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知道十分不易,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吧。朕已经下定决心,变革我朝之陋习,只是没有下定决心,采取何种方式。”

    “陛下,臣觉得眼下的监察机制并不适应这第三种方案。”叶梦鼎犹豫了下说道。

    我知道叶梦鼎毕竟不像文天祥,袁棘等人,能够做到知无不言,笑笑道:“叶爱卿,朕这是在与你们在探讨,这里也不是宫里大殿,随意说之。”

    叶梦鼎喝了口茶道:“陛下,我朝的监察御史编制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现改为八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起,按照这六人之力,就连现有的部门都无法兼顾。如果要监察全国,这个机构不知要扩大多少倍啊,这是其一;其二,我朝官员常谓官官相护,这监察御史同中书省,吏部,刑部等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监察御史毕竟也是人,而非圣人,这样难免就会导致监察御史台出现对人不对事的情形,甚至成为朝中重臣之间相互攻击的桥梁。”

    历史上常有某某权臣指使某某监察御史弹劾某某大臣之事,而所弹劾之事真真假假,谁也弄不明白。要是遇到个糊涂昏君,这位大臣很有可能就此中枪倒地。百年前的岳飞不就是被秦桧指使的御史所弹劾,高宗复议后认可,最终冤死在风波亭里。

    “叶爱卿,不管朕采用什么方法,这监察司都会重新设置的。”

    “陛下,此事容臣回去后仔细想想。”

    在古代的监察机构中,规模最广,名气最大的就得数明朝的锦衣卫了。我会借鉴其中的长处,但不会照搬,因为锦衣卫的权力实在太大,他们可以不经由正式司法机构的的审判过程,而处理审判并处罚犯人。

    “恩,这事还需从长计议,或许还有更好的第四,第五种方案。至于新的监察部门,朕打算读力于现有的朝廷部门,直接挂在皇室名下。”

    “是,陛下。”叶梦鼎想了想道,“陛下,那新的监察部门和刑部间有何关联?”

    “这点朕仔细想过,新监察司只针对于我朝的官吏,而且只有监察检察权,并无处罚权,在监察司成立的同时,朕还打算重开南衙。”

    “南衙?开封府吗?”

    “正是在民间被称作开封府的南衙。针对朝廷各部各院百官,以及地方各路各州的官吏,监察司可以提起诉讼,而审理权则交由南衙,相关的官员律法制定交给刑部律法司,这样就会形成三者之间互相约束,避免了刑部或地方官府独自处理此类案件的问题。”

    南衙和今天的法院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开封府的名声也是后人在描写包公时传出的,以致后世之人都知道宋朝有个开封府,至于原名南衙的机构反倒无人知晓了。

    这有些类似后世的三权分立,但也仅仅是类似而已。三权分立,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斧机构共同存在,地位平等且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的体制是皇权集中制,到了宋末,虽说有相权后权的扩张,分化了皇权的威势,以致在百官眼里,相权后权并不弱于皇权,但在百姓眼里,还是更加信任代表正统的皇权。所以要完全实行后世那种三权分立,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这般乱世之下,唯有强势的帝王,强势的政斧才能将民心集中在一起,对内变革对外抗击蒙古。

    叶梦鼎在官场数十年,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自然远远超过袁棘,听完后,很快陷入沉思之中。

    我也不去打扰他,对袁棘说道:“先生,灵儿他们怎么还没回来?”

    袁棘失笑道:“回陛下,这福州府虽然比不上京城,但也是座大型城市,加上名胜古迹不少,这才几个时辰,他们不会这么快的,陛下不会是担心他们了吧?”

    “先生,朕确是有点担心,那姬痕泪等人不知会不会在附近?”

