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千岁不敢大意,当日没有立刻进驻武阳县城,而是先派斥候搜索三十里范围内,然后派人马上赶往洺州报信。
斥候一直搜索到了下午,终于确定燕云军已经走了。只是什么时候走的,往哪里去了,斥候们却一点消息都没打探到,想来燕云军撤走的时候是骑兵断后,在马尾上绑了树枝稻草,将行进的痕迹都扫掉了。。
楚千岁恼火之余也有些欣慰,李闲跑了,对于他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素闻李闲善战的名号,自己率军千里迢迢赶来又是一支疲兵,真要见面就打的话,楚千岁没有一点把握能打赢燕云军。当然,他之所以这么急着赶来,是因为他的另一个心思,如果能击败名满天下的燕王李闲,那他楚千岁的名字也必将传遍大江南北。自从王伏宝被抓之后,飞豹军大将军的位子还空着,就算飞豹军已经被夏王纳入亲卫营,但飞豹军的番号还在,早晚还会组建,要知道,飞豹军大将军意味着的可不仅仅手下有数万精兵,那是夏王麾下最有地位的三个人之一才能带的队伍!
只要击败了李闲,夏王的封赏还能少的了?
可楚千岁想击败李闲建功立业,又害怕李闲那百战百胜的名头。这矛盾的想法让他十分纠结,所以没有遇到李闲,他既失望有有些开心。毕竟收复武阳县,这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更何况一仗不打,一兵未损,楚千岁自然也还有几分得意。
到了傍晚时候,确定没有燕云军的伏兵,楚千岁便下令大军进城,有这样一座空城做营地,怎么也要比住在城外旷野要强上百倍。已经深秋,夜里的风开始带着寒意。无论如何,在城中民宅中睡觉要舒服的多。
楚千岁先派人搜查了城内,确定没有危险之后他才进城。选了县衙做他的帅帐,他便下令大军休整。
等进了县衙大堂之后,楚千岁实在熬不住疲乏,安排了轮值的人手之后,便直接进了内堂休息。
这一觉一直睡到了天黑,楚千岁被自己肚子里咕咕的叫声吵醒。摸了摸肚皮,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吃饭。穿好了衣服,让亲兵去准备饭菜。他缓步走到正堂内,坐在县衙大堂的椅子上,不禁想起来不久之前,燕王李闲就曾经坐在这张县令的座椅上发号施令,他忍不住有些骄傲自得。
虽然没能与李闲一战,但因为自己率军到来而逼走李闲,无论说给谁听这都是一件值得吹嘘的事,李闲竟然不敢与自己一战,楚千岁越想越觉得开心。
这大堂被他定为自己的帅帐,别人自然是不能随便进出的。而且这大堂里出奇的干净,根本不用打扫。正堂地面上铺着厚厚的看起来很华美的毡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格外舒服。所以自从楚千岁进了内堂休息后,这正堂便一直没有人进来。楚千岁坐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有些怪异。
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忽然发现为什么自己觉得不妥了。
这大堂里,竟然有四个大铜炉,盖着盖子,他走过去看了看,发现铜炉中竟然有隐隐有火光闪现。
他娘的!
楚千岁不由自主的骂了一句。
李闲是个疯子还是傻子,这么早就让人在屋子里点四个铜炉!
“来人!”
楚千岁大声喊了一句,等他的亲兵进来之后他指着那几个铜炉道:“把这些东西都抬出去灭了,他娘的,李闲有寒症吗,还没入冬就点这么多炉子。”
亲兵看了看也觉得诧异,为首的队正带着人无抬那些铜炉,一边往铜炉方向走一边说道:“之前大将军您吩咐过,城中物品绝不可乱动,所以属下也没仔细检查,请大将军恕罪。”
“弄出去就是了!”
楚千岁摆了摆手说道。
那队正连忙让人将铜炉抬出去,看那铜炉的样子最少百十斤沉重,幸好有把手,不然这还滚烫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往外弄。两个士兵抓着把手抬起来要往外走,才抬起来,咔嚓一声,那把手竟然都断了!
咣铛一声,铜炉倒地,里面的炭火和飞灰立刻就扑了出来,楚千岁怕迷了自己的眼睛立刻往后退了几步。
就在这个时候,异变突起!
铜炉中的炭火掉出来,地上铺着的毡毯几乎是顷刻间就冒起了火焰。呼的一下子,火苗一下子蹿起来老高。这火烧起来的极怪异,不是一点点变大的,而是突然间就燃烧起来,火苗一下子就几乎烧到了屋顶!
