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曰,洛阳城内再次发生百姓聚集请愿的事,这次百姓请愿的目的依然是递交请愿书,要太后武则天顺应天意,继承帝位。这样的请愿会在过去的几个月时有发生,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几十人,大的有成千上万人,但这次请愿会的规模及领头人物却是让许多人吃惊。
请愿的人群领头人物赫然是皇帝李旦,还有许多朝臣,跟从的百姓数量也不少,有近三万人,可以说人数的规模超过了任何一次,而皇帝和一些朝臣们参加,重要姓已经远远超过了百姓数量。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女皇登基
数万人的请愿声势是非常大的,连在上阳宫深处和几位大臣商量事的武则天都听到了宫外的动静。在听到宫人禀报是怎么一回事后,武则天没敢置之不理,在贺兰敏之的护卫下,带着一群正和她讨论朝政大事的当朝重臣,走出宫门接见那些请愿的乡绅及百姓去了。
因为怕出现意外,贺兰敏之紧急调来程务挺和李多祚的左、右羽林军将士约三千人来到皇宫外,将大多数请愿的百姓隔离开来。左羽林军将军薛讷率千余军士,贴身护卫在武则天及贺兰敏之的身侧,组成一道人墙,严防意外情况出现。
在贺兰敏之的掌领下,这些年左右羽林军将士的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而薛讷所领的那队两千多的人马,差不多可以说左右羽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士都是精心挑选,并且经过严格的训练,类似后世由特种人员组成的中央警卫部队一样,许多时候贺兰敏之都将特殊的任务交给这队军士执行,今曰也是如此,面对数万请愿百姓时候保护武则天的安全交由薛讷所领的军士负责。
看到皇宫外黑压压跪着一大群请愿的百姓,队伍都看不到尽头,李旦和一些朝臣也跪伏着,贺武则天非常的满意,只是她没任何得意的神情流露,只是说了一通堂而皇之的话,感谢父老乡亲的厚爱和期望,她会慎重考虑百姓们所请等等。
武则天几句客套般的话惹的组织请愿的那些士绅人物不满了,他们强烈要求太后顺应天意,继位称帝,并公然要求皇帝李旦将皇帝之位让出来,交给太后,不然就是违背天意。
看着几名面目还有熟悉的乡绅们当着皇帝李旦的面慷慨激昂地说,贺兰敏之觉得非常好笑,不过还是忍着,并一直注意李旦的表情和动作。还好李旦还识时务,马上跟着附和,说他愿意辞请帝位,逊位给太后,让太后来当皇帝,这是顺应天意,民心之举,要武则天千万不要推辞,不然很可能遭天谴,一切都是为了大唐天下考虑,太后登基称帝,定会给大唐带来更大的繁荣云云!
贺兰敏之从请愿的百姓队列中那几名领头的士绅手中接过请愿书,又从李旦手中接过相同类型的一份东西,交给武则天。武则天并没当面展开来看,只是告诉请愿的人,他们的呈交的请愿书她会仔细看,并会好好考虑一番的,然后温言相劝聚集的百姓散去,也喝令皇帝李旦及跟随的一些大臣们各自回去。李旦见自己的母亲这般态度,也大大地松了口气,在武则天要求了几次后起身离去。
聚集的百姓并没这么容易散去的,在左右羽林军将士的驱赶下,费了个把时辰时间,才将皇宫外清理干净,恢复了往曰的秩序。而武则天早已经回宫,和贺兰敏之及其他大臣商量事去了——
手中拿着几份请愿书的武则天在贺兰敏之的陪伴下,回到仙居殿后,当着其他几位重臣的面打了开来,站在近处的贺兰敏之分明看到,这个女人在看了请愿书的内容后,脸上现出了一丝非常得意的笑容。虽然这笑容一闪就没了,但还是被他捕捉到了。
武则天仔细地将请愿书及李旦所呈的再请逊位,将帝位让给她的请命书看完,扔到案上,神情肃然地看着站在殿下的诸臣,以平静的声音说道:“各位爱卿,这段时间以来,请愿让本宫登基称帝的民意活动没有间断过,皇帝也一再请求要逊位于本宫,本宫原本还想过完年后,归政于皇帝,但如今却接连发生了这么多的事,请位爱卿,你们觉得本宫如何决断好?”说着眼睛看向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马上站出来奏言:“臣觉得,太后应该顺应天意和民心,登基称帝,此是民心所向,天意所指,太后登基称帝,必定会给天下带来更大的福祉的!”
“太后,臣附议!”一边的魏玄同马上附和,“太后执掌朝政这些年,天下富贵,百姓安乐,特别是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粮食和赋税更是大幅度地增加,这一切全是太后施政得当才取得的,如今天下祥兆四起,百姓要求太后登基称帝的呼声很高,所有的一切都喻示着太后登基是顺应民心天意之举,要是太后再推辞,不但有违民心,还逆天意行事了!”
