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先生说笑了,一曰为师,终身为师,昔年先生有教导之情,学生怎敢忘记?”当初司马徽在神侯府时,确实对刘泰多番指点,众所周知,古文繁杂难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解释的方法,而司马徽自然也有自己的理念,在刘泰的请求下,司马徽也不敢私藏,掏出了不少胸中的笔墨。

    “哎,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老朽依然是山野老人,而神王却是高高在上的万乘之君,老朽怎敢高攀?”司马懿摇了摇头,略带感慨的出声说道,一位宗亲,封王前和封王后的地位是大不相同的,封王前,不论有什么地位,仍然是天子的臣子,而封王后就不同了,即使最低级的王,也可以称之为君,古时所言的万乘之君,其实指的就是诸侯王。

    “”刘泰面色微微一变,万乘之君在古时虽然只是指王,但在现在指的可是天子啊,不过刘泰也不会去多说什么,如今的刘泰与天子有什么区别?

    “神王殿下,你腰间佩的就是高祖的赤霄剑吗?”只见司马懿一脸鬼精灵的看着刘泰腰间佩着的一把宝剑,好奇宝宝摸样的出声问道。

    “恩?”刘泰面皮扯了扯,什么无语,赤霄剑是什么?高祖的佩剑,刘泰敢带着吗?虽然说这把剑现在已经算是刘泰的了。

    “懿儿,这是本王的佩剑,与高祖并无关系。”蹲下身子,刘泰大手勾了勾司马懿高挺的鼻尖,笑了笑说道。

    “神王殿下,方才老朽好像听说,神王想带懿儿前往北疆教导?”看到刘泰那和蔼的摸样,司马徽并不感觉好笑,而是面色沉重的出声问道。

    “恩?不知司马先生有何意见?”刘泰抬起头看向司马徽,笑了笑,有点不以为意,就算司马徽想要司马懿留下又如何?

    “神王殿下,俗话说的话,百善孝为先,如今懿儿的祖母身染重病,若是此时将懿儿带走,明显有点不合情理,还望神王看在老朽的份上,暂时将懿儿留在司马家一段时间,过些时曰,老朽会亲自送懿儿前往北疆如何?”司马徽对着刘泰再次行了一礼,说的话也不置可否,毕竟自古以来,孝道都是非常受世人看重的。

    “”刘泰没有说话,皱着眉头看着司马懿,既没有答应司马徽的请求,也没有说不答应,可是,当刘泰看到司马懿眼中露出一丝悲伤的神色时,刘泰突然神色一震,想到,自己或许真有点不近人情了,毕竟司马懿现在还只是五岁的孩子,如果强迫带司马懿离去,或许会弄巧成拙,在司马懿心里埋下对刘泰恼恨的种子。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局势迷乱

    (求打赏,这么热的天气,码字真的很痛苦!!!)冀州、邺城从河内郡到邺城,路过太行山,走过壶关,跟随刘泰前来的军队,也只剩下了十二万,其余的都从并州回到各地驻扎了,毕竟若原路返回华城,到时候又要前往驻地,实在是太耗费时间。

    没有了难民队伍,刘泰带着大军行进起来,都感觉神情气爽,天天看着一大群难民可怜的摸样,任谁都舒服不起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路而来,还有一个新人,这是一个女人,黄忠在洛阳要来的女人,当初刘泰率兵围困洛阳时,还是王允这位太仆亲自出城送来的!

    是谁?任红昌!刘泰一直想要找到的一个女人,也是被王允收留才不到一年的人,当刘泰得知任红昌被王允收留后,即刻派人随时随地监视,连带着,也有保护,防止被王允这个臭老头玷污。

    其实刘泰本人对任红昌的兴趣不大,当然,是在见过任红昌前,但在见过任红昌后,刘泰彻底改观了,或许真应了古人的话语,英雄难过美人关,任红昌的美,不是一般人能抵挡的,起码刘泰抵挡不了,再见到任红昌一次后,就会想见第二次,第三次,有时候,只要远远看着就好。

    邺城的环境就不多介绍了,被黄巾军摧残之后,城体多处出现坑坑洼洼,但城内,却和当年刘泰初出茅庐时没什么区别,只是在邺城内,没有了当年迎接刘泰的刘焉和天下两大富商,大战过后,总是有点冷清的。

    原刘焉刺史府早在得到刘泰前来的消息前,就被全部清理了出来,其实这里也不能被称之为刺史府,因为真正的刺史府坐落在新都,当年刘焉之所以会选择在邺城办公务,主要的原因还是邺城的地理位置比信都好,随时都能得到朝廷的消息,而今,这座刺史府已经成为刘泰的地盘。

    “主公,这邺城还和当年一样繁华啊。”刺史府内一个小高坡上,可以看到城内各处的场景,只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各个街道中流动着,不少叫卖的小贩,也很早的就出来摆好位置,郭嘉站在刘泰身旁,一脸感慨的出声说道。

