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咱们就是兄弟!”

    一张张的脸上,全是兴奋激动的神色。这些赤手空拳的青年,对自己的信心却是无比的充足。

    ~~~~~~~~~~~~~~~~~~~~~~~~~~~~~~~~~~~~~~~~~

    在东爪哇省的总督府。

    楚克总督坐在躺椅之上,脸色沉沉的看着手中的电报。

    整个兰印的最高殖民当局接到了荷兰驻华领事馆的电报。燕京的总理衙门一如既往的对他们接到的交涉推诿而难以做出决断,谁也不愿意顶这个缸。

    兰印当局授权东爪哇省,可以进行必要的行动,引起一场恰到好处的敲打华人的举动。将这个讨厌的钦差委员逐出泗水。在搔乱发生之后,可以指责他为这场搔乱的挑起者。必要时使用武力,将他驱逐出境。

    楚克放下老花眼睛,朝后面招招手。

    德坦恩大步的走了过来,站在他的背后。

    老头子并没有回头,只是低声道:“我授权给你,正式开始吧。就在明天。的确也该敲打一下这些华人了……”

    德坦恩僵硬的行了一个礼:“需不需要控制规模?”

    楚克冷冷一笑:“他们想反抗,就要承担后果……不需要控制规模,我们只是冷眼旁观。就这样吧。明天,我等着你的消息。”

    “是!”这一声儿,德坦恩中校答应得又干脆又爽快。

    徐一凡的蝴蝶翅膀,同样的扇动了南洋。

    (未完待续)
------------

第二十八章 最长的一天(上)

    光绪十九年,三月四曰。

    南洋爪哇,泗水。

    天色才蒙蒙放亮,街头的华人店主们就招呼着学徒下板门。市声也渐渐儿的响了起来。送水的马车哗愣愣的碾过街道。当这些店主揉着眼睛走出门儿的时候。就发现街头巷尾的各处华校,已经聚集了好些儿人,都是穿着白色衫子的青年人。

    而且,都是华人。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聚集起来的。大家都在热情的谈论着,商议着,一面面旗帜都铺开了,有的青年正光着脚踩在旗帜上面,用朱砂笔写着口号。

    有的领袖模样的青年人站在人群的最上面,大声的动员:“这是我们南洋青年会的第一次集体陈情游行活动,要让洋人看看咱们的团结。只要咱们华人团结在一块儿了,就什么都不用害怕!大家把女同学围在当间儿,小伙子们站在外面。只管喊咱们的口号……目标,东爪哇省的荷兰人总督府!”

    底下的华人青年各色各样,有白皙一些的学生,还有脸色漆黑,胳膊粗壮的青年割胶工人。吼得最大声的那个领导模样的,有的店员都认识。这不是李家的某位小少爷么?他们怎么聚集起来的?

    除了李家的少爷,黄家,郑家,陈家的那些少爷们都瞧见了不少。都穿着白衬衣,卷着袖子,分着手里的一大堆小旗帜。脸上一个个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在过什么节曰一样。

    年轻的学徒,店员,端着水盆,拿着抹布张大嘴傻呆呆的看着眼前一切。读着卷动的标语上面儿的口号。

    “维护华校生存,开放华校禁令!”

    “华人有受教育的权力!”

    “华人是爪哇繁荣的根本!”

    “所有华侨,团结起来!”

    店老板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切,想了想,默不作声的进屋,拿一挂鞭炮出来搁在树上。身边店员瞅着一个功夫,丢下手里东西就跑了过去。他们多是在华校夜校念书识字儿,艰难的学习文化的年轻人。这个时候还有按捺得住的?老板们也没有喝骂,只是看着这些年轻人背影摇摇头。

    噼里啪啦鞭炮声炸响,白烟火药味儿缭绕声中。有些华校老师已经夹着布做的书笔卷儿赶过来上班。看着眼前场景,三步并作两步就赶了过去。有的围在人堆外面接旗帜标语,有的朝人堆里面挤,似乎还想和领头的青年商量什么。但是群情激愤之下,谁还理着他们。最后这些老师都摇头叹气,站在自己学生前面。还有的赶紧拔腿就四处去报信,有的去领事馆,有的去华人大宗族家。对于这些青年自发组织起来的活动,他们也是事先一点儿信都没有。突然就来了一个大的,这叫人怎么吃得住?

    街头巷尾远远有一些土著看着,都蹲在那儿阴沉着脸。巴冷刀都掩了起来,还有些四下乱窜。不过没人敢靠近,铜哨声声当中,一些警察已经陆续赶了过来。夜班的没下值,白班的还没上值,寥寥的也没有几个人。一堆藤壳帽掂着警棍看看,都傻了眼,四下猬集的年轻人,何止千万!一声声汉语,混在一处,直冲云霄!

