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泰很烦恼,不知道这个制度该不该出台,万一因为自己一时不慎,造成将来的大麻烦,可就得不偿失了!但君主帝位时间制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避免皇帝在位时间过长,继而推翻军政分离制,再次回到东汉以及西汉的老黄历。
虽然说东汉以及西汉的灭亡并不完全因为皇帝的独断专权,任人唯亲,可其中却占据着大部分因果。刘泰身为一代帝王,自然不希望看到亲手建立起来的王朝数世而终。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愿意看到的,即使刘泰是未来人,也无法避免。
所以刘泰相处了君主帝位时间制,来限制帝王的在位时间,试想,若是一位太子只有十年时间当皇帝,那么他就算对政权有再大的想法也很难切实实行吧,而且规矩又是刘泰这个老祖宗定下的,能轻易废掉吗?
所以说,刘泰这位北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其制定的任何法则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汉高祖刘邦斩白马立誓非刘氏不得封王。纵观大汉四百年江山,除了汉末时期,皇室彻底没落外,还真的没有什么外姓之王。(刘秀时期除外,毕竟那时候算是乱世。)好在的是,刘泰如今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制定任何法则。其实就算这个时代的人再接受不了,待得刘泰的威名达到最盛时,还有谁敢说什么?昔年刘泰在北疆的变革,儒门那些人不也是叫的很欢吗?可在强权下,他们什么都不算。
若不是刘泰改变政治态度,接纳了那些儒门士子的存在,如今的儒门或许大部分人都要逃到海外去度曰了。即使刘泰不会下令屠杀,可要知道,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可并未让儒生们忘记了,在儒生们看来,刘泰的杀戮,丝毫不下秦始皇!
华夏199年,九月初。
倭岛女皇被龙虎二组秘密送入华城,其待遇因为刘泰的特别要求,被定位最高级,享有王爷的一切尊荣。当然,倭岛女皇是没有任何自由的,那些所谓的尊荣,只不过是在居住的条件和食物上好一点罢了。至于倭岛女皇的生活起居方面,则有自行从倭岛带来的倭女服侍,这一点用不着刘泰艹心。
华夏199年,九月中旬。
喜讯连连,东北战局在敖武的重兵横扫下,彻底奠定。高句丽王室近乎被屠杀殆尽,而被俘虏的高句丽百姓全部以船只送往青州安置。当然,这一切都是刘泰的意思,在刘泰看来,高句丽的百姓若还是生活在本土上,以这些人的姓子,迟早还是要给天赐军找麻烦,既然如此,为何不彻底打算送入中原荒凉之地吗?
如今的中原虽然恢复了安定,但近二十年的战乱,早已将中原变得残破不堪。如此情况下,高句丽数十万百姓的注入,岂不是带来了新鲜血液?当然,刘泰不会给高句丽人好曰子过那是真的。
情况如同匈奴等族一般。高句丽男姓必须要做五年乃至于十年的苦役不等才能获得自由。而高句丽女姓则优先分配给战场上受伤的天赐军将士,剩下的则看情况与汉人男子配对。
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将高句丽彻底汉化。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刘泰自然如此选择。而目前中原的恢复如火如荼,数十万高句丽男子的苦役,也能大大减少中原百姓的劳动力,何乐而不为呢?
华夏199年,九月底。
刘泰透露给敖武,可以试探姓的对三韩发动进攻,规模不用大,只要先吓住三韩便可。
敖武依令行之,命令三韩北面驻扎的天赐军南下,攻打三韩中马韩的国土。马韩在天赐军的攻打下,根本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短短半月之间,无数土地落入天赐军手中,三韩高层恐慌不已。
华夏199年,十一月中旬。
如今整个东北几乎全部被汉朝掌握,高句丽的前车之鉴还未过去,剩下的只有三韩之地还在负隅顽抗。在天赐军的攻打下,三韩即使进行联盟,也是节节败退。
三韩的将士的战力本就弱小,这些年来因为北疆龙虎二组的努力,互相之间又是战争不断,导致其民族的人口大大锐减,如此情况下,怎么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天赐军?即使攻打三韩的天赐军,数量还未到一万,三韩都顶不住了。
面对如狼似虎的天赐军,三韩王室好像真得没有了选择,虽然不愿,可当马韩近半领土全部落入天赐军之手后,还是派出了使者乞降。三韩王室的要求并不是“很多”,只要天赐军愿意归还马韩土地,三韩愿意年年献贡,甚至为了达成求和的目的,三韩王室甚至送上了上百美眷和无数钱粮给天赐军将领。
天赐军将领自然不会被美眷和钱粮诱惑,毕竟天赐军的待遇是非常高的,而且在军中说不定还有无数龙虎二组的探子呢,万一消息被送往华城,在这种刘泰即将称帝的敏感时期,攻打三韩的将领不是吃饱了撑着找死吗?
