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铛一声,铜炉倒地,里面的炭火和飞灰立刻就扑了出来,楚千岁怕迷了自己的眼睛立刻往后退了几步。

    就在这个时候,异变突起!

    铜炉中的炭火掉出来,地上铺着的毡毯几乎是顷刻间就冒起了火焰。呼的一下子,火苗一下子蹿起来老高。这火烧起来的极怪异,不是一点点变大的,而是突然间就燃烧起来,火苗一下子就几乎烧到了屋顶!

    火一烧起来就将屋子里的人逼得不断后退,门都被大火封住。

    一条火线突然从屋子里延伸了出去,火蛇蜿蜒一样很快就到了院子里直奔一侧的草料堆。当时楚千岁便看着院子里的草料堆有些奇怪,县衙院子里堆一大堆粮草怎么都有些奇怪,只是一想到这里曾经也是李闲的帅帐,堆些粮草也能解释的的通便没让人清理出去,

    谁知到那火线一烧到粮草堆上,那草堆呼的一声就烧了起来。火焰中,也不知道触动了什么机括,嗖嗖嗖的声音中,数不清的火箭往四周射了出去,不多时,整座县衙便陷入一片火海!

    还没等惊慌失措的夏军将城门打开,大火已经逐渐蔓延到了全城!

    数里外,站在高处的李闲用千里眼看着武阳县城中的滔天大火,嘴角挑了挑,他放下千里眼,看着远处红光漫天不由得想到,三国演义还是没白看好几遍的。诸葛先生,多谢多谢啊。

    PS:纵横中文网四岁了!每天订阅捧场还可以玩游戏赢取大奖哦,还不快来参加!

    地址连接:http:\/\/news.zongheng.com\/zhuanti\/4zn\/index.html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救太原

    第四百九十一章救太原

    李闲想起三国演义中诸葛武侯最善长的好像就是放火和断人粮道,尤其是放火这种事,武侯已经烧出了一定境界,赤壁一把火烧了曹操几十万大军,定南疆一把火烧尽了藤甲军,葫芦谷一把火几乎把司马懿烧死,烧死的人太多以至于武侯担心自己被天夺了阳寿。想到这一节的时候李闲并没有觉得晦气,如果一把火就能解决问题的话,他完全不介意烧死的再多一些。

    如果大隋这乱世如荒原遍布野草,一把大火烧过之后虽然遍地灰烬,但明年开春之后种下种子,第二年便是遍野良田的话那么烧一烧又有何妨。

    至于会不会折损阳寿,扯淡去吧。

    对于李闲这样怕死惜命的人来说,如果放火折损阳寿的话他或许真不敢干。不过根据李闲的推理,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

    如果说有报应的话,按照老百姓的话说,说了不该说的话,早晚变成哑巴,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早晚变成瞎子。对于这种言论李闲一定会嗤之以鼻,十岁的时候,在霸州北面那个叫渠沟的小村子藏身的时候,村子里孙家那个水灵寡妇的大白屁股也不知道被他偷看过多少次。而他每天都和张仲坚斗嘴,也不知道诅咒过张仲坚多少次掉进茅坑里。这么多年过去了,眼睛依然好使,嘴巴更好使。

    不该看的看的不少,不该说的也说的不少。

    所以在李闲看来,所谓的报应其实是挺没谱的一件事。有人行善积德一辈子,踩死一只蚂蚁或许都会遭报应。有人为非作歹一辈子,最后还得了个善终,如果报应真的那么灵验,这世间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不平事?

    武侯新野城一把火烧得曹军哭爹喊娘,李闲在武阳县城一把火近乎将楚千岁的两万人马烧绝,说起来确实有几分相似,所以李闲难免有些感慨。

    正是晚上,用千里眼还能看得清晰一些,城内蹿上了天的火苗看着就有些吓人。若是肉眼看过去,只能看到远处武阳县城的方向一片红光。红的太透彻,透彻到连黑夜都悄然退避。

    他将手里的千里眼交给身边的程知节,脸色平静的说道:“可惜,进城的那夏军将领是个轻敌冒进的家伙,如果他知道与其他人马配合行动,几路大军合围武阳县县城的话,说不得烧死的还会多一些。因为他的冒进,倒是让夏军其他各路人马躲过一劫。”

    程知节见一把火烧了夏军近两万人,心里本来是极开心的。可是听李闲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有些可惜。

    “密谍打探来的消息说,宋正本知道自己不善军务,似乎有将王伏宝和程名振放出来领兵的打算,只是被窦建德手下其他人阻止了。不然这次带人马从洺州赶来的说不得就是王伏宝,不过说起来,程名振这个人似乎比王伏宝还要值得重视一些。”

    李闲拨转大黑马说道:“走吧,再不追就赶不上大队人马了。”

    程知节笑道:“雄阔海怎么敢不等您。”

    李闲道:“他可是个直性子,我让他先走他真不一定停下来等等。”

    “哈哈!”

