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三月十六,司隶河南地区分成数块,三大诸侯袁绍、袁术、刘岱,分别占据河南一方,将好好的河南地区硬生生的分成了三块。
受到憋屈的袁绍,在安排好司隶治下的地区防务后,第一时间就带着三万兵马回转泰山,此时的河南已经不是袁绍一个人说了算,南大门和东大门完全洞开,袁绍怎还敢留在洛阳?
就在袁绍等诸侯尽皆带主力部队离去的同时,天下再次发生了一件震天动地的大事件!
荆州治所南郡易主了!!
原来孙坚领兵南下后,并没有直接回转荆南,而是打起了南郡的注意,此时南郡太守张扬正与孙坚同路南归,给了孙坚天大的好时机,孙坚对南郡的垂涎不用多说,甚至在北上的时候,就在南郡留下了兵马,如此好的时间,孙坚会放过吗?
不过奇怪的是,张扬并没有死,而是称为了孙坚的下属,麾下的数万兵马,全部城了孙坚的掌中物,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还是张扬自己的问题,张扬实在是太怕死了,也太不想死,当孙坚在给张扬开了一个鸿门宴,当场拿下张扬的时候,张扬就表示愿意放弃自己的地位,追随孙坚建功立业。
张扬虽然怕死,但能力还是有的,否则丁原在世时,也不会把偌大的南郡交给张扬打理了,而张扬主动投降,更让孙坚求之不得!
张扬没什么雄主之风,而且贪财好色,但问题是,南郡还有张扬的本部兵马驻守啊,如果张扬不肯主动投降,到时又免不了一场大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收了张扬,毫不费力的占据整个南郡?
可喜的是,此次鸿门宴中,猛虎孙坚不但收了张扬,没有丝毫波折的接受了南郡政权,还收了一员上将!此员战将名为文聘,字仲业,乃是荆州本地人,在南郡以及整个荆州,所属的家族都非常强盛,收了文聘,孙坚在荆州的名望顿时大增!
孙坚的举动,在短短数天之内,就惊动了天下各方诸侯,对孙坚的胆大妄为,诸侯们可谓刮目相看啊,但再刮目相看的同时,这些诸侯们也打起了小算盘,既然孙坚能侵略其他诸侯的领地,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前番时间诸侯之间相互安定的主要原因乃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董卓,如今董卓的威胁暂时被解除了,自然要我自身势力发展考虑,而要发展势力,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侵略!!
如此一来,在孙坚称霸南郡之后,天下各大诸侯纷纷开始做起小动作,招兵的招兵,买马的买马,存粮的存粮,甚至有一些小诸侯迫不及待的开始侵略其他诸侯的土地。
乱!!在董卓退入长安之后,数月之间,天下顿时大乱了,如董卓和李儒所料一般,没有共同敌人的关东诸侯们,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和平,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而想要在混战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就是要拥有绝对的力量!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七十九章 群雄割据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四月初继孙坚之后,最先开始乱的是兖州,兖州牧刘岱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如今的兖州虽然名义上是刘岱的地盘,但实则诸侯林立,刘岱能掌控的不过是济阴、任城、东平、鲁郡四地而已,有好友曹艹支持的刘岱,怎会容忍兖州继续如此下去?
刘岱第一个目标是东郡的白马后桥瑁,桥瑁虽有名,但却没有什么能力,麾下的兵马也不过两万,本来在诸侯会盟时,刘岱已经在打桥瑁的主意了,只是因为摄于袁绍和曹艹手中的尚方宝剑,不敢轻易动手罢了。
此时刘岱率军回到济阴,听到孙坚对张扬动手的消息后,怎还能按捺的住?当然,诸侯之间互相讨伐,总要有一个名义,毕竟刘岱是汉室宗亲,代表着汉室,如果轻启战端,很容易被其他诸侯诟病。
所以刘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向桥瑁借粮,恩,借粮总得有一个好借口吧?很简单,这段时间有很多的流民涌入济阴,刘岱不忍看起挨饿受冻,府库余粮又不足,只能向桥瑁伸出求救之手
待得刘岱借粮的文书传到桥瑁手上时,桥瑁顿时怒了,刘岱是什么东西,桥瑁还不知道嘛?别说流民了,就算济阴本地的百姓全部饿死,也不见刘岱会去施点米粥,这种人会不忍流民挨饿受冻?呵
桥瑁不肯借粮,很果断的拒绝了刘岱的请求,并且言辞偏激的辱骂了刘岱一番,把事情挑明,言刘岱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言借粮,实则想侵吞东郡而已。
刘岱怒了,身为汉室宗亲,刘岱什么时候受过如此大的侮辱?桥瑁是什么东西?不过是汉臣罢了,有什么资格对刘岱指手画脚,就算刘岱想要东郡又如何?别忘记了,刘岱现在可是兖州牧啊!
