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即正月二十六日,上午辰时刚过,几位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各科的给事中,都奉召进宫。他们先在皇极门内的金水桥外会齐,穿过宏政门、中左门,到了右后门。门内就是皇帝经常召对臣工的地方,俗称平台。
昨夜传谕说今日在此召对,但这里冷冷清清,只有一位太监在此等候。他对众官员说,因御体偶感不适,改在乾清宫中召见。于是这一群朝臣继续往前走,绕过建极殿的背后,进入乾清门。门外有两个高大的鎏金狮子,左右各一,在太阳下金光闪烁。
平日,如果朝臣们有机会奉召来乾清宫,如心情不太紧张,总是忍不住向这两个狮子偷瞟几眼,欣赏它们的神态优美,前朝的能工巧匠竟然将雄壮、威武、秀丽与活泼统一于一身。但今天他们都没有闲情欣赏狮子,在太监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因为国家遭到惨重事变,皇上的心情极坏,所以大臣们的心中十分惴惴不安,怕受严责,而不负责任的科、道官们也半真半假地带出忧戚的神情,同时在心中准备着,一有机会,就要向他们所不喜欢的张凤翼、梁廷栋等人攻击,博取“敢言”的好名声。
进入乾清门就是御道,两边护以雕刻精致、线条厚重而柔和的白玉栏杆和栏板。群臣从御道的两侧向北走,直到崇阶,也就是南向的丹陛。中间是一块巨大的石板,雕刻着双龙护日,祥云满布,下有潮水。结构严密、完整,形象生动。
群臣低着头从两旁的石阶上去,到了乾清宫正殿前边的平台,即所谓丹墀。丹墀上有鎏金的铜龙、铜龟、铜鹤,都有五尺多高,成双配对,夹着御道,东西对峙;另外还有宝鼎香炉,等等陈设。群臣一进乾清门就包围在一种十分肃穆与庄严的气氛中,愈向前走愈增加崇敬与畏惧心清,一到乾清宫正殿前边,简直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了。
太监没有带他们走进正殿,却带他们从正殿檐外向东走去,到了东角门。有几个人胆子较大,抬头看见墙上贴着一张已经褪了色的黄纸帖子,上写:“贞侍夫人传圣谕:东角门内不准喧哗。”
因为深宫事秘,与外延几乎隔绝,看了这张帖子的人们都不知道这被称做贞侍夫人的是谁。但是大家心中明白,必是皇上平日心情烦乱,又要省阅文书,所以不许太监、宫女在这角门内大声说话。角门旁边有一座小建筑,垂着黄色锦帘,门额上悬一小匾,上写昭仁殿。
太监连揭两道锦帘,大家躬身进去。向东,又连揭两道锦帘,群臣进到最里边的一间,才到了皇帝召见他们的地方。崇祯面容憔悴,坐在铺有黄缎褥子的御榻上。榻上放一张紫檀木小几,上边摆几封文书,还有一只带盖的茶碗放在莲叶形银茶盘上。左边悬一小匾,是崇祯御笔书写的“克己复礼”四字。
等群臣叩头毕,崇祯叫他们起来,然后叹口气,神情忧伤地说:“朕御极九年,国家多事,又遇连年饥荒,人皆相食,深可悯恻。近日,唉,竟然祸乱愈烈,建虏攻陷高阳城,帝师被害。”
他的眼圈儿红了,伤心地摇摇头,接着说:“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连帝师也不能保全,皆朕不德所致,真当愧死!”
首辅温体仁急忙说道:“皇上,请节哀顺变。”
其他的所有大臣,都齐声恭请圣安,请崇祯节哀顺变。
对于孙承宗的死,在座的部分的大臣,对其中的原因知之甚详,将原因归咎于崇祯自己。但是,也有部分的大臣,对其中确切的原因,不太了解,便将原因归咎于兵部和卢象升。甚至,有人认为,是洪承畴指挥不当。每个大臣各有各的想法,神态上却是怎么都看不出来。
崇祯慢慢的停止哭泣,颇有些苦涩的说道:“时局艰难,大家有什么好办法?鞑子如此肆虐,如何是好?”
范复粹是新进的阁臣,闻言就出列说道:“皇上,鞑子肆虐,非大军不可清剿。臣斗胆建议,派大学士督师,聚集辽东、宣大、陕西、山东、河南的军力,围攻鞑子于保定府周围,一举灭之。”
他的语调非常激昂,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回应。
在场的其他大臣,可没有范复粹这样的雄心壮志。范复粹之前一直都在大理寺,声名不显,谁也不知道崇祯为什么会突然将他提拔起来,然后进入内阁。范复粹以前从来不涉及军务,对朝廷官军的战斗力,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而其他的大臣,对于朝廷官军的战斗力,都是有所耳闻的。对于王坤和高起潜等人的能力,更是知之甚详。在他们看来,明军就算全部扑上去,也未必能够干掉鞑子。鞑子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明军根本包围不住他们,一旦出击,还有被鞑子各个击破的危险。
另外一个阁臣陈寅皱眉说道:“此事不妥。宣大军团,辽东军团,乃是我军左右之臂膀,不能轻易调离。再说,我军不擅长野战,一旦离开坚城,容易为敌所乘。”
范复粹皱眉说道:“既然两大军团都无法调离,那么,皇上是否可以下旨,让张准率军西进,增援保定府等地?”
