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闲换了一身黑色绣龙的服饰,这身衣服和杨广的龙袍相比有些许差距。这件衣服是小狄亲手缝制的,从正月初开始商议称王的时候,她就偷偷准备送给李闲这个礼物。大业十三年,她已经过了十三岁,从一个青涩未开的小女孩已经蜕变的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般清丽秀美。
她身材高挑,穿了一身杏粉色的衣裙站在李闲身边仔细打量着,和李闲修长的身形相比虽然显得太瘦小了,可这样对比下,更让她有一种楚楚动人的美。
“袖口稍微有些窄了,回头我再改改。女红的事我本来就不是很擅长,平时多是和药物医书打交道,绣针拿起来还真有些不适应。若不是嘉儿姐姐,青鸢姐姐,凰鸾姐姐时常来指点我,只怕这衣服会做的丑死了。”
“哪里丑了?”
李闲看着铜镜中的自己骄傲的笑了笑道:“穿上这身衣服,你没觉得我又高大英俊了一些?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都有点忍不住下跪下磕头的冲动。这世上还有这么完美的手工么,还有这么精致的衣服么?和这衣服相比,人根本就可以忽略掉。”
“哪有……”
小狄脸红着说道:“最初做的时候,样式,材料我都不懂。还是青鸢姐姐和凰鸾姐姐画出图来让我看,她们在宫里待的时间足够久了,朝服的样式什么的都一清二楚,她们说按照大隋的惯制,王是不能穿黑色绣龙朝服的,但安之哥哥又不是大隋的臣子何必遵守那破规矩?还有啊……这衣服其实只有一半是我做的,另一半倒是嘉儿姐姐做的。”
李闲笑了笑道:“总之我喜欢的不得了,谢谢你了,小狄。”
“谢我干嘛?”
小狄笑着说道:“我帮你做件衣服,还需要说谢谢?”
“对了,安之哥哥,以后你称王了,青鸢姐姐说就不能我啊我啊的说了,以后你说话,要自称为孤。”
“孤……”
李闲重复了一遍,然后摇头不解道:“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称孤道寡这么麻烦的事,我不说我,说什么孤。说来说去,要是把自己说的都孤立了岂不冤枉?”
“孤只是个称呼啊,安之哥哥怎么可能让自己变得孤独?再说……再说安之哥哥怎么可能会孤独?有阿爷,有达溪叔叔,有姑姑,还有……还有小狄。”
“嘿嘿!”
李闲狡猾的笑了笑道:“累了。”
“哦……趴下吧。”
小狄自然而然的说道。
李闲将黑色绣龙的王服脱了放在一边,转身在床上趴下来。小狄走到床边将额前的发丝顺到耳朵后面,然后抬脚上了床一屁股在李闲后背上坐下来,伸出一双白皙水嫩的小手在李闲后背上推拿起来。她已经尽得名医许智藏的真传,还有独孤锐志不遗余力的指点,在医术上的造诣已经青出于蓝,这种推拿认穴的事自然难不倒她。而且看起来,她帮李闲按摩比拿绣针刺绣要熟练灵活的多……
“左边点左边点……对对对,喔……舒服”
“用力,再用力,大力大力的,再用力。”
“噢!”
“爽,不要停……”
……
……
二月底,草原上的风依然寒冷如刀。尤其是在青牛湖边上,风从青牛湖上打着旋卷过来之后更加冷的刺骨。青牛湖的南北两岸各有一座二层木制小楼,这已经成了青牛湖上的一道风景。青牛湖并不高,二层木楼也不高,但是这风景却太高了些,高到不是谁想看都能看得到的。
南岸的小楼住着的是契丹部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女大埃斤,欧思青青。
北岸小楼住着的是代黑刀可汗掌管部族的草原圣女,阿史那朵朵。
对于这两个部族来说,这风景确实太高了些,高不可攀。
北岸的二层小楼有个特点,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北面的窗户从来不曾打开过,只有二楼南边的窗户经常会开着。也不知道这小楼的主人是迷恋青牛湖的风景,还是喜欢向南眺望。
阿史那朵朵靠在窗子上看着手里的书卷,看起来样子安静恬淡。
似乎是风太冷了些,阿史那朵朵回身把床上的纯白色貂绒大氅披在身上,紧了紧衣领,却发现今天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心读书。她记得他曾经说过,书籍是看这个世界的眼睛,多读书,便能多明事理。只是这话在这个时代显然有些胡扯,看再多的书,也不及睁开眼去看世界。
“你说人总是要有敬畏之心才对。”
阿史那朵朵看着南方喃喃自语道:“草原人信奉长生天,敬畏长生天。隋人敬畏皇帝,因为皇帝说自己是天子。可说来说去,人们都敬畏的是强者,是秩序。只是到了今日,我依然看不出你敬畏的是什么……”
“你到底要做什么?”
