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当中,吏部被首辅温体仁把持,外人难以插手。户部守着空荡荡的国库养老鼠。礼部早就被人遗忘了。兵部倒是很忙,只是忙的都不知道是啥。刑部是打杂的,可有可无。工部纯粹是干活的,朝廷没钱,也就没有活干。
------------
第664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第664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倒是宦官活得相当的滋润啊!高起潜是辽东监军,王坤是宣大监军,曹化淳提督京师三大营,.这些人,哪一个的家产,不比太仓银的数量更多?尤其辽东监军高起潜,最保守的估计,其个人私有财产,也在百万两白银以上。大明朝每年的赋税收入,都去哪里了?当然是进入私人的库房了。
想要崇祯召回所有的监军?哈哈,还不如让史可法直接单枪匹马的杀到沈阳去来的简单。监军现在已经成了崇祯的命根子。这位依靠打倒魏忠贤起家的皇帝,现在对宦官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天启是只信任魏忠贤一个,崇祯却是信任一群。一群人作恶,当然要比一个人作恶更加的厉害多了。
至于调整辽东和宣大山西的督师、总督,那更是不可能的了。卢象升现在还在昭狱里面呢,能不能活着出来,都是两说。至于孙传庭,也不可能。孙传庭乃是洪承畴的弟子,难道说,洪承畴还不如自己的弟子吗?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强势人物杨嗣昌。
张准说完以后,沉默片刻,目光熠熠的盯着史可法,意味深长的说道:“怎么样?史郎中?”
史可法无奈的苦涩的说道:“都督大人,你明知道朝廷不可能答应的,何必为难下官呢?”
张准冷冷的说道:“以高起潜、王坤、曹化淳三人领军,你觉得有可能打败鞑子吗?既然不能打败鞑子,那我就算给他们再多的武器,最后还不是落在鞑子的手里?看看昌平吧!昌平里面储存的全部军用物资,都被阿济格抢走了!鞑子得到昌平的物资,最少可以再坚持两个月!”
史可法再次无语。
他就算再不懂军务,也痛恨三个太监来领军。太监连卵蛋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打仗的胆气?自然是专心做缩头乌龟了。张准的判断是没错的,只要是三大太监继续领军,只能是不断的吃败仗,直到灭亡。只是,他无法接受。他总是有一丝丝的幻想,觉得崇祯总会有一天,突然醒悟过来,撤消那些宦官的职务的。
张准就是故意让史可法纠结,故意让史可法对现在的朝廷失望,故意让他对崇祯的最后一丝丝希望都全部落空。他微微一笑,慢悠悠的说道:“三个条件?你能不能办到?不要说三个一起办到,只要一个就好。”
史可法无奈的说道:“下官能力有限,一个都办不到。”
张准不愠不火的说道:“既然如此,请吧!墨煜,送客。”
墨煜从旁边出来,做了一个送客的姿势,朗声说道:“史郎中,请回!”
史可法只好无奈的转身离开。
走到门口的时候,史可法忽然转身,神情复杂的盯着张准,缓缓的问道:“张准,你真的那么喜欢当皇帝吗?”
张准坦然说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崇祯要是保不住自己的皇位,你难道想让皇太极或者李自成等人来当皇帝?你觉得有比我更好的人选吗?”
史可法只好无奈的叹息一番,脚步蹒跚的去了。
张准最后的一句话,正好打中史可法的心结。一直以来,在史可法的内心里面,都有一个最忌讳的话题,永远都不敢提出来。那就是,万一,万一,只是万一,朝廷真的支撑不下去了,应该换谁来当皇帝?皇太极?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又或者是……张准?
史可法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胡思乱想。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可怕了。难道说,朝廷的局势,真的是太令人失望了?唉,从这段时间的局势来看,当真是不容乐观啊!他到兵部以后,有资格接触到更多的机密。有些东西,不知道还好,知道了以后,简直是寝食难安啊!
朝廷的军队,居然糜烂到了这样的程度,简直是不可思议。以前,史可法怎么都想不明白,张准的部队也是人,朝廷的军队也是人,为什么只有张准的军队,可以打败鞑子,而朝廷的军队,却被鞑子打得一败涂地,现在,他终于是明白过来了。
朝廷每年划拨给辽东的军费,超过两百万两白银,按照兵部的编目,这足够三十万军队的耗费了。事实上,兵部每次发饷,都是按照三十万人的兵员数量,划拨给辽东的。但是,通过自己的了解,史可法惊愕的发现,辽东实际只有十四万人马不到。换言之,就是有十六万的空额。而这些空额的钱,都被高起潜等人私分了。
喝兵血喝到这样的程度,史可法当真是出离愤怒了。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因为,这些喝兵血的人里面,有兵部尚书张凤翼,有兵部尚书梁廷栋,兵部的其他侍郎、郎中,都全部有份。他如果上表弹劾,就等于是弹劾整个兵部,包括正二品的尚书大人,到不入流的吏员。
甚至,在他到兵部以后,他也有一份。要是他愿意接受的话,以后每个月,他将得到超过三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每个月三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对于史可法来说,绝对是一笔巨资了。他每个月的薪水,按照规定应该是月俸二十四石(正四品),折算成白银,也不过是二十四两银子而已。
但是,由于朝廷的财政,十分的艰难,俸禄经常拖欠,又或者是只发放两三成。因此,史可法每个月领到手的银两,都是零零散散的,从来不超过十两。对于一个正四品的官员来说,每月不到十两银子的收入,的确是太少了。好歹是正四品的官员啊!
