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刚才的话语,明显就是在讥讽大哥投靠了元朝鞑子,士信嘴上当然不会放过,你自己占了个破地,还叫应天,你能应个什么天?

    在口舌上逞强,没几个人能胜过士信的。

    朱元璋听后,岔开了刚才的话题:“不知张公子让士信来,可是所为何事?”

    这还用说吗?自然是发财啊。士信说道:“我家大哥现在已经有许多盐场,出产了这么多食盐,总得销售出去才行啊,而且,听说应天府缺盐,我这不是为了应天府的百姓,送些盐过来嘛。”

    “张公子让你来,就只为送盐这点小事吗?”朱元璋问道。

    糟糕,士信一惊,刚才被绕进去了,自己刚才那么一回答,表示自己是受了大哥的安排才来的,听他口气,大哥安排自己来,运点私盐是幌子,还有别的目的。

    什么目的?刺探军情?士信知道,朱元璋这么问,肯定是别有用心。

    “朱公子,你可不知道,这送盐可不是小事,盐场里面堆积了那么多的食盐,我们大哥整天头疼得不得了,所以,只好四处想办法,借贵宝地行个方便啊。”士信说道。

    “可惜啊。”朱元璋说道:“要是提前和我打了招呼,凭着我和张公子的关系,完全可以网开一面,但是,你大哥也是带惯兵的人,知道令行禁止的重要,我真是得痛下杀手啊!”

    呸,要是真想杀了我们,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士信知道,对方这么说,就是有商量的余地,想要漫天要价罢了。

    “来人,将他们押入大牢,等候发落。”朱元璋说道。

    士信扭过头,向下走去,知道朱元璋在打什么鬼主意,总之,自己这几个人,暂时没有危险。

    朱元璋望着几个人下去的背影,一个完美的计划,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形成。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士信被抓?

    至正十四的春节,终于来到,今年的杭州城,辞旧迎新的气氛各位地浓。

    往年过年,因为有蒙古人这个统治阶级在,群众们根本不敢过分热闹,否则的话,被蒙古人看上眼,想跑都跑不掉,未婚还是已婚的女子,蒙古人只要看上,就不会放过。

    所以,在以前,百姓们最多在大门口挂个红灯笼,就当是过年了。

    而今年,赶跑了鞑子,张士诚的部下又纪律严明,惩治了许多凭借权势就为非作歹,祸害百姓的大户,人人都可以伸张正义,所以,这个年,过得格外的热闹。

    除了家家户户的红红的大灯笼,街上的舞狮子,看花灯,都体现着与北方民俗的不同。

    张阳却一直躲在行省衙门里,他要忙的事,还有很多。

    既然已经有了正式的政权,成了一个行省的首脑,那么,管辖下的这些地方,各级官吏,都得由他来指派,不是朝廷不想派,张阳肯答应吗?这可是他的地盘。

    各地的县尹府尹,部分从弘文馆里面选拔,部分从各地的威望高中的人中选拔。

    除了各地的官员,他的行省中枢各级官员,也都得有人安置,这样才像个行省的气派。

    元朝官制,行中书省,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掾史、蒙古必阇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设员有差。旧制参政之下,有佥省、有同佥之属,后罢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

    张阳开始签发了委任命令。丞相没有,平章暂缺,右丞也不设,所以,最大的官职就是他这个元朝封的行省左丞,正二品。

    参知政事二人,分别由施耐庵和刘伯温担任,总管各种政事,施耐庵偏向军事,刘伯温偏政治。

    郎中二人,分别由李善长和罗贯中二人掌管,李善长主管农业和后勤,罗贯中主管情报收集,包括军事情报和各地的民情。

    都事二人,由士德和士信担任,还是主管自己的工作,士德监督盐业制造,如今可以摆到明面上来了,士信带着一个百人队,主管盐业的销售。

    其他各个官职,皆有安置。

    除了这些,张阳还设置了武备寺,由焦玉担任指挥使,还是在基地,负责部队的军事装备。

    还有官营的造船厂,给了祖晴一个正四品的官职,这样,她在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时候,会比较方便。

    而军队,仍然按目前的方式驻扎,在江北,主要是汤和的军队和新训练的军队。在平江,主要由士义防守,杭州已经成了新的大本营,由他的本部负责,其他的营,已经分散到各个地方驻守。

    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危险姓,那就是,没有多余的力量当作后备支援力量,一旦某地出现战事,临时抽调,就会有延后姓,不过自己已经和朝廷达成协议,暂时还不会有过多战事,而常遇春新训练的部队完成之后,就是一支生力军,张阳想再从江南招五万人的部队,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主公,出事了。”正在张阳放下难用的毛笔,写下了这些任命之后,罗贯中走了进来。

    “贯中,什么事这么慌张?”张阳问道。

    “主公,士信出事了。”罗贯中说道。

    士信?他能出什么事?现在卖盐已经被朝廷同意了,他手下又都携带着火铳,就算是碰到黑吃黑,他也不吃亏啊。

    “主公,士信被朱元璋抓了。”

    朱元璋?张阳脸色暗了下来,“怎么和朱元璋扯上关系了?”

    “主公,士信兄弟将盐卖到集庆去了,正好被朱元璋的手下抓住,现在,被朱元璋关到牢里了。”罗贯中说道。

    这个士信,干脆让他去死好了。张阳非常气愤,派他去打开各地销路的时候,就已经和他说过了,只占领朝廷的市场,不去和其他的义军发生冲突,自己投降了元朝,虽然只是暂时的,其他的起义军一定对自己有意见,而自己现在又在积蓄实力之中,实在不宜和对方发生冲突。

    这个士信,肯定是知道集庆里面赚钱多,就跑到集庆去了,现在,给自己捅了个大篓子。

    “朱元璋怎么说?”张阳问道。通过上次的事,张阳知道,自己绝对不能低看了后世的明太祖,这个人,表面上是正人君子,背地里,也爱使个阴招啊。

    “主公,朱元璋说,士信到他的地头上贩私盐,没有经过他的同意,那是要砍头的,但是,念在和主公相识的份上,这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只要主公给他提供五千斤精铁,再加一千把我们的天阙铳,就可以将士信等人放回来。”罗贯中说道。

    罗贯中也觉得很头疼,这个朱元璋,什么时候学会狮子大开口了?五千斤精铁,一千把天阙铳,基地一年的产量才多少啊。

    但是,士信可是主公的四弟,亲四弟,立下过许多功劳,主公能见死不救吗?

    张阳还真想说,让他砍了士信的脑袋吧,士信的脑袋可不值这么多钱,但是,他可不敢,先不论大义如何,母亲曹氏就绝对不会放过他,还不得整天在他面前哭哭啼啼,想着自己可怜的四儿子?

    张阳也知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朱元璋一口要了这么多,那是给他打了还价的筹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7594 47595 47596 47597 47598 47599 47600 47601 47602 47603 47604 47605 47606 47607 47608 47609 47610 47611 47612 47613 47614 47615 47616 47617 47618 47619 47620 47621 47622 47623 47624 47625 47626 47627 47628 47629 47630 47631 47632 47633 47634 47635 47636 47637 47638 47639 47640 47641 47642 47643 47644 47645 47646 47647 47648 47649 47650 47651 47652 47653 47654 47655 47656 47657 47658 47659 47660 47661 47662 47663 47664 47665 47666 47667 47668 47669 47670 47671 47672 47673 47674 47675 47676 47677 47678 47679 47680 47681 47682 47683 47684 47685 47686 47687 47688 47689 47690 47691 47692 4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