听到张准的名字,所有的大臣,精神微微一震,随后又神情复杂,不发一言。范复粹的提议,当然是好的。董家堡的战果,在场的大臣,基本上都知道了。由张准带领虎贲军西进,解保定府之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问题,乃是张准的附带行动。几乎可以肯定,张准的部队去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地盘。
现在,朝中的各位重臣,要是谁还不明白张准的野心,那一定是化外之人了。张准的野心,基本上可以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形容,张准自己也没有掩饰过。张准打败鞑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打败了鞑子以后,北直隶的地盘,都是他张准的了。张准已经控制了山东,要是再控制北直隶,朝廷恐怕真的只有迁都了。
“又是张准……”
崇祯感觉自己的嘴巴,非常的苦涩。
张准?怎么又是张准?以前,大臣们议事,总不会一下子就将张准的名字搬出来。但是现在,才说了几句话,张准的名字就出现了。这让崇祯觉得非常的恼火,又非常的不服气。难道,天底下,除了张准,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对付鞑子了吗?
不信!
朕绝对不信!
天底下,绝对有比张准更厉害的人才!
崇祯凛然说道:“除了张准率军西进,就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吗?”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即保持沉默。显然,他们是默认了崇祯的提问了。王坤和高起潜的那么点本事,他们当然知道。要他俩出去和鞑子厮杀,还不如直接将他俩逮捕下狱算了。洪承畴倒是有几分的本事,可是,他在真定府那么远,回天乏术啊!
崇祯没想到,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他的意思,居然没有人理会。连素来灵活剔透的温体仁,都闭目养神,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崇祯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的说道:“朕就不信,没有这个张准,就不能行事!朕相信杨嗣昌乃是天生奇才,由他接替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理!”
范复粹急忙说道:“皇上,杨嗣昌经验尚浅……”
崇祯气呼呼的说道:“杨嗣昌在边关已经五年,张准才几年?”
范复粹顿时无言以对。
皇上耍赖皮了,他还要说些什么?
于是,朝会结束,诏令杨嗣昌为五省总理,接替卢象升。
回到内阁上书房,范复粹气鼓鼓的将手板一扔,不满的说道:“诸公,你们真的相信杨嗣昌能够主事吗?这个小人,在边关五年,除了喝兵血,贪污军饷,还懂得什么?”
陈寅看看四周,深沉的说道:“你以为杨嗣昌愿意接管五省总理这个烫手的热山芋吗?那都是皇上的意思!你没看出来?你偏偏还提到张准!皇上的忌讳,就是张准!”
范复粹依然气鼓鼓的说道:“放着好好的张准不用,偏用杨嗣昌!我看北直隶的局势,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他的家乡,就在登州府的黄县。黄县战斗的时候,张准就住在范复粹的家里。因此,有关黄县战斗的经过,范复粹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范复粹相信,出动张准去对付鞑子,一定是没有问题。张准和他的虎贲军,就好像是一把利刃,可以刺穿所有鞑子的心脏。
温体仁意味深长的说道:“牧之,你困了,回去歇息吧!”
范复粹气呼呼的转身就走,连自己的手板都不要了。
陈寅无奈的叹息一声,跟温体仁告罪一声,也转身走了。
今天的朝会,他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的,认为自己的建议,应该会得到崇祯的支持。结果没想到,崇祯的心思,好像根本不在战事上面。更多的,好像是在……做样子?嗯,陈寅的直觉,感觉崇祯是在做样子,好像是要掩饰什么,根本不是要确切的解决问题。这天下是崇祯的,他自己都不关心,其他人又何必如此的着急?回家享乐便是!
温体仁默默的站在案桌的前面,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今天,他是第一次没有替崇祯圆场。这对于他来说,需要不少的勇气。幸好,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好久以后,他才坐下来,整顿笔墨,拿出空白的奏章,端端正正的写道:“臣惶恐告罪……臣年事已高……乞骸骨……致仕……”
------------
第667章 将来,是要拉清单的!
第667章 将来,是要拉清单的!
北直隶,河间府,.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7529
107530
107531
107532
107533
107534
107535
107536
107537
107538
107539
107540
107541
107542
107543
107544
107545
107546
107547
107548
107549
107550
107551
107552
107553
107554
107555
107556
107557
107558
107559
107560
107561
107562
107563
107564
107565
107566
107567
107568
107569
107570
107571
107572
107573
107574
107575
107576
107577
107578
107579
107580
107581
107582
107583
107584
107585
107586
107587
107588
107589
107590
107591
107592
107593
107594
107595
107596
107597
107598
107599
107600
107601
107602
107603
107604
107605
107606
107607
107608
107609
107610
107611
107612
107613
107614
107615
107616
107617
107618
107619
107620
107621
107622
107623
107624
107625
107626
107627
107628