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人们才骤然发现,原来燕王竟是如此特殊的一个。寒门子弟视其为神,也视其为自己人,对他尊敬到了极致。而燕王又不缺乏世家的支持,身边将领中也有一大批世家才俊辅佐。他左手托着世家,右手托着寒门,而他却没有被任何一方左右,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值得让人深思的事。

    自燕云军进城第二日起,朝臣便开始陆续上朝。为了照顾那一班重臣的颜面,李闲亲自走访了几家,包括之前与他敌对不和的尚书左仆射萧瑀。

    燕王亲自登门,这些朝廷重臣自然不会再装下去。以纳言裴寂为首,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官员,六部九卿的朝臣们规规矩矩的上朝议事。

    唯独一个例外就是,家在东城居住而不是住在皇城边上的谯国公刘弘基。

    ……

    ……

    燕王入主长安城之后,受了伤的刘弘基便回到了自己家里,自此闭门不出,长安城总理军务事,燕云军中地位尊崇的徐世绩登门拜访,在刘弘基府里停留了足足一个时辰之后离开,自此刘弘基的府邸大门就没有再打开过。

    与他不同的是,郯国公张公谨在城破第二日便被燕王叫了去,据说好一顿臭骂,当日在燕王书房外面当值的侍卫都被吓得变了脸色。甚至有人已经握紧了刀柄,只等着燕王一声令下,便冲进去将张公谨拖出来乱刀砍死。

    但这种事自然不会发生,燕王骂了人,骂的酣畅淋漓。挨了骂的人走出房子的时候却显得格外平静,甚至嘴角上还挂着一抹释然放松的笑意。快步走出燕王行宫的郯国公一路上步伐轻盈,看起来心情竟是好到了极致。

    没多久,燕王殿下的旨意便下来,张公谨抗拒大军入城,冒犯燕王罪不可恕,剥去国公之职,罚俸禄三年……但,念其大唐开国之功劳,并且确有悔改之心,所以封为兵部尚书,赐开府。

    原兵部尚书高士廉改礼部尚书,加光禄大夫。

    城中旧臣大部分官职不动,有些实在不懂规矩不知轻重的朝臣燕王自然也不会留着,在菜市口斩了十几颗脑袋之后,朝中再也没有叫嚣的声音。原有的朝臣安抚的安抚,封赏的封赏,但燕王的老部下却一直没有封赏下来,这似乎不合情理,但所有人都知道,燕王对这些功臣的封赏绝对能让人眼红心惊。

    燕云军的将领们不急,因为他们知道燕王绝不会亏待了他们。燕王曾经在攻城之前说过,进城之后必是要大赏功臣的。之所以燕王还没有做,是因为燕王不想草率轻易的将功劳颁发下去,不少人都知道,燕王正在让人准备一次规模极隆重的盛会。

    不出人意料,在燕王进城的第十天,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便封太子李建成的儿子,河东王李承德为皇太孙。又三日,皇帝以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修身为由,传位于李承德。年号沿用武德,这个细节才是人们最注重的。一个连自己年号都没有的皇帝,他的位子难道还能持久的了?

    燕王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要一个平稳的过度罢了。

    果不其然,新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昭告天下,燕王李闲是大唐开国皇帝的嫡子,是为皇叔。燕王按年级来说,应该是大唐开国皇帝的次子,他上面只有一个太子李建成,如今太子早就没了,按照规矩来说绝轮不到皇孙来继位,这个昭告天下的圣旨一发出去,朝中官员和聪慧些的百姓们都明白,这不过是燕王为之后拿回帝位而做的一个铺垫罢了。

    新皇登基的第二件事,便是加封燕王为太尉,总理全**马事,进燕王为平位王,与帝王所有礼仪随从相同。可带刀上朝,可罢黜百官。另设天策大将军府,以燕王为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正一品大将军。军中所有事务,以燕王决策为准,不必请奏皇帝。

    就连坐在皇位上的新皇自己都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但这个傀儡好歹也是皇帝,最起码能坐在他从不曾进过的御书房里感慨唏嘘。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在自己手里握着,至于以后是死是活,全在燕王一念之间。

    没有年号,也不选皇后……

    李承德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我那皇叔……你到底打算让我坐几天?

