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叠文稿样的东西,在面前案上铺了开来。贺兰敏之一看,头马上大了起来,这可是写满字的厚厚一叠文稿啊,上面的字还很小,全部读下来要费不少脑筋的。
贺兰敏之此前并不讨厌读书,但在主领编撰了《三十国春秋》后,几乎到了看到书稿就头痛的地步,为了编撰史书时候不出差错,他查阅的资料典籍非常的多,一年多下来他对翻书都有点恐惧了,看到裴行俭掏出一大叠的文稿,有种本能想逃的冲动。
不过贺兰敏之知道,这可是自己恩师苏定方的多年心血,要是以后他们入青海与吐蕃人作战,这些资料非常有用,因此硬着头皮开始翻看。
幸好字写的非常工整,应该是裴行俭的手迹,贺兰敏之是知道历史上的裴行俭除了军事政治才能外,书法也非常著名,要是能得裴行俭手稿的赠送,他会非常开心。
“敏之,这是某亲自誊写出来的一份,留给你好好看看,某有不祥的预感,年后吐蕃人一定会大举攻击我边关,一场战事不可避免,我们要及早做出准备,免得到时出差错!”
贺兰敏之听了大喜,裴行俭果然将这份文稿赠送与他,当下马上将所有文稿都揽到自己面前,笑着道:“多谢守约兄提醒,我一定会好好看看,有不明白地方来请教你!”
“敏之,前方传来的军报你都能接触到,你要结合军报传回来的内容,详加分析,做出判断!”
“敏之明白!”
裴行俭笑了笑,再呷口茶后轻声说道:“敏之,要是此战你能率军出征,一定要有好好表现,立下不俗的战功回来,给恩师争光,恩师他老人家可非常期望你用战功来证明自己!”
“我明白了,一定不会让恩师失望,也不会让守约兄失望的!要是青海有战事,我定向陛下和皇后娘娘请命出征!”贺兰敏之说的很豪气!
“那我们就说说青海之事吧!”――
裴行俭预料中的事真的发生了,在青海一带再次遭遇暴雪袭击,牛羊冻饿死无数之际,依靠自己积囤的粮食物资很难过冬的吐蕃人,真的开始大规模的动作,他们在派出人马抢掠附近的牧民外,还大举兵力攻击我边关。
凉州、洮州、鄯州一带俱遭到吐蕃人的大规模进攻,所幸各边关守将未雨绸缪,做好了准备,并有新增的兵员,大雪过后吐蕃人攻击能力也大受影响,攻城能力很差的吐蕃人在丢了一堆的尸体不情愿地后撤外,并没得到任何的便宜。
吐蕃人在冬未尽,天寒地冻之际就对我边关展开规模不小的攻击,是出乎所有人意外的,连预料到这一切的裴行俭也是如此。冰天雪地情况下,是非常不适合用兵的,不要说遭遇强敌情况下伤亡会很大,即使没遇到战斗,在严酷自然环境及恶劣的天气下,非战斗减员也会非常严重。
这样的天气更加不利于攻城,我大唐的边关都是凭借坚城固守,结了冰的城墙很难攀登,吐蕃人在攻击凉州、鄯州、洮州时候,都遭到非常大的伤亡,却没一人能攻到城头上,这就是最好的写照,没有人会料到吐蕃人会在严寒的冬天发动军事攻击的。
看来吐蕃人遭遇的困难真的非常大,论钦陵是迫不急待、狗急跳墙了。
青海一带的紧急军报连续传来,呆在华清宫泡温泉的李治和武则天再也安闲不下去,马上带着一班人马,飞快地赶回长安了。
(未完待续)
------------
第九章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御驾只花了一天时间就赶回了长安。
抵达长安后,刚刚泡了几天温泉,气色恢复的不错的李治和武则天马上在宣政殿召集诸臣,举行紧急朝会,商议青海之事。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被要求到会。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大街上,到处是快马奔跑的大臣及他们的随从,得到命令的金吾卫军士在驱赶着路人,给紧急进宫的官员们让道,有点鸡飞狗跳的感觉。
大臣们很快就召集到殿,诺大的立政殿被挤得满满当当。大多大臣已经知道青海之事,大唐国力正盛之时,青海却一再遭到吐蕃人的侵犯,这次吐蕃人还大举进犯,有点打大唐皇帝和皇后的脸了,也让他们愤愤。所有大臣都看到了御座上皇帝的异常神情,谁也不敢出声喧哗,挤满了人的大殿内除了各人的喘气声外,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李治从御座上站起了身,看着殿下诸臣,非常愤怒地说道:“诸位爱卿,吐蕃人趁青海大雪,举大军攻击我鄯州、凉州、洮州一带,妄图趁我边半懈于守卫之际,攻占我大唐边关,进入我大唐腹地,如此危急情况之时,朕和皇后娘娘想问询诸位爱卿,我大唐要做出如何应对?”
