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卫汝贵地话。叶志超松了一口大气儿,还未曾搭话,就看见门外一员将领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正是扼守汉城左翼的左宝贵。右翼是已经败了的聂士成。
左宝贵满身都是泥点,看来是飞马回来的:“大帅,这是什么将令?让我们全军收缩?节节抵抗,才保得住汉城!还有,要向中堂飞章求援!为什么还说咱们在牙山打胜了?”
朝廷往来电谕,叶志超都转报给了朝鲜淮军诸镇,官场的规矩,就是瞒上不瞒下。看着左宝贵回来兴师问罪,叶志超深吸一口气本来想发火,最后还是放软了声调。
“冠廷。我这也是为咱们在朝鲜两万五千淮军子弟着想啊!朝廷已经决意要打,要是我们这边败绩传出,沮了国内士气不说,中堂也会觉得朝鲜事已不可为,只会忙着在国内筹防,再不会派北洋水师掩护补给船队给我们输送物资的!没有物资,我们还拿什么来打仗?后路断绝。还有几个兵能有精神放枪?只有这样说,中堂才会源源不断的接济咱们……冠廷,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左宝贵大声喘着粗气,捏着拳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当兵地最怕断了后路,叶志超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作为淮军另一系的将领,也在官场沉浮了这么多年,叶志超的本意谁还能不明白?
有了水师掩护,物资输送,他才有了一条退路,这捷报也能暂时保住他的顶子。等到全局烂地时候儿。怕也是法不责众了,他怎么也能蒙混过关…………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他左宝贵,加上聂士成的败军,也不过才有五六千人,朝鲜大局,还是要靠叶志超支撑!他左宝贵可包打不了!。
到了最后,左宝贵只有长
大气,大声道:“军门,在我部撤除阵地的时候儿,日军侦骑哨探出现,看规模,至少掩护的是一支五六千的人大部队,询问逃难下来的朝鲜百姓,他们还有骡子拉着的大炮,现在左翼出现五六千人,右翼出现五六千人,已经对汉城形成了合围态势,如何打,请军门示下…………咱们不打,只有给鬼子撵着跑,朝廷也饶不了咱们!”
叶志超眉毛一挑:“本帅誓与汉城共存亡!冠廷,调你回来,就是要厚集兵力,以固汉城,你的兵力比较单,留城守备。而我的盛军兵力较厚,出去依城野战,有辅有靠,才能保住汉城要地么!汉城城内之事,一以委君。”
左宝贵左右看看叶志超辕门的仓皇景象,还没有说话,叶志超已经朝北拱手:“这个计划,已经上报给中堂和朝廷,得到电谕许可,冠廷,这是军令,你还想违抗么?”
左宝贵仰天一叹,打千下来:“标下尊令。”
叶志超展颜一笑,很是欣慰地模样儿:“你先去安顿队伍,回头就和达三交接一下防务,日军逼迫日紧,我必须马上将盛军拉出去布防…………还有什么疑问?”
左宝贵只是点了点头,抱拳就大步走了出去。卫汝贵想跟着,却被叶志超叫住。
“达三,就按照我们的计议,入夜即撤防!一切轻装,只带械弹,直奔平壤!那里靠着大同江口,北洋水师那帮海耗子在中堂严令下,那里还敢过来,从那里我们就可以上船回国!看看能不能顺便解决徐一凡…………只要能把这一万几千盛军拉回去,再除掉中堂这个心腹大患……天大的罪过,中堂也会饶恕咱们!”
卫汝贵听得脸色铁青,却是不住点头:“冠廷和功亭他们…………”
“混!自己都顾不上了,还能想那么多?大清和日本又不是打一辈子的事情,还是咱们自己要紧!”
走出辕门之外的左宝贵,只是仰头看着苍灰色的天空,良久良久,他才慢慢的吐出了一口气儿。他叫过在辕门外守候地自己一个亲兵,低声吩咐道:“去仁川给功亭传信。不管他接到叶军门什么命令,都让他拔营就走,我掩护着他退过汉江,让他去平壤!”
