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山东五姓士族,平曰自诩高门大阀,觉得皇族李氏,与关中高门陇西李氏,根本没有什么关系,血脉门第没有他们高贵,多有轻视李唐之意,不过这等高低言论,只是私底下说说罢了,要知道如今在位的是李世民,一代雄主,杀人盈野,谁敢嚼舌,多半是嫌命长了。

    况且,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横扫突厥,声名显赫,可谓是四方臣服,百姓归心,天下大治的气象已经显现了,这样雄才伟略的帝王,怎么不让人心感敬服,贵族子弟也不是清心寡欲的圣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一向是他们的准则,而今天下太平了,自然开始谋划出仕的事情。

    听闻韩瑞得到李世民的赏识,料想以后应该会平步青云,也不算是普通的百姓,心里的成见立时少了两分,虽然有点现实,不过现实向来是世家大族的生存之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的,多半败落了。

    虞世南、欧阳询、李靖、程咬金、长孙无忌……与韩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听到郑仁基娓娓而谈,众人沉默了片刻,一人开口说道:“好了,约儿成亲,虽然比较重要,但是事已至此,难道还要反悔不成,将就将就,也就过去了,而今最要紧的……”

    “而今最要紧,却是朝廷修撰正义的事情。”旁人接口说道:“仁基,你在朝中,了解的情况应该比较全面,快些与我们细说。”

    “是啊,好端端的,怎么要做这件事情。”

    刚才是郑氏家事,崔姓几人沉默不语,现在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听闻此事,我们匆匆忙忙赶来了,只是听说朝廷准备将天下经书典籍,重新注释整理成集,颁布天下,具体怎么回事啊。”

    说起来,还是韩瑞好心惹下的祸事,自家的女婿,郑仁基当然不能撒手不管,带着几分偏颇说道:“我在朝中,终曰忙碌政事,了解的情况也不多,只是听闻孔颖达等人,觉得几百年来,战乱四起,儒家经典散佚,文理乖错,不利于传播儒道,所以联合朝中学士,向陛下谏言,修撰经学义疏的结集,以利天下文人。”

    一个青年笑道:“嘿嘿,真是好算计,修好之后,他们的宗派学说得以发扬光大,恐怕就没有我们什么事情了。”

    “住口,孔司业乃是当今大儒,言行举止,必有深意,岂是你小小孺子可以揣测的。”有人斥责道,脸上却浮现赞同之意。

    宗派学术之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反正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诸子百家之争,直到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国策,也确定了儒家独大的地位,其他学派败落,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儒家的内部,也是流派林立情况,两汉时期是今、古文之争,魏晋时期是郑学与王学之争,南北朝时期,然是南学与北学之争,争了几百年,直到现在,谁也不服谁,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

    有识之士,自然看得出来,争来争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也想要统一,但是谁统一谁,那就值得商榷了,修撰经义的时候,采取哪家的学说,这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现在主持修撰经义的是孔颖达、虞世南等人,他们是南学的代表人物,但是崔郑两族,传承的却是北学,郑学一脉,怎么安稳放心。

    古人对于宗派师法的执著,不是后人可以理解的,不过有句话叫做,名不正、言不顺,读书出身的,谁不清楚文化的作用,特别是传承多年的世家贵族,自然明白经书学问,不单纯只是学问而已,更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

    山东五姓,为何得到天下人的敬重,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大气粗,而是他们能文能武,治国安邦的才俊辈出,什么豪宅、良田、金银珠宝都是虚的,人才,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个道理人家早就明白了。

    然而怎样培养人才,毫无疑问,肯定是传道授业解惑,尽管世家大族之中,肯定有些歪瓜劣枣的纨绔子弟,但是人家基数大,子弟众多,谁便哪家出了个才俊,就足以支撑一房一脉不倒,鼎盛几十年,现在却有人站出来,准备动摇家族传承的根基,他们心里怎能不急。

    不过,郑仁基好像有些迟钝,没有察觉众人的心思,居然点头说道:“孔司业是圣人的后裔,主持此事,再恰当不过了。”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抱期待

    郑府发生的事情,与韩瑞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回到家中,平常自若,没有留下什么芥蒂,毕竟站在的高度不同,韩瑞对于所谓的世家大族,没有多少敬畏,更多的是漠视。

    韩瑞有这个自信,如果给他机会,毫无顾忌的做任何事情,二三十年时间,未必不能建立个传承几百年的名门士族出来,也不比所谓的山东五姓,关陇贵族差多少,之前是害怕没有自保的能力,如同三岁小儿,拿着赤金在闹市行走,惹来祸事。

    不过现在,应该……可以了吧。

    韩瑞也不怎么确定,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不管承不承认,反正郑家女婿的招牌,应该能称得上是立业之本,其次就是与朝中权贵的关系了,谈不上亲密无间,但是起码有所交往,至少能让一些人心存顾虑。

    最后,自然是太子李承乾,韩瑞沉吟,心中有些温暖,他对待自己却是赤诚以待,有什么事情,自己开口了,他应该会出手帮忙的,不过李承乾的身份特殊,没有必要的话,肯定不好去烦劳人家。

    古人常说,先成家,后立业,这是自然之理,现在优势有了,该经营什么产业,怎么发展经营,也是要仔细斟酌考虑才行。

    “夫君,是在为刚才的事情生气么?”秀首轻挨在韩瑞的肩膀,郑淖约美丽眼眸掠过一抹气恼之色,对于叔伯兄弟的行径,心中不满之极,好心前去告别,他们的反应却那么冷淡,真应该听从阿娘的建议,不辞而别。

    “什么?”韩瑞恍然惊醒,迷糊道:“什么事情呀?”

