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末,突厥人屡战屡败,非但攻克太原看起来希望渺茫,似乎连安全的回到草原上都成了奢求。自十一月中旬开始,攻守双方的位置就开始发生了转变,突厥人被各路义军逼着从四面包围太原收缩到太原北门这一线,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各自的队伍都由守转攻,再加上燕云寨李闲,淮南杜伏威以及河北各路义军派来的援兵不断的挤压着,关口还被李慧宁的娘子军堵住,要想撤回草原,就要先攻克李慧宁把守的关口。

    这是阿史那咄吉世知道的事,他不知道的是,罗士信亲率一万精骑早已经在草原上兜了一圈,阿史那咄吉世安排的保护后路的人马尽皆被杀散,就连靠近边关的那些草原部族都被罗士信屠了一个遍。

    关口被封死,草原上的事阿史那咄吉世已经彻底失去了音讯。

    如果另一个更坏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的话,只怕他也就真的对长生天没了敬畏破口大骂,然后绝望中生出轻生的念头来也算不得什么。当然,这消息该让他知道的时候,自然会传到他的耳朵里。

    看起来,各路义军围困阿史那咄吉世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很自然简单,阿史那咄吉世率军来攻打太原,试图趁着大隋内乱抢下来半壁江山,然后李渊发兵抵抗,同时给各路豪杰发出求援共同抵抗突厥人南下,对外敌,中原人向来不吝啬于举起复仇的屠刀。但事情真的那么简单么?

    所有的事,都有因才有果。

    谁也不曾察觉,这样一件大事的背后其实有一只手在推动着。

    十一月二十这天,天气放晴,李世民率先发动了对突厥人的反攻,李建成随即派大将屈突通率军三万从侧翼支援李世民,杜伏威手下大将石观鱼率军两万自右翼杀过去,而李闲亲率燕云寨精骑,向李元吉借道,从太原城内穿过自北门杀出,直接杀到了突厥人的身后。

    这一场恶战,自清晨杀到了傍晚,突厥人三面受敌,阿史那咄吉世实在扛不住中原各路义军的反扑,只好下令撤退。

    李世民率军在突厥军阵中杀了一个来回,他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迹大笑道:“畅快!三面围猎,这次阿史那咄吉世至少折兵一半!”

    他麾下大将殷开山豪迈一笑道:“各路人马,谁也没有大将军推进的快,已经将突厥人的军阵杀了一个对穿,再冲杀一次,突厥人必然大溃!”

    李世民听了心中得意,回头问李靖道:“药师,你一直在高处瞭望,可曾看到有人比咱们的人马推进的要快的?”

    李靖听到这句话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回答道:“有。”

    “谁?”

    李世民脸色微微一变后问道。

    “燕云军李闲,自突厥人军阵后面杀进去,自右翼杀出与石观鱼的人马汇合后将突厥军阵右翼撕开,石观鱼继续率军向东北方向冲杀,李闲的轻骑则返身回去,又将突厥人的军阵杀了一个对穿。”

    “两次?”

    李世民惊讶道:“我率军杀一个来回,李安之竟然带兵杀了两个来回?!”

    “两个半。”

    李靖叹了口气往前指了指:“已经第三次杀进去了。”

    李世民脸色大变,看向手下众将发现他们也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以他麾下大将刘弘基,殷开山,韩世鄂之勇武,再加上这一年来他精心训练出来的骑兵,竟然还远不及燕云轻骑!

    韩世鄂便是大隋名将韩擒虎之子,后来投降了杨玄感的叛军,此人年少便成名,被楚公杨素誉为大隋军中新一代将领中的翘楚。可惜此人时运不济,跟着杨玄感造反之后,杨玄感知其才名委以重任,令其率军十万抢回被大隋军队收复的黎阳仓,自负的韩世鄂却在黎阳城外被宇文士及和陈棱击败,自此逃遁不知所踪。陈棱上给朝廷的捷报上写的是他亲手斩杀了韩世鄂,而事实上,韩世鄂早就已经弃了大军自己逃了。

    谁也不曾想到,他如今竟然投在李世民麾下。

    “大将军”

    韩世鄂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世民却洒脱的摆了摆手大笑道:“安之兄也是我李家的人,长的也是我李家的威风!都说燕云精骑天下至锐,今曰我总算是开了眼界!”

    李靖下意识的看了李世民一眼,总觉得李世民的眼神中有些不一样的东西。

    “咱们再杀一次!”

    李世民振臂高呼一声:“总不能让燕云寨的人将咱们比下去!”

    太原城头,李建成看着城外的血战深深的吸了口气后叹道:“元吉,现在你可知道,为什么我说李闲这人只可拉拢不可敌对了么?”

    李元吉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他看着那条长龙一样的精甲轻骑在突厥人引以为傲的狼骑军阵中杀进杀出,心里震撼的无以复加!这样一支精骑,在数十万大军中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自己当曰还想围杀了他们,现在想想,真是可笑。

    “大哥若得此人相助,如虎添翼!”

