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闲阻止住想解释的魏征,继续说道:“孤知道你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自己在朝中没有立足之地。也知道朝中很多人都是这般想的,却只有你用这么白痴的办法打算出头!你心中有才学,孤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孤能容得那么多人,难道偏偏就容不得你?”

    “回家去吧,好好休息几日再上朝……过几日杜如晦就要到长安,礼制上的事他也极有见地。等他到了之后,孤会让他,房玄龄,你,你们三个凑一起将礼仪制度上的事彻底完善一下,拟一个条陈出来一样一样的改正。”

    “臣谢殿下。”

    魏征连忙起身施礼,然后退出书房,不一会儿又回来,拿起桌案上的瓷瓶再次告辞。李闲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心情倒是变得好了起来。

    对于魏征这个人,李闲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史书上的记载说他是个铁骨铮铮的铮臣,是个直言不讳的谏臣,是个公正严明的忠臣,但李闲却不喜欢这样姿态的臣子,也不需要有这样的臣子来彰显自己的气度。

    那句穷兵黩武,虽然是魏征为了引起李闲注意而故意说的话。但这样大不敬的事,李闲自然不会允许发生。

    这朝廷是他的,大唐是他的。

    他这样贪得无厌的人,怎么可能会觉着自己手下人才多?又怎么可能不重视那些自己熟知的青史留名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绝非偶然,更不会是草包肚子徒有虚名。魏征这个人是个铮臣,但谁又知道他是不是刻意去做一个铮臣的?历史上的李世民需要这样一个人来显示自己的气度,而魏征也需要这样的地位来施展自己的才学。

    人贵在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李闲不需要这样的魏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李闲自己心里有一面镜子。

    他不需要知道魏征是不是真的铁骨铮铮,他只需要知道魏征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就够了。至于指着鼻子被臣子指责这种事,他不需要刻意去表现这样的气度。

    ……

    ……

    魏征的进言洋洋洒洒数千字,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极用心,而书写的笔法竟然用的是自李闲手里流传出去的宋体,由此可见此人绝不是什么真的古板死心眼,对于如何引起李闲的重视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第一部分,魏征讲的是仁义。

    开篇一句话,虽然迂腐但不是没有道理。

    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

    治国之根本,在于德,礼,诚,信而非严苛之刑罚。

    律法刑罚,如驾车驱马之鞭,马若尽力向前不敢懈怠,而鞭则毫无用处,当以奖赏。如果人皆遵守仁义礼法皆以道德行事,那么刑罚自然也就如马鞭一样没了用处。所以当多以礼仪教化世人,而不是以刑罚约束世人。刑罚之根本在于定轻重,正曲直。决不可申屈在于好恶,轻重由乎喜怒。

    这样的观点并不是魏征独创的,历朝历代,其实都是以仁义为首。

    看着决不可申屈在于好恶,轻重由乎喜怒这句话,李闲想到打在魏征嘴上那二十竹板,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二部分,是兼听。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唐,虞,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故不塞听与迷惑。秦胡亥,隋杨广偏听偏信,制天下溃败而不自知。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为君者不可独断专行,臣下者对朝廷施政中的失误之处上书规谏,纠缪补缺,匡弼时政。君臣和舟共济,集思广益,上下同心。

    第三部分,居安思危

    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敝,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

    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殿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

    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旦夕之间土崩瓦解,原因何在?在乎于安不思危,治不念乱,存不虑亡之所致。鉴国之安危,必取于亡国,臣愿当今之动静,思隋氏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思其所以乱,则治;思其所以亡,则存。

    这些谏言,虽然多是道理上的东西,不只是魏征,便是朝廷里不少人只怕也能说的出来,但只有魏征想到了要对李闲直言说这些,由此可见此人性子上确实有直率公正之处,李闲对魏征的印象也颇为改观。

    将这数千字的东西又仔细看了一遍,李闲揉了揉发皱的眉头,吩咐人将这条陈裱起来,就挂在书房中。

    看了看天色已经黑透,李闲起身往外走了出去。一边走一边想到今日在大明宫中当着一众文武说的那番话,他在心里忍不住冷笑了一声。不管是敲山震虎还是打草惊蛇,总归心里有鬼的人不会安稳踏实。

    他缓步而行,走向太极宫中新划出来的一个独院。

    那里是军稽卫的驻所。

    ……

    ……

    松柏楼是长安城中有名的酒楼,但这段日子以来松柏楼最出名的不是饭菜,也不是美酒,更不是轻歌曼舞的歌姬舞女,而是关于燕王进城当日松柏楼上那燃起的一团烟花。正因为如此,松柏楼的名气越发的大了起来。

    但没几个人知道,这楼子其实是纳言裴寂名下的产业。经营这楼子的是裴府里的一个管家,很少在裴府中露面。当初进城没多久,这楼子便被裴府的人盘了下来。为了显示自己的清廉,裴寂三次上书请求减少自己的俸禄,这赢得了李渊的好感,也在百姓当中流为美谈。

    但他这样身份的人自然开销极大,开国之初他要小心行事,自然不会如以往隋臣那样大肆的压榨属地农户,所以就算他再看不起商人,也还是要靠着这个来赚点银子。

    就在松柏楼三楼最里面的雅间里,裴寂看着面前的刘政会苦笑了一声。

    “今日燕王点的已经足够明了,我打算过些日子便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裴寂叹了口气道:“燕王宽容不假,但他却容不得对他有丝毫不利的人。萧瑀现如今还在想着那事,早晚死无葬身之地。我已经老了,不想再搀和这些……归家做个田舍郎,倒也不错。只是若如此离去,真能做个安稳的田舍郎?”

    “你若离朝……我留下还有何用?”

    刘政会摇了摇头苦涩一笑道:“咱们这样的人,早一日自己上书请辞还有个好归处,若是等燕王说出来……”

    “可你我若是就此退了,还不够保证后半生安稳太平啊。”

    裴寂有些感慨的说道:“总得让燕王知道,咱们的用处,咱们的好处。”

    “推他一把?然后再捅他一刀?”

    刘政会试探着问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4741 54742 54743 54744 54745 54746 54747 54748 54749 54750 54751 54752 54753 54754 54755 54756 54757 54758 54759 54760 54761 54762 54763 54764 54765 54766 54767 54768 54769 54770 54771 54772 54773 54774 54775 54776 54777 54778 54779 54780 54781 54782 54783 54784 54785 54786 54787 54788 54789 54790 54791 54792 54793 54794 54795 54796 54797 54798 54799 54800 54801 54802 54803 54804 54805 54806 54807 54808 54809 54810 54811 54812 54813 54814 54815 54816 54817 54818 54819 54820 54821 54822 54823 54824 54825 54826 54827 54828 54829 54830 54831 54832 54833 54834 54835 54836 54837 54838 54839 5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