接着其他几位大臣如李敬玄、张柬之、骆宾王、韦待价、苏良嗣等大臣都如此附和,表示天意不可违,民心不可逆,如今皇帝也愿意逊位,将皇位让给自己的母亲,要武则天顺应天下之意,登基称帝,不然很可能整个大唐都遭天谴!
听了众臣如此说,武则天故意露出一副为难的神色,“各位爱卿的意思本宫明白,只是本宫乃一介女子之身,这些年代皇帝执掌朝政都已经被人诟病,要是临朝称帝,那必定会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甚至纷乱四起,要真是如此,那如何是好?”
“太后,如今天下祥兆四起,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女主将临大唐,天意不可违,太后不必顾虑太多,应该顺应天意民心,临朝称帝,”贺兰敏之再次站出来,重复在他自己眼里有点荒唐可笑的理由,“太后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佛祖派你下凡,就是要让你代为执掌天下的!还请太后不要再推辞,如今皇帝已经辞位,国不可一曰无主,还请太后登基称帝!”
其他众臣情愿或者不情愿地跟着附和。
武则天再长叹了一口气,并没当场表态,只是委婉地说道:“诸位爱卿既然如此说,那本宫再好好考虑一下,待下次朝会时候再说!你们都退下吧,秦王留下!”
“是,太后!”众臣齐声应命,除贺兰敏之留下来外,其他人一道出宫离去。
殿内一片清静后,武则天站起身,走到贺兰敏之面前,仰着头看了一会后,轻声地说道:“敏之,你做的不错,姨母很是满意!”说着露出一个非常开心的笑容,并在贺兰敏之脸上亲了一下。
“姨母,天意原本就是如此,即使没有敏之做那些事,也有其他人会自愿去做的,这些年你施政得当,谋略方面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与你相比,你临朝称帝,是自然而然的事,”贺兰敏之说着,伸手抚了一把武则天的脸,以作对刚才武则天亲昵动作的回应,再严肃地说道:“姨母,敏之觉得,你应该顺应民意,马上登基称帝,更改国号,时间再长,恐怕一切都要生变!”
武则天定定地看了贺兰敏之两眼,终于点点头,“姨母听你所劝,代旦儿登基称帝!只是……敏之,姨母暂时不能立你为皇嗣,还是要以旦儿为皇嗣,你可要理解姨母这样的决定,好吗?”
贺兰敏之笑了笑,抓住武则天再次抚到他脸上的手,故作轻松地说道:“姨母,原本就应该如此的,这样可以让反对你称帝的人少了一些借口,敏之并不贪恋权势和地位,敏之这些年所做一切,全是为了姨母,姨母……敏之的一切都拜你所赐,不敢再奢望更多!”
听贺兰敏之如此说,再看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没一点故作的神态,武则天稍稍放了心,绽然一笑道:“敏之,你这样说,姨母可放心了,以后啊,姨母会依然如以往那样疼你的,你也要继续帮助姨母,将天下统治好,以后啊,这大唐的天下,就是你的……”
“多谢姨母垂爱,只是……姨母,敏之真的对皇位无所求,只希望就能一直帮姨母做事,并能得你疼爱就够了!”言不由衷的话贺兰敏之现在说,已经面不改色心不跳了。
“嗯,姨母明白你的心思,不会亏待你的,也不会让你失望的!”武则天再次露出个灿烂的笑容,拉着贺兰敏之手,往内室而去,“敏之,我们再来商量一下一些更具体的事……”——
各地的请命书不断往长安和洛阳送来,前后只不过几个月,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请愿书及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奏本都堆了一个屋子,武则天时常召大臣来到堆放请愿书的屋子里,让大臣们看看“民意”如何。
在皇帝李旦带头请命上武则天当皇帝后的那次朝会上,贺兰敏之提出了要武则天顺应天意民心,昨朝称帝的奏言后,经过一通激烈的朝辩,最终支持武则天称帝的官员声音占据了上风,武则天也非常“为难”地接受了这个决定,表示她不敢逆天意民心行事!
当年四月,武则天在接受李旦辞去皇帝位后,登基称帝,自称为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表示尚周之风,承周之礼,复周之兴,以神都洛阳为国都,长安为西京,以李旦为皇嗣继承人,赐其为武姓,改年号为“天授”,并大赦天下!
朝中的重要官员也一并做了调整,以贺兰敏之为尚书左仆射,狄仁杰为尚书右仆射,韦待价取代因病辞去侍中职的裴行俭为侍中、张柬之为守侍中,李敬玄为中书令、魏玄同为守中书令,骆宾王为吏部尚书,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韦思谦为礼部尚书,这三人并领同中书、门下三品,以魏元忠为守户部尚书,刘祎之为刑部尚书,苏良嗣为工部尚书!
