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远处,大约有千余名工匠正在建造船厂。

    陈雀儿走到李闲身边道:“士兵们已经练习了多日,差不多都已经练出了一身浮水的本事。只是这船确实差了些,我问过那些工匠,这些运粮的船只改起来虽然不麻烦,但若是装上床子弩,只怕承受不住。”

    陈雀儿指了指船厂那边说道:“那些是咱们从黄河两岸“请”来的工匠,其中也有在大隋的船厂做过工的,还有几个有真本事的。只是让他们造能装百余名士兵的“黄龙”快船能行,却造不出能装千余人的“五牙”大船。”

    他笑了笑道:“庆幸的是,咱们泽里的树木造船没问题,不用再下江南运木材!”

    “没有大船终究是不行的。”

    李闲点了点头道:“也不知道叶大家那边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如果真能将朱家的人请来,有他们指点的话,这么多工匠一年之内给你造出几艘五牙大船应当是没有问题。黄河两岸,再加上水泊边上会造船的工匠不少,我都没想到短短的时日内能找来这么多人。”

    陈雀儿道:“就算请不来朱家的人,能将造船的样图偷来也行啊。”

    他算了算日子说道:“叶大家走了也有些日子了,不知道事情办得顺利不顺利。”

    李闲看着漫无边际的水泊,默然了一会儿道:“你好好训练水军,我要亲自走一趟江南!”
------------

第二百零九章 没消息 好消息

    (求收藏)

    八月江南烟雨正浓,浓的就好像少女眉宇间化不开的相思愁。李闲虽然小时候辗转到过江南,毕竟那时候逃亡期间没什么心思看烟雨江南如歌如画。而且在江南只停留了不足一年就被杨坚派的侍卫找到,铁浮屠的人马便一路杀到了涿郡。仅仅一年,但李闲记忆中依然抹不去的是江南连绵不断的雨,还有少女妇人在河边浣衣的美妙身姿。

    只是以李闲现在的身份,想出泽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光是达溪长儒和张仲坚那一关他便是说了很久才通过,至于他委婉表达出来的只带几个人乔装南下的意思,被达溪长儒和张仲坚狠狠扼杀在摇篮中。看着达溪长儒和张仲坚严肃的脸,李闲硬是把据理力争的念头压了下去。

    诚如张仲坚所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有了数万劲卒,他即便不对自己负责也要为这几万人负责。而且自始至终,李闲都不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恰好是,李闲把自己看成一个宝贝金贵的不得了,而大家同样把他当做一个宝贝金贵的更加不得了。用张仲坚的话说,如果你红拂姑姑在,别指望她答应你下江南。李闲撇嘴道,姑姑还不是在江南玩的不亦乐乎?至于红拂是不是真的很愉快,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李闲不得不带上五百精骑再加上一个步战无敌的雄阔海。当然,也少不了自从叶怀袖到了巨野泽后就跟屁虫一样粘在李闲身后的欧思青青。天然白的女孩未见得就全面白,女子灵敏的嗅觉让她对叶怀袖时刻保持着戒心。当然,这种戒心的基础是她怕李闲被那个看起来时而妩媚的倾城倾国时而清纯的祸国殃民的女子独霸。

    看着那整装待发的五百精挑细选出来的骑兵,李闲就一阵头大如斗。

    他看了看达溪长儒又看了看张仲坚,苦笑道:“带着这么一支骑兵出泽去,只怕更显眼一些吧?”

    达溪长儒的回答是:“你应该知道,你现在的性命是一个人顶的上数万人。”

    张仲坚的回答是:“要么带上,要么别去。”

    李闲无奈,看了看雄阔海,心说有这么一个带在身边其实就差不多了,雄阔海两米的身高再加上那强健的体魄凶恶的面容已经够引人注目,再加上五百精骑,哪里还能隐藏得了行迹?

    幸好,他们有那身大隋府兵的号衣做掩护。

    如此规模的一队精骑顺着官道南下,三五千人以下的绿林山寨估计不敢拦截他们。而且江南现在比黄河两岸要太平的多,大隋的府兵调动地方上的官府又不可能知晓,所以即便明目张胆的上路反而更安全些。

    这五百精骑都是从锐金营挑选出来的好手,本身锐金营骑兵的装备已经足够精良,可为了李闲的安全着想,达溪长儒硬是将这五百人的装备再提升了一个档次。马槊,横刀,骑兵盾,硬弓,连弩这些东西一样不差,而且每个人还配备了三支投枪。这些东西几乎让骑兵们身上挂得满满当当,看起来倒是威风凛凛。

    背后三支投枪,腰畔左边有横刀右边挂连弩,左臂上绑了骑兵盾,马槊挂在得胜勾,硬弓挂在马鞍桥。

    这样的一支骑兵队伍,走到哪里都足够扎眼。

    “我已经觉得自己很怕死了,你们这样安排,让我看起来更怕死了一些。”

    李闲看着达溪长儒极认真的说道。

    达溪长儒用更认真的语气回答说:“你可以想想杨广,哪一次出巡不是旌旗蔽日兵甲数十万?”

