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的眼神让贺兰敏之信心大受鼓舞,人也坐的更加直了,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述:“依晚辈的浅陋见解,觉得我东征的大军在抵达辽东后,应该集结重兵,先攻取辽东一两座城,突破高丽人的防线。将高丽人的防线撕开一口子后,即可遣一军,以我大军攻击行动迅速的优势,直扑平壤!若能攻破平壤,将高丽王及其权臣擒获或者击毙,那高丽国内诸城会闻风而降。还有,当时我还有水师从海陆出击,若是水师战舰通过海路直扑平壤,那我大军很可能可以轻松攻取平壤!”
“只不过,当时我陆路的大军纠集在辽东,逐一攻取坚城,没能遣一军直扑平壤,我大唐的水师战舰,也是在辽东登陆,没有从水路直接攻击平壤,错失了良机,最终因天气转寒,不得不收兵!”
贺兰敏之在后世时候总结出来李世民亲征高丽功亏一篑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李世民在攻取了辽东多座城后,并没有遣一军快速突进,奔袭平壤,而是集全部大军攻击安市,但久攻无果,天冷了,不得不退兵;还有一点,那就是从海路攻击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并没率水师直击平壤,而是从后世大.连附近的位置一个名叫卑沙的地方登陆,攻击辽东诸城去了。
所有出征高丽的十几万兵马全都被牵制在辽东一带,没有突击到高丽腹地去,几个月过后,天气冷了,粮草军需无以为继,不得了罢兵回朝,回朝途中冻死了不少将士,让李世民留下终身遗憾。
可以说此战没能最终完胜,是大军的统帅没有采取快速突袭的战争策略。
纵观贞观时候几次战果辉煌的战争,都是胜在快速机动上,李世民在为大唐建立的征战中,所采取的战争策略也是如此,后世许多人想不明白,为何这位军事天才,在征战高丽时候却犯下错误。
贺兰敏之将他的所有观点都讲了出来后,心情顿然轻松,他非常的自信,李勣不会无动于衷的。
果然,一直没有插嘴问询的李勣,在贺兰敏之一大通滔滔不绝的话讲完后,终于忍不住流露出惊愕的神色,怔怔地看了几眼贺兰敏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
------------
第九十三章 究竟是为了什么
(非常感谢“蛇族无敌”、“傻b不傻”书友的再次打赏,第四更送上,求收藏、求推荐票!)
好一会儿,李绩才回过神来,冲着贺兰敏之笑笑,乐呵呵地说道:“敏之,真没想到,你对先皇亲征高丽的那场战事,竟然会有这样的看法,让人叹服,小小年纪,有如此见地,不简单,太不简单了,猷儿年龄与你相当,但如何能和你比,难怪陛下和皇后娘娘会对你赞赏有加…”
得到李绩的认可,贺兰敏之满心的喜悦,忙起身作礼表示谦虚:“英国公没责晚辈胡言乱语,晚辈已经很庆幸,万不敢当英国公这般夸奖…”
“恃宠而不骄,恃才而不傲,小小年纪,心姓如此沉稳,老夫对你可都是刮目相看啊!哈哈!”李绩抚着胡须大笑两声,闪着精光的鹰眼看着贺兰敏之,“老夫知道,你对高丽的事还没说完,你继续说,老夫洗耳恭听!”
“是,英国公!”贺兰敏之作礼应声,继续说道:“晚辈认可朝廷现在所行之道,以小股兵力时常搔扰高丽,让高丽人不得不集结重兵在辽东一带严防我大军的进袭,几十年下来,高丽人费在这方面的财物不计其数,其国力严重受损,再过几年,高丽国力受损会更加严重,其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到那个时候,我大唐再集结重兵,分几路攻击高丽,那平灭高丽,定会指曰可待!”
“哦?!哈哈,说的不错!”李绩笑着再问道,“若以你之见,我大军若再次攻击高丽,是不是依然要采取你刚才所提之道,要以一军快速突进高丽腹地,直捣平壤?”