    李元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如此勇将,若不可得真的太可惜了。”

    李建成淡淡道:“若你只看到一个勇字,那你还是太低估安之了。”
------------

第五百零七章 爷叫伏虎奴 出身铁浮屠

    第五百零七章爷叫伏虎奴出身铁浮屠

    突厥人兵败如山倒,溃兵如绝了堤的洪水一样一泻千里。阿史那咄吉世在金帐狼骑的护卫下且战且退,他是在亲卫的帮助下才爬上马背的,看到自己麾下曾经战无不胜的狼骑哀嚎着被一个接着一个砍翻在地,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一瞬间被抽空了力气。

    他知道完了,不仅仅是这场战争完了,突厥人的强势也完了,这一战之后最少十年突厥人都别想恢复元气,两年多前他率军将杨广围在雁门的那一战,他本以为可以实现自己饮马长江的夙愿。但那一战,突厥狼骑损失了超过十五万。这次大举南下之前,他觉得长生天还在眷顾着突厥人,不然怎么会让大隋内乱倾覆?

    但是这次,他知道真的完了。三十万精锐的狼骑最少有一大半葬送在这场战争中,但这还没结束,后路被堵住,剩下的狼骑就算能回到草原,十几万人马只怕连三成也剩不下。没了强大的军力,突厥人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也将终结。被突厥人驱赶到了草原最北面的铁勒人,甚至那些胆小如鼠的霫人,草原最深处的室韦人,就连已经元气大伤的契丹人都会立刻翻脸,曾经辉煌的突厥人这次真的元气大伤。

    刘武周的人马溃退的比突厥人还要快,从李世民率先发动攻击开始,预料到突厥人必败的刘武周就下令大军撤退,突厥狼骑还在奋力抵抗中原联军进攻的时候,刘武周的人马已经撤出了战团。

    刘武周是个极狡猾的人,他知道苇泽关被李渊的女儿李慧宁守住,李慧宁手下有娘子军近十万人,虽然调走了一大部分并入李建成的队伍中,但守关的人马依然有数万人,要想突破苇泽关极为艰难,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走苇泽关,而是准备突围回他发家的马邑郡。

    当初他本为马邑郡郡守王仁恭的亲兵队正,王仁恭曾经是大隋左武卫将军,大隋第一次东征时候是随宇文述率领三十万府兵进攻平壤的九大将军之一,因为兵败,被杨广免去职务后又启用,任命为马邑郡郡守。自东征失败之后,王仁恭便没了往曰的锐气,堕落沉沦,只顾着享受美酒佳人。

    刘武周是王仁恭的亲兵队正,却和王仁恭的一个小妾私通,大业十二年的时候,他担心自己和王仁恭小妾私通的事暴露,于是和手下人商议之后决定做一番大事。他是亲兵队正,想要杀王仁恭简直易如反掌。

    杀了王仁恭之后,刘武周自封为马邑太守,开仓赈济灾民赢得了人心,兵力发展到了万余人。马邑郡和雁门郡近在咫尺,刘武周造反,雁门郡立刻出兵征讨,刘武周不敌,于是派人向突厥称臣,尊突厥始毕可汗为父可汗,自称儿皇帝。始毕可汗大喜,封其为定杨可汗,帮助刘武周击败了雁门郡的隋军。

    自此之后,在突厥人直接出兵帮助下,刘武周的实力越来越大,渐渐的控制了马邑,楼烦等郡,攻破杨广的行宫汾阳宫之后,将抓到的上千宫女都送给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则送给了他五千匹战马,刘武周实力更上一层楼。

    这次随始毕可汗来攻打太原,刘武周本以为会势如破竹一般顺利。但没想到,李家的人竟然这么难对付。那个李元吉不必说了,一开始李家军连战连败,他能守着太原一直等到李建成率领的援军赶到实属运气。

    刘武周在大隋第一次征辽的时候便是王仁恭的亲兵,当时李建成随从李渊在怀远镇督粮,刘武周对这个唐公世子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是个处理政务的人才,却没想到在领兵作战上李建成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他率兵到了太原之后并没有立刻进城和李元吉汇合,反而在太原城外安营与太原城互为犄角,这样牵制了大量的突厥人马,太原的压力立刻大减。紧跟着,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率军赶到,到了这个时候刘武周其实就已经没了攻克太原的信心。

    等到燕云军和杜伏威的人马赶到,刘武周彻底死了南下的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765 61766 61767 61768 61769 61770 61771 61772 61773 61774 61775 61776 61777 61778 61779 61780 61781 61782 61783 61784 61785 61786 61787 61788 61789 61790 61791 61792 61793 61794 61795 61796 61797 61798 61799 61800 61801 61802 61803 61804 61805 61806 61807 61808 61809 61810 61811 61812 61813 61814 61815 61816 61817 61818 61819 61820 61821 61822 61823 61824 61825 61826 61827 61828 61829 61830 61831 61832 61833 61834 61835 61836 61837 61838 61839 61840 61841 61842 61843 61844 61845 61846 61847 61848 61849 61850 61851 61852 61853 61854 61855 61856 61857 61858 61859 61860 61861 61862 61863 6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