    ……

    ……

    天策上将军府便设在原来的长安城兵备府衙门,只两日,长安城中最有名的书法大家亲笔写的匾额,做好之后便挂在了原兵备府衙门的大门上。必须要说的是,如今长安城中最有名的书法大家,当然是燕王自己。

    天策上将军

    李闲想到这个称呼便觉着有些可笑,这是本应该属于李世民的称谓。但历史上的这个称谓,绝没有现在这般尊荣强势。

    就在天策上将军府还在修缮的时候,一辆款式普通,车厢上绘着一团火焰一刀一剑标志的马车停在城东谯国公府门口。马车旁边有几十个随从,青衫背刀,脸色尊敬肃然,跟在马车两侧亦步亦趋。

    赶车的马夫到了门口之后便下车去敲门,敲打了一会儿才有一个人将侧门打开一条缝隙,没好气的说国公身子不适,不见客。那赶车的马夫连话都懒得说,直接将看门的下人从门缝里拽出来掷上了大树。终于有一天他飞上了枝头,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这身材魁梧的马夫进了大门,轻易将一众护院哗啦倒了一片,然后打开正门,站在门口恭敬的等着马车里的人下来。从里面急急忙忙跑出来的刘府老管家不敢怠慢,站在门口一边迎接一边问那壮汉马夫:“请问,是哪位大人到访?”

    那马夫轻蔑的看了老管家一眼,指着自己鼻子尖说道:“大人这里有一个,而且还是没几日就要封国公的大人……但我只是个马夫,那你说马车里是谁?”

    那老管家吓得身子摇晃了一下,竟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一身黑色常服的燕王李闲从马车上下来,缓步走到门口看了那跪倒在地的老管家一眼问道:“刘弘基可在?”

    “在的,在的。”

    老管家吓得不敢抬头,语无伦次的回答道。

    “他不敢去见孤,孤便只好亲自来见他。”

    李闲缓步走进院门,嘴角上挂着笑,似乎心情不错。

    院中花红柳绿,正是四季最美之时。


------------

第六百七十四章 要的是安朝廷旧臣之心

    第六百七十四章要的是安朝廷旧臣之心

    七月间是长安城中景色最秀美的时候,这座大城因为建造的四四方方,坊市有棱有角,再加上宫城皇城的巍峨耸立,所以看起来肃杀之气浓重的让人有些压抑。但再肃杀的地方也有秀美的一面,比如说谯国公刘弘基府里这个并不大的园子。

    很难想象,堂堂一位开国公的府邸竟然这样普通甚至可以说狭小,相对于城中富户的宅子来说都要显得有些逼仄,大唐开国功臣中,刘弘基的府是规模最小的,倒不是皇帝对他不重视,只是赐给他在皇城附近的宅子他一直没有接收,而是用自己的钱在东城买了这个院子,前后两进,后面带一个面积不大的花园。

    花园虽然不大,但绿意盎然。有一个方圆三十米上下的小池塘,里面还种了些荷花,正是盛开的时候,规模虽然不大但胜在颇有灵气。在池子边上毫不例外的有一座凉亭,凉亭里没有依着柱子做愁思状的美人儿,只有一个脸上爆了皮额头上还裹着纱布看起来有些落魄的大男人,在做愁思状。

    美人倚窗凝眉深思,无疑是一道诱人的风景。刘弘基此时身处风景中,却是最破坏风景的存在。

    李闲一路缓步走来,看了荷花,还折了一根垂柳枝做鞭子随意挥洒了几下。这种颇幼稚的动作,他从小都不曾做过。毕竟他来的那一年,心智上已经是个成年人。孩童偷青梅骑竹马玩过家家这种事透着可爱,但如果是李闲来做的话,他会把自己都恶心到。

    当刘弘基看到李闲到来的时候,立刻起身迎了过来。他不是老僧所以不会入定,他只是坐在这里无所事事。眼睛一直盯着那莲池,眼睛里却没有那莲花。倒是视线随着一尾鲤鱼在池中游荡,当鲤鱼消失在小池子深处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一身黑色常服缓步而来的燕王殿下。

    他不敢耽搁,因为他不是那种假惺惺做清高的人。

    “刘弘基,见过燕王。”

    他迎过去,然后恭敬的俯身施礼。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577 4578 4579 4580 4581 4582 4583 4584 4585 4586 4587 4588 4589 4590 4591 4592 4593 4594 4595 4596 4597 4598 4599 4600 4601 4602 4603 4604 4605 4606 4607 4608 4609 4610 4611 4612 4613 4614 4615 4616 4617 4618 4619 4620 4621 4622 4623 4624 4625 4626 4627 4628 4629 4630 4631 4632 4633 4634 4635 4636 4637 4638 4639 4640 4641 4642 4643 4644 4645 4646 4647 4648 4649 4650 4651 4652 4653 4654 4655 4656 4657 4658 4659 4660 4661 4662 4663 4664 4665 4666 4667 4668 4669 4670 4671 4672 4673 4674 4675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