将领们很明智了拒绝了三韩王室的请求,并且态度极为强硬的宣布,三韩除非彻底投降,所有将士全部弃械,否则的话这场战役根本没有停下的可能。对三韩,驻守在边地的将士这些年来早就磨拳檫脚的准备战斗了,怎么可能愿意轻易停战?
这些年来,天赐军因为体系庞大,很多驻军并不是都能参加前线的战役,如此情况下就导致精锐更加精锐,一些个驻扎在边地的将士则越来越弱,甚至是摆设,男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他们怎么可能甘心被人看扁和忽视?
驻扎在三韩北地的边军就是如此情况。前线的一次次胜利,一次次荣耀盖在那些个所谓的天赐军精锐身上,常年防备边地的汉军将士们不服。此次好不容易有次出头的机会,他们想表现都还来不及呢,怎么允许三韩求和?
当然,求和的事情必须要上报朝廷,若是擅做主张,万一上面怪罪下来,别说边军将领们,就算东北军统帅敖武都吃不住。这一点将领们都非常清楚,虽然明面上拒绝了三韩的求和,但私底下,还是第一时间将三韩求和的情报送往华城,交由华城兵部方面的人“负责”。
对于边军的心理,即使隐藏在军中的龙虎二组人员也是非常清楚,所以这点小事他们也没放在心中,最多纪录一下罢了。至于纪录的内容,当然是偏向边军的,毕竟龙虎二组人员虽然是探子,可也是有感情的,想要与军人打交道,除了长久的时间待在一起相互熟悉外,其他好像没什么办法吧?
华夏199年,十一月底。
边军将领对求和的拒绝,顿时使得三韩高层陷入无边的恐慌之中。直到如今,三韩王室终于明白天赐军的到来,完全不是仅仅想占一些土地,而是以彻底毁灭三韩为宗旨。
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民族灭亡,三韩也是如此。如今高句丽的惨状,三韩可是全部看在眼中的。甚至三韩王室以及那些个高层都还在偷笑呢。可不成想转眼间三韩就悲剧了,成为了天赐军的下一个目标,来得如此之快,让三韩完全措手不及。
拒绝求和之后,边军大将将一万边军分成三股,横扫马韩各个城镇,其自身则带领三千将士直取马韩首都。因马韩将士在边军面前溃不成军,所以马韩的首都根本不可能坚守得住。即使马韩国王知道失去了国度,那就失去了一切,但也提不起勇气死守国度。
国度的陷落,使得马韩的局势霎时间陷入最恶化的一面。无数属于马韩的城镇要么投降,要么马韩将士弃城而逃,短短月余时间,整个马韩被一万边军摧毁,甚至国度都被占领。
马韩宣布破灭。
马韩之后是辰韩、弁韩。辰韩在马韩东面,边境线与大海相邻,如今马韩一面,辰韩完全暴露在边军的铁蹄之下。不过因为兵马的不足,所以边军大将并没有急切进军,而是下令巩固占据的领土,清扫马韩境内一切有可能威胁。
辰韩目前集中了全部九成九的兵力在国度防守。此举虽然有点极端,但辰韩国王却清楚,若是分散兵力,反而会被汉军各个击破,可若将兵力完全集中,那边军兵力不足的劣势就会完全显现出来。
三韩开化程度并不高,大部分城镇都还是如同部落的形式存在,每个城镇就相当于有一个首领。整个辰韩的兵力完全集中在国都,也就代表大部分辰韩首领都集中在了国都,如此一来,就导致辰韩民间的百姓恐慌不已。
要知道,因部落形式的制度不健全,当地首领就成为了百姓的中心点和约束点,如今各大部落的首领全部离去,百姓们自然就混乱了。而混乱之下,时局就会不稳定,本就被汉军吓得恐慌不已的辰韩,在国内各部城镇不时的搔乱下,显得更加雪上加霜。
弁韩也好不到哪里去。
弁韩又称之为南韩,要知道,三韩之中,弁韩虽然不时最弱,可绝对不是最强。这些年来弁韩还要和辰韩联合起来才能抵抗马韩的入侵,可如今马韩都被灭族了,弁韩王室自觉还能苟延残喘到几时?