    “应该不会,臣认为他们一击不中,又会回到暗中,重新寻找机会,所以不大会在公开场所露面。”

    “但愿吧。”

    方灵,文璋在林莹和陈渺的带领下,直逛到晚饭时才回到同乐楼,四人手里大包小袋,乱七八糟地拎了一堆,文璋一回来便大声叫道,这逛街简直比修炼还辛苦啊。

    不过,方灵眼睛一瞪,文璋急忙改变了态度,“辛苦虽然辛苦,但却是十分值得的。”

    林莹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文璋虽然年轻,但也能看出我对方灵的宠爱,自然不敢轻易得罪,何况方灵的确乖巧轻灵,如仙女般婉约优雅,身上有种别人没有的快乐感染力和亲和力,偶尔耍耍小姓子,也是毫无恶意,和方灵一起,大家会觉得轻松愉快,所以如袁棘这般长者,又如文璋这般少年,对其都甚有好感,无不将其当做公主一般。

    “小文璋,不和你计较了,哥,我和林姐姐都饿了,我们吃饭吧。”

    “好好,吃饭,叶先生,你也在这里吃完再走吧。”

    “是,公子。”叶梦鼎恭敬应道。

    点菜重任当然又落到方灵身上,不过在同乐楼吃饭,一点也难不倒方灵,我喜欢吃什么菜,方灵是一清二楚,而且方灵也会照顾到袁棘,蓝羽等人的喜好。

    林莹见我这个长老和蔼可亲,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慢慢放开了,毕竟是江湖儿女,话也开始多了起来,没有了当初那般羞涩之情。

    “哥,今晚月色不错,林姐姐建议我们晚上可以上屏山之顶去看看。”

    “公子,在屏山的样楼上可以看见大海呢。”林莹接着道。

    “是吗,那我们吃完饭就去爬山吧。”我笑笑。
------------

第160章 沧海一声笑

    第160章 沧海一声笑

    刚吃完晚饭,就见林志雄匆匆而来。

    “灵儿,你们先在附近走走,我和林志雄谈点事,一会我们在山下相会。”

    “嗯,知道了。”

    我看着焦急的林志雄道:“林老板,你在福州多年,有认识精通律法的讼师吗?”

    “讼师?不认识。”林志雄摇摇头道,“不过,我倒是认识懂得律法之人,此人原来是福州府的一位幕僚,极擅我朝律法,只是,这个。。。。。。”

    “林老板,何故吞吞吐吐?”

    “呼延公子,讼师虽说自古就有,但在我朝衙门断案时已经很少出现了。”

    “这是为何?”

    林志雄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道:“公子,我朝衙门在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所以眼下在打官司时,已经没有什么讼师愿意出面当庭辩诉了。”

    叶梦鼎也言道:“公子,的确如此。唐朝时,律法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讼师因其善辩,往往被官府视为扰乱民心的祸首,我朝延续了唐时律法,针对讼师之罚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讼师这个职业已基本消亡。”

    最早的讼师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讼师擅长诉讼,精通律法,其辩论之术无人能敌,史书记载其往往“艹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以在古代,“讼师”往往被视为影响社会和谐、挑词诉讼的不安定分子,为历代官府所不喜。

    “原来如此。”我微一点头道,“林老板,明曰巳时过半你再去福州府提出诉讼,但你需要说服你那位朋友充当一次讼师,这次本公子保他无事。”

    “还要上告,会有用吗?公子,你要知道,我上告的对象是福州船舶司,自古民告官,可是从未有胜数的啊。”

    “林老板,你放心去告吧,明曰会有钦差大人现身。”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485 44486 44487 44488 44489 44490 44491 44492 44493 44494 44495 44496 44497 44498 44499 44500 44501 44502 44503 44504 44505 44506 44507 44508 44509 44510 44511 44512 44513 44514 44515 44516 44517 44518 44519 44520 44521 44522 44523 44524 44525 44526 44527 44528 44529 44530 44531 44532 44533 44534 44535 44536 44537 44538 44539 44540 44541 44542 44543 44544 44545 44546 44547 44548 44549 44550 44551 44552 44553 44554 44555 44556 44557 44558 44559 44560 44561 44562 44563 44564 44565 44566 44567 44568 44569 44570 44571 44572 44573 44574 44575 44576 44577 44578 44579 44580 44581 44582 44583 4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