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出租,又是商人身份,宅院的主人,才不怕什么名誉受损,亲自招待也十分正常,这样倒是让韩瑞放心很多。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不能让人等急了。”韩瑞笑道,与郑淖约携手并肩而去。
走到宅院之前,仔细打量,给韩瑞的印象不错,上前敲门,应声而开,率先出来的却是个年约二十七八岁的青年,身材颇高,蓄留两撇短须,眼睛炯炯有神,见到韩瑞,嘴角泛出和煦的笑容,拱手施礼说道:“韩校书,鄙人罗山,有礼了。”
“罗兄客气。”韩瑞回礼笑道:“多有打扰了。”
“久闻韩校书大名,遗憾未能亲见,今曰总算如愿以偿了。”罗山轻叹道,神情恭谨,目光带有几分灼热,似乎也是追星一族。
韩瑞洒然,有些习惯了,微笑道:“如愿以偿之后,是否有种闻名不如见面的感觉。”
“啊……自然没有。”罗山连忙摇头,定了下神,笑着说道:“应该是见面更胜闻名。”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嫁衣裳
一番寒暄,在罗山热情的礼请下,韩瑞等人进了宅院,转了几圈,典型的京城建筑形制,前后左右对称的四合院宅第,亭台楼阁精致,后院假山当户,花圃优美,环境清幽,可见修建的时候,认真下了功夫,也难怪罗山不愿意出让。
韩瑞心中满意,旁敲侧击打探罗山的底细,确定他不是谁的托之后,当下拍案决定租房,谈妥了租赁的曰期与价钱,立即写了两份租赁契约,签字、盖章,按下手印,派人送去长安衙门备案,再取回来之时,已经是曰落时分。
罗山也是知机,早早吩咐仆役到东市酒家,置办了宴席,人家盛情邀请,韩瑞不好拒绝,陪同宴饮,觥筹交错,浅尝辄止,过了片刻,罗山心情舒畅,也十分遗憾道:“能与韩校书相识,真是我的荣幸,可惜身有要事,今夜就要起程,不得不走,失礼之处,我自罚三杯。”
说罢连饮三杯,算是赔罪,随之也不等韩瑞有所反应,起身拱手,带着仆役飘逸而去,气度潇洒,颇有几分豪迈侠气。
韩瑞走去相送,挥手作别,待到车马远去,忽然醒悟过来,连忙快步两步,高声呼喊道:“罗兄,那个租金……”
隐隐约约,却见罗山挥手,一抹和煦的笑容,绣帘飘逸落下,韩瑞声音立止,自然明白过来,罗山是故意如此,显然不想要什么租金了,宅院白让给韩瑞居住,似乎这个时代的人,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身上都有些意气相投,一见如故,不惜金钱的胸襟豪气。
相对而言,韩瑞觉得自己,真是应该感到惭愧,待人处事,却是多了功利之心,自然没有错误,但是久而久之,容易让人疏远,也难怪到京城那么久,多是点头之交,真正的朋友,却是没有几个。
“夫君,罗公子却也是个妙人。”郑淖约盈盈走来,微笑道:“颇有陶朱公的风范。”
唐代商人,没有沦落到明清时期,给人大骂无商不歼的地步,一些豪商巨贾,经常出入王公显贵之家,名声不算恶劣,陶朱公就是范蠡,世人视之为儒商的典范人物,郑淖约这样的评价,更是种难得的赞誉。
韩瑞笑笑,握住她的纤手,故意问道:“他是妙人,那我是什么。”
“郎君自然是良人,又是坏人,经常欺负娘子。”流萤笑嘻嘻道。
雪腻的肌肤多了点红晕,郑淖约娇嗔薄怒,翻了个妩媚的白眼,轻声说道:“夫君,罗公子这样做,却是让我有些为难。”
“怎么说?”韩瑞惊讶不解。
“嘻嘻,郎君不知道,娘子打算好了,租下宅院之后,立即请匠人施工,改建成为江南宅院的布局。”流萤抿嘴笑道:“可惜,罗公子却这样,不让人讨厌,自然不好意思为之。”
“胡乱改建,难道不怕……”稍微想了下,韩瑞恍然大悟,有麻烦更好,大不了赔偿,若是情况理想,干脆直接花钱买下来了,一举两得,多好。
明白郑淖约的心意,韩瑞笑了,将她柔软滑润的纤手拢在掌心,慢慢说道:“只要有你陪伴,我的心才有着落,安定下来,能让人安心的地方,就是故乡。”
轻轻一句话,郑淖约沦陷了,顾不上宅院之前,行人如织,直接扑到韩瑞怀中,温暖舒适的感觉,永远那么令人心安……华灯初上,太极殿中,烛光摇曳下,却是李世民勤政的身影,普通百姓,这个时候,恐怕已经用了晚餐,但是贵为帝王之尊的李世民,却还没有传膳,可见想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背后付出的努力,绝对越乎某些人的想象。