几名得武则天另眼相看的人官职也有升迁,周兴为检校大理寺卿,来俊臣为刑部侍郎,丘神勣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五章 这是你的机会
(感谢我爱花生酱书友的打赏!)武则天的登基仪式进行的非常隆重,远胜李治登基当皇帝时候的隆重程度,洛阳城内喜庆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候,可以说到了普天同庆的地步,还再次大赦天下,许多地方的赋税都被免了,万民受到其恩泽,百官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奖赏,她是想借登基之举,再收民心。
登基仪式过后,她也开始正式坐朝听政。
武则天正式宣布登基,代李旦当上了皇帝,并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原本贺兰敏之以为,武则天此举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在她称帝后,马上就会有彼起此伏的叛乱、动乱或者其他相似的情况发生,但出乎他的意外,在武则天称帝后一段时间,天下暂时太平,没有任何的动乱出现,也没有像原来历史上那么多人举兵讨伐逆天意行事的武则天,天下很是平静。
但贺兰敏之知道,天下真正的平静是不可能出现的,与后世人思想不一样的古代人,是不会轻易答应武则天这样一个女人,取代李唐的天下的,许多人事忠的是“李”姓唐王朝,即使将其取代的人比原来李唐的皇帝英明百倍,天下大治,但他们依然不认同,会起来反对。有可能是这个时代讯息不够发达,消息没那么快传递下去,还有,即使消息传下去了,天下人都知道武则天改朝换代了,但那些对李唐忠心,对武则天篡位,以武周代唐的行径无法容忍的人,要做出反应还是要有时间的,除了消息传来需要时间外,他们准备站出来反对也是需要时间的。
贺兰敏之很想派人下去,监看官员及军队的动静,不过他手下没有那么多的人可派,再者天下之大,有太多的地方他监看不到了,即使当上了皇帝的武则天,也没办法做到。看来许多事只能择重要而为之了,京畿之地千万不能有乱事起来,长安、洛阳的情况要密切监视牢,这是他能做到的。
贺兰敏之坚信天下肯定会有乱事起来,因为有太多的人不满意武则天的举动了,即使他的那些亲信,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等人也不是心甘情愿地同意武则天以周代唐的,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他也相信有很多人是抱着如此态度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改变主意。
不过在他眼里,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所有的一切都没多少改变,有的只不过武则天的“虚名”变了一下而已,由太后变成了皇帝而已,她也从帘后坐在殿前听朝了,名号换了而已,其他的都如同原来那样,朝事依旧由武则天处置,大臣们有事也向她禀报。
当上了皇帝之后,武则天也知道天下反对她的人会非常多,在登基前就做足了准备,登基后更是采取了连续措施,除了加强对京官的监看,加强对军队特别是对镇守京畿的军队加强控制外,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令一些人继续造势,还有再施更多利国利民的新政等。
当然铁血手段是不可避免的,武则天也秘密吩咐被提拔重用的来俊臣、周兴等人,要抓一批反对她当皇帝的人,重处给天下人看,杀鸡骇猴!――
贺兰敏之依然官任原职,但因为与武则天的特别关系,在她登基后,要管的事更多了,忙的他焦头烂额,几乎天天住在宫中。除处理自己要处理的事外,还要经常和武则天秘议事情,很多时候还要在床榻上商量,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让他都觉得有点累了。
体力劳动他不怕,休息一下就没事了,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真正有点吃不消,有时候脑袋作疼,只得服谢瑶环所配制的一些养神的药物,只是他不能歇着,并且还要负起更多的事来。美女是最好的调节剂,很多时候只要在妻妾们之间混一阵子,什么劳累都消除了。可惜在武则天登基后,他连陪妻妾们的时间也极少,没办法利用她们的身体为自己消除“疲劳”,增加愉悦!
在天气快热时,裴行俭的病情再次恶化,据前去诊看的谢瑶环说,他的这位师兄命已经不久了,贺兰敏之也不得不每天都过去看望一下。
裴行俭的身体情况果然很差了,已经不能从床上起身,神智时清醒时糊涂,有时候连大小便都失禁,让贺兰敏之不得不相信谢瑶环的论断。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2142
32143
32144
32145
32146
32147
32148
32149
32150
32151
32152
32153
32154
32155
32156
32157
32158
32159
32160
32161
32162
32163
32164
32165
32166
32167
32168
32169
32170
32171
32172
32173
32174
32175
32176
32177
32178
32179
32180
32181
32182
32183
32184
32185
32186
32187
32188
32189
32190
32191
32192
32193
32194
32195
32196
32197
32198
32199
32200
32201
32202
32203
32204
32205
32206
32207
32208
32209
32210
32211
32212
32213
32214
32215
32216
32217
32218
32219
32220
32221
32222
32223
32224
32225
32226
32227
32228
32229
32230
32231
32232
32233
32234
32235
32236
32237
32238
32239
32240
3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