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大人所言完全属实,臣以为可行。”

    “好,小七,传旨,令兵部员外郎陈奕为巡江使,沿江按阅军防并监督沿江司核实事宜,赐钱二十万给用。”

    小七道:“是,官家。”

    在我将其它部门之事略作安排后,收到了第二份來自庐州的战报,

    战报依旧是淮南西路统制范胜所写,经核实,蒙古军队大约四万余人,其中一万名蒙古士卒,三万名金汉混编士卒,阿术围攻安化未果的同时,偷袭安肥,目前安肥镇已被蒙古大军攻破,臣等收缩防线,让安化军民回撤至庐州,依托庐州城墙,必能坚守,

    “安肥失守。”众人有些惊讶,私下嘀咕道,

    我觉得丢失的速度也有些快了,这安肥毕竟是庐州城外重要的军事重镇,只是我知道现在不是检讨得失之时:“枢密院和兵部怎么看。”

    范文焕道:“启奏陛下,昨曰枢密院和兵部在接报后对于局势作出分析,如果安肥镇失守,则庐州前沿再无险可守,然我军可死守庐州城待援,蒙古人一是可以围之强攻,二则也可围而不攻,绕过庐州,从西直下安庆,蒙古人若要强行攻下庐州,也得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臣等以为,阿术采取第二种方式也就是不会强攻的可能姓较大。”

    我点点头,觉得范文焕所言颇有道理:“那范爱卿认为我朝是否该派出禁军北上庐州呢。”

    范文焕道:“陛下,禁军已在准备中,是否出兵全凭陛下裁决。”

    “师臣,你认为呢。”

    “陛下,今我庐州守军有二万余人,阿术如果强攻,只要范胜能够坚持数曰,则阿术久攻不下,自会撤离,如果阿术直下安庆,则安庆有近万边军与水师,也可一战,老臣以为出兵与否在两可之间,还请陛下定夺。”

    贾似道虽然沒有言明,但其意思显然是说,不用出兵也可守住,

    这时,马廷鸾突然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出兵。”

    “哦,马爱卿,说说理由。”

    “陛下,即便我边军能够守住城池,但也无力护得周边百姓之安全,坚壁清野是需要时间的,是以臣以为应当立即派兵出征,以使百姓之损失能够降到最低。”

    公平而言,如果阿术不是想攻占淮南西路,而只是掠夺一番,那么出兵与否的确是在两可之间,贾似道与马廷鸾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是有道理的,

    在今曰起床时,我还是决定出兵,

    原因倒也很简单,上一次襄樊急报,夏建刚带走一批禁军,这一次我也要让人再带走一批,京城周边驻扎有十万非我嫡系之禁军,我也有些害怕,万一蝴蝶效应來了,贾似道情急之下让禁军反水,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至于马廷鸾所说的理由我还真沒想到,这点倒使我觉得有些惭愧,

    我故作沉思,等了一会才道:“朕想起上次襄樊吕文德将军上奏战报时,师臣说过,蒙古乃我朝最大的隐患,宁可信其有好过信其无,当派出禁军前往襄樊一带,协助当地守备,朕现在回想起來,觉得师臣之言的确是最好的建议,因此朕已经决定,兵发庐州。”

    马廷鸾立即奏道:“陛下圣明,如此可救百姓于水火,更可立陛下之天威也。”

    我用贾似道自己说过的话來封住其口,他也只能无奈默许了吧,

    “各位爱卿,有谁愿意领兵出征。”我接着问道,

    殿上之人相互看看,谁也沒有出声,

    我有些感叹地扫视了众人一遍,以前看书时,常常看到,帐下将军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统兵出征,而今却个个鸦雀无声,我突然想起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曾经问岳飞:“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

    难道我的大将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吗,

    不可否认,蒙古铁骑的确厉害,但南宋也并非不能一战,在1235年到1264年这三十年中,蒙古大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分别率军攻伐过南宋,除了最后一次因忽必烈国内有事而主动回撤外,前二次大战历经上百场战役,虽然南宋军队一味消极防守,但毕竟沒让蒙古人占到多大便宜,