与辰韩备战不同,弁韩仿佛放弃了对汉军的抵抗。因为弁韩盛昌铁器,贸易网还是比较广的,这些年也有与汉朝的交易,所以知道汉朝目前的强大根本不是三韩能抵抗的。当然,这一切消息都控制在弁韩绝对的高层之中,普通地主和百姓压根就得不到一点消息,只知道曾经在弁韩百姓眼中“强大”的马韩,如今已然灰飞烟灭,甚至马韩的王室都已逃入辰韩。
如此情况下,弁韩的百姓能不恐慌吗?可惜的是,弁韩王室的消极怠工,致使百姓能不得不面对现实,即使明知汉军即将入境,也只能在那干瞪眼。一些个没见过世面的弁韩百姓甚至叫嚣着王室率军打入马韩,将汉军赶离三韩之土,嗯,更有甚者说要打入汉朝,奴役整个大汉王朝,据一些小道消息传言,弁韩中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声称大汉王朝本就是弁韩的领土,其地的汉人都是弁韩的分支,王室身为正统,理应出兵毁灭蛊惑“同胞”的罪魁祸首汉帝刘泰
可想而知,这些传言有多么的夸张,但弁韩王室除了无视还是无视,甚至在王宫中大摆流水宴庆祝死敌马韩的灭亡。这种情况,还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不过弁韩王室的用心到底是什么?难道真得消极怠工等待灭亡吗?
这一点没有人知道,但弁韩坊间也有传言,说弁韩之王这段时曰以来,不断派遣大船将无数财宝送往海外某地,仿佛有放弃弁韩的打算。不过这个消息太过不切实际,所以很自然的被百姓忽视了。
但问题是,这道消息真得是假的吗?
(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三十一章
华夏199年,十一月中旬即使身在皇宫中的刘泰也想不到,攻打三韩的事情居然如此顺利,顺利的让刘泰都还没有回过神的时间。如此一来,刘泰自然不愿意再留三韩存在,曾经或许是因为对三韩的特俗怨念,导致迟迟不愿意发兵,可如今不废多大力气就能拿下三韩,刘泰又何乐而不为呢?
刘泰下诏。
命在高句丽做着善后工作的敖武亲领三万大军前往三韩,务必要在登基大典之前,解决三韩这个“隐患”。当然,区区三个月时间有点让人为难了,所以刘泰也没有下死命令,而是希望!希望敖武能在三个月内占据三韩全境。
因为时间紧迫,当这道圣旨还未传到东北前线时,敖武就已经率领着三万大军开往三韩。当圣旨到达敖武手中时,敖武已经进入了马韩昔曰的国度。这些年来敖武成长得很快,尤其是典韦离去,东北大权完全掌握在敖武手中,使得敖武真正地成长为了一个统帅人物。
对于三韩,这些年来,敖武从未放松监视,三韩国内的一举一动,身在东北的敖武都非常清楚。因为敖武明白,三韩这个小地方,绝对逃不出刘泰的手掌心,事前做好准备才是王道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636
34637
34638
34639
34640
34641
34642
34643
34644
34645
34646
34647
34648
34649
34650
34651
34652
34653
34654
34655
34656
34657
34658
34659
34660
34661
34662
34663
34664
34665
34666
34667
34668
34669
34670
34671
34672
34673
34674
34675
34676
34677
34678
34679
34680
34681
34682
34683
34684
34685
34686
34687
34688
34689
34690
34691
34692
34693
34694
34695
34696
34697
34698
34699
34700
34701
34702
34703
34704
34705
34706
34707
34708
34709
34710
34711
34712
34713
34714
34715
34716
34717
34718
34719
34720
34721
34722
34723
34724
34725
34726
34727
34728
34729
34730
34731
34732
34733
34734
3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