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之,你真的想领军出征?”武则天轻声问道。
“陛下,娘娘,臣久在军中任职,但从未参加过征战,实是汗颜!”贺兰敏之说着,抬起头略略看了看武则天,依然用相似的声音再说道:“臣师从邢国公,熟读兵法,自然不就荒废了所学,需要上战场实践一番!今次吐蕃人入侵,臣这样饱读兵书的人理当出征,还请陛下和娘娘准许臣领军出征!”
“你不怕危险吗?”武则天一双妙目注视着贺兰敏之,轻声问道!
“臣不怕!”贺兰敏之傲然说道,对上武则天那含笑的眼睛,又突然冒出一个主意,“陛下、娘娘,臣以诗明志,要是让臣领军出征,不击败吐蕃人定不回!”
看到贺兰敏之满脸的豪气,武则天有点好奇,“哦?!你有什么好诗要献给陛下和姨母?”
“陛下、娘娘,臣在刚刚朝会时候想到一诗,今曰就献丑一番,让陛下和娘娘过目!”贺兰敏之用异样的眼神看了下武则天,得到回应后再说道:“要是陛下和娘娘觉得臣此诗不错,希望能传于军中,激昂一下军中将士士气!”
“哦?你竟有这想法!那姨母可很有兴致看了!”武则天转头看了眼李治,见李治没表示什么,也站起了身,吩咐宫人们将笔墨准备好,再走到贺兰敏之面前,笑着看了他几眼,眼中满是赞赏,“敏之,姨母希望你能写出一首激昂士气之作!”
“一定不会让姨母失望的!”贺兰敏之说着走到案前,提笔蘸墨,略一沉思,就将李白的那首让人热血沸腾的《胡无人》写了出来: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瓢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胡无人,汉道昌。
贺兰敏之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诗比李太白同学这首《胡无人》更能激昂士气!
(未完待续)
------------
第十一章 姨母想你疼了
“好!好!写的太好了!”一直站在边上看着贺兰敏之书写的武则天忍不住出声叫好,脸上赞赏的味道更浓了,还满是媚意地看了几眼贺兰敏之,但很快收住,在贺兰敏之所写的诗稿墨迹未全干之时,就将此诗呈到了李治面前,笑着道:“陛下,你看看,敏之所写此诗如何?”
武则天是怎么都想不到贺兰敏之在须臾间就写出这么一首非常激昂的长诗来,无论何人,要是看到这诗,都会忍不住感慨一番,被此诗中包含的澎湃激情所感染的,她心内的震撼无以言表。她几乎没作考虑就认可了贺兰敏之在写诗前的提议,如此激昂士气的诗,一定要传唱于军中。
李治直起着,就着武则天的手看着诗稿,这一看之下让他吃惊不已,忍不住坐起了身,从武则天手中接过诗,细细看起来。在看了几遍后,陷入沉思中,似在细品此诗的韵味。
“陛下,你说敏之此诗作的如何?”看到李治并没马上表态,武则天追问了一句。
李治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了两眼垂身站在一边的贺兰敏之后对武则天道:“媚娘,敏之此诗作的非常不错,比前几年所作那《出塞》更激昂,更充满了男儿豪气,朕喜欢,非常喜欢!”
这话让武则天笑靥如花,她从李治手中接过诗稿,捧在手中再瞧看了两遍,再对李治说道:“陛下,臣妾也从来没读到过如此豪气的诗作,看了此诗,连臣妾都想披挂上马,去征战杀敌一番,臣妾觉得一定要将此诗在军中传唱,以激励军中士气,你觉得可好?”
“此议甚可!”李治没犹豫就点点头,“媚娘,此事就由你去做吧!”
“是,陛下,臣妾一点按你的吩咐去做!”武则天应话后,再对贺兰敏之道:“敏之,陛下和姨母明白了你想上战场杀敌立功的心情,只不过此事还要与你外祖母和你母亲商量一下,姨母暂时不能答应你什么,不然她们要责怪姨母的!”
“是,姨母!敏之明白!”贺兰敏之答应了声后,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两个女人定不会轻易同意他上战场打仗的,待回去后,他要先去费上一通唾沫,说明她们才是上策。
“好了,此事先搁着,今曰召你来,是想问问你有关青海之事!”武则天再瞄了一眼李治,看到李治神色没异样后,继续说道:“想必你从邢国公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青海之事,你们也讨论过这方面的事,今曰就把你的见解说与陛下和姨母听听,要是我大军出征,该如何作战为好!”
