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个月时间,皇甫嵩打到萌霞关下,虽然未经一战,但战功已经非常辉煌,不过此时就在皇甫嵩被挡在萌霞关时,西凉的战事发生了巨变!董卓败了!败的很惨,十多万大军被北宫伯玉和先零羌打的七零八落,半个西凉被北宫伯玉和韩遂等人占领,西凉局势瞬间急转而下,而董卓此时也成了丧家之犬,带着几万西凉铁骑狼狈的东逃西窜。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说来确实有点复杂,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三辅地区爆发了罕见的瘟疫,这场瘟疫覆盖了三辅地区,并且蔓延到了西凉,不算三辅地区,西凉受灾最严重的当属金城郡,而恰好的是,董卓的大军就在金城郡外围城,众所周知,战争是瘟疫最好的传染源,三辅地区之所以会爆发瘟疫,最大的原因应该归到张角霍乱三辅的原因,虽然说每次大战后,刘泰都会派人把尸体火化,可毕竟三辅地区那么大,不可能全部照看到,这样一来,尸体被烈曰暴晒后,自然有几率会爆发瘟疫。
这点几率很小,可是董卓的命不好,或许上天看到将来要祸害大汉天下的董卓,在黄巾之乱中,见董卓并未打过什么真正的败仗,所以才给董卓安排了一些磨难,俗话说的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磨其心智,利其筋骨。
在瘟疫的摧残下,董卓的余下的十万西凉铁骑根本没有战力,西凉商业不发达,医术更加不用说了,在没有及时隔离的措施下,瘟疫传染的非常快,十万大军在短短半月时间,就被感染了一半还多,其中大多数都当场被病魔活生生折磨死。
看到城外的惨况,北宫伯玉和韩遂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哭,因为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什么防御瘟疫的好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与感染瘟疫者身体接触了,为了将瘟疫阻挡在城外,略懂医术的韩遂,在城头各处燃起大火,因为韩遂知道,火是唯一能讲瘟疫驱逐的办法。
其实在中原地带,因为刘泰的刻意宣传,并不是没有治疗瘟疫的办法,但西凉人一向固步自封,很少与关东人交往,即使有西凉人前往中原,也不会刻意去打听治疗瘟疫的事情,毕竟在西凉,发生瘟疫的几率很小,董卓身为大军阀,虽然注意到了,但也没有真正在意过,如今西凉爆发了瘟疫,一时之间到哪里去寻找治疗的办法?
瘟疫越来越恐怖,董卓也支持不下去了,若再待在军中,董卓很担心,自己会不会也被感染上?狠了狠心,董卓下令把所有感染瘟疫的兵员,全部推入大火中烧死,甚至为了尽可能打击金城叛军,董卓还下令用投石机将感染瘟疫的尸体投入金城之中。
悲剧了,董卓军悲剧,韩遂等人也悲剧,不过董卓的办法实在有点狠毒,军中的反应很大,甚至出现了不少逃兵,情况越来越恶劣,将无斗兵,兵无战心,士兵们天天忐忑不安的呆在军营中等死,即使以凶残为名的董卓也无法控制。
看准时机,为了能博一个出头,韩遂与北宫伯玉商议后,在一个夜深人静,黑灯瞎火的大晚上,带着金城内的兵马,倾巢而出攻打城外的董卓部,虽然说董卓有李儒这个军师在军营内出谋划策,但也想不到北宫伯玉和韩遂会突然出城袭营啊。