    程知节笑道:“若是雄阔海知道主公你说他是个直性子,只怕会美的从鼻子里冒泡。当初在黄河南岸的时候,苏定方被他阴了多少次?看起来他是个五大三粗的憨厚人,其实心里的弯弯绕比谁都不少。”

    李闲也笑了笑,点了点头道:“先追杀那弯弯绕再说,估计这把火得烧几天。”

    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往武阳县城的方向看过去,隐隐间似乎能看到跳动着火焰还在尽情的吞噬着一切。

    想起之前密谍送来的消息,心说王启年这次你又立了功。

    宋正本打算将王伏宝和程名振放出来领兵,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很正确的选择。若是真的按照宋正本的意思办了,说不得李闲就会遇到些麻烦。王伏宝也好,程名振也好,都是这几年厮杀出了赫赫威名的,尤其是后者,用兵谨慎又不是狠辣,说起来绝对是个硬茬子。而宋正本是洺州留守,手里的权利大的很。之所以那些大夏的朝臣们站出来反对,其中有多少人是拿了王启年的银子办事,那就不得而知了。

    王启年一直在洺州,这段日子到底花出去多少银子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不知道,可李闲每当想起这个,就心疼的忍不住嘴角挑动。

    在几百名精甲骑兵的护卫下,李闲和程知节纵马追向已经向西北开拔的大队人马。楚千岁自武阳县东北的魏郡而来,他之所以没有发现燕云寨的踪迹,其实道理简单至极,他的人马和燕云军是擦肩而过的。他自西北而来,李闲的兵马往西北去。

    追上雄阔海的大队人马之后,李闲命令队伍连夜行进,务必要在两日两夜内赶路三百里,武阳县一把大火,说不得将宋正本调集来的夏军全都引过来,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从还没形成的包围中钻出去。

    至于他下一步是哪儿,宋正本肯定猜不到。

    正在与宇文士及在雷泽对峙的李密也想不到,至于窦建德,只怕更想不到。远在长安的李渊想不到,身在幽州的罗艺也想不到,但后两者在不久之后就会知道,因为李闲派出去的信使在五天前就已经上路了。密谍送来徐世绩说明苏定方自杀之事的密信,李闲看完之后就将那密信烧了。而他之后写了三封信,一封送去长安,一封送去幽州,一封送去塞北草原。

    ……

    ……

    长安

    李渊打下长安之后兵威大盛,这本来已经是极大的胜利了,然而就连他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女儿李慧宁竟然会给了他那么大的惊喜。就在他率军猛攻长安的时候,李慧宁的娘子军竟然接连攻克十几个县,兵力达十余万!只是想到柴绍和女儿之间的事,他就有些头疼。

    柴绍弃了李慧宁而去,若是柴绍投了别人,李渊自然不会原谅,说什么也要替女儿将这口恶气出了。可柴绍非但回到了李渊身边,而且在南下途中屡立战功,姑爷卖力讨好,老丈人还能说什么?

    刘文静奉了李渊的命令迎击屈突通,一开始屈突通虽然兵少,但却连着打了几个小胜仗,刘文静无奈,只好放弃速战速决的打算,仗着兵多步步为营,试图将屈突通逼得无路可走。只是他却低估了屈突通的本事,两军相持月余竟然不分胜负。还是后来李慧宁忽然带兵从屈突通背后杀到,屈突通前后受敌虽然死战却一败涂地。无奈之下,屈突通投降了刘文静。

    刘文静得胜归来,屈突通也随军到了长安拜见唐王李渊。奈何不管刘文静怎么劝,也不管李渊写了几封亲笔信,李慧宁就是不肯回长安。这其中的缘故李渊一清二楚,所以他有些自责无奈。

    在唐王府邸的书房中,李渊抿了一口茶低头不语。

    刚刚听刘文静说完李慧宁不愿回长安,坐在一边的柴绍脸色变得极难看。虽然李慧宁一直没有说明为什么不愿意一家团聚,柴绍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缘故?想起当初他独自逃命,脸上就火辣辣烧的难受。他下意识抬头看了李渊一眼,却见唐王的脸色似乎没有什么不悦。

    “宁儿不回来也好,她手下那些绿林道上的豪杰只听她一个人的,若是孤派个人过去接替她,只怕也指挥不动那些不羁的江湖客,若是激起了矛盾,适得其反。有宁儿在我也放心些,毕竟那是十余万大军!”

    李渊淡淡的笑了笑说道:“这件事暂且不说了,还是说说突厥人的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7700 187701 187702 187703 187704 187705 187706 187707 187708 187709 187710 187711 187712 187713 187714 187715 187716 187717 187718 187719 187720 187721 187722 187723 187724 187725 187726 187727 187728 187729 187730 187731 187732 187733 187734 187735 187736 187737 187738 187739 187740 187741 187742 187743 187744 187745 187746 187747 187748 187749 187750 187751 187752 187753 187754 187755 187756 187757 187758 187759 187760 187761 187762 187763 187764 187765 187766 187767 187768 187769 187770 187771 187772 187773 187774 187775 187776 187777 187778 187779 187780 187781 187782 187783 187784 187785 187786 187787 187788 187789 187790 187791 187792 187793 187794 187795 187796 187797 187798 18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