“你难道真的想用你手里的陨铁黑刀,将中原的天下捅一个通透?”
她笑了笑,嘴角勾起的弧度漂亮的如同青牛湖倒影的弯月。
“你让我帮你的,我做了。日后我若是需要你来帮我,你可会如我这样不遗余力?”
她忽然脸红了红,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PS:李闲称王的日子是二月十三,为什么,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
第四百五十四章 没有回头路
第四百五十四章没有回头路
与唐公使者一块到了太原的柯察沁代表阿史那朵朵而来,这个看起来粗犷不修边幅的突厥人其实是个吝啬鬼,吝啬鬼自然贪财。而吝啬鬼最大的特点可不仅仅是舍不得掏自己的腰包,还要包括将别人的东西塞进自己的腰包。阿史那朵朵之所以派他代表自己和李渊谈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初李闲在草原上的时候对柯察沁有过一句评语。
柯察沁,突厥人中的王启年。
有这一句话的评语就够了,阿史那朵朵向来对李闲看人之准有些钦佩嫉妒。派柯察沁来,阿史那朵朵没指望他能将自己定下的几个条件都逼着李渊应承下来,但他知道柯察沁绝对能尽量多的占便宜。
柯察沁和李渊谈了一日,最终敲定了部分细节。李渊除了坚持突厥狼骑入关人数不得超过五千人之外,其他的竟然都慷慨大方的应了下来。就连柯察沁提出的,狼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出战只负责支援策应,护送粮草押运战利品这样的条件他都没有反对,似乎丝毫都不在意这条件背后柯察沁的没安好心。
事实上,突厥人不出战倒是正合李渊的意。
他可不想让自己勾结突厥人的事闹得人尽皆知,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大隋朝廷虽然糜烂,杨广虽然糊涂,但在对外族的态度上一向强硬。灭吐谷浑,北击突厥,征高句丽,杨广在对外族的态度上从来不含糊。即便杨广被围在雁门的时候,他也从不曾想过认输投降。大隋边军虽然绝大部分如今已经不再尊奉杨广旨意,但他们骨子里的骄傲还是不允许自己向突厥人卑躬屈膝。
若不是怕太原有失,李渊也绝不会做出向始毕可汗称臣的事。在大军没有打到长安之前这件事如果宣扬的太热烈,李渊知道对自己的声誉有多大的影响。柯察沁提出狼骑只负责押运粮草补给和战利品,这其中李家军的损失有多大李渊一清二楚,可相比于珍惜自己的名誉来说,这些损失算不得什么。
这是一件纸里包不住火的事,早晚会被天下人都知道。可能瞒住多久是多久,这便是李渊此时想的。只要夺了天下,再狠狠打突厥人几次,名声还能挽救回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263
12264
12265
12266
12267
12268
12269
12270
12271
12272
12273
12274
12275
12276
12277
12278
12279
12280
12281
12282
12283
12284
12285
12286
12287
12288
12289
12290
12291
12292
12293
12294
12295
12296
12297
12298
12299
12300
12301
12302
12303
12304
12305
12306
12307
12308
12309
12310
12311
12312
12313
12314
12315
12316
12317
12318
12319
12320
12321
12322
12323
12324
12325
12326
12327
12328
12329
12330
12331
12332
12333
12334
12335
12336
12337
12338
12339
12340
12341
12342
12343
12344
12345
12346
12347
12348
12349
12350
12351
12352
12353
12354
12355
12356
12357
12358
12359
12360
12361
1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