“是,陛下、姨母!那敏之就说一些浅陋之见,说错了还请陛下和姨母勿责怪!”
“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陛下和姨母不会责怪你的!”武则天说着,给了贺兰敏之一个特别的笑容,贺兰敏之会意,也马上开始讲述。
“陛下,娘娘,敏之觉得朝廷应该尽快组建大军,讨伐吐蕃人,吐蕃人物资供应不及,不得不在寒冬这最不利于战事进行的季节攻我坚城,他们几番攻城无果,物资没得到有效补充,士气一定很低落,我大军应该趁此机会,对其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争取一战就解决青海之事……”
“青海之地皆是高寒地带,气候与环境比其他地方都要差很多,因此要在青海一带作战,做的准备要更充分,敏之觉得,朝廷应该尽快往鄯州方向运送粮食物资,以供我大军所需……”
刚开始的拘束后,贺兰敏之说话很快变得顺畅,这些曰子想到过的许多观点和想法源源不断地从他嘴里冒出来,他也不知道讲了多久,直到斜躺在榻上的李治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时候,他才发现他讲的太多了,李治已经吃不消听了,忙收住话。
此时的武则天还很有兴致地听着,不过她也马上发现了李治神情的异样,示意贺兰敏之不要再讲了,“敏之,今曰就先讲这些吧,陛下乏了,待过两曰再召你进宫来说这些事!”
“是,姨母,敏之明白!”贺兰敏之作礼回答。
武则天并没示意贺兰敏之退下,而是站起了身,踱了两步,再问他道:“敏之,朝廷决定了对吐蕃人用兵,但还没决定由何人领军,姨母想问你,你觉得由何人领军出征更为合适?”
“陛下,姨母,敏之觉得,有一个人是不二的人选!”
“是何人?”
“吏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贺兰敏之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裴行俭的名。
一点都不意外贺兰敏之说出裴行俭名的武则天微微地笑了笑,再问贺兰敏之道:“有人建议将薛仁贵召回来,由他领军出征,你觉得如何?”
贺兰敏之稍稍愣了一愣,他马上明白过来,武则天当着李治的面问他这事的用意了,当下马上说道:“姨母,敏之觉得不可。薛仁贵镇守安东几年,在他掌管下安东已经慢慢平静,叛乱发生极少,这两年正是巩固此治理成果的时候,如何可以让他这位在安东威望很高的将领回来?何况如今朝中善战的将领不少,朝廷万不能折东墙初西墙,那样不只青海之事处理不好,连安东都有可能生乱!因此敏之觉得,应该另遣一将领军出征才是上策!”
“裴尚书在安西时候与吐蕃人交手多次,非常熟悉吐蕃人的战法,与吐蕃人对仗可以说知己知彼,这段时间又得邢国公耳提面命,对青海之事了然于心,敏之觉得,派他作为大军的主帅是最适合不过了!”贺兰敏之说的非常有底气,他相信他这一番话对武则天的触动还是挺大的。
“唔,你说的有理!陛下和姨母会考虑你的意见的!”武则天再瞄了闭着眼神养神的李治一眼,并没再问什么,而是示意贺兰敏之退下了,“敏之,你先去吧,有事再召你进宫来问话!”
“是,姨母!”贺兰敏之答应了声,再对榻上的李治及面前的武则天行了一礼:“陛下,姨母,敏之告退!”
“敏之,一会你到仙居殿候着,姨母有些话要和你单独说!”在贺兰敏之准备离去时候,站在他身边的武则天用非常轻的声音说了一句,还抛了一个特别的眼神――
武则天悄悄吩咐,原本急切想出宫找苏定方和裴行俭说事去的贺兰敏之只得往仙居宫去等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1728
41729
41730
41731
41732
41733
41734
41735
41736
41737
41738
41739
41740
41741
41742
41743
41744
41745
41746
41747
41748
41749
41750
41751
41752
41753
41754
41755
41756
41757
41758
41759
41760
41761
41762
41763
41764
41765
41766
41767
41768
41769
41770
41771
41772
41773
41774
41775
41776
41777
41778
41779
41780
41781
41782
41783
41784
41785
41786
41787
41788
41789
41790
41791
41792
41793
41794
41795
41796
41797
41798
41799
41800
41801
41802
41803
41804
41805
41806
41807
41808
41809
41810
41811
41812
41813
41814
41815
41816
41817
41818
41819
41820
41821
41822
41823
41824
41825
41826
4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