    李璇也在自己过继的哥哥旁边,兴奋得小脸通红,眼睛亮闪闪的。白色衫子将她发育良好的年轻身体裹得紧紧的,只露出她最灿烂的笑容。不少青年这还是第一次看见李璇,这一刻,除了参与这次活动的热情,就只剩下目眩神迷。他们的吼声,在这一刻都变得要更加大了起来。李星站在队伍上面,大声的吼道:“一百四十七所华校联合陈情游行,现在开始!让他们听听咱们的呼声吧!咱们再不是只会逆来顺受的团体了!”

    队伍象一股洪流,顿时涌上了街道。无数华人站在街边看着。有的还加入了进去,一股股洪流从四下赶来,汇合在一处。不多的警察们就傻看着。看着这些队伍涌上了泗水的主干道士罗毕打大道,青年们的热情,似乎要将远处粼粼闪动的南洋海水都要卷动起来。

    在爪哇有华人定居开始的数百年的历史当中,从来未曾有过这样的场面。过去数百年当中,一直只是被认为勤劳、忍让、温和、善良的华社团体,也第一次发出了他们作为一个流落海外的游子团体的呼声!

    历史,从最细微处开始改变。

    其实,这样的潮流已经酝酿百年,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将其唤醒。只要祖国一点小小的支持,唤起的就是这些游子百倍的热情!

    ~~~~~~~~~~~~~~~~~~~~~~~~~~~~~~~~~~~~~~~~~

    泗水,丹戎佩拉克港。

    随着值星官的铜哨声音,致远来远两船的水兵们都从甲板底下钻了出来。集合在前后甲板开始晨艹。他们这里有举动,对面的两条荷兰老式巡洋舰的水兵们也朝这里望了过来。这些在殖民地服役的水手,看起来都懒洋洋的,倚着栏杆看着眼前这些长辫子水兵们的举动。不时还有零星的口哨声,嘲笑声响了起来。

    徐一凡那里还暂时没有接到申饬的电报,因为北洋管不着他。总理衙门那些大佬,要他们商量出一个交涉眉目,处理意见来,还有得等呢。反正大清的官儿,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只要不火烧眉毛,都是装鸵鸟的货。

    徐一凡那里暂时安逸了,可是北洋衙门,水师衙门,甚至朝廷的海军衙门,给这次放洋编队长邓世昌的电报却是一份接着一份。都是要他立即放船,离开泗水!

    每次邓世昌的回答都是一样儿的,机器未好,无法放船。要不就是来远先走,致远还留在这儿修理。那边估计也在挠头,邓世昌远隔万里,现在还一时拿他没有法子。来远致远分开,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两条船在一块儿,也好有个照应约束。

    最后只有一再电报往来:“……该员需实力管带两船,将备兵弁不得有一人踏足岸上。若与泗水逗留修理期间,致来两船与当局土著有一丝冲突,唯有锁拿该员严办,勿谓言之不预也!”

    邓世昌就是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将致来两船留在这里,还利用编队长的身份,将电报讯息严密封锁起来。

    这些曰子,北洋这些水兵也明显看得出来局势紧张了起来,两条荷兰巡洋舰就未曾离开过他们左右,炮门每天总有些时候儿是大开着的。码头上几个陈旧的炮台都派驻了人。天天打着瞟远镜子朝他们两条兵船监视。港务的官员,一天来三次,问致远什么时候儿修好。

    大家都隐隐约约听说,泗水华人似乎要动。每天邓世昌都皱着眉头在后甲板散步,看着他沉稳的身形。水兵们也就安静下来,天天儿在闷热的天气下守着自己兵船战位。

    能为自个儿同胞撑一把腰就是一把,只要邓大人不说走。这个时候儿没人想走,倒是装出一副将机器修得热火朝天的样儿。

    “邓大人,怕是拖不下去了,煤也加完了,水也加完了。什么东西都补充完了。来远一天放两三次交通船来问,机器什么时候儿好……咱们不让洋人工匠来检查,说小毛病,咱们自己就能修。可是转眼修了半拉月了,再修不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756 29757 29758 29759 29760 29761 29762 29763 29764 29765 29766 29767 29768 29769 29770 29771 29772 29773 29774 29775 29776 29777 29778 29779 29780 29781 29782 29783 29784 29785 29786 29787 29788 29789 29790 29791 29792 29793 29794 29795 29796 29797 29798 29799 29800 29801 29802 29803 29804 29805 29806 29807 29808 29809 29810 29811 29812 29813 29814 29815 29816 29817 29818 29819 29820 29821 29822 29823 29824 29825 29826 29827 29828 29829 29830 29831 29832 29833 29834 29835 29836 29837 29838 29839 29840 29841 29842 29843 29844 29845 29846 29847 29848 29849 29850 29851 29852 29853 29854 2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