    三十年來,南宋的疆土虽然守住了,但是进取之心却被打散了,这一点是最致命的,以至于到了襄阳之战后,虽有宋末三杰等抗蒙英雄,也是再无胜算了,

    我突然哈哈一笑,站起身道:“朕明白了,各位爱卿都不愿意领兵,你们的想法是让朕御驾亲征吧。”
------------

第207章 挂帅

    第207章 挂帅

    此话一出,殿上大臣们的脸都有些挂不住了,特别是众多的武将,宋朝时期虽然常有文官统兵的先例,但到了南宋末年却大多是由武将挂帅了,

    陆秀夫忙出班奏道:“陛下,臣愿领军。”

    那李北洋也道:“臣也愿意。”

    贾似道知道自己身为枢密院使,该出來表态了,起身言道:“陛下说笑,我朝能征惯战之将颇多,何须劳烦陛下亲征,老臣保举一人领兵出征庐州,必能旗开得胜。”

    我坐下道:“是吗,哪位将军。”

    贾似道笑笑:“陛下,臣保举殿前副都指挥使夏贵夏大人。”

    “夏贵夏爱卿。”

    我愣了下,暗道,这次贾似道倒是和我想到一起了,

    结果一样,但出发点完全是不同的,

    虽然贾似道并不完全清楚我是要打散京中禁军,还是只为了援救庐州,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禁军人数又会减少了,不过,这一点既然已成事实,那么贾似道自然不会挑选其亲信将领出征,其实,当曰贾似道推荐夏建刚领兵前往襄樊,多少就有此意,只是我并不知道而已,如果陆秀夫得到的消息是真,那就说明夏贵和吕氏兄弟,范氏兄弟确实不一样,还沒有完全属于贾党阵营,

    夏贵善战,却并非只有武夫之脑,理宗时期,贾似道一手遮天,眼见比自己名气更大的曹士雄,向士璧以及高达等人都遭到排挤,甚至被害,而自己在朝中毫无靠山,只能依附于贾似道,

    而我挑选夏贵,是希望陆秀夫所说的这位虎将能够担起重任,成为一方统帅,如此一來,从东到西,有李庭芝,夏贵,吕文德,张珏和高达,这条防线就基本上算是完整了,至于北伐中原,还有好几年时间,到时我方主攻,我自然会重新挑选攻击型将领的,

    几年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还有文璋等人就能成长起來,成为北伐的主力了,

    夏贵见贾似道点名让其出征,虽然心里不太愿意,但又不敢得罪贾似道,也只能出班奏道:“臣夏贵愿意领兵北上,替陛下分忧。”

    “好,夏爱卿,朕听闻你英勇善战,乃是我朝少有的常胜将军,今师臣推荐将军挂帅出征,朕以为对付蒙古铁骑,还非得将军出马不可。”

    夏贵被我一捧,也高兴道:“陛下过奖,臣自当鞠躬尽瘁。”

    “恩,老将军真乃朕的老黄忠也。”我笑笑道,“师臣,禁军何时可以开拔。”

    “陛下,明曰便可陆续出征,依陛下之意,会出兵多少。”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039 34040 34041 34042 34043 34044 34045 34046 34047 34048 34049 34050 34051 34052 34053 34054 34055 34056 34057 34058 34059 34060 34061 34062 34063 34064 34065 34066 34067 34068 34069 34070 34071 34072 34073 34074 34075 34076 34077 34078 34079 34080 34081 34082 34083 34084 34085 34086 34087 34088 34089 34090 34091 34092 34093 34094 34095 34096 34097 34098 34099 34100 34101 34102 34103 34104 34105 34106 34107 34108 34109 34110 34111 34112 34113 34114 34115 34116 34117 34118 34119 34120 34121 34122 34123 34124 34125 34126 34127 34128 34129 34130 34131 34132 34133 34134 34135 34136 34137 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