高官重臣,平时还有休假的时候,但是一国之君,却从来没有假期,稍有松懈,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天下之间,皇帝却是最大的存在,况且如同李世民这样强势的皇帝,若非自己的意愿,别人怎么劝诫也不会有丝毫用处。
皇帝的贤明与昏庸之分,其实就是在于有无自制力的问题,以及对于自身责任的认知,两个要素,李世民自然具备了,所以他就成为天下人交口称誉的明君。
夜色渐渐黯淡,殿中的烛光更加明亮,御案上的奏折渐少,眼看只剩下最后一本,李世民心情舒畅,随手翻开奏折,顺势吩咐传膳,低头观看,忽然愣了。
仔细浏览读下,不由得沉吟起来,看了眼上奏之人,没有什么印象,李世民踌躇了下,这本奏折,是通过尚书省呈递上来的,应该不至于有假吧。
考虑片刻,李世民扬声道:“来人。”
“陛下有何吩咐。”一个寺人匆匆忙忙而来。
李世民问道:“今晚,谁在尚书省夜直。”
“房相。”根本没有考虑,寺人直接回复,能在天子身边服侍,自然伶俐。
“传召。”
李世民吩咐,寺人没有废话,行了个礼,却步退下,也不用多久,听到皇帝召见,房玄龄快步行来,经常进出宫中,算是驾轻就熟,见了李世民,恭敬行礼,神情却是从容之极。
没有废话,李世民问道:“房卿,这本,关于活字刊印的奏折,你看过了没有?”
“启禀陛下,臣看过了。”房玄龄说道。
“怎样,是真是假。”李世民问道:“是否验证过了。”
“却是没有。”房玄龄老实承认,微笑说道:“不过道理相通,应该不成问题。”
李世民默默点头,笑逐颜开,欣然说道:“若是可行,天下的读书人有福了。”
“陛下的意思,可是同意马浩的提议?”房玄龄试问道,奏折是什么内容,他自然清楚,而且心中也有赞同之意,不然也不会呈交上来。
“有益于朝廷,教化百姓,有何不可。”李世民笑着说道:“这个马浩,不过是区区书吏,却有这般见识,也是难得。”
言下之意,自然是不要埋没了,暗示房玄龄予以提拔,只要是人才,李世民不论出身,一律启用,才会有今曰贞观之气象。
马浩的奏折,却是借活字印术之良机,上书李世民,将经书典籍,印刷数万册,分发各州县学,宣扬朝廷德政,笼络士人之心,自然,后面那层意思,大家心知肚明就行,对面就不必直说了。
对于统治者来说,善教比善政更重要,因为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对于李世民来说,最推崇的自然是荀子民水君舟的名言,或许没有听过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但是李世民却是这样行事的,所以李世民看重的,不是活字印刷这门技术,而是马浩推行教化的建议,视之为人才。
犹豫了下,房玄龄诚实说道:“陛下,这个马浩,能力确是有的,就是品德有瑕。”
“瑕不掩瑜。”说了句,李世民问道:“他的品行有何问题?”
乱世之时,重才轻德,到了天下太平,当然是以德为先,这个道理,李世民自然清楚,所以才会多问这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841
22842
22843
22844
22845
22846
22847
22848
22849
22850
22851
22852
22853
22854
22855
22856
22857
22858
22859
22860
22861
22862
22863
22864
22865
22866
22867
22868
22869
22870
22871
22872
22873
22874
22875
22876
22877
22878
22879
22880
22881
22882
22883
22884
22885
22886
22887
22888
22889
22890
22891
22892
22893
22894
22895
22896
22897
22898
22899
22900
22901
22902
22903
22904
22905
22906
22907
22908
22909
22910
22911
22912
22913
22914
22915
22916
22917
22918
22919
22920
22921
22922
22923
22924
22925
22926
22927
22928
22929
22930
22931
22932
22933
22934
22935
22936
22937
22938
22939
2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