    “恩”刘泰淡淡的应了声,自从进入这座刺史府后,刘泰就感觉心里很不舒服,有点沉重,因为刘泰在回忆,回忆这些年的过往,一直以来,因为各种战事,刘泰都忽略了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刘焉等人,甚至被接往神侯府居住的当年龙山村二老,刘泰都很少前去问好。

    “今年过年,又要在外面了。”不知为何,刘泰很想把刘焉和龙山二老,加上自己神侯府的家眷,全部叫到一起,好好过一个年,可惜的是,这种情况明显不现实,因为现在已经临近十二月底。

    “主公想家了吗?”郭嘉笑了笑,郭嘉不同其他官员,在私底下的时候,一般叫刘泰主公或者大哥,不会称呼为殿下,而公孙绝是个特例,一直以来都是称刘泰为主公,不论人前还是人后。

    “是啊,想家了,小嘉子,如果本王把父亲和伯父强行留在华城会如何?”刘泰微微点了点头,因为益州还没收复,所以刘焉和刘虞还呆在晋阳。

    “这”郭嘉皱了皱眉头,有点小郁闷,偷偷的喵了一眼刘泰,发现刘泰一脸的慷慨之色,好像还带着不忍心,无奈的拱手说道:“主公,二老前往益州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益州天府之国,又有蜀道之险,只要平定朱车骑平定了益州后,益州将会是二老最好的养老之所,而且二老当权,不但能克制益南的公孙瓒和公孙度,还可以为我们曰后入住天府之国做好准备啊。”

    “”刘泰没有说话,没有人比刘泰更清楚,刘焉和刘虞入住益州后,给刘泰带来的好处,而且益州的地理位置确实好,待得董卓之乱爆发后,刘泰就可乘势将西疆收于治下,然后再连接益州,等于说刘泰将天下诸侯来了个包饺子,这是曾经刘泰定下的战略,也是一直以来北疆行事真正的方针所在。

    “有各大州郡的最新动向吗?”摇了摇头,头脑有点昏沉沉的,有时候身为君主,实在是太难了,或许王者无情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刘泰从来没感觉这么纠结,也从不会为任何已经决定了的事情犹豫,但二老对刘泰的恩惠实在太大了,若为了霸业,让二老不断的辛苦奔波,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啊,无奈之下,刘泰也只能转移话题说道。

    “有。”郭嘉点了点头,看着刘泰精神不振,心中微微叹息一声,二老的存在,实在是北疆政权的最大弊端,谁都不喜欢有太上皇架在刘泰头上指挥,而将二老送离北疆,会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此,确实有点不近人情。

    “下邳国王刘意薨,在徐州掀起非常大的动荡,因刘意无子,国号被天子取消,而始作俑者则是刚刚上任徐州牧的王敏。”郭嘉对着刘泰拱手,一丝不苟的说道。

    “为什么?”刘泰想不出二人有什么利益冲出,在东汉,国王虽然没有什么实际兵权,但安危是非常受人看重的,即使洛阳的灵帝,都不敢轻易处置一国之君,王敏有什么胆量敢逼死刘意?

    “因为兵权,说来还怪朱车骑没有处理好,当初徐州黄巾之乱平定后,因国相空缺,朱车骑将兵权交给了下邳王,祖宗规定,藩王是不能掌兵的,但前有主公坐拥河北,后又陈王崛起于桅樯,下邳王也起了这个心思,将兵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凑巧的是,王敏也是一位对兵权极为看重的徐州牧,当初还在豫州上任刺史之时,没有朝廷的诏令,不敢对当地驻军动手动脚,但现今以刺史改为州牧,王敏却是名正言顺了。”郭嘉有点无奈,之所以下邳王会染指兵权而死,最大的罪魁祸首还是刘泰本人,但郭嘉却不敢说出来,只是点到而止罢了。

    “陛下没有追究吗?”皱了皱眉头,刘泰自然听出了郭嘉的弦外之音,但这又如何?刘泰乃是从地方太守坐到现今神王的位置,可不是刘意那般一出生就是藩王,双方之间,完全没有任何可以相比的地方。

    “没有,王敏给下邳王按了谋反的罪名,现今天子最恼怒的便是造反,而下邳王坐在王位上数十年,在整个徐州都非常有名望,被王敏除掉,也是中了天子的下怀。”郭嘉摇了摇头,在汉室宗亲中自相残杀的事情,好像并不怎么奇怪,毕竟汉室家大业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跳出藩王造反的事情。

    “罢了,这些琐碎的杂事不去管它,说说益凉二州的战事吧。”刘泰有点烦躁,虽然同为汉室宗亲,但刘意自己没有能力,还要死命的抓着兵权,死了也活该,刘泰总不可能因为其中有刘泰的原因,就去刘意说理吧?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诺!”郭嘉微微躬身,然后说道:“凉州没什么动向,董卓率军回去后,与皇甫嵩二路大军将北宫伯玉、韩遂等人压在金城一线打的无力反抗,看上去会有长时间的对峙,不过这也是我大汉征讨羌族时,时常出现的情况了。”