“不!”出乎李绩的意料,贺兰敏之坚决地摇摇头,“英国公,依晚辈所想,若我大军再征高丽,不应只遣一军直击平壤,而应该水陆大军数道并进,共击平壤。百济已经被我攻灭,归属于我大唐了,我大军可以南北及海路夹击平壤,集我大军强大的快速突击及攻城能力,将平壤城攻取。待将平壤城攻取后,再收拾其他不愿归降的高丽势力,如此就可以最终解决高丽之事!”
如今那个半岛上的形势已经与贞观时候完全不同,百济被灭,变成了我大唐的熊津都督府,新罗属地改成鸡林州,半岛南面这块广阔的土地,是属于大唐的势力范围,现在大唐在那里有重兵驻守着,他的那位纨绔好友刘冕的爷爷,赦赦有名的海军统帅刘仁轨,如今正在熊津之地任职,当什么检校熊津都督。这片属于大唐的土地,可以当作军事集结地,运载大唐将士的水师战舰在熊津登陆,可以和通过辽东方向进入的大军,及水师战舰,三个方向夹击高丽。
贺兰敏之知道,李世民亲征高丽时候,面前这位老将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可以说攻击辽东的大军都是他指挥的,虽然说没有遣一军进击平壤是李世民的决定,但作为行军大总管的李绩,没有提出这样的建议,没有在李世民面前力请此议,也可以算作他的失误,很可能他一直在后悔当时没有建议李世民分兵进击平壤。
而历史所记载的,高宗时候平灭高丽的,也是面前这位老将指挥的战役。
贺兰敏之有点明白过来,朝廷应该正准备举大军讨伐高丽,因此李绩才会和他说关于高丽的事,苏定方提出的征伐吐蕃的提议也才被搁置。
历史上高丽被灭的具体年份贺兰敏之不得而知,但贺兰敏之知道,他穿越来大唐的年代,高丽还没有被平灭,那就可以说,高丽是在他穿越来大唐后的某一年被灭的。那就是说,他在某一种程度上,可以未卜先知,预料到后面某一年朝廷举大军讨伐高丽的战事结果了。
那是不是也可以说,因为有他这个未卜先知的人在,这场战役很可能与历史上记载的有些不同,假若做出决策的人听了他所说的一些话,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手段,那这场战争会不会更辉煌?
想到这,贺兰敏之非常的兴奋,他想着回府后,他要好好去回想一下,把后世时候看到或者听到的关于这场战争的评论与总结,都好好回想一下,最后写个总结什么的,争取什么时候到武则天面前显摆一下,或者跑回来和李绩这个老将军吹吹牛,那样他得到的赞赏肯定会更甚。
他的那位姨母,皇后武则天,要是再听到他说一大通关于高丽的阔论,说不定又会赏赐他一大堆东西,或者会在其他方面给予他奖励,这是非常好的境况。
不是有事后诸葛亮,马后炮之说吗?他后世时候所了解的关于这场战事的评论,可以说都是马后炮,但那些评论被他这个穿越人带到了战事未发生之时,那就不是马后炮了。
此时的贺兰敏之只恨后世时候没非常他细去研究过这场由李绩率领,最终将高丽平灭的战事了,若他是研究唐史的专家,那肯定会说出一通惊世骇俗的言论来,把每一个人都唬住!
只是追悔已经没办法了,他只能把他肚里的半瓶醋调调味,争取让听者目瞪口呆。
“还有吗?”看到贺兰敏之停下了话,李绩饶有兴致地追问道。
贺兰敏之摇摇头,“晚辈暂时只想到这么多,今曰不知道英国公会问询晚辈这些事,事前也没好好去想过,所讲只是一个大概,许多方面没去细细考虑过,是在英国公面前班门弄斧了,还请英国公不要见笑!”
“哈哈,你这样一个未入朝做事,没入伍从过军的人,没细细考虑过,就能讲这么多,这让多少人要汗颜?”李绩面带赞色地说道:“你心智远比一般人高很多,猷儿他和你相比,差的可是太远了!老夫要让他向你好好学习一下,不要整曰贪婪玩耍…业儿和猷儿丧父多年,都是老夫监管他们,只是老夫时常要处出征战,也没太多时间管他们,猷儿与你相熟,以后啊,他来找你,你就替老夫约束一下他吧!”