    “好歹他是皇帝!”

    李闲辩驳道。

    张仲坚白了他一眼道:“皇帝怎么了?他每次出门都带几十万人,喜欢排场好炫耀固然是一方面,你以为他不怕死?人的位置越高往往就越是怕死,所以才会讲究什么排场。他是皇帝,觉得带几十万士兵才能保证他的安全。而你现在是燕云寨的将军,出门不带几百人我们都丢不起这个人。”

    李闲无语。

    其实张仲坚这比方打的极妙,若是换做用别人来比,李闲或许还会找到借口推脱,可偏偏说到杨广即便李闲有俐齿伶牙也反驳不了一分。而且他说的也没有错,人往往越是有了身份地位之后越是怕死。这一点根本就不用举例说明,地主老财和庄户百姓出门也绝对不是一个样子。

    接受吧。

    李闲告诉自己,咱现在也是地主老财。

    带着五百武装到了牙齿的精骑和一个步战无敌的雄阔海,李闲看起来气势十足的出了巨野泽。出泽的时候,不知道他要去做什么的士兵们夹道欢送。受了李闲恩惠的那些渔夫百姓工匠们也来相送,倒好像李闲出门是去娶新娘子似的一样热闹。

    只是李闲才催动大黑马前行,雄阔海忽然一个大跨步拦在他面前。

    “你又有什么事?”

    李闲不解问道。

    雄阔海看着李闲很无辜的说道:“将军,我自己也知道自己腿脚极快走路很少有人追的上,但出门远行往返千里,您总得也给我一匹马骑吧?”

    李闲伸手比划了一下雄阔海的身形,认真道:“我觉得,牛更适合你。

    ……

    ……

    出泽后李闲带着骑兵直接上了官道根本就没打算隐匿行迹,如今黄河两岸乱得一塌糊涂。尤其是黄河北岸,自从杨广任命杨义臣为六郡招讨使之后,黄河北面已经彻底打的乱了套。今天官道上看到数万义军洪水一般经过,明天就能看到朝廷的人马气势汹汹的追过去。不过话说起来,这杨义臣确实很有本事。

    大隋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他率军走肃慎道,兵至马訾水与乙支文德率领的高丽军相遇,宇文述使杨义臣为先锋,一日七战七胜,杀高句丽军两万余人。只是后来全军皆溃,他也受到了株连被罢去了官职。大业九年大业皇帝下旨第二次征伐高句丽,他与宇文述同时被起复。宇文述为元帅,他为副帅。

    这次没有文官监军的远征隋军进攻极为顺利,眼看着就要攻克平壤的时候在黎阳仓督粮的杨玄感却反了。杨广在六月二十八夜里密旨调动大军回师,杨义臣被任命为六郡招讨使清剿河北山东一带的匪患。才到任,杨义臣就以两万郡兵大破绿林豪杰向海明的义军,杀人数万,一时间名声大振。之后与高鸡泊的高士达,豆子航的格谦连番交战,连战连捷。

    黄河北面风起云涌,杨义臣一时之间还抽不出手来南渡黄河,而东平郡巨野泽一家独大,李闲并无所惧。

    李闲带着骑兵光明正大的一路南行,甚至还明目张胆的进入所过的县城和富户的堡寨索要粮草补给。这样一支队伍自然不会被人怀疑,李闲一路上吃的是大隋朝廷的喝的是大隋朝廷的用的还是大隋朝廷的。

    出东平郡之后进入济阴郡过金乡,方与,然后进入彭城郡境内,再过沛县,留县,就到了微山湖畔。

    八月,正是风景秀美的时节。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377 70378 70379 70380 70381 70382 70383 70384 70385 70386 70387 70388 70389 70390 70391 70392 70393 70394 70395 70396 70397 70398 70399 70400 70401 70402 70403 70404 70405 70406 70407 70408 70409 70410 70411 70412 70413 70414 70415 70416 70417 70418 70419 70420 70421 70422 70423 70424 70425 70426 70427 70428 70429 70430 70431 70432 70433 70434 70435 70436 70437 70438 70439 70440 70441 70442 70443 70444 70445 70446 70447 70448 70449 70450 70451 70452 70453 70454 70455 70456 70457 70458 70459 70460 70461 70462 70463 70464 70465 70466 70467 70468 70469 70470 70471 70472 70473 70474 70475 7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