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雀儿笑道:“我可是一路带回来的,我都忍了。”

    李闲笑道:“那你可以拿回去闻香佐酒,再忍三五年。”

    陈雀儿拎着那靴子和皮甲出去,吩咐手下人拿去埋了。

    “齐郡的事咱们盯着就行,没必要去掺和,我让你盯着黎阳那边,有消息了吗?”

    “粮食一船一船的从水路往外运,不过大部分没有运往辽西!”

    陈雀儿笑道:“实在没想到,楚国公杨素的儿子居然想造反!杨玄感他老子为杨坚和杨广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杨玄感也被杨广重用,我就想不明白了,谁造反,按理说也不应该是他造反!”

    李闲笑着点了点头:“楚公……又怎么比得了皇帝?人在山脚,会看到山腰的风景秀美,到了山腰,又会觉得山顶的景色壮丽。而到了山顶,又会想……是不是天上的风景更漂亮?”
------------

第一百九十章 早就被人惦记上了

    (感谢渡迷津的打赏,求收藏红票)

    大隋大业九年六月初,东征大军顺利的打到了高句丽都城平壤。宇文述和杨义臣的大军与来护儿的水师汇合,成功对平壤形成合围。高句丽王高元派人出城面见宇文述,表示自己愿意臣服在大隋皇帝的脚下,永生永世甘为臣子。

    杨广吸取了上次远征军全军覆没的教训,这次没有安排文官任监军制肘宇文述。临出征的时候他对宇文述说过,这次远征,务必攻克平壤。若是高元投降,不受!所以,高元的这次求降被宇文述拒绝。

    第二次征伐辽东战事顺利,高句丽已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因为有第一次撤军时的经历,吃过一次亏的宇文述下令逐个攻打沿途所经过的高句丽大城,除了几座城防坚固的城池之外,基本上已经对大军回撤构不成威胁。上次回撤的时候,因为进军速度太快沿途丢下的高句丽城池和堡寨太多,所以宇文述险些被堵死在半路回不去。若不是他次子宇文士及带着两万精骑接应,说不得他也会饮恨辽东。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杨广没有再派文官干预军武,宇文述也将后路照看的很稳妥,看起来,没有任何事能阻挡这次征辽大军将高句丽覆灭。

    可就在宇文述和来护儿的大军将平壤城围的水泄不通的时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内侍,龙庭卫都尉文刖突然到了平壤城外大隋军中。

    文刖是来传旨的,密旨。

    这次文刖来没带着他的龙庭卫,身边只有青鸢和凰鸾两个人。不过,保护他一路前来传旨的是天子六军中左军的两千精甲轻骑。从文刖脸色淡淡的憔悴和一身的风尘仆仆,宇文述就猜到,又出大事了。只是,他却没有料到事情竟然会是如此之大。大到足以动摇大隋的根本,大到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背着铁骨大黑伞的青鸢和背着大铁枪的凰鸾站在宇文述的大帐外面,两个人差不多一般的身高,又都是面容娇美身形娇小的少女,和她们后背上负着的兵器实在反差太大,所以过往的士兵频频侧目。可是她们两个人就那么站在外面,似乎那些视线根本就与她们无关一样。

    军帐内,听完文刖宣读了密旨,宇文述,杨义臣,来护儿三个人都是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三个人互相打量了一下彼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可思议。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六月初三。”

    文刖喝了一口茶,感觉嗓子里的不适舒缓了几分。

    “因为反贼封锁了水陆两路,各地的奏折都被堵住了送不到辽东来。直到六月二十八,还是幽州罗艺派来的人到了辽东城觐见陛下,才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事。六月二十八的晚上,陛下已经下旨大军撤回辽西了。我从辽东一路星夜兼程的赶来,虽然不曾耽搁一会儿,不过估计着此时辽东城外的大军已经撤回了辽水西边。”

    文刖道:“陛下旨意,宇文元帅不必回去述职,率领大军返回之后直接去剿灭杨玄感反贼,陛下已经下旨,各路大军皆归宇文元帅节制。”

    他看了宇文述一眼道:“陛下对宇文元帅信任有加,还望元帅早作打算。”

    宇文述点头道:“臣定然不负陛下的信任!”

    文刖点了点头道:“杨义臣,陛下旨意,加六郡招讨使,剿灭北方王薄,高士达等反贼。”

    杨义臣躬身道:“臣,领旨!”

    “陛下旨意,来护儿大将军可率领水师直接返回,拱卫都城。”

    来护儿躬身道:“臣遵旨!”