那亲兵点头领命,他是左宝贵本家侄子,看着这位五十七岁的将军,胡子已经半花白了,脸上全是刀砍斧刻一般的皱纹。这个时候看着自己小辈,神色也只剩下了慈祥。
“军门,那您…………”
“中堂教养作育我几十年,这个时候儿。该有人为他卖一条命了…………背对着小日本逃跑,我做不出来。”
“军门……老叔!我和您死在一块儿!”
左宝贵一巴掌拍在他头上:“自己去挣扎一条命!老子已经吃了几十年饷,该还了!你能活着,就脱了这身虎皮,别再当兵!”
~
朝鲜,江原道原州府。
低矮的朝鲜府尊官邸,这个时候已经升起了高高飘扬地旭日旗帜。
小小地府城,只有一条街道,这个时候街道上面行进的只有大队大队的日军,骡马挽曳着日本自造的青铜山野跑。隆隆的在街头而过,在地上碾出了深深的两道沟。从军官到士兵,都走得满头大汗,但是丝毫没有停步。乌黑地队伍,从城地这头一直延伸到了那头,没有止境仿佛。
整个原州城,仿佛只剩下了他们。穿着白色衣服的朝鲜百姓。只要还没跑脱的,就已经被集中到了几个大建筑当中,门口都派了卫兵警戒。
山县有朋大将,也是一身戎装,站在城外道左的一处高地上。举着望远镜向北方眺望,身边陪伴地是背着图囊的参谋军官,不时有传骑经过,大声回报,参谋们就在图上写写画画,将及时的情报标注上去。
日军的行动。丝毫没有耽搁。在三天前,第五师团余部以第十旅团为基干组成朔宁支队,除少部继续掩护釜山基地之外,大部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紧接着就是第一军司令长官山县有朋大将带着司令部上陆,丝毫没有停留,立即驱使物资储备不足,特别是粮食只有随身干粮的支队立即沿着昌原,大丘,忠州,原州一线,直扑汉城西翼,和东翼先期出发,并且和聂士成已经在牙山交战的大岛支队配合作战!
在他身后,还有更多的日军部队在源源上陆,器件发生的日本对清正式宣战,清对日本正式宣战,都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脚步,一切都是早已计划好,只等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个参谋接到最新情报,大声地向山县有朋回报:“阁下,先头部队已经和清**队发生接触,在杨平一线,清国陆军稍稍抵抗之后,已经向汉城收缩后退,据查是清国陆军左宝贵部……现在先头部队已经在杨平占领阵地,等待大军到来!”
山县有朋并没有穿大将礼服,也自己背着干粮袋,比士兵少扛一条步枪,只多了一根木棍用来借助行军。一路过来,大将的坐骑也和所有军官坐骑一样,用来驮运一切能搞到的粮食,还有弹药,日军上下,都是以急行军速度步行前进。这么辛苦艰难的路程,太阳又毒,山县有朋却精神出奇的健旺,一点也看不出五十六岁了。他冷冷一笑,说不出来的刚自傲:“支那军队不堪一击!传令,加快行军速度,本军要再最短时间内,克复汉城,将朝鲜李王掌握手中,顺便扫平在朝支那军队!”
“他们,已经用事实证明,不是我大日本帝国精勇陆军的对手!”。
------------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三十三章 奔流(下)
绪二十年七月下旬,一直到八月上旬的时日之内。
大清政府一份份的电谕发出来,直隶,东北各将军,山东,江南各沿海省份筹防,南洋水师北调,各省协饷北洋。每一份电谕都是煌煌大诏,小小日本,如鼠负穴,不当大清天兵之一扫。邸报传抄,满是这样乐观的文字,朝野清流,如疯似狂。
大清时逢末世,有识之士都在苦闷中寻找出路,这种思潮,就有如长江大河一般在这三千年未逢之大变局中浩浩奔流!
流传数千年的微词大义,在西方整个体系的领先优势面前,已经证明了不适合这个丛林时代。接着就是自强和洋务运动,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现在也露出了窘迫的状态,让人觉得,单单是这样,似乎也救不了这个国家。
在一片绝望和浮躁当中,已经有了小小的声音,认为要缔造近代化民族国家,才能参与世界的竞争。可是这种大逆不道的论调,也只是在地下浮动。占这个世道主流的声音,还是要振君权!以为皇上将权操起,大加振作,未必没有刷新的机会。放在眼前的,不就是有普鲁士和日本现成的例子在这里么?整个中国没有一个主心骨,到处自行为食,将本来微薄的国力更分散虚耗…………也许权操于上,就是一条出路?
