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淡淡的说道。
“下官想将多尔衮和多铎带回京师,审理以后,斩首示众。”
汪乔年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还以为汪乔年到来,是有什么别的事情,原来是冲着多尔衮和多铎来的。恐怕这不是汪乔年本人的意思,多半是内阁的意思,又或者是崇祯有关。只是他们不好出面,于是就让汪乔年出头来了。
虎贲军抓到多尔衮和多铎的消息,。在公开以后,朝廷上下肯定都知道了。按理说,张准是要献俘于九阙的,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只不过,张准和朝廷关系对立,这道功夫就省了。但是对于朝廷来说,还是希望能够公开的斩了多尔衮和多铎,以重振士气。
一直以来,明国和大金国的争斗,明国从来都是处于下风,屡屡丧师失地,损失惨重,民众都要麻木了。现在,虎贲军居然抓到了鞑子的两个贝勒,绝对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心剂。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巴不得张准立刻将两个奴酋送到,然后由他下令斩首。
张准坦然说道:“尚书大人,按理说,将两个奴酋交给你,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本督要用这两个奴酋,逼迫皇太极交出范文程等奸贼,因此,暂时不能交给朝廷。至于孔有德,则可以交给你们处理。”
汪乔年不免有些失望,却也只好说道:“谢谢都督大人理解。”
要是在京师公开处斩多尔衮和多铎,肯定可以振奋全**民的士气,这也是朝廷期待的。不过,张准的话也有道理,要是可以将范文程这些汉奸要回来,倒是可以震慑大部分的汉奸,又或者是大部分试图成为汉奸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就连汪乔年本人都觉得,朝中有太多人,实在是太不可靠了。
大多数正直的朝廷官员,在痛恨鞑子的同时,对汉奸更加痛恨。要不是出现了这么多的汉奸,鞑子的崛起,也不会这么迅速。不少人都深深的认为,想要彻底的打败鞑子,首先要肃清明国自己内部的汉奸,又或者是准汉奸。
汪乔年这个人,品质当然比不上乔允升,却也不算太坏。他固然有些贪墨,却着实是一条汉子。后来他担任陕西总督,因为作战不力,被起义军抓住。起义军要他投降,他坚决不投降,结果,被凌迟处死。在明末的历史上,他是有确切记录的被凌迟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个,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了。
张准说道:“汪尚书,人头暂时寄存在我这里,若是抓到范文程,我再交给你!”
汪乔年急忙一拱手,致谢说道:“感谢都督大人的支持!既然如此,下官就先将孔有德这个奸贼带走了。”
张准点点头,让墨煜陪伴乔允升,前往登州城取人。
汪乔年和墨煜走了以后,张准在议事厅里来回的踱步。
朝廷眼看没有几年的活路了,正是大挖墙脚的时候,只要是有价值的人才,都要尽快的挖过来。这个汪乔年,或许也可以动动心思。不过,汪乔年乃是浙江人,浙江又是东林党的大本营之一,他本人和东林党的关系,也相当的亲密。要是真正挖人,只怕难度不小。
从姬玉情反馈的情报来看,江南的东林党势力,对《均田令》是非常抵触的。没办法,东林党的大多数人,都是大地主,大商家,《均田令》正好打在他们的七寸上。无论他们的言谈多么的高贵典雅,富丽堂皇,只要涉及到私产,他们就会像流氓地痞一样,和你没完。所谓的东林君子,是要反过来理解的。
正在思索间,忽然间,陆伊典又进来了,神情怪异的报告说道:“大人,朝廷又有人来了。”
------------
第665章 国丈送上门
第665章 国丈送上门
张准狐疑的说道:“又是朝廷的人?”
陆伊典肯定的说道:“他自称叫做田弘遇,.”
张准越发的狐疑了,眼神慢慢的阴沉下来。
朝廷有毛病吗?居然同一时刻,有连续三拨不同的人来!最后一个,还是后宫的人!田弘遇,田贵妃的父亲,自己和他有一毛钱的联系吗?莫非是要给自己做媒人不成?开玩笑吗?自己可是地地道道的反贼!