    文刖将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叹了口气道:“三位大将军还请尽快回军,我还要赶回去复旨。就不多停留了,先祝愿三位大将军旗开得胜,再建不世之功。”

    文刖起身,虽然宇文述等人皆劝说他随大军一道返回,但文刖只是不肯。宇文述等人知道文一刀乃是陛下最信任的内侍,所以即便如宇文述来护儿这样的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也不好轻怠,见文刖执意要走,宇文述道:“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缴获颇多,有几车珍奇宝贝还请都尉带回去,献给陛下。大军即将开拔行军匆忙,我恐有失。”

    杨义臣看了宇文述一眼,心说你这头老狐狸!

    他自然明白宇文述的意思,说什么唯恐失了那些金银财宝,还不是要给文刖送礼?几十万大军看护不了那几车财宝,文刖那两千轻骑反倒能看护的住?宇文述不过是想买个人情,财宝交到文刖手里,他自己取多少皇帝能知道?

    “还是算了。”

    杨义臣没想到文刖居然拒绝了宇文述的示好!

    文刖若有深意的看了宇文述一眼,随即淡然道:“宇文元帅有这份心,还是直接献给陛下的好。”

    他微微施礼道:“就此告辞。”

    三人将文刖一路送出了大营,来护儿看着文刖的背影笑呵呵道:“明明是一头骡子,偏偏喜欢在身边带着这么两匹漂亮的小母马,他自己莫非不怕别人说闲话?”

    宇文述咳嗽了几声道:“还是赶紧回去整顿你的水师吧,如果让反贼一路打到东都,你我身上的罪过就大了!”

    来护儿叹了口气道:“倒是羡慕杨将军,留在河北不用南下。”

    杨义臣不置可否,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杨义臣本姓尉迟,其父尉迟崇,为北周仪同大将军镇守恒山,当时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与他关系极好,后来杨坚专权排除异己,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随即率兵反抗。因为尉迟崇和尉迟迥乃是同族,所以尉迟崇为了表示自己不会与尉迟迥一同反叛,自囚于牢笼,并且派人到杨坚那里请罪。

    杨坚知道尉迟崇没有反心,亲自写了一封信安慰他,并且调他入朝为官,尉迟崇到了朝廷后为人本分,深得杨坚的信任。开皇年间,曾经与李闲的师父达溪长儒与突厥狼骑激战于周盘,大败突厥人,不过尉迟崇却力战而死。感其忠义,杨坚追封其为大将军,豫州刺史。尉迟义臣袭其爵位,赐姓杨。

    宇文述三人安排好了之后,第二曰即下令撤军。

    ……

    ……

    才刚刚进了六月,黎阳的天气已经热的让人有些烦躁。茂密的树丛中藏身的知了惹人厌的没完没了的叫着,这燥热的天气让人恨不得扎进运河里痛痛快快的畅游一番。

    黎阳仓依山而建,乃是大隋的国仓,与兴洛仓其名,其中所存储的粮食不下百万石,一直到建唐很多年以后,仓里的粮食都没有吃完。

    六月初三,在黎阳仓督粮的礼部尚书杨玄感的府中聚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是杨玄感的亲属家眷,还有他父亲楚公杨素的一些老部下。杨玄感一身戎装站在院子中,扫视了一眼面前这些即将帮助自己完成大业的手下,心中激荡着波涛汹涌的豪情壮志。因为激动,他的脸色有些病态的酡红。或许是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他身上的衣甲已经被汗水泡透。不过此时的杨玄感却没有心思计较这些,他要计较的,是翻天覆地的大事。

    这一天,杨玄感召集运粮的民夫八千人,以遮粮的帆布为甲,宣布出征。不过他却没敢直接打出造反的旗号,而是谎称正伐辽东的水师大将军来护儿造反,发公文召集附近郡县的兵马前来汇合,出兵“剿灭反贼”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5391 145392 145393 145394 145395 145396 145397 145398 145399 145400 145401 145402 145403 145404 145405 145406 145407 145408 145409 145410 145411 145412 145413 145414 145415 145416 145417 145418 145419 145420 145421 145422 145423 145424 145425 145426 145427 145428 145429 145430 145431 145432 145433 145434 145435 145436 145437 145438 145439 145440 145441 145442 145443 145444 145445 145446 145447 145448 145449 145450 145451 145452 145453 145454 145455 145456 145457 145458 145459 145460 145461 145462 145463 145464 145465 145466 145467 145468 145469 145470 145471 145472 145473 145474 145475 145476 145477 145478 145479 145480 145481 145482 145483 145484 145485 145486 145487 145488 145489 14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