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时,我见到了前往福建省监督行省制改革已有一个多月之久的政务院院士文天祥和留梦炎,

    “两位爱卿,何时返回。”

    “陛下,臣等于昨夜子时刚到临安。”文天祥道,

    “恩,两位,辛苦了,你们先说说福建省的情况吧。”

    文天祥奏道:“陛下,因政务院事先准备充分,加上福建省新任制置使陈心书大人的大力配合,使福建省的行省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目前,省一级行政机构已经全部改制完毕,陈大人等福建省各级官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级府衙的全面改制。”

    “好,二位爱卿,你们将详细情况上折于朕,特别是所遇到的问題要全部列入,有好的经验要推广,有问題的更要加以改进,以免在其它地方重蹈覆辙。”

    “是,陛下。”

    “两位,先好生休息下。”我接着又对众人言道,“各位爱卿,御林军已经组建完毕,下面朕宣布临安、广南两大战区的厢指挥使人选,经过朕与军务院、枢密院和兵部的商议,现已确定了两大战区的五名厢指挥使名单,小七,宣旨。”“是,陛下。”小七在金阶上向前一步,大声道,“奉陛下旨意,宣原禁军将领龙在田、原禁军将领吴松含、原兵部秘书郎赵宝、原殿前副将马暨以及两浙路安吉人氏张顺进殿听旨。”

    这五人中,只有张顺乃是一介布衣,沒有任何从政的经历,

    赵宝是老将赵葵的养子,四十出头,年轻时曾经跟随赵葵征战,善使长枪,曾搏得过枪王之称,后因不满当时的权臣丁大全,便借养伤为由,入枢密院任文职秘书郎,据赵葵道,赵宝的伤势早在数年前就已痊愈,经赵葵引荐,赵宝于上月中旬加入了龙牙,

    吴松含比赵宝大一岁,乃是五人中年纪最大者,十二年前加入禁军,善骑射,号称禁军中的箭神,凭战功累计,升至禁军统领,其人不善交际,一向为人低调,在禁军中属于独來独往之人,似乎不属于任何一党,唯一的喜好就是与底层将士一起饮酒作乐,深得普通士卒爱戴,

    龙在田,武举出身,六年前参加武举殿试,当时的主考官正是今曰的兵部尚书范文焕,得自范文焕之助,殿试成绩排在第九的龙在田进入前三甲,最后被宋理宗钦点为探花,放榜后,龙在田加入禁军,并投在了范氏兄弟门下,六年里,龙在田的表现尚可,也上过战场,加上他颇通兵法,善为人处事,对于宋朝军队的建制又是十分熟悉,所以深受范文焕等人的器重,

    马暨,祖籍宕州(今甘肃宕昌县),进士出身,参加过六年前的川中抗蒙战争,骁勇善战,实为殿前营中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之辈,每当有战争时,殿前必是由马暨执笔首作方案,马暨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在后世的记载中,马暨领导的静江(今桂林)保卫战在宋末算得上是可歌可泣的一场悲壮战役,史书道,马暨“被执,杀之,断其首犹握拳奋起,立逾时始仆”,马暨死后,部将娄铃辖仍率余部据守月城十余曰,直至城毁,宋军无一人投降,

    以上几人的资料是我从吏部、兵部的资料档案中加上龙牙的情报综合分析而成,

    “臣赵宝、臣吴松含、臣龙在田、臣马暨、草民张顺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五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

    “张顺。”我首先点名道,

    “草民在。”

    “张顺,你是本次将领招募中唯一的一名合格者,但是,因你沒有实战经验,所以朕任命你为临安战区第一厢代理指挥使,行厢指挥使之权,张爱卿,战场瞬息万变,战争的经验只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才会积累,这点是任何人研究多少战例也取代不了的,你到了军中,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兵,老将们学习,切记不要自诩精通兵法,就自以为是。”

    “是,臣张顺谢皇上恩典,臣谨遵皇上旨意。”

    “赵宝。”

    “臣在。”

    “赵宝,朕听闻你当年号称枪王,只是爱卿你数年不上战场,枪还在否。”

    “回陛下,臣的枪时刻皆在。”

    “是吗,何在。”

    “陛下,臣手中无枪,但心里有枪。”

    “啊。”我惊叹一声笑道,“哈哈,好个心里有枪,赵宝,朕任命你为临安战区第二厢指挥使。”

    “谢陛下。”

    所谓手中无枪,心中有枪,在后世的武侠小说中最为常见,沒想到在这里也听到了,

    “吴松含。”

    “臣在。”

    “吴松含,朕看过你的资料,十多年來,你一直在军中服役,累积战功,升为禁军弓马军副指挥使,可以说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升上來的,在禁军中,你号称箭神,这个名字不错,可和赵宝的枪王媲美,待朕哪天得闲,去军营中看看,你们一个枪王,一个箭神,谁更厉害。”我接着道,“吴松含,朕任命你为临安战区第三厢指挥使。”

    “臣吴松含谢陛下恩典。”

    “对了,你们临安战区第二、第三厢指挥使都有自己的绰号,张顺,你身为第一厢指挥使,你有沒有呢。”

    张顺道:“陛下,臣沒有。”

    “那朕给你取一个吧,张顺,朕看,你就叫‘浪里白条’吧。”

    “浪里白条。”张顺虽然不知道此为何意,但见我亲自赐名,自也十分欢喜,忙谢恩道,“谢陛下赐名,臣以后就叫浪里白条了。”

    浪里白条,《水浒传》中张顺的别名,意思是指其在穿梭水面时快速无比,就象一根白条一闪而过,至于真正的张顺是否如此我就不得而知了,

    临安战区的三位厢指挥使任命完毕,我继续叫道:“龙在田。”

    “臣在。”

    “听说你对于本朝的军制颇有研究。”

    “是,陛下。”

    “恩,龙在田,你是武举出身,在禁军中服役六年,有多年带兵的经验,又有实战经历,朕任命你为广南战区第四厢指挥使。”

    “是,臣龙在田谢陛下厚爱。”

    对于龙在田,我自是犹豫了很久,我知道他是贾党中人,但一來沒有合适的人选,二來也是由于范文虎的力荐,我也暂且认可了,

    我最后点名道:“马暨。”

    “臣在。”

    “马暨,朕任命你为广南战区第五厢指挥使。”

    “臣马暨谢过陛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7371 47372 47373 47374 47375 47376 47377 47378 47379 47380 47381 47382 47383 47384 47385 47386 47387 47388 47389 47390 47391 47392 47393 47394 47395 47396 47397 47398 47399 47400 47401 47402 47403 47404 47405 47406 47407 47408 47409 47410 47411 47412 47413 47414 47415 47416 47417 47418 47419 47420 47421 47422 47423 47424 47425 47426 47427 47428 47429 47430 47431 47432 47433 47434 47435 47436 47437 47438 47439 47440 47441 47442 47443 47444 47445 47446 47447 47448 47449 47450 47451 47452 47453 47454 47455 47456 47457 47458 47459 47460 47461 47462 47463 47464 47465 47466 47467 47468 47469 4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