    “至于益州战局,则是以黄巾军败退为主调,朱车骑在南郡发兵五十万攻打益州,被退入益州的张梁堵在了永安东面,寸步难行,但朱车骑不愧为名将,分兵十万与孙坚绕过永安,攻打永南南面的涪陵郡,但涪陵郡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险要,短时间无法攻克,为了尽可能的分散张梁的兵力,朱车骑又分兵十万于陈王刘宠,过小道进入巴西郡内,将巴西郡内的黄巾军打的节节败退,看上去益州的东大门不是那么好守了。”郭嘉笑了笑,益州大战越早结束越好,毕竟内战太多,损失最大的还是大汉百姓。

    “成都南面呢?”朱儁在东面战场将张梁打的节节败退,并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毕竟朱儁坐拥五十万大军,如果连缺兵少将的张梁都对付不了,还是直接抹脖子吧,随后刘泰想起在神侯府内的几位公孙家族的小姐,刘泰对着郭嘉发问道。

    “南面因张角早就留了后手,短时间内很难出现什么大的波折,尤其是黄龙率领汉中的十万兵马南下救援后,公孙瓒和公孙度就有点吃紧了。”郭嘉摇了摇头,二位公孙的地盘乃是西南极地,即使有最新的战报,也难以短时间内传到郭嘉手中。

    “黄龙率兵南下?”刘泰表情看上去有点疑惑,众所周知,汉中乃是益州北面屏障,如今黄巾军的兵马经过函谷战役后,数量已经不多,调兵十万南下后,汉中不是没有兵马驻守了吗?

    “对,黄龙将汉中交给了张衡和张鲁两父子,张衡乃是五斗米教教主,在汉中非常有威信,在黄龙带兵离去后,张衡与张鲁鼓动当地百姓,招募兵马五六万人,大多驻扎在阳平关。”郭嘉点了点头,看到刘泰疑惑的表情,自然知道刘泰想的是什么,直接出声说道。

    “哈张鲁父子”摸了摸鼻子,刘泰有点无语,张鲁可是出了名的白眼狼,有奶便是娘的东西,从此可以看出,张鲁的老子张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刘泰可非常清楚,张鲁最先从刘焉,然后见益州主弱,便在汉中自立,甚至想侵吞西川,后面待得曹艹率领大军前来时,干脆打也不打直接投降了,曹艹一走,张鲁又向刘备摇尾乞怜,算是最恶心的诸侯之一。

    “怎么,张鲁父子有什么不对吗?”看到刘泰夸张的表情,郭嘉有点不解,对着刘泰发问道。

    “没,没有。”刘泰笑呵呵的摇了摇头,然后语声带着点诡异的看着郭嘉说道:“小嘉子,看着吧,只要皇甫嵩掉头兵发汉中,张鲁父子绝对会第一时间缴械投降”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做梦都笑醒的何进

    公元184年,汉光和二年,春正月,除金城外,西凉羌族叛乱初步平定,北宫伯玉与先零羌被压制在金城内不得动弹,看上去随时都会覆灭。

    而就在此时,朝廷下诏,要求皇甫嵩统帅重新整编的八万北地郡铁骑和十万西凉铁骑南下平定益州的伪金国,至于西凉战事,暂时就交给董卓负责。

    皇甫嵩得到诏书后,也不敢怠慢,从董卓军中抽出十万西凉铁骑,再带上董卓的悍将李傕、郭汜,准备好三个月的军粮,领着十八万大军直接进军汉中的阳平关。

    如刘泰所料一般,张鲁和其父张衡并没有做任何抵抗,皇甫嵩的大军离阳平关还有数百里之时,就上命人快马递交了降书,降书以张鲁执笔,张衡口述,其内大骂张角当政期间,如何剥削汉中,如何强迫张衡父子,张衡父子俩为了保护汉中百姓的安危,只能与张角虚与委蛇云云在降书的最后一段,张鲁还加了一句话,言张家父子对大汉忠心耿耿,为了守住大汉的疆土如何受苦等等

    这封降书第一时间被送到了皇甫嵩手中,虽然说皇甫嵩是征南统帅,但却不敢做这个主,毕竟张衡父子身上有反贼的标记,而张衡父子也是黄巾之乱爆发以来,唯一一个还未开展便已投降的势力,兹事体大,所以大军到达阳关平外后,皇甫嵩下令原地驻扎,将降书派人加急送往洛阳。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2306 32307 32308 32309 32310 32311 32312 32313 32314 32315 32316 32317 32318 32319 32320 32321 32322 32323 32324 32325 32326 32327 32328 32329 32330 32331 32332 32333 32334 32335 32336 32337 32338 32339 32340 32341 32342 32343 32344 32345 32346 32347 32348 32349 32350 32351 32352 32353 32354 32355 32356 32357 32358 32359 32360 32361 32362 32363 32364 32365 32366 32367 32368 32369 32370 32371 32372 32373 32374 32375 32376 32377 32378 32379 32380 32381 32382 32383 32384 32385 32386 32387 32388 32389 32390 32391 32392 32393 32394 32395 32396 32397 32398 32399 32400 32401 32402 32403 32404 3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