这会儿哈丹巴特尔已经知道丘义的事情了,我们得赶去做个样子,顺水推舟啊。”

    “老爷想得周到!”张捕头这次是真心认同,自己的这个老爷能做县太爷到现在,一直都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这官场里的道道,还真是多。

    出了朱漆大门,门口的石狮子旁边,一顶精致软轿,已经等在一旁了。

    紫香檀木,精雕细啄着美丽的花纹,轿顶红色丝绸,黄色的小穗低低下垂,浅红门帘,半搭在两边的杠上,里面是一把太师椅。

    李正慢步走上轿子,转身,坐在椅子上,放下门帘。

    四名轿夫,一身短坎,光着肩膀,肩膀上面一层老茧。

    “起轿!”四人一齐直起腰,抬起轿子,保持平衡,一颤一颤地向前走去。

    张捕头结果旁边家丁牵来的马,手拉缰绳,左脚蹬着马镫,翻身上马。

    “驾!”两腿一夹马身,跟在轿子后面,向达鲁花赤府上走去。

    兴化城不大,从城西走到城东,也就半个时辰。

    “麻烦你通报一下,县尹李正求见。”李正下了轿,和达鲁花赤府上的家丁说道。

    自己堂堂县尹,反而要对自己的副手毕恭毕敬,李正也丝毫不以为意,整个大元朝,都是这个规矩。

    “请老爷到侧厅相候。”一会儿,管家出来了,说道。

    “好的。”听说去侧厅,李正也没有一丝不满,带着张捕头,向里面走去。

    达鲁花赤府,占地是自己府的三倍,庭院深深,假山流水,各种凉亭,应有尽有。

    蒙古人占据了中原之后,也在渐渐地学会享受,再让他们回到荒凉的草原上去,恐怕没人愿意去了。

    侧厅在东南角,两人进了侧厅。李正在右边位置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立刻有一个丫鬟来上茶。

    李正一边品茶,一边等待着达鲁花赤,一边打量着四周。

    整个府上虽然华丽,但是在李正眼中,这纯粹是一种暴发户式的卖弄。

    豪华而不张扬,精致而不奢侈,每一件物品,都让它和旁边相印生辉,这需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江南士人的特殊文化。

    李正是个文化人,从小就受的是四书五经的熏陶。

    “吆,县尹大人来了?”一个粗狂的声音,打断了李正的思路。

    “哈丹兄。”李正一直都这么称呼他,既亲切,又不**份。

    “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啊?”哈丹巴特尔偶尔也会变得很客气。

    “今天在本县境内,发生了一起红巾军流窜作案,特来通报哈丹兄。”

    “什么?有红巾军过来了?”哈丹巴特尔脸色一变,“这个,治境不严的责任,恐怕…”

    “哈丹兄,我们整个高邮府的军队,都被派去镇压北方的刘福通了,我们兴化县,更是人单力薄啊,几个流匪过来,我们的确防不胜防啊。”

    李正知道,这个达鲁花赤的主要责任,就是监视驻地的汉人,一有什么事情,肯定会把自己置身事外,毫不犹豫地把别人推上去做替死鬼。因此,得找好台阶下才行。

    “嗯,这倒也是,我们确实人手不够啊。”哈丹巴特尔立刻缓和了下来,只有有说辞,就好商量。

    “丘义不幸遇袭身亡,我也是深感悲痛啊。”李正悲切地说道。

    “什么?哪个丘义?”

    “就是白驹盐场的丘义,去高邮府的途中,被红巾军流匪袭击,不幸身亡…”李正接着说道,从一开始,就要把这帽子死死地扣在红巾军头上,这样才好推脱责任。

    “这…可有证据?”哈丹巴特尔也不是蠢人,这丘义可是个蒙古人,按律的话,得严惩凶手,可是,红巾军…

    “张捕头,你给达鲁花赤大人解释一下。”李正向站在自己身后的张捕头说道。

    “是,大人。”张捕头向哈丹巴特尔鞠了一躬,“小人接到报告后,马上去现场查探,丘义应该是受到一群红巾军的围攻,遇袭身亡的,首级也被砍了下来,只有心狠手辣的红巾军流匪,才能做出来。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现场很明显,丘义受到了火器的攻击,听说西面的郭子兴所部,拥有火器。”

    “还真是红巾军,他奶奶的,要是让老子碰到这群匪徒,全部就地正法!”哈丹巴特尔这次完全信了。

    “那,我就向上禀报高邮了?”李正试探地问道。

    “嗯,你这就上报,立刻上报!”哈丹巴特尔有点火了,当然,这火是冲这些红巾军的。

    你们这些末等人,就应该全部被砍光,当初大汗怎么想的?种什么田啊,这里全改成牧场多好!

    李正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件事,算是有个交代了。

    (本书已经签约,请各位读者大大放心收藏,三十一章已经修改,喜欢的朋友请重新品读。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
------------

第三十四章 粮食被劫了

    写好了官文,报告给了高邮府,果然,过了七八天,上面除了发来一个继续调查的公文,就没了下文。

    县尹李正的生活,终于恢复了往昔。

    这么多年了,李家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现在不是照样如鱼得水?在兴化,我李正说话,谁不敢听?

    出了县衙门,李正想起前天路过迎春院,老鸨说新来了几个姑娘,水灵得很,今天既然心情好,那就去看看吧,我这个县太爷,当然得经常体察民情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755 38756 38757 38758 38759 38760 38761 38762 38763 38764 38765 38766 38767 38768 38769 38770 38771 38772 38773 38774 38775 38776 38777 38778 38779 38780 38781 38782 38783 38784 38785 38786 38787 38788 38789 38790 38791 38792 38793 38794 38795 38796 38797 38798 38799 38800 38801 38802 38803 38804 38805 38806 38807 38808 38809 38810 38811 38812 38813 38814 38815 38816 38817 38818 38819 38820 38821 38822 38823 38824 38825 38826 38827 38828 38829 38830 38831 38832 38833 38834 38835 38836 38837 38838 38839 38840 38841 38842 38843 38844 38845 38846 38847 38848 38849 38850 38851 38852 38853 3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