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须陀虎目一睁斥那小吏道:“你怕得什么?一个反贼,就算手下有几万草寇就将你吓成了这样?丢人!”
他转身对裴操之道:“府君大人放心,我这便回去召集士兵们集合,只怕那王薄不来,若是敢来扰我齐郡百姓安宁,我便杀他一个血流成河!”
一瞬间,杀气澎湃。
……
……
齐郡的郡兵善战,这是在整个北方都出了名的。张须陀老将军战无不胜,这是在整个大隋都出了名的。早些年间,张须陀老将军跟着史万岁大将军平定南疆叛乱,再跟随楚公杨素剿灭叛王杨谅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天下。自从到了齐郡之后,去年一年间就剿灭了四五支叛军,黄河南北大大小小的叛军听到张须陀这三个字,谁都带着几分惧色。
郡兵不同于府兵,他们的装备,军饷都不是由朝廷支出,而是由各地官府自行补给。府兵毫无疑问是大隋战力最强的队伍,因为他们长期在军营中保持着训练。而郡兵则不同,郡兵农忙时下地种田,农闲时便聚在一起练兵。有贼来犯,他们便是官军,无人来犯,他们便是百姓。
正因为如此,郡兵的装备和军饷都远不如府兵。齐郡还算好些,因为齐郡颇为富庶再加上没有战乱波及,郡守裴操之和郡丞张须陀也是颇为默契,所以郡兵的装备远比其他郡县的士兵要精锐些,最起码,制式的皮甲和横刀弓箭还是能凑齐的。张须陀练兵极有水平,虽然郡兵门并没有大量的时间合练,但毫无疑问的是,齐郡郡兵的战力比之于大隋的府兵也不差几分。
张须陀是当世名将,是整个北方绿林道诸多当家人都想杀死的对象。因为有他在,各路叛军就无法到富庶的齐郡劫掠。
所谓的义军,其实不过是在历史特定的时期后人给他们加之于头顶的称呼罢了。无论是高士达,张金称,王薄,他们这些人任何一支队伍,所作所为其实都当不起一个义字。没错,他们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所以举旗造反,但他们并没有反抗朝廷的勇气,而是将手里的兵器对准了其他百姓。称其为义军,本身就是一个悲哀的谎言。
百姓造反,他们不敢和官军作战,但他们也要活下去,只好去杀死别的百姓,抢-劫别人的粮食钱财,这举动,何义之有?
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罢了,然后为了活下去,给自己一个杀别人的理由。最初时候,不管是哪支叛军,他们举起屠刀的对象都不是朝廷的军队,而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从他们不敢来齐郡就能看出,他们骨子里的卑微和伪劣。
所以,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要强,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北方绿林道最应该做盟主的人,济北王薄,带着他手下十万余战兵气势汹汹的渡过了黄河杀奔齐郡而来。他要击败张须陀来为自己立威,他要让整个北方绿林道都看看,张须陀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他如今兵强马壮,没理由怕一个已经五十岁的老家伙!
张须陀没什么,张须陀手下那左膀右臂号称齐郡双虎的秦叔宝和罗士信也没什么。
王薄要做的,就是踩着这些人的头颅,一步一步攀登上最高的那个位子,谁说草寇不能成大事?大汉高祖还不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斩白蛇,聚义兵,项羽倒是出身名门,而且有一身天下莫敌的本事,还不是高祖的垫脚石?汉高祖刘邦可以做到的,我知世郎王薄为什么不能?
率领大军前行,看着浩浩荡荡的人马,王薄有些失神的想着。
谁说这天下是世家门阀的天下,谁说寒门子弟不能登天?
我便要让你们都看看,这些桎梏在我知世郎王薄面前,什么都不算!