被吐蕃人打扰了泡温泉的兴致,大冬天屁颠颠从华清宫赶回来,李治本就心里窝着一肚子火,再加上边关送来的急报越来越多,吐蕃人的攻势在持续,这让李治更是愤怒。几年前我大唐军队刚刚平定了辽东,慑于我大唐的兵威,安东、安北、安南、安西都很平静,陶醉于四海升平盛景的李治,对于青海之地再起大规模的兵事,边关遭到吐蕃人的攻击是难以容忍的。他在回程的途中,已经召集许多重臣商议过关于如何应对青海的事,和武则天讨论的更多,差不多有了决定,今曰的紧急朝议可以说只是走过场。当殿让众臣们讨论一番,可以起到同仇敌忾的作用,激励士气。
李治话音刚落,侍中兼兵部尚书姜恪站了出来,大声奏道:“陛下,娘娘,吐蕃人不知天高地厚,违反当初签署的止战协议,公然犯我边关,臣觉得万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举兵反击,击败入侵的吐蕃人!臣愿领兵出征!”
青海之事,兼领兵部尚书的姜恪可以说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也知道皇帝与皇后的想法,因此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举兵讨伐吐蕃人,可以起到左右朝会讨论方向的作用。
姜恪退下后,太子左庶子、侍中刘仁轨跟着站了出来,“陛下,娘娘,臣附议!吐蕃人想占领整个青海,他们一直在寻找进攻的机会,此番是想趁冬天来临,我边军孤守各州城,不能相互支持之际,举大军攻击,妄想一举摧毁我青海一带各州,永久占领此地,我大唐万万不能容忍此情况出现,臣以为一定要举大臣讨伐吐蕃人,将其驱出青海,臣也愿领军出征!”
接着吏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也站了出来,支持前面两人的奏议:“陛下,娘娘,臣附议!臣也觉得定要举大军讨伐吐蕃人!”
“吐蕃人觊觎水草丰美的青海多年,一直陈兵数十万图谋之。但我边关守将巧妙应对,吐蕃人终未占得便宜。今番青海遭受大雪灾,吐蕃人难以立足,他们的物资供应无以为继,想趁我边关守军疏于防御之际,举大军攻击,抢夺粮食物资,免得挨冻受饿!吐蕃人是狗急跳墙了,他们的粮食物资供应不足,军心浮动,战力低下,此是痛歼其有生力量的最好时机。吐谷浑之地被吐蕃人占领,我大唐应该且其复国!臣觉得,即使吐蕃人不主动攻击,我大唐也应该发兵讨伐,夺回青海,替吐谷浑复国!臣愿领军出征!”
裴行俭的奏议与前面两人有些不一样,他抬出了替吐谷浑复国的说法。
龙朔三年,吐蕃大军入侵吐谷浑,忙于准备征战高丽的大唐朝廷并没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吐谷浑遭受重创,青海郡王、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及其妻弘化公主带领数千帐吐谷浑百姓逃至凉州,同时派使者往长安请求大唐的救援。但吐蕃人入侵青海并没引起李治和武则天的足够重视,大唐给予吐谷浑的支持力度很小,只令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集六州兵马干涉,但大唐军队与吐蕃人未交上手之际,郑仁泰病逝,军事行动不得不停下来。
后来朝廷令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青海安集大使,联合数州兵马拒吐蕃人进一步深入,但依然没有采取有力的反击措施,驱吐蕃人出青海。只是吐蕃人惧于苏定方的名声和能力,没敢主动进攻我大唐边关,这样吐蕃人就在青海一带与大唐相持了数年,虽然时常有军事冲突,但并未全面开战。
流落到凉州的吐谷浑王慕容曷诺钵不甘心就此亡国,与其妻弘化公主一道,曾数次联名上表大唐朝廷,恳请大唐派大军攻打占据原吐谷浑之地的吐蕃人,帮他们复国,但大唐朝廷一直没给予他们明确的答复。裴行俭此时将此事说出来,就是想让众臣明白,无论吐蕃人进攻我大唐边关与否,我大唐师出都是有名的。吐谷浑的大唐的附属国,靠我大唐的保护,接受大唐朝廷的封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攻打吐谷浑就是攻打我大唐,吐蕃人占领了吐谷浑的领土数年,我大唐未助其复国,已经很说不过去了,趁吐蕃人大举进攻之际,再加上替吐谷浑得国这个理由,对吐蕃人开战可以说天经地义的。
裴行俭见边上的诸臣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很满意地退了下来。
出乎意外的,中书令阎立本却站了出来,表示异议。
“陛下,娘娘,臣反对出兵青海!”在李治及众臣惊异的目光中,阎立本凛然而道:“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天下遭灾,许多地方闹饥荒,百姓游离失所无数,朝廷用于赈灾的粮食及物资数不胜数,各地粮仓很多都空了,朝廷无力保证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粮食、物资所需!因此臣觉得现在并不是用兵之际,即使想对吐蕃用兵,也要待几年以后,待天下丰盈了再做打算!”阎立本说完,对李治再作一礼,没看任何人就退回了班列中,一副傲然的神色,不理会任何的人目光的注视。
听了阎立本的话,贺兰敏之忍不住,抢在其他人面前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奏道:“陛下,娘娘,臣反对阎中书令此议!吐蕃人陈兵数十万于青海,即是图谋占领整个青海,此次大举犯我边关,正是为达到此目的,要是听之任之,整个青海会尽丧吐蕃之手……臣以为,青海之地是万万不能丢失的!”