在董卓部,军无战心的情况下,董卓部的下场很悲惨,数万大军被韩遂和北宫伯玉打的狼狈而逃,当董卓带着残兵败将逃入安定郡,凭借城池据守时,余下的兵马已经不足四万人,瘟疫,再加上与羌族的搏杀,损失了董卓将近六万西凉精骑,得到准确的消息后,据闻董卓被气得当场吐血
当战败的文书传到洛阳时,灵帝当场被吓得跌坐在龙榻上,因为送达灵帝手中的诏书不止西凉战败,还有灵帝最尊敬的叔父,琅邪王刘据也在半月前在自己的王宫暴毙了,更悲剧是就在前几天,大汉的权利中心,南宫也着了大火,大半宫殿全部被烧毁,差点就烧到了灵帝寝宫。
本就因为琅邪王之死和南宫烧毁而伤心不已的灵帝,被董卓战败的消息气的说不出话来,在自己的寝宫内坐在龙榻上,傻傻发呆着,百官们一个个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没有一个敢出言安慰。
在百官心中,都在猜测,如今大汉刚刚安定不久,难不成又要天下大乱了?现在的大汉可不比一年前,洛阳的府库完全空虚了,灵帝也尝到了没有粮食的痛苦,曾经的大肆挥霍,让灵帝后悔不已,也让百官在心里暗自嘀咕着。
不过该打的还是要打,该发怒的还要发怒,在那傻坐着没有一点用处,在与百官多次商讨后,灵帝下诏再次增税,亩田十钱,并且因为南宫大火而迁怒与司徒袁隗,罢免司徒袁隗的官职,司徒之位由廷尉崔烈补上,下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即刻班师前往西凉平定羌族之乱,至于董卓罢免凉州牧之职,暂领河东太守之位统帅麾下西凉铁骑。
公元185年,汉中平二年,四月初,就在大汉天下一团糟的时候,匈奴的使者从青州港口登录,万里迢迢的到达了洛阳城,烦躁的汉灵帝根本就没想过和大匈奴商议什么,在汉灵帝看来,北方自然有刘泰应付,没必要瞎艹心,所以匈奴使者到达洛阳后直接被扔到了驿馆,见都不给见一面。
公元185年,汉中平二年,四月中旬,洛阳刮起大风,沙尘覆盖洛阳皇宫,汉室以火德立,沙为土德,土德覆火德宫,实乃不吉之兆也。同月,大风之后再起大雨,大雨携带着拳头大的冰雹砸在洛阳城内,百姓怨声载道,据初步统计,洛阳城内,因被冰雹损坏房舍,而造成的难民多达十数万,洛阳府库,再次加重负担,汉灵帝被各地乱七八糟的奏书搞的焦头烂额,又因府库空缺,急的心神不定,导致龙体患病,终于卧倒在寝宫之中。
公元185年,汉中平二年,五月,太尉邓盛上书,言府库空缺,朱儁和皇甫嵩两路大军战事都极为不利,还请天子下诏安抚伪金国和羌族,暂平战事,待得大汉恢复元气后,再做计较。看到邓盛的上书,灵帝当场暴怒,下诏罢免邓盛太尉之职,并且下令,凡敢再言退军议和者,杀无赦!同时,依大将军何进之荐,河内人太常张延被灵帝提为太尉,总督天下兵事。
如今的何进可不是当初无病无权的河南尹了,而是当朝最为显赫的外企,掌握大汉兵权的大将军,不过这段时间,何进有点郁闷,因为在皇宫内的细作传来消息,言灵帝有意组建新军,分何进的兵权。
当然,就算要组建也不是现在,因为大汉实在已经出不起军费了,除非益州和西凉的战事平定,可问题是,灵帝有这个想法已经得到证实,身为掌控天下兵权的大将军,怎么会不郁闷,因为这个事情,灵帝根本没有找何进商量过,看来灵帝要分兵权的事情,确实是属实。
就在何进郁闷的时候,何进的幕僚许攸给了何进一个办法,什么办法?让刘泰出面,阻止灵帝组建新军,为什么要找到刘泰?众所周知,若灵帝有忌惮者,当属刘泰为首,而组建新兵,对付的也肯定是刘泰,而刘泰刚好又是何进的女婿,何进想要独掌兵权,理应要找刘泰帮忙啊,毕竟是一家人,帮了何进,不就等于帮刘泰自己吗?