火一烧起来就将屋子里的人逼得不断后退,门都被大火封住。
一条火线突然从屋子里延伸了出去,火蛇蜿蜒一样很快就到了院子里直奔一侧的草料堆。当时楚千岁便看着院子里的草料堆有些奇怪,县衙院子里堆一大堆粮草怎么都有些奇怪,只是一想到这里曾经也是李闲的帅帐,堆些粮草也能解释的的通便没让人清理出去,
谁知到那火线一烧到粮草堆上,那草堆呼的一声就烧了起来。火焰中,也不知道触动了什么机括,嗖嗖嗖的声音中,数不清的火箭往四周射了出去,不多时,整座县衙便陷入一片火海!
还没等惊慌失措的夏军将城门打开,大火已经逐渐蔓延到了全城!
数里外,站在高处的李闲用千里眼看着武阳县城中的滔天大火,嘴角挑了挑,他放下千里眼,看着远处红光漫天不由得想到,三国演义还是没白看好几遍的。诸葛先生,多谢多谢啊。
PS:纵横中文网四岁了!每天订阅捧场还可以玩游戏赢取大奖哦,还不快来参加!
地址连接:http:\/\/news.zongheng.com\/zhuanti\/4zn\/index.html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救太原
第四百九十一章救太原
李闲想起三国演义中诸葛武侯最善长的好像就是放火和断人粮道,尤其是放火这种事,武侯已经烧出了一定境界,赤壁一把火烧了曹操几十万大军,定南疆一把火烧尽了藤甲军,葫芦谷一把火几乎把司马懿烧死,烧死的人太多以至于武侯担心自己被天夺了阳寿。想到这一节的时候李闲并没有觉得晦气,如果一把火就能解决问题的话,他完全不介意烧死的再多一些。
如果大隋这乱世如荒原遍布野草,一把大火烧过之后虽然遍地灰烬,但明年开春之后种下种子,第二年便是遍野良田的话那么烧一烧又有何妨。
至于会不会折损阳寿,扯淡去吧。
对于李闲这样怕死惜命的人来说,如果放火折损阳寿的话他或许真不敢干。不过根据李闲的推理,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
如果说有报应的话,按照老百姓的话说,说了不该说的话,早晚变成哑巴,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早晚变成瞎子。对于这种言论李闲一定会嗤之以鼻,十岁的时候,在霸州北面那个叫渠沟的小村子藏身的时候,村子里孙家那个水灵寡妇的大白屁股也不知道被他偷看过多少次。而他每天都和张仲坚斗嘴,也不知道诅咒过张仲坚多少次掉进茅坑里。这么多年过去了,眼睛依然好使,嘴巴更好使。
不该看的看的不少,不该说的也说的不少。
所以在李闲看来,所谓的报应其实是挺没谱的一件事。有人行善积德一辈子,踩死一只蚂蚁或许都会遭报应。有人为非作歹一辈子,最后还得了个善终,如果报应真的那么灵验,这世间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不平事?
武侯新野城一把火烧得曹军哭爹喊娘,李闲在武阳县城一把火近乎将楚千岁的两万人马烧绝,说起来确实有几分相似,所以李闲难免有些感慨。
正是晚上,用千里眼还能看得清晰一些,城内蹿上了天的火苗看着就有些吓人。若是肉眼看过去,只能看到远处武阳县城的方向一片红光。红的太透彻,透彻到连黑夜都悄然退避。
他将手里的千里眼交给身边的程知节,脸色平静的说道:“可惜,进城的那夏军将领是个轻敌冒进的家伙,如果他知道与其他人马配合行动,几路大军合围武阳县县城的话,说不得烧死的还会多一些。因为他的冒进,倒是让夏军其他各路人马躲过一劫。”
程知节见一把火烧了夏军近两万人,心里本来是极开心的。可是听李闲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有些可惜。
“密谍打探来的消息说,宋正本知道自己不善军务,似乎有将王伏宝和程名振放出来领兵的打算,只是被窦建德手下其他人阻止了。不然这次带人马从洺州赶来的说不得就是王伏宝,不过说起来,程名振这个人似乎比王伏宝还要值得重视一些。”
李闲拨转大黑马说道:“走吧,再不追就赶不上大队人马了。”
程知节笑道:“雄阔海怎么敢不等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977
10978
10979
10980
10981
10982
10983
10984
10985
10986
10987
10988
10989
10990
10991
10992
10993
10994
10995
10996
10997
10998
10999
11000
11001
11002
11003
11004
11005
11006
11007
11008
11009
11010
11011
11012
11013
11014
11015
11016
11017
11018
11019
11020
11021
11022
11023
11024
11025
11026
11027
11028
11029
11030
11031
11032
11033
11034
11035
11036
11037
11038
11039
11040
11041
11042
11043
11044
11045
11046
11047
11048
11049
11050
11051
11052
11053
11054
11055
11056
11057
11058
11059
11060
11061
11062
11063
11064
11065
11066
11067
11068
11069
11070
11071
11072
11073
11074
11075
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