难怪其他的郎中,能够那么潇洒,家人生活富裕之外,还可以经常出入青楼,原来还有每个月三百两银子的外快。这可是薪水的十几倍。而且,这只是史可法发现的其中一项外快,他相信,还有更多的外快,没有被他发现。
果然,史可法细心调查一番,果然很快发现,在宣大军团方面,同样是有喝兵血分成的,每个月大约二百两左右。在其他方方面面,或多或少,总共有二十多项的外快。全部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外快加起来,他史可法每个月,可以获得超过九百两的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一万两以上。
一万两啊,一万两!他一个正四品的郎中,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插手,每年都能往自己的口袋里面捞取至少一万两的银子,要是他插手一些具体的事项,还有更多的银子收入,更不要说其他人了。想到自己胀鼓鼓的荷包,再想到空荡荡的国库,史可法的内心,真的太不是滋味了。
朝政吏治**到这样的地步,史可法连上表弹劾的心思都没有了。他弹劾什么?弹劾整个兵部?弹劾辽东所有的官员?史可法是清廉,是正直,却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自己的奏章,根本到不了崇祯的面前。要说这些喝兵血的黑幕,首辅大人要是不知道的话,简直是不可能的。说不定,最大头的分成就是他。
乔允升暗中投靠张准的事情,史可法从张慎言那里得知了一点点。史可法不是到处乱说话的人,对于此事,他的嘴巴还是很紧的。在得知此事以后,他只能是无奈的感慨一声。
或许,朝廷真的是要完蛋了,连乔允升都不愿意在朝廷呆了。一片黑暗的朝廷,根本没有乔允升的立足之处。乔允升走了,自己呆在这个黑暗的没有希望的朝廷里,能做什么?崇祯皇帝,真的会幡然醒悟吗?
墨煜送客回来以后,有些悻悻的说道:“这个史可法,真是死脑筋,不可救药。”
张准点点头。
史可法的确是有点死脑筋,很难让他改变主意。不过,这年头,就连这样死脑筋的人,都太少了。太多的官员,都是滑头之辈,墙头草,见风使舵的本事十分了得。
唉,认真说起来,史可法的确是个人才,只要好好培养,又有适当的职位给他发挥,也不用埋没了他。但是他一心要跟崇祯皇帝殉葬,那就没有办法了。
忽然间,陆伊典进来报告:“大人,朝廷又有使者到来。”
张准疑惑的说道:“谁?”
朝廷的使者,不是史可法吗?怎么还有人来?
陆伊典报告说道:“是刑部尚书汪乔年。”
张准满脸的狐疑,汪乔年?
朝廷原来的刑部尚书,乃是乔允升。在过年之后,乔允升就找借口致仕了,然后悄悄的前往莱州府,准备担任虎贲军大都督府的法务部尚书。这件事情,当然是办得非常秘密的,很少有外人知道。在他之后,接任刑部尚书的就是汪乔年。
汪乔年到来,要做什么?
“请。”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陆伊典转身出去,很快领进来一名身穿官服的正二品的朝廷命官,正是新任刑部尚书汪乔年。
汪乔年是浙江人,颇有些当年戚家军的风范。他的身材很高大,很魁梧,眼神炯炯,四肢孔武有力,看起来不像是文官,倒像是武将。要是换上一套武将的盔甲,保证没有人怀疑他是武将出身。
事实上,汪乔年的确有几分武力,骑射,弓刀,击刺等作战技能,都有几分底子。青年游历的时候,他还砍杀过盗贼,血溅十步。因为自恃武力,他无论去到哪里,身边就两个仆从,连护卫都不要带的。
严格说起来,汪乔年和张准,还是有些缘分的。在张准还是傻子的时候,汪乔年就是青州府的知府,随后升为登莱兵备道副使。在张准穿越到来之前,他刚好到工部担任侍郎。要是他晚走一点,又或者是张准早点穿越,就要和他做对手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5278
135279
135280
135281
135282
135283
135284
135285
135286
135287
135288
135289
135290
135291
135292
135293
135294
135295
135296
135297
135298
135299
135300
135301
135302
135303
135304
135305
135306
135307
135308
135309
135310
135311
135312
135313
135314
135315
135316
135317
135318
135319
135320
135321
135322
135323
135324
135325
135326
135327
135328
135329
135330
135331
135332
135333
135334
135335
135336
135337
135338
135339
135340
135341
135342
135343
135344
135345
135346
135347
135348
135349
135350
135351
135352
135353
135354
135355
135356
135357
135358
135359
135360
135361
135362
135363
135364
135365
135366
135367
135368
135369
135370
135371
135372
135373
135374
135375
135376
13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