大怒的刘岱在桥瑁文书传到济阴三天之后,在济阴治所定陶起兵三万,兵锋直指东郡,誓言诛杀桥瑁小儿,义正言辞的要回收东郡治权。
奇怪的是,刘岱的动作,居然没有任何人阻拦,征东将军臧洪不说话,诸侯盟主袁绍不说话,曹艹更加不会说话,三个最有影响力的人不说话,刘岱自然没有丝毫顾忌了。
桥瑁也不是吃素的,毕竟桥瑁的宗族在中原也非常显赫,怎能容得刘岱如此欺辱?可别忘记了,当年桥瑁的族父桥玄可是当朝太尉,桥玄监控天下兵权,对兵法能不精通吗?身为桥玄族子的桥瑁,就算得不到桥玄的所有本事,一二成总有吧?
桥瑁的细作得知刘岱已经出兵的消息后,桥瑁第一时间挂帅尽起东郡两万大军,兵发济阴离狐县,欲在济阴郡与刘岱决一死战,好好让刘岱清醒一下,桥氏一族不是好欺负的!
不过可惜的是,桥瑁虽然是东郡太守,掌控东郡军政大权数年时间,但对麾下兵马的训练却不怎么精通,本就因诸侯会盟而疲惫不堪的东郡兵马,在长途进入济阴后,就累的不行了,本来桥瑁是想一鼓作气对上刘岱的主力部队,打刘岱一个措手不及,可问题是,士兵都不行了,桥瑁就算有再好的想法也没有用啊。
桥瑁累了,本土作战的刘岱所部可不累,待得细作传来桥瑁在离狐北二十里原地驻扎的消息后,刘岱脑瓜子转的飞快,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夜袭桥瑁,想到了,那就做吧。
亲自挂帅的刘岱,偷偷摸摸的进入离狐县城范围,在桥瑁没有丝毫防备的情况下,对桥瑁的两万东郡兵马发起了猛烈的袭击。
深夜的军营犹如修炼地狱一般,到处都是残肢断臂,节节败退的东郡兵马,根本不是刘岱的对手,无奈之下,只能保护桥瑁后撤,部队的数量越来越少,短短数个时辰,便折了三分之二的兵马。
得到如此战果的刘岱怎能不趁胜追击?虽然说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但问题是,桥瑁的部队连穷寇都算不上啊,只能算是残兵败将,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信心十足的刘岱,第一时间将麾下三万兵马分成三部,一部收拢东郡败军,若不降者杀无赦,一部饶路赶到桥瑁前后堵截桥瑁,而刘岱则亲帅一路,直接追击桥瑁逃离的路线。
三路军如野火一般,迅速从济阴蔓延到东郡,而带着败兵逃离的桥瑁也是心灰意冷了,在刘岱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无奈只能拔剑自刎,让手下投降刘岱,寻个活路。
桥瑁死了十八路诸侯中,第一个身死的诸侯,死的很惨,尸体都找不全,而身为兖州牧的刘岱也名正言顺的接受了东郡全境,兼并了东郡的刘岱,麾下兵马顿时达到六万之巨,在兖州地区,刘岱的势力顿时一跃成为最强者。
看到刘岱取到了不菲的乘机,其他诸侯怎还能安奈的住?继刘岱之后,诸侯盟主袁绍有动作了,恩,袁绍是一个极为虚伪的人,虚伪程度不下刘备,在袁绍看来,想要占据地盘,并不是都要动兵动刀,这多不和谐啊。
袁绍的第一个目标是袁遗,袁遗乃是山阳太守,山阳郡就在泰山边上,阻隔了泰山与济阴的交通要道,按理来说,袁绍是不应该把矛头放在袁遗身上的,毕竟袁遗是袁绍的从兄,以弟的身份侵吞兄之基业,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不过袁绍并不是对袁遗动武,而是派人前去劝说袁遗,希望袁遗能同意两家合并在一起,避免被其他诸侯侵吞,借口很好,对象也很好,最重要的是,袁绍派出去劝说的人才也十分完美。
劝说袁遗的是袁绍心腹武卓,武桌此人,在当年乃是洛阳太学响当当的大才子,满腹经纶甚至不下北疆的郭嘉、荀彧等人,早年更被世人评为与荀、郭齐名,可谓负有盛名。
