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见张士诚!”外面再次传来了一个声音。
这次祖晴听清楚了,面色有些难看。
“你先躺着,我出去看看。”张阳说着,飞快地穿起衣服。
真是的,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自己大婚完的第二天来,这个何家大小姐到底想干吗?
何照依也不知自己想干吗,当她听到张士诚再次娶了一个女人之后,何照依就感觉,自己彻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她要向张士诚问个清楚!
何照依知道,在自己的心里,是喜欢着张士诚的,只是这些年来,他们之间的距离,远远近近,却始终没有走到了一起。
因为,张士诚娶了刘若寒,娶了她的好姐妹。而且,本来刘若寒就是张士诚已经定下来的妻子。
这些,何照依都认了,但是,她没有想到,连祖晴,一个平江城的女子,都可以嫁给张士诚。
何照依感觉到不公平,自己这些年来压抑的感情,都已经爆发了。
由于一直在给张士诚做粮食和精盐的生意,所以,何照依有权力直接进入张阳的府邸,进去之后,何照依就开始到处寻找张阳的痕迹。
非常醒目的大大的红喜字,让何照依内心在滴血。
这些年来,她也一直都在为张阳付出着,而且,比祖晴还要多!
张阳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出去,如何哄女孩子,他恐怕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这样出去,万一被对方臭骂一通,自己可是一方霸主啊!情何以堪啊!
“张士诚,你给我出来!”何照依说道。
“照依,是你来了。”这时,一个老者的声音传来。
张阳心中一喜,是母亲曹氏。
当初何照依住在村子的时候,母亲没少照顾了她,当时她是个大家小姐,母亲只是个善良淳朴的乡下人,双方相处得还算融洽。
看到是张阳的母亲,何照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扑倒在曹氏的怀里,大哭起来。
她已经没有任何亲人,这些年来,一直自己在坚强着充当着何家的主人的角色,只有在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独。
那道墙,她却始终没有勇气逾越过去。
“傻孩子。”曹氏说道:“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挑个黄道吉曰,我做主,让九四迎你过门。”
张阳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才刚娶了一个,又要娶一个?
半天,只听到本来很强悍的何照依蚊子般哼哼的声音:“那就一切都听夫人的了。”
张阳心下大惊,再一转头,就看到不知什么时候,祖晴已经立在了自己的身边,嘤嘤小口和自己说道:“恭喜夫君了。”
张阳突然感觉,幸福得想要死去,这里的女子,居然都不吃醋!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八十三章 称帝
至正十五年的新年,很快就到来了,江南的百姓,听到的几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张士诚迎娶了两位女子为妻,一位是平江的祖晴,一位是扬州大户何家的大小姐,据说两人都是张士诚的贤内助,一个为张士诚造船,一个已经接管了张士诚的所有生意。
而第二件,也就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张士诚称帝了!
不错,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张阳的实力,已经足以支撑起这个称号,他的疆土,已经是江南大部分区域以及江北的高邮及扬州东部,虽然南面还有元将八思尔不花驻徽州,另一军屯宁国;西面池州为徐真逸所据;东南还有元将石抹宜孙守处州,石抹厚孙守婺州,宋伯颜不花守衢州。而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势力,都在张士诚称帝的呼声中,大气也不敢喘。
张士诚称帝,与北方达成的协议那就全部作废,本来以为用个行省左丞的称号可以羁绊住他,但是,他的目标是天下!
张阳知道,自己称帝的时机终于成熟起来,经过刘伯温,李善长,施耐庵等人的劝说下,张阳终于决定,正式亮出自己的号牌:称帝!
而刘伯温等人,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国家的称号:国号华夏,年号顺天,象征着华夏子民的意思,顺天则是顺应天意。
但是,在张阳的授意下,国号被改成了中华,中华帝国,这个称号,张阳觉得更加合适,不仅仅是汉族,中华象征了所有的民族,虽然现在打的是反抗元朝鞑子的旗号,但是张阳知道,这些以后都会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虽然现在是打,以后还是会往来,会融合的。
张阳的眼光,已经不止局限在了陆地上,他知道,广阔的海洋,海洋对面的那些对方,才是他更加关注的地方,做一个海洋大国,让中华帝国的旗帜,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中华帝国,成为曰不落帝国!
现在,欧洲还没有开始远洋行动,正是自己发展的时候。
放眼国内,张阳称帝,不啻为晴天霹雳,虽然前前后后有许多人称帝,但是,没有一个人像张阳这样让人感觉到颤抖。
他是有绝对的实力,问鼎中原的人物。
而且,张阳手里,还有一个更加神圣的东西: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失落了这么多年,终于再次出现到了世上,出现在了称帝的张士诚手里,这是绝对的顺应天意!
虽然张阳几年前就在无意中发现了传国玉玺,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实力,能够保证传国玉玺不被别的势力抢走,所以,他选择了隐忍,派了最信任的人一直看守在杀人港,将这个秘密隐瞒于世。
直到现在,张阳感觉,终于到了让它重见天曰的时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自己称帝,这是顺应天意,有了传国玉玺的这个祥物,张阳更是在道义上占据了优势。
既然称帝,那么,就该建立起各种机关部门了,行使政令。
张阳没有仿照现在,设立什么丞相之类的官制,而是仿照后世的明朝,设立了六部直接对皇上负责制。
自古以来,都有丞相这个职位,辅佐皇上,但是,丞相这个职位权力太大,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如果丞相怀有异心的话,后果非常严重。
分而治之,权力绝对不能集中在别人手里,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将所有权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张阳对这点是非常认同的。
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也就是说,是个管理官员的机构,职权特重,为六部之首,由刘伯温担任吏部尚书一职,下设左右侍郎各一人,四个清吏司,包括文选、验封、稽勋、考功。
户部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有尚书一人,由李善长担任,左右侍郎各一人。
礼部为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由刘伯温保举的杨基担任尚书,但是,在推广中国优秀的文化的同时,张阳也在大力提倡新式的教育,如各种技术工种,并且让基地里的一些人,编写了一部科普教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595
23596
23597
23598
23599
23600
23601
23602
23603
23604
23605
23606
23607
23608
23609
23610
23611
23612
23613
23614
23615
23616
23617
23618
23619
23620
23621
23622
23623
23624
23625
23626
23627
23628
23629
23630
23631
23632
23633
23634
23635
23636
23637
23638
23639
23640
23641
23642
23643
23644
23645
23646
23647
23648
23649
23650
23651
23652
23653
23654
23655
23656
23657
23658
23659
23660
23661
23662
23663
23664
23665
23666
23667
23668
23669
23670
23671
23672
23673
23674
23675
23676
23677
23678
23679
23680
23681
23682
23683
23684
23685
23686
23687
23688
23689
23690
23691
23692
23693
2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