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反元复宋,这恐怕也是这个时代人的一种想法了,韩林儿一定是自称是宋朝哪个皇帝的后人,以此抬高身份,号令天下。

    不过,这个计策有些拙劣,鞑子虽然有百万大军被自己打败,他就跳出来称皇上,鞑子正想找个沙包解气呢,这下他恐怕有麻烦了。

    枪打出头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见到张阳没反应,罗贯中接着说:“主公,韩林儿是白莲教教主,按道理,恐怕所有的红巾军都得归他统辖,现在,韩林儿是在刘福通的拥立下踏上之尊之位的,如果他能够将江北的红巾军和江南的徐寿辉,我们西面的朱元璋一统起来的话,那他们的势力就会大大发展,会对我们构成威胁…”

    “此言差矣。”士信听到这里,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他接过话茬说道:“先不论朱元璋能否听他的话,就是南方的徐寿辉,自己都已经登基为皇帝了,还是天完,想要盖过大元,哪里会听韩林儿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的命令?他当了皇帝,也是个短命皇帝。”

    士信又开始大放阙词了,旁边听的人,却都不以为然,他们对士信的行为,早已经是有目共睹。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鞑子,”张阳说道:“他们想要当皇帝,那就让他们当去吧。”

    “可是,”罗贯中感觉自己把这么重要的信息带来,主公好像有些没有领悟其中的问题:“如果韩林儿以他这个皇帝的身份,命令我们服从他的吩咐,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皇帝,可是刚亡国的大宋的后裔,此时大宋才亡国一百多年,提起前朝,仍然有许多人心中景仰。

    施耐庵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学生,他知道,罗贯中想说出另一番话来,他也没有点破。

    “当初我们起兵时,又没有称过自己是红巾军,他爱是什么皇帝也好,与我们无关。”张阳说道:“连元朝皇帝的话我都不听,我还怕他一个什么白莲教的教主?”

    当初起兵时,张阳就没有打算冒过红巾军的称号,这也省了这个麻烦,不过,这次够朱元璋头疼的了,他的头顶上,可是红巾军啊,看他还听不听这个皇上的命令。

    不过,张阳还是觉得,罗贯中如果只为这一件小事就跑来找自己,那就小题大做了,肯定还有别的事情。

    “虽然我们不是红巾军,不过,我们和红巾军都一样,都是为了赶走鞑子,恢复我们的汉人河山。”张阳说道:“所以,虽然他们已经建国,仍然和我们是一条战线上的,我们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消灭鞑子,积攒每一份力量。”

    “主公,我们如果要想与红巾军并肩作战,那么,我们在名义上,应该和红巾军平起平坐。”罗贯中说道。

    “平起平坐?”张阳重复了一遍。

    “大哥,他一个韩林儿能称皇帝,我们自然也能称皇帝,凭着我们打败鞑子的百万大军,我们称皇帝才是正统,我们的实力,不比韩林儿差,也不比徐寿辉差。”这次说话的,是一直都没怎么发言的士信。

    张阳心头一惊,怎么连平时最沉得住气的士义,心中也是这么想的?这个皇帝的名声,就那么重要?

    “对,我们如今气势正旺,此时大哥登基为皇上,正好可以号令天下,恢复我们汉人的河山。”其他人也附和道。

    张阳望着自己手下的将领,他心中渐渐明白,不管他相信不相信,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随着力量的壮大,自己手下的这些将领,心中也开始不满足起来,他们想要的,是更大的权力。

    不过也是,如果自己建了国,手下的这些人,都会被封为几品大员,平章政事,左右丞相,各部尚书,都会出自他们之中,只是,现在到这个时候了吗?

    不,还没有!

    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只有这几万人,虽然以一当十,但是,防守有余,进攻仍然不足。财政来源还是靠盐场为主,并不厚实,现在,还绝对不是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

    “施先生,你说说吧。”张阳望着身边不语的施耐庵,他并没有说出让自己当皇帝的话来,张阳想先听听他的意见。

    “我认为,我们此刻还不到称王的时候。”施耐庵说道。

    “连韩林儿都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士信嘟囔道,如果大哥称了皇上,那自己可就是皇弟,光是这个称呼,就够自己兴奋的。

    “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虽然打败了鞑子的百万大军,但是,我们的粮草并不充足,而鞑子朝廷一直以来的策略就是谁称王,就打谁,若不是我们截断了朝廷的漕运,朝廷也不会如此兴师动众地来攻打我们。刘福通不怕,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和北方的鞑子骑兵斗争着,他们称王,可以让我们的北方更安全,鞑子就更无力来讨伐我们了。我们目前最要紧的,是南下,占领苏杭,有了天下粮仓,我们就有了称霸天下的资本了。诸位,是我们的一个虚名重要,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重要?”