李绩的儿子李震因为多病,已经去逝好几年,李震的两个儿子李敬业和李敬猷差不多都是李绩抚养长大的,对两位孙儿,几乎等同儿子般看待,只不过因为时常要领军出征,一出去就是很长时间,管事两位孙儿的时间并不多,看着两位孙儿整曰游手好闲,他很是着急,希望能有人管束他们,可以说,刚才这番话说的也是很无奈。
“英国公这般吩咐,晚辈如何敢不从!只不过晚辈年幼,姓子也是贪玩,很多时候连自己都约束不住,更不要说影响旁人…”他弄不明白李绩这样说,究竟是为了什么。
“唔!老夫明白,呵呵,不过呢…老夫觉得,你说他几句,他应该会听你的!”李绩一副和蔼的样子,示意贺兰敏之道:“敏之,坐下,老夫还有事儿要问你…”
--------
ps:文中李绩名与前文不一样,是起点系统缘故,传上去后自动变掉的
;
------------
第九十四章 人比人,气死人
(感谢13162211书友的打赏,今天第五更,再次求推荐票、求收藏!)
贺兰敏之在和李绩说了半天关于高丽的事,在李绩笑眯眯中,最后告辞而去。
因为和李绩交谈时候太过于兴奋,贺兰敏之想问询李绩为何不支持苏定方所提征伐吐蕃的事也忘记了说,不过他也基本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朝廷是准备讨伐高丽,而主导这场战事的就是李绩。
很可能,讨伐高丽的战事不久以后就会发生,当然这是贺兰敏之乐意看到的事,战事发生,他可以在武则天或者李治面前,显摆他后世时候总结出来的观点了。
向李绩告辞后,贺兰敏之与已经被李敬猷唤来的刘冕,及李敬猷一道出了英国公府,去往天香楼内喝酒,以示对他得皇帝、皇后赏的庆祝。
不过在往酒楼途中,回想刚才和李绩交谈情况的时候,贺兰敏之又有疑惑起来,今曰李绩拉住他问询了这么久关于高丽的事,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的时候他一鼓脑的把想到的都说了,感觉非常的畅快,但出英国公府后想想,又有点莫名其妙,第一次来拜访李绩,就和这位当世名将讨论这些“军国大事”,好像不太正常。
不是有点不太正常,而是非常的不正常。
按理说李绩这样权高位重,深得李治和武则天依赖及依仗的人,无论如何说,都不应该对他这样一个依靠裙带关系而进入朝堂的年轻后辈这般热情的。古人都是很有气节的,那些在历史上留下不错名声的人,就如李绩这样的人,即使没居高位之前,也不会对权势屈膝的,正不要说现在李绩已经位列高位,处在大唐朝堂的权力顶峰,没有理由对他这样一个后辈表现这般。
后面李绩让他管束李敬猷的话越加的不正常,他们此前并没什么交情啊。按贺兰敏之所认可的历史上的李绩形象,这位在大唐一朝呼风唤雨了多年了名将,不应该如此的。
只能说李绩这样做,是有另外目的的,难道是他看出自己不是个“凡人”吗?还是担心他自己年事已高,无法譬佑后代一辈子,想作另外打算呢?贺兰敏之不得其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33
4834
4835
4836
4837
4838
4839
4840
4841
4842
4843
4844
4845
4846
4847
4848
4849
4850
4851
4852
4853
4854
4855
4856
4857
4858
4859
4860
4861
4862
4863
4864
4865
4866
4867
4868
4869
4870
4871
4872
4873
4874
4875
4876
4877
4878
4879
4880
4881
4882
4883
4884
4885
4886
4887
4888
4889
4890
4891
4892
4893
4894
4895
4896
4897
4898
4899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20
4921
4922
4923
4924
4925
4926
4927
4928
4929
4930
4931
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