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那边战事的战报每日都会送来,因为隆冬天气严寒的缘故,进攻河北的燕云军基本上停止了向前突进,守住已经占据下来的郡县。窦建德坐拥河北大片疆域,这一战可不是短时间能打完的。

    今年的冬天好像格外的冷,决战只怕要拖到明年春暖了。

    长安那边倒是没什么事,政务上的事杜如晦和下面的人商议着办。没有大事发生,以杜如晦之才也不会出什么纰漏。再加上程名振是个老成持重的,和杜如晦一文一武坐镇都城,没什么可担心。

    李闲现在最关心的,反而是草原上的战局。

    刘弘基带着人已经出塞北有段日子了,李闲信得过刘弘基的本事,而且军稽处最近传来的消息说,罗艺已经带着虎贲重骑出关。

    可这正是因为草原上的事或许引出来的变故,罗艺出兵塞外,涿郡的守军必然兵力不足……若是窦建德趁机北上,河北的局势就又错综复杂起来。再加上那些不知死的高句丽人……在襄阳城这边多停留一日,或许对以后的战局都有影响。

    李闲很急。

    所以他一口气将大梁国上至皇帝下至官员杀了几百个,说起来,李闲在进襄阳城的当日在城门口,稍显傲慢的举动也是故意为之。当时他没有看一眼萧铣,没有看一眼梁国降臣,那些降臣们脸上的表情都在暗中军稽卫的观察之中。

    有时候杀人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宁可杀错不能放过。

    要想在一个地方建立起来新的秩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原来的秩序彻底的推翻。至于梁国其他还没有收服的地方,李闲早就有了打算。

    将手里的军稽处密报放下,李闲看了看不远处坐在椅子上稍显拘束的李孝恭。

    “你麾下精骑,孤要调用。”

    李闲没打算用什么委婉的方式说,而是直截了当的说道:“孤要率军北上,骑兵为重。孤不会都带走,给你留下一万骑兵,李世民和梁军的降兵划五万人给你,为了你能镇服这些降兵,孤再给你留下两万步卒。这两万人是孤自长安原来的守军中挑出来的,你曾是长安守将,他们都是你的老部下,你用起来也顺手。”

    “骑兵一万,步兵七万。”

    李闲看着李孝恭说道:“孤给你八万人马,在襄阳城休整两个月。过了年之后,南方尚未平定之地,都交给你。等孤将河北之事了结,若你兵力不足再调拨给你人马。另外牛进达就在据此不足五百里之外,他在训练新兵。若战事吃紧,你可请牛进达率军支援。”

    “臣遵旨。”

    李孝恭垂首道。

    “荆襄之地民风彪悍,安抚为主。”

    李闲想了想吩咐道:“孤在襄阳城里杀人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你平定南方,多以安抚,少加杀戮。南方百姓不似北方之人,惠之以利比加之以刀兵有用。怎么打,怎么平,你自己做主,孤只是交待几句罢了。”

    “臣定不辱使命。”

    “孤信得过你。”

    李闲笑了笑道:“李渊旧臣中,称得上名将的在孤看来只五人而已,你,刘弘基,张公谨,李道宗,屈突通。孤调屈突通守河东,李道宗在徐世绩帐下,刘弘基进兵塞北,你的功劳还是不及他们,所以要多用心。”

    “臣明白。”

    李孝恭道:“主公不弃,臣焉敢不尽心尽力!”

    “去吧,襄阳这边的事孤都交给你。后日孤就要率军北上,孤等着你的捷报。”

    李孝恭告辞离去,不多时,叶怀袖和嘉儿走了进来。

    “军稽处的碟子们都放了下去,一时之间却查不到尉迟恭的消息。或是死于乱军之中也说不定,又或是远遁而走。”

    叶怀袖在李闲身边坐下来说道。

    “没时间管这些了。”

    李闲摇了摇头道:“大军后日开拔,你们还是回长安城的好。青青也要跟着你回去,此番北上,你们也没必要跟着吃苦。”

    “嘉儿她们都回去……我不能回去。”

    叶怀袖认真的说道:“我要去塞北。”

    李闲一怔,点了点头:“那好,你便跟着我一路杀到塞北去。”
------------

第七百六十五章 关小树的过往

    (求红票!)

    第七百六十五章关小树的过往

    距离过年还有不足十天,但注定燕云军的这个年将在行军途中度过。大军开拔,行军的速度并不太急迫。北方隆冬,河北的战事因为天气实在太冷而暂时停了下来,大军从襄阳到黄河以北,等到了地方差不多已经出了正月,休整一段时间之后,春暖刚好开战。

    收拢了梁军的败兵和李世民的人马,燕云军南下之际的八万人马变成了几十万。留下李孝恭率军八万镇守襄阳城,李闲尽起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上。

    这二十万人马中,一大半是降兵。

    衣衫号甲不统一,所以看起来远不如燕云军肃穆威严。但二十万大军在官道上绵延而行,自然也有一番壮阔。大隋的官道修的平整宽敞,连环十几里都是人马。若是从高处看下来,行军的队伍真如一条巨龙一般。

    翘着腿坐在辎重营的马车上,王启年眯着眼睛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倒是显得悠闲自得。万玉楼这一趟算是白来,在襄阳城最后这几日也没有找到尉迟恭的尸体,到了大军开拔的日子他奉命赶回江都,继续筹备军稽处南衙的事。

    吴不善和关小树等人随军北上,因为辎重营里有的是马车,吴不善每日无事就跑到辎重营里来,和王启年凑一辆马车上聊天扯淡。关小树也跟着,渐渐的也就融入进了吴不善和王启年的世界里。

    眯着眼哼小曲的王启年忽然想到一件事,转身问躺在一边的关小树:“我听说你入军稽处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军稽卫将自己的师门给灭了,真的假的?”

    “你怎么知道?”

    躺在装满了粮草的麻包上很舒服,还能悠闲的看沿途的风景,这让关小树很享受。听到王启年问这个问题,他的表情诧异了一下。

    “你猜我怎么知道的?”

    王启年贱笑着说道。

    “不用猜了……知道这件事的不多,就算当年参与过此事的军稽卫也没几个知道真相的,而在襄阳城知道这事的只有万玉楼,在襄阳城里的时候我跟他提起过,必然是他告诉你的。”

    “说说呗”

    王启年从身下的麻包缝隙里拽出来一壶酒递给关小树:“这种趣闻轶事什么的我最感兴趣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211 29212 29213 29214 29215 29216 29217 29218 29219 29220 29221 29222 29223 29224 29225 29226 29227 29228 29229 29230 29231 29232 29233 29234 29235 29236 29237 29238 29239 29240 29241 29242 29243 29244 29245 29246 29247 29248 29249 29250 29251 29252 29253 29254 29255 29256 29257 29258 29259 29260 29261 29262 29263 29264 29265 29266 29267 29268 29269 29270 29271 29272 29273 29274 29275 29276 29277 29278 29279 29280 29281 29282 29283 29284 29285 29286 29287 29288 29289 29290 29291 29292 29293 29294 29295 29296 29297 29298 29299 29300 29301 29302 29303 29304 29305 29306 29307 29308 29309 2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