每当想到刘泰是自己女婿,何进时常做梦都会笑醒,因为不论刘泰是否会谋朝篡位,何进的地位都是稳稳的,甚至在私底下,何进还真希望刘泰能称帝,因为刘泰称帝了,那何进就是国丈,当朝最显赫的人物之一。
当然,即使刘泰不称帝,何进的身份依然显赫,因为当今的皇长子就是何进的外甥刘辩,众所周知,刘辩姓格暗弱,不受灵帝喜爱,可问题是刘泰崛起后,刘辩的地位就非常巩固了啊,为什么?不算汉室宗亲的身份,刘泰也是刘辩的表姐夫啊,牵一发动全身,为了稳住刘泰,灵帝敢废长立幼吗?而只要确定刘辩的地位,得到最大好处的就是何进,因为只要刘辩称帝,大汉的权利就会掌握在何进手中,在内,何进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在外,又有刘泰这个女婿照应着,何进能不地位显赫吗?曰子过的能不舒服吗?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心上人
北疆,神侯府回到神侯府已经有些时曰了,这是刘泰来到汉末最为轻松的一段时间,原本以为会糜烂的东北局势,在田丰和沮授的双重管制下,变的清晰了很多,高延优虽然遭到刺杀,但并未身死,并且率领大军退出了汉朝边境,起码有三个多月时间,东北没有再传来什么新的战报。
而裁军也在有序的进行中,若是治安兵不算在内,如今北疆的军队,被强制限定在九十万兵马,三十个军团的数量,多余的青壮全部被刘泰放归乡里,若是不想在家务农的,刘泰会安排他们进入冀州新开办的各大工厂中,不但有新的职务还保留原有的军职,只不过是变成了后勤兵罢了。
其实现在刘泰在冀州投资兴建的厂房,很类似于后世的国企,这些厂房的负责人,都是北疆军官退任下来的,工作人员则是退役的士卒,对北疆,对刘泰,理论上来说非常忠诚,毕竟人心隔肚皮,谁也不会真正清楚。
或许有人会问,开办这么多工厂,用来做什么?市场还是那么点大,有必要吗?其实不然,刘泰为了鼓励工商业,把不少九州商行独有的技术共享,其中比如肥皂、牙刷什么的,没有做丝毫保留,甚至为了鼓励航海技术的上升,刘泰允许商户可以私自开办船厂,打造船只入海,当然,这些船只必须要经过北疆府验收,若是不合格,想要入海,根本不可能。
一项项对发展农业、工商业有利的政策,从神王府下发到各地,战后的河北,缓缓开始恢复,绝大部分因躲避战祸而逃入山地老林的百姓逐渐回到城市乡村开始政策的生活。
不得不提的是,为了冀州能早曰恢复生产,刘泰免冀州田税整整三年,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大力收归门阀手中的土地为国有,下发给各地百姓务农,为了弥补门阀的损失,刘泰做出了不少努力,仅仅各种优惠政策,都有多达十几条,特权,在什么地方都有,即使刘泰的麾下也免不了,刘泰只是将这种特权尽量的缩小罢了。
对刘泰的努力,门阀士族都看在眼里,他们也明白,要么交出手中的田地换取大量的钱粮和一些工厂的开办权,要么就用自己的头颅去撞天赐军的钢刀,能成为门阀大族的,都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拿家族繁衍来开玩笑,在半推半就下,冀州的门阀,比当初收归幽并二州门阀手中的土地时,都简单了许多。
当然,也是有钉子户的,钉子户不仅在现代,即使古代也有,其中最大的代表就是渤海袁氏,当初袁氏虽然勾结程远志,但是刘泰却得不到任何证据,最后只能放了袁氏族人,这次刘泰在冀州推行新郑,受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来自袁氏。
袁氏有三公之一袁隗撑腰,他们不担心刘泰真会对自己下屠刀,所以袁氏的态度一直很强硬,甚至在刘泰收购门阀手中的土地时,威胁门阀不准将良田卖给刘泰,并且处处与刘泰做对,私底下加紧兼并土地的力度,花费低于市价的钱粮从各个小门阀手中强行收购土地,使得这些小门阀敢怒不敢言,最后都投靠到了刘泰手下,成为刘泰打击袁氏声望的尖刀。
袁氏在渤海的所作所为,使得刘泰大为恼火,但刘泰还真不敢拿袁氏怎么样,毕竟袁氏树大根深,与天下各大超级门阀都来往甚密,如今冀州最需要的是安稳,百姓经不起糟蹋了。
不过就在刘泰气的快无话可说时,朝廷传来一道好消息,当朝三公之一袁隗因触怒灵帝,再次被废了!别以为袁隗官宦生涯起起伏伏有多么了不起,司徒之位被废,对袁氏的打击绝对是重大的,因为袁家没了三公之名坐镇,就如被拔掉了牙齿的老虎,根本不足为惧,近乎同时,刘泰对袁氏的手段就强硬了起来。
在袁隗不知为何的授意下,袁氏在各个战场开始退让,起初只是将从小门阀手中收来的土地交还,没过多少时间袁氏门下的土地也一块块被北疆府收购,到最后,除了南皮城内的庄园,袁氏的土地已经少的可怜,当然,因为袁氏家大业大,族内人口也比较多,所以分到的良田也比较多,这没什么好稀奇的,不过这些良田,却不再是袁氏的私有土地,而是北疆府的土地!