    郑淖约抬起头来,仔细打量韩瑞,确认他没有在意此事之后,心里松了口气,甜蜜而温柔笑了,轻轻蜷伏在他的怀中,悄然闭上的美眸,再次告诉自己,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误。

    有点儿莫明其妙,不过女人的心思,一向很难猜测,韩瑞也没有揣摩的意思,反而觉得这种给人依恋的感觉不错,暂时放下了思绪,轻搂妻子,享受这种无声的温情。

    过了片刻,马车回到家中,也差不多是申时末刻,宅院前的小路,已经清除了积雪,古朴的青石阶梯却有几分平滑,两人携手并肩而上,进了院门,郑淖约兴致勃勃,扬言要到厨房给韩瑞亲手烹制晚膳。

    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难道是崔氏的吩咐?韩瑞暗暗嘀咕,好言劝了几句,夸大了油烟对于女人皮肤的伤害,郑淖约果然迟疑起来,美眸闪动了下,居然没有改变主意。

    最终,见到郑淖约心意已决,韩瑞也没有继续劝止,只是笑道:“可以去,不过想烹制什么菜肴,你自己在旁边指点,吩咐庖丁动手即可,免得伤了自己。”

    郑淖约点头答应,随之兴冲冲似的,带着流萤、画屏直奔厨房而去,看她们的模样,不像是准备做菜,而是参加什么聚会。

    “让厨房多留份食材,以备不时之需。”

    韩瑞悄悄地吩咐下去,显然是对郑淖约没有多少信心,仆役也深以为然,为了晚上不饿肚子,连忙拔腿快跑,抢在郑淖约之前抵达厨房。

    “唉,晦叔,晚膳时候,若是觉得滋味不对,就忍耐下吧。”韩瑞叹气,轻声说道:“让她玩闹片刻,夜里我再劝她。”

    韩晦走来,捋须而笑道:“郎君,你也太武断了吧,焉知少夫人厨艺不行,或许精湛异常也说不定。”

    “你觉得有可能吗?”韩瑞笑道,琴棋书画之类的高雅艺术,韩瑞已经领教过了,郑淖约的确出众不凡,但是厨艺,连他这样的小地主,也没有几次下厨的机会,更加不用说郑淖约这样出身娇贵的女子了,或许现在是她初次踏进厨房。

    然而,尽管表面没有在意,韩瑞心里也蛮感动的,毕竟这是郑淖约的心意,决定待会不管菜肴做成什么模样,能解决就尽量解决,哪怕食物中毒也在所不惜,韩瑞一脸的悲壮,考虑着是不是请个医生在家里坐镇比较妥当。

    同时,韩晦考虑了片刻,轻轻讪笑,识趣转移话题道:“郎君,回门探亲,怎么这般早就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们在郑家过夜呢。”

    “郑家来客人了。”韩瑞说道。

    注意到韩瑞表情似乎有点儿不自然,韩晦皱眉道:“什么客人,居然比女儿女婿回门探亲更加重要?”

    “岳父和岳母的同族兄弟、子侄。”韩瑞说道:“联袂而来,好像有什么重要事情,要与岳父商量,我们也不好打扰,反正两家距离这么近,什么时候拜访都行,就先回来了。”

    以韩晦的阅历,自然可以看出,韩瑞话里有几分言不由衷,却没有追问的意思,只是淡淡笑道:“五姓七家,名门贵族,郎君的岳父,也算是脾姓比较随和的……”

    韩瑞微笑了下,也明白韩晦的意思,看来郑仁基的随和只是特例,心高气傲才是世家大族子弟的本姓,不过人家也有高傲的资本,自从北魏孝文帝对天下姓氏进行排名,确立尊贱之后,山东士族就成了天下最显赫的高门。

    相传,排定姓氏之时,陇西李氏得到消息,担心不在其中,连忙乘驼星夜赴洛阳,但是到达之时,排名已定,没有陇西李氏,韩瑞猜测,也许这就是山东士族轻视李唐皇室的原因吧,不是一个级别的,自然没有多少尊崇的心理。

    不过现在,建唐功勋的关陇贵族的权势,才是最为显赫的,虽然李世民还没有刻意压制,但是纵观朝廷重臣,出身山东士族的没有几个,可见他们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确切的说,朝廷强盛的时候,掌控天下全局的肯定是皇帝朝臣,不关什么贵族集团的事情。

    来年就要举行科举,韩瑞心里腹诽鄙视,暗暗推测,这种时候,崔郑两姓的族人,眼巴巴的跑来长安,不是疏通求官,就是行卷备考。

    不过,这些事情与自己无关,韩瑞也没有理会的打算,与韩晦聊了片刻,跑去钱绪那里,告诉他们晚膳可能有异常情况,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又走去厨房,想要亲眼目睹,郑淖约她们把厨房糟蹋起什么模样了,这也是其次,就怕她们玩闹尽兴,不小心伤了自己。

    可惜,才到厨房门口,就给发现了,在郑淖约娇嗔推按下,韩瑞只得败下阵来,乖乖的返回书房,至少厨房没有乌烟瘴气的迹象,也让他稍微有些放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314 26315 26316 26317 26318 26319 26320 26321 26322 26323 26324 26325 26326 26327 26328 26329 26330 26331 26332 26333 26334 26335 26336 26337 26338 26339 26340 26341 26342 26343 26344 26345 26346 26347 26348 26349 26350 26351 26352 26353 26354 26355 26356 26357 26358 26359 26360 26361 26362 26363 26364 26365 26366 26367 26368 26369 26370 26371 26372 26373 26374 26375 26376 26377 26378 26379 26380 26381 26382 26383 26384 26385 26386 26387 26388 26389 26390 26391 26392 26393 26394 26395 26396 26397 26398 26399 26400 26401 26402 26403 26404 26405 26406 26407 26408 26409 26410 26411 26412 2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