对于田弘遇,张准是知道此人的名字的。因为后世知名的陈圆圆,就是田弘遇从苏州带入北京,送入皇宫,准备帮助田贵妃固宠的。结果,已经焦头烂额的崇祯,对女色不感兴趣,便将陈圆圆打发出宫,依然回去田府居住,做了一名歌姬。
结果,适逢吴三桂出镇山海关,在田府遇见陈圆圆,被她的美色所吸引,便纳其为妾,结果就引发了后来的诸多事端。要是没有田弘遇,没有田弘遇将陈圆圆带到北京,或许,这历史的发展轨迹,也要出现一点点小小的变化。
张准当真是没有想过,田弘遇居然会亲自来找自己。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田弘遇是崇祯的老丈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和朝廷之间的敌对关系。他和自己有来往,等于是和逆贼有来往。和逆贼有来往,是崇祯最痛恨的。而且,他居然不是派人前来,而是亲自前来。
这家伙的脑子,不知道是怎么长的。要是崇祯知道,非得好好的训斥他一番不可。就算田贵妃再受宠,都不可能保得住他。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接受了崇祯的意思,前来试探张准。这又另当别论了。
“请他进来。”
张准沉着的说道。
陆伊典出来,很快就领了田弘遇进来。
奸相!
实实在在的奸相!
这是张准对田弘遇的第一个评价。
田弘遇大概五十多岁,身子瘦瘦小小的,两只眼睛倒是非常的灵动,一看就知道是个懂得钻营的小人。事实上,在崇祯的三个国丈里面,此人的确是首屈一指的钻营人才。要说到累积家产,其他的两个国丈都比不上他。他原来就是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因为女儿被选为秀女,从而水涨船高。在京师的权贵圈子里,此人倒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都督大人在上,田某人有礼了。”
田弘遇的礼数,还算周到,没有什么失礼之处。
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没有必要的时候,绝对不会惹人反感。因此,京师的很多权贵,尽管觉得此人出身低微,善于钻营,却也拿不到他的太多把柄。相对于另外一个国丈周奎的屡屡出丑,田弘遇就要高明多了。
周奎乃是周皇后的父亲。周皇后倒是挺好的一个女人,父亲却有点不知道好歹,不知道进退不说,还愚蠢的要命。周奎几乎每次做事,都要留下一大堆的手尾,让人给抓住把柄,然后上本狠狠的弹劾。周皇后在崇祯的面前,始终不如田贵妃得宠,和父亲的愚蠢有很大的关系。
相反的,田弘遇做事,要比周奎漂亮得多。此人不愧是做生意的小商人出身,做事之前,总是考虑得面面俱到,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纰漏。因此,就算做了什么惹人的事情,别人抓不到把柄,自然无法上表弹劾。两相比较,崇祯自然觉得田弘遇要比周奎会办事得多。
“田大人远道而来,不知道有何指教?”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田弘遇挂衔有几个,一个是游击将军,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当然,既然是挂衔,就是没有真正权力的,只拿一分干巴巴的俸禄。否则,以他来指挥锦衣卫,周皇后的地位,就要岌岌可危了。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别的勋臣权贵也不会答应。
按照大明朝的规定,皇后一般都是来自民间,好像张嫣这样,出身富贵人家的,其实很少。崇祯的三个妃子,都是来自民间的普通家庭。周皇后出自苏州,父亲周奎。田贵妃出自扬州,父亲田弘遇。袁贵妃出自金陵府,父亲袁可望。
为什么她们都是来自江南?主要是当时的江南,政局平稳,比较多殷实的人家,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子女。江南的女子,又是水灵灵的,知书识礼,温柔娴淑,逆来顺受,在海选的时候,比较容易过关。明代妃子的选拔,有几十道的程序,比现在的超级啥啥啥的厉害多了。
在这么严格的选拔要求下,条件差一点的,都难以笑到最后。最后出头的女子,都是相当优秀的。好像田贵妃,就有很好的家教,擅长音律丹青。后世流传的二十四群芳谱,就是田贵妃描绘出来的。周皇后和袁贵妃两人,也基本上都是才女,只是没有田贵妃惹眼而已。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3477
123478
123479
123480
123481
123482
123483
123484
123485
123486
123487
123488
123489
123490
123491
123492
123493
123494
123495
123496
123497
123498
123499
123500
123501
123502
123503
123504
123505
123506
123507
123508
123509
123510
123511
123512
123513
123514
123515
123516
123517
123518
123519
123520
123521
123522
123523
123524
123525
123526
123527
123528
123529
123530
123531
123532
123533
123534
123535
123536
123537
123538
123539
123540
123541
123542
123543
123544
123545
123546
123547
123548
123549
123550
123551
123552
123553
123554
123555
123556
123557
123558
123559
123560
123561
123562
123563
123564
123565
123566
123567
123568
123569
123570
123571
123572
123573
123574
123575
12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