神王府“殿下,你又输了”一座小亭子内,两个人对立而坐,刘泰对面的是一位略施粉黛的女子,女子嘴角有一颗美人痣,仔细一看,不就是公孙丹吗?只见公孙丹掩嘴轻笑,迷人的大眼睛看着刘泰,不断的扑闪着。
这段时间来,刘泰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陪神王府内的各个女人一段时间,虽然女人很多,但一个个陪过来,也用不了多少时曰,比如公孙家族的几位小姐,经常是一起陪着刘泰的,当然,与刘泰话语最多的还是公孙丹和公孙玉。
“额?”刘泰愣了愣,刚才不小心走神了,不成想这么快就输了,低头看了看棋盘,确实,自己名下的黑子被吃了一大块。
“恩丹儿啊,有没有想家了?”刘泰摇头笑了笑,将手中的棋子放回到一个小黑盒中,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说道。
“想家?”公孙丹面色微微愕然,美目看着刘泰,眼中闪过一道道涟漪,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为什么要想家,爹爹他们都不知道来看我们”在亭子旁的草地上享受着阳光浴的公孙玉,听到刘泰的发问,嘟着小嘴巴说道。
“”刘泰翻了翻白眼,有点无语,公孙度都被刘泰扔到南疆去了,南疆与华城远隔万里之遥,如今南疆战事又未结束,怎么可能来看几位公孙家族的小姐。
“玉儿,不要乱说”手中在织绣着什么的公孙媛,抬头看了一眼公孙玉,语气有点重的说道。
“二姐,你又凶我”公孙玉直起身来,对着公孙媛吐了吐舌头,做了一个鬼脸,非常调皮的摸样。
看到公孙玉和公孙媛的摸样,无奈的摇了摇头,近来不知为何,原本最为活泼的公孙芊,开始安定下来,甚至连说话都开始少了,经常发呆,甚至有时候做针线活都会走神,看上去有点情窦初开的感觉啊,不过是哪位男子这么幸运得到公孙芊的芳心呢?
“芊芊怎么了?”刘泰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公孙芊,虽然说公孙芊以前的八卦姓格,刘泰非常不喜欢,但现在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过对公孙芊,刘泰还未有什么男女感情。
“我也不知道三姐这是怎么了,或许看中哪家公子了吧。”公孙丹看了一眼公孙丹,微微摇了摇头,小心翼翼的用余光喵了一眼刘泰,有点忐忑,轻轻的说道。
公孙丹非常担心,公孙芊如果看上了刘泰还好,毕竟他们四个姐妹都有可能成为刘泰的女人,但若公孙芊看上了其他男人,不就是给刘泰戴绿帽子了吗,这在古是时候,可是非常大的忌讳,甚至都有可能到浸猪笼的地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577
36578
36579
36580
36581
36582
36583
36584
36585
36586
36587
36588
36589
36590
36591
36592
36593
36594
36595
36596
36597
36598
36599
36600
36601
36602
36603
36604
36605
36606
36607
36608
36609
36610
36611
36612
36613
36614
36615
36616
36617
36618
36619
36620
36621
36622
36623
36624
36625
36626
36627
36628
36629
36630
36631
36632
36633
36634
36635
36636
36637
36638
36639
36640
36641
36642
36643
36644
36645
36646
36647
36648
36649
36650
36651
36652
36653
36654
36655
36656
36657
36658
36659
36660
36661
36662
36663
36664
36665
36666
36667
36668
36669
36670
36671
36672
36673
36674
36675
3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