在众臣的目光注视下,贺兰敏之略带紧张地说道:“青海附近是非常好的牧马地,要是整个青海全在我大唐占领之下,每年可以提供数以百万计的战马,仅此一地所产的马匹就能满足我大唐数十万军队所需。要是整个青海全被吐蕃人占领,吐蕃人也能得到这么多的战马,他们有了足够的战马补充,其军队的战力会有非常大的提高,对我大唐非常不利,因此青海万不能落入吐蕃人之手。如今青海一带遭遇大雪灾,吐蕃人受到的灾害远胜我大唐,他们的粮食物资很可能坚持不到年后,我大唐再遭灾害,无论怎么都可应付过去的,但吐蕃人不能!因此臣觉得,此时正是一举歼灭青海一带数十万吐蕃人,最终解决青海事务的最佳时候!”
“再者,青海一带是通往安西的咽喉,要是吐蕃人大举进攻,我大唐听之任之,鄯州、凉州一带有失,内地通往安西的道路将被吐蕃人切断,青海西北及安西一带将与内地隔绝,吐蕃人可从容攻打安西,那样将会不可收拾!”
贺兰敏之的言语还是让很多人动容的,许多人在暗暗吃惊,吃惊于贺兰敏之观点的与众不同。可以说如今朝中许多人并未认识到青海的重要姓,大唐的产马地颇多,很多不了解青海的人不知道诺大的青海湖边上可以牧养的战马真是的不计其数的,许多人总以为那是个高寒、荒凉的地方,夺之无用,弃之可惜,形同鸡肋。
但贺兰敏之非常知道青海的重要姓,拥有了青海,大唐军队所需的所有战马都可以保证,如此重要之地,如何可以落入他人之手?青海又是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岂容吐蕃人在那里闹腾?
贺兰敏之这些观点此前也并没有和其他人说过,他就是想在朝会时候再鸣惊人,让众人惊异,收获别人的赞赏。在华清宫时候,他数次和武则天商量青海之事,武则天正是在他陈述之下,认可了出兵青海的提议。
贺兰敏之一点都不担心出兵的决议会在朝会时候被否决,朝中支持的人很多,情势又很是急迫,对吐蕃人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但一切都要李治和武则天在朝会上宣布决定后才定数……
(未完待续)
------------
第十章 胡无人,汉道昌
贺兰敏之没想到的是,阎立本这老儿再次站了出来,争辩道:“陛下,娘娘,臣反对现在对青海用兵!”阎立本迎着边上同僚惊异的目光,再次大声奏道:“我大唐连续几年遭灾,流民不断,民怨四起,要是现在再起兵事,派发兵役,天下万民必定会怨声载道,定有不计其数的百姓起来反对,前隋时候的教训不可不取!”
几年前在朝议是否出兵高丽时候,阎立本是表示支持的。只是辽东的战事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但为了维持辽东的稳定,近十万大军在安东都护府境内驻扎了几年,所耗费的军需不计其数,如今安东境内还驻扎有近五万人马,还要继续供应这些人马的所需,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此前阎立本在与贺兰敏之及其他官员说起此事时候,表现的忧心忡忡,怕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566
25567
25568
25569
25570
25571
25572
25573
25574
25575
25576
25577
25578
25579
25580
25581
25582
25583
25584
25585
25586
25587
25588
25589
25590
25591
25592
25593
25594
25595
25596
25597
25598
25599
25600
25601
25602
25603
25604
25605
25606
25607
25608
25609
25610
25611
25612
25613
25614
25615
25616
25617
25618
25619
25620
25621
25622
25623
25624
25625
25626
25627
25628
25629
25630
25631
25632
25633
25634
25635
25636
25637
25638
25639
25640
25641
25642
25643
25644
25645
25646
25647
25648
25649
25650
25651
25652
25653
25654
25655
25656
25657
25658
25659
25660
25661
25662
25663
25664
2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