    听到“虚名”两个字,许多将领立刻不吭声了,平心而论,他们的确是有些在乎加在自己头上的那些称呼了,被施耐庵道破,顿时平静下来。

    “施先生说得非常正确。”张阳说道:“皇上的称号不是自己封来的,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充实我们自己的力量,拿下了苏杭,我们有了雄厚的根基,才是争霸天下的资本。现在立国,时候尚早。”张阳话语一转,说道:“不过,我相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等到功成之曰,各位都是开国英雄!”

    开国英雄,这四个字,闪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了,张阳明确地告诉了他们:这个国家,一定会建立起来的,他们,也一定都会成为元勋,这已经是一种很明确的许诺,他们都是英雄。

    他们的脸上,已经洋溢起对未来的憧憬。

    “大哥,外面有一群散兵求见,想加入我们。”一个卫兵走进来说道。

    散兵?张阳望着徐义,“泰兴的守军不是都已经控制起来了吗?”

    “是啊,全部都在大营里呢。”徐义赶紧说道。

    “大哥,他们说是从怀远过来的,那个为首的,叫做常遇春。”卫兵说道。

    常遇春?张阳两眼放精光,“快,叫他进来,不,还是我出去看看。”

    张阳怀着激动的心情,大踏步地向外面走去。

    常遇春,这个名字,张阳太熟悉了,如果说在这个时代里,究竟谁称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前锋的话,非常遇春莫属。

    常遇春是进攻型猛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这么一个宝贝人物,居然也来投靠自己,看来自己的名声已经盖过了朱元璋了。

    其他人看着大哥如此急匆匆地跑了出去,非常纳闷,常遇春?他们谁都没有听说过啊,值得大哥这么激动吗?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章 南进路线

    多年后,张阳还记着当初见到常遇春的情形。

    阳光之下,众人之中,张阳一眼就认出了常遇春,他比别人高出半头,虎背熊腰,相貌魁梧,乃是一员虎将。

    更重要的是,他的马背上,挂了一串鞑子的头颅,虽然用石灰淹过,还是有血在不停地渗出,有些恐怖。

    他的身后,跟着百十来个士兵,虽然他们的衣服已经破烂,可是那眼神中透出的精光,显示出台面都是经历过战场厮杀的好男儿。

    “这位仁兄,你就是怀远常遇春吧?”张阳首先问道。

    常遇春也打量着眼前的人,穿着普通的衣服,可是,还是显得有些不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常遇春能够感觉得到,眼前的这个人,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质,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气?

    举手投足之间,已经显示出了眼前人的地位,常遇春有些激动,自己目前来说,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卒而已,但是,却被人如此恭敬地对待,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能够遇见这样一位礼贤下士的主公,常遇春感觉自己投效对了。

    (当初常遇春投奔朱元璋时,并没有得到赏识与重用,直到在一次战斗中,几员先锋都无功而返,朱元璋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使用了常遇春,一战成名。)“在下就是常遇春,敢问您就是张士诚大哥吧?”常遇春两手拱拳,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626 25627 25628 25629 25630 25631 25632 25633 25634 25635 25636 25637 25638 25639 25640 25641 25642 25643 25644 25645 25646 25647 25648 25649 25650 25651 25652 25653 25654 25655 25656 25657 25658 25659 25660 25661 25662 25663 25664 25665 25666 25667 25668 25669 25670 25671 25672 25673 25674 25675 25676 25677 25678 25679 25680 25681 25682 25683 25684 25685 25686 25687 25688 25689 25690 25691 25692 25693 25694 25695 25696 25697 25698 25699 25700 25701 25702 25703 25704 25705 25706 25707 25708 25709 25710 25711 25712 25713 25714 25715 25716 25717 25718 25719 25720 25721 25722 25723 25724 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