武卓并没有辜负袁绍的期望,进入山阳郡后,武卓第一时间去见的不是袁遗,而是以袁绍的名义,购置了一份厚礼送给了袁遗的妻妾,并且还微微透露了一点袁绍的意思。
袁遗什么都好,可就是太谦谦君子了,对家中的女眷非常尊重,一般这些女眷的意思,袁遗都会慎重考虑,办完公事后,袁遗回到府第,就从女眷口中,得知了武卓代表袁绍前来的消息。
在得知袁绍让心腹送礼后,袁遗第一时间感觉安慰,毕竟袁绍是袁遗的从弟,从小玩到大的亲属,对袁绍的能力和本事非常清楚,如今袁绍身居高位,依然不忘袁遗这个从兄,袁遗怎能不喜?
但当女眷门透露出一点袁绍的意思后,袁遗顿时有点不开心了,原来袁绍这一手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意啊!!
不过随后袁遗仔细想想,也确实,山阳郡接临济阴和任城,甚至把任城包围其中,刘岱对毫不相干的桥瑁都干掉了,怎会放过愿意?在袁遗看来,刘岱迟早都会把手脚伸到山阳郡,既然如此,还不如做个人情,把山阳郡送给袁绍?
不管怎么说,袁绍是袁遗的从弟,自家人,若是袁绍当上家主,袁遗的东西,还不是袁绍说了算?想明白了的袁遗也算干脆,第一时间邀请武卓入府,在武卓精美言词的攻势下,袁遗答应了袁绍的要求,并且当场将太守大印交给了武卓,对外宣布山阳从此之后成为袁绍的治地。
袁绍喜啊,当初袁绍得到刘岱占据了东郡后,还羡慕万分,虽然嘴中嘀嘀咕咕的满脸不满,甚至在私底下透露想要制裁刘岱,但轮到袁绍自己时,袁绍的嘴脸顿时便了。
山阳全境落入袁绍手中,同时刘岱的任城郡也完全被袁绍的势力包围了,得到山阳郡后,袁绍继续将目光放在了任城郡上,任城虽不大,但却是一个好地方,地势高而水不患,田地产粮非常高,四通八达是冀州的要冲之地。
当然,任城的处境,刘岱是非常明白的,袁绍想要任城郡的意思也很明显,可问题是,刘岱也不想放弃任城郡啊,此时刘岱刚刚收归了东郡,势力大规模扩张,一下子又主动放弃一郡,刘岱不甘心啊。
可若刘岱不答应把任城郡交给袁绍,袁绍一旦下令封锁任城对外的通道,那任城照样还是会落入袁绍手中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119
34120
34121
34122
34123
34124
34125
34126
34127
34128
34129
34130
34131
34132
34133
34134
34135
34136
34137
34138
34139
34140
34141
34142
34143
34144
34145
34146
34147
34148
34149
34150
34151
34152
34153
34154
34155
34156
34157
34158
34159
34160
34161
34162
34163
34164
34165
34166
34167
34168
34169
34170
34171
34172
34173
34174
34175
34176
34177
34178
34179
34180
34181
34182
34183
34184
34185
34186
34187
34188
34189
34190
34191
34192
34193
34194
34195
34196
34197
34198
34199
34200
34201
34202
34203
34204
34205
34206
34207
34208
34209
34210
34211
34212
34213
34214
34215
34216
34217
3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