注一:李浑,因为那首桃李子民谣的直接受害者,一门三十几口被隋文帝杨坚杀害。当时因为那首民谣,杨坚思来想去觉得李浑这个人的嫌疑最大。于是找到李浑,直截了当的对李浑说,朕怀疑你就是应了那个谶言的人。他本以为李浑明白他的意思会自尽,谁想到李浑装糊涂,不肯死。于是杨坚找来宇文述,让他想办法。宇文述授意虎贲郎将裴仁基诬告李浑谋反,杨坚立刻派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审案。结果这俩也是实在人,审了几日后找不到李浑造反的证据,于是如实禀告杨坚。杨坚不采纳,又找来宇文述让他想办法。
宇文述不负重托,他谎言欺骗了李浑的儿媳妇,让她举报她的公公。说李浑是必死的,如果你举报,你还可以活下来。于是李浑的儿媳妇就把自己公公给告了,证明李浑谋反。杨坚大悦,下旨杀了李浑等三十二口。当然,这个可怜的儿媳妇也没活下来。
注二:历史上,知世郎王薄渡过黄河南下比本文中提到的要早,本文将时间移后是为了情节安排,当史实和本书有所冲突时,以本书为准……☺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三方汇聚
(感谢亚热带的早晨,钢铁小强的捧场,求收藏)
本来已经散去各自回家的齐郡郡兵又被重新召集起来,在齐郡校场集结。郡丞张须陀一身铁甲走上点将台,看着下面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用力的挥了挥拳头。立刻,场下两万余郡兵变得安静下来。一左一右站在点将台下面的,是被人称为齐郡双虎的秦琼和罗士信。
罗士信虽然才到了齐郡并没有多长的时间,但他的凶恶名声却已经传遍了齐鲁大地。杀人割鼻子的恶人罗士信,那可是连皇帝都命人画了像挂在书房中的人物。虽然他的官职并不高,但无疑已经是张须陀离不开的好帮手。他是个黑脸的青年,相貌说不上英俊却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站在罗士信右边的是个黄脸中年汉子,身材魁梧健硕,虽然脸色看起来比罗士信的黑还要别扭,不过此人四方脸大眼睛,剑眉入云,相貌堂堂。穿一身铁甲,手中擎着一条远比一般马槊还要巨大的长槊。一般的长槊,槊锋三尺已经很难练了,这天下间只有一个人用的长槊,槊锋长达四尺!那便是他,齐郡都尉秦琼秦叔宝!
两个人都是用的马槊,杀人的本事也是不相上下。
张须陀有此二人相助,更加是如虎添翼。
罗士信一手持槊,一手按住腰畔的横刀,虽然年纪轻轻,但身材笔挺,一身铁甲还披了一条黑色的披风,显得威风凛凛。秦琼的腰畔则没有悬挂着横刀,他的后背上缚着一对瓦棱金锏,看起来颇为沉重。
“将士们!”
张须陀大声喊了一句。
“喏!”
下面两万士兵大声答应了一声,肃然而立。
“你们脚下站着的这片土地,叫什么名字?!”
张须陀高声问道。
“齐郡!”
“你们的身后,你们的家中,看着的你们是谁!”
“家乡父老!”
“如果有人想要抢走你们脚下站立的这片土地,屠杀你们的家乡父老,你们应该怎么办!”
张须陀往前走了一步,大声的问道。
“杀!”
两万人齐声高呼,士气如虹!
罗士信和秦琼对视了一眼,随即同时会心的笑了笑。这两年的并肩作战,已经让他们之间的友谊根深蒂固。他们两个都被对方身上的那种气质所折服,尤其是罗士信,对秦琼这位对他关怀备至的兄长十分敬佩。在齐鲁大地上,金锏秦叔宝的名号极为响亮。也不知道有多少大家闺秀将其视为心目中的英雄,但这个人十分宽厚,乃是一个难得的谦谦君子。
罗士信到了齐郡之后,秦琼对他十分照顾。无论是在军中,还是生活上都对他关怀备至。这让罗士信十分感动,将秦琼视为兄长。
不论在武艺上,还是为人处世,秦琼的风度都令人折服。
到了齐郡之后,罗士信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正是因为有张须陀这样的长辈,这样的好将军,秦琼这样的兄长帮助他,他才逐渐从一个愣头小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如秦琼一样,他对张须陀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尊敬上司那么简单,而是将张须陀视为长辈,甚至是老师。
“这次不许和我抢先锋!”
罗士信悄悄挥舞了一下拳头,低声对秦琼道。
秦琼笑了笑,同样压低声音说道:“这个……将军说了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2307
52308
52309
52310
52311
52312
52313
52314
52315
52316
52317
52318
52319
52320
52321
52322
52323
52324
52325
52326
52327
52328
52329
52330
52331
52332
52333
52334
52335
52336
52337
52338
52339
52340
52341
52342
52343
52344
52345
52346
52347
52348
52349
52350
52351
52352
52353
52354
52355
52356
52357
52358
52359
52360
52361
52362
52363
52364
52365
52366
52367
52368
52369
52370
52371
52372
52373
52374
52375
52376
52377
52378
52379
52380
52381
52382
52383
52384
52385
52386
52387
52388
52389
52390
52391
52392
52393
52394
52395
52396
52397
52398
52399
52400
52401
52402
52403
52404
52405
5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