现在局势已经明显,慈禧在对外事务上面,就是彻底无能。本来她也就是一个善于阴微权术的女人而已,要她有多么开阔地战略格局,那是要求母猪会爬树。面临真刀明枪的血火烧上门…………她也只有暂退一步。
光绪圣主已经破天荒的走到了台前,有一大批乐观的电谕,不知道有没有的圣心决断之后的举措,来支撑起了这一场战事!这一切,怎么能不让这些忧心国事的人欢呼,认为国家气力使在一处,圣君掌舵。岂有不可胜之势?
日本只是小患,而圣君当道,才是关注国势气运的大势!
北京内外,帝党一片疯狂。
当然在光绪的一系列电谕之下。回应也如所料地不尽如人意。南洋大臣先回电,说南洋已有四船配合北洋水师作战,实力已为不单,其他南洋师船。或旧或慢,并无配合之效。如果朝廷一定要南洋抽调师船请北洋派船到南洋来接应北上。
筹防事宜,各省都在做,并且以此为借口大肆报销。各省所设开支厘金的善后局,这些日子本来应该报解上去的银子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并且以此为借口,说筹防本省吃重。无力协饷北洋。而李中堂也不在乎他们那点小钱。纷纷要求免调。
可是连四川省都要筹海防,开支了五百多万厘金款项。就实在有点开玩笑了。
光绪和帝党也不在意,还沉浸在初掌大权地激动当中。等这次战事胜利了,光绪地位稳固,如日中天,再一个个收拾这些不听话的督抚!反正现在最大的实力派李鸿章已经被顶在了前面,为了自己的势力计,他不可能不卖力作战,现在朝鲜也是一片捷报而来。日军嚣张已极,虽然负出惨重伤亡,仍然在节节进逼,估计也是回光返照,风雨虽狂却不能持久。淮军所部先战牙山,再战汉城,节节恃险杀伤日军,前后合击不下数万员名,且有日军有名上将在内。局势既然如此一片大好,还有什么好担忧地?
光绪一边电谕褒奖有功诸将,连李鸿章都得了彩头倒是有几个不开眼的人上折子,说怎么越打越向南边了?既然如此大胜,应该向北犁亭扫穴,在釜山将日军赶下海的…………为什么要步步南退?一向行事操切的光绪,这次连部议都不等了,这几个不大不小地官儿,夺职的夺职,流放的流放,甚至有一个特别不开眼地,为了镇慑计,再拉了一点其他贪赃枉法地罪名,当即弃市!
光绪从来没有掌过这么多地权力,可以这样乾纲独断,使用权力上就少了一些更慎重的手段,他这样做地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杀鸡给猴看,让举国都知道他的力量,让李鸿章更加镇慑而卖力作战,他只要好消息,而不要坏消息,他不要这难得到手的权力又飞走出去!
大清末世以来,已经很久没有以言罪人,顶天就是流放军台甚至连军台其实也不用去,交点银子就有千百种理由留下来,等着以后一保就可以开复。大清这个时候更多靠的是平衡而不是镇慑,光绪此举一出,果然天下震惊!对着一群如颠似狂的帝党,没人想在这个时候触眉头除了顶在一线无路可退的李鸿章,其他有力人物都消极了起来,打赢了又不是他们的功绩,反而帝党这些家伙掌权了,他们更有得罪受…………帝党上下却不见于此,正享受着他们难得的狂醉时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863
28864
28865
28866
28867
28868
28869
28870
28871
28872
28873
28874
28875
28876
28877
28878
28879
28880
28881
28882
28883
28884
28885
28886
28887
28888
28889
28890
28891
28892
28893
28894
28895
28896
28897
28898
28899
28900
28901
28902
28903
28904
28905
28906
28907
28908
28909
28910
28911
28912
28913
28914
28915
28916
28917
28918
28919
28920
28921
28922
28923
28924
28925
28926
28927
28928
28929
28930
28931
28932
28933
28934
28935
28936
28937
28938
28939
28940
28941
28942
28943
28944
28945
28946
28947
28948
28949
28950
28951
28952
28953
28954
28955